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研究了HCl-KCl缓冲体系中钒(V)与5-Br-PADAP形成配合物的条件及配合物的带电性质。提出一个灵敏、简便、快速测定钒的分光光度法。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8×10^4,最大吸收波长为588nm,钒(V)与5-Br-PADAP的配合比为1:1。含钒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分析季地下水中钒,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铀(Ⅵ)-Br-PADAP-磺基水杨酸三元络合物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Triton X-100的反应条件、生成物的性质和其组成,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荧光素(Fluorescein)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nioni surfactan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n dodecyl benzenesulfonate)、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laurylsulfonate)、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 sulphate)的荧光性质,探讨了实验条件对荧光素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荧光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pH 7.3-7.7 Na2HPO4-KH2PO4缓冲溶液中,体系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后荧光强度增强,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后荧光强度减弱。建立了荧光光度法测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6.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酚红的显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传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0,20(2):252-255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AA)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在水溶液中与溴酚红(BPR)的显色反应。发现在PH5.0~6.0范围内,CSAA单体与BPR形成离子缔合物(缔合比为3:2),可用于微是CSAA及CSAA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本文还研究了显色2的适宜条件、分析特征,并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碘金酸-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缔合微粒体系的吸收光谱研究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0 0 1mol·L-1HCl介质中 ,[AuI4]-在 35 0nm处有一吸收峰 ;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与 [AuI4]-共存时体系呈红紫色 ,在 5 2 0nm处产生一新的吸收峰。CTMAB浓度在 0~ 7 0× 10 -5mol·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回归方程为A52 0nm =0 989× 10 4cCTMAB +0 0 138,相关系数R为 0 9997,摩尔吸光系数ε为 1 0 5 8× 10 4L·mol-1·cm-1,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分光光度新方法 ,并用于合成样品和新洁尔净样品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 ,结果满意。共振散射光谱研究表明 ,[CTMAB]+ 与 [AuI4]-可通过静电引力作用形成疏水性的 (AuI4 CTMAB)缔合物分子 ,并进一步聚集形成稳定的 (AuI4 CTMAB) n 缔合纳米微粒。由于该缔合纳米微粒在 5 80和 4 70nm处产生共振散射效应 ,故体系呈红紫色。 相似文献
8.
环糊精—表面活性剂包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表面张力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包结作用,研究了不同温度下β-CD对SDBS表面活性的影响以及脂肪醇加入β-CD包结SDBS表面活性的影响,求得了不同温度下β-CD包结SDBS的平衡常数K,并用^1HNMR波谱探讨了包结物β-CD/SDBS的分子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借反应温差同时测定混合物中钯和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Pd(Ⅱ)、Rh(Ⅲ)在乙醇、各种表面活性剂分别存在下与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3,5-diBr-PADAP)的显色反应,发现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于pH5.0~6.8HAc-NaAc缓冲介质中,Pd(Ⅱ)能于室温(RT)显色,其配合物经沸水浴加热(BT)后吸光度仅略有增加;而Rh(Ⅲ)必须在加热下才反应显色,,测Rh灵敏度高于已有文献值。测定了上述配合物组成,借此两显色反应所需温度差异,建立了同时测定Pd和Rh的速差动力学分析方法。该法简便灵敏,用于含Pd和Rh的合成混合物及催化剂分析,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采用5-Br-PADAP-OP显色体系测定铜,考查了测定条件。以正三辛胺萃取分离干扰高子,考查了萃取分离条中。人工合成样品回收率100.8%,铝合金标样测定误差<-2.2%,人发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4.0%。 相似文献
11.
苯基荧光酮在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铜、铝的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在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铵和吐温80混合表面活性剂中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铜和铝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磷酸介质中,pH=6.8-7.4范围内,苯基荧光酮与铜、铝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铜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00nm,εCu600=6.63×104L·mol-1·cm-1,线性范围为0—5μg/25mL;铝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64nm,εAl564=1.01×105L·mol-1·cm-1,线性范围0—6μg/25mL。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水及健康人体冻干血浆中铜、铝回收率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双表面活性剂协同增敏二甲酚橙光度法测定镉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 SDS和 CPB对二甲酚橙光度法测定镉的增敏作用 ,实验表明在六次甲基四胺 - HNO3- KNO3存在下 ,表面活性剂 SDS和 CPB对二甲酚橙光度法测定镉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摩尔吸光系数ε=2 .73×10 4 L· mol-1·cm-1灵敏度比未加双表面活性剂时提高了 70 .6% ,最大吸收波长 λmax为 5 86nm,红移了8nm。镉的浓度在 0 .2— 12μg· m 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应用于海产品及工业废水中镉的分析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甲基橙(MO)、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反应,结果发现CPC与MO形成缔合物,可使MO发生褪色反应,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对该反应有阻抑作用.基于以上反应机理,建立了阻抑褪色光度法测定水体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实验表明,反应体系适合的pH为 5.59,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为465nm,在体积为10mL的溶液中,12.5μg/mL MO和15.0μg/mL CPC存在条件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0-15.0μg/mL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方法的检出限为0.707mg/L,试样加标回收率为99.38%-102.0%.该法可用于生活污水或洗涤工业生产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较高的水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15.
NMR研究表面活性剂在MCM—41分子筛合成溶胶体系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孔材料MCM-41分子筛的合成溶胶体系中,利用^1H、^14N、^13C NMR研究考察表面活性剂CTMABr在合成溶胶体系晶化过程中的模板作用机制,发现表面活性剂的局部浓缩效应(Local Concentrated Effect),并提出了表面活性剂在合成溶胶体系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几种典型的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结构特征、动力学特性和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研究.
利用1D 1H NMR方法测得4-癸基萘磺酸钠(SDNS)在313 K温度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在0.82~0.92 mmol/L之间,与报道的298 K时的CMC范围相同. 弛豫时间和2D NOESY实验结果表明,与298 K时的SDNS胶束相比,313 K温度时,SDNS胶束中烷烃链排列得更紧密,其中与萘环相连的第一和第二个亚甲基参与了胶束紧密层的形成,更紧密地堆积在萘环之间. SDNS质子T2值随温度的变化表明,在单体和胶束两种状态下,质子运动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不同. 由自扩散系数分析得到,SDNS胶束的水合半径约为其单体水合半径的5.3倍. 而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N)胶束中,由于静电排斥力的作用,在同样温度下SDSN的胶束紧密层排列比SDNS更疏松.
NMR实验表明,在SDNS/Triton X-100 (TX-100)和SDNS/SDSN体系中形成了混合胶束. 在SDNS/TX-100混合胶束中,TX-100的苯环靠近SDNS的烷烃链,而它的聚烷氧链除与苯环相连的第一个乙氧基基团以外都被限制在SDNS的萘环附近. 在SDNS/SDSN混合胶束中,SDSN的磺酸基比SDNS分子更靠近胶束内部. 而SDNS的萘环将SDSN的磺酸基分隔开,在降低带负电荷的磺酸基极性头之间的静电排斥力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混合胶束的形成.
从自扩散系数、横向弛豫和质子距离等NMR测定参数推测,在浓度为0.26 mmol/L(318 K)的N,N′-双(十六烷基二甲基)-α,ω-丙烷溴化铵(16-3-16)溶液中形成了近似球形的胶束,胶束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铵基极性头呈锯齿状排列以减弱分子间静电排斥力的影响. 弛豫时间测定表明,与N,N′-双(十六烷基二甲基)-α,ω-丁烷溴化铵(16-4-16)相比,16-3-16在胶束表面的spacer链段更僵硬, 在胶束核区的烷烃侧链排列的更紧密. NMR共振峰的线形分析表明,16-3-16和16-4-16侧链末端的甲基在胶束中位于两个不同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18.
SPAPT-CPB-AS光度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NaOH介质中,新试剂1-(4-磺酸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SPAPT)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发生显色反应,形成三元配合物。利用SPAPT-CPB-AS显色体系。研究了光度法有离子表面活性剂。最大吸收波长590nm,测定十二基苯磺酸钠(DBOSO3Na)、十二烷基磺酸钠(DOSO3Na)、十二烷基硫酸钠(DSO4Na)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苯基荧光酮在混合表达活性剂体系中铜、铝的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在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铵和吐温80混合表达活性剂中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铜和铝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磷酸介质中,pH=6.8-7.4范围内,苯基荧光酮与铜、铝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铜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00nm,ε600^Cu=6.63×10^4L·mol^-1·cm^-1,线性范围为0-5μg/25mL;铝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64nm,ε564^Al=1.01×10^5L·mol^-1·cm^-1,线性范围0-6μg/25mL。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水及健康人体冻干血浆中铜、铝回收率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核磁共振(NMR)技术是研究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聚集状态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本文运用多种NMR技术研究了几种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及水溶性功能高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 1. 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16-4-16的聚集行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十六烷基二甲基)-α,ω-丁烷溴化铵(16-4-16)分子中联接基团及靠近离子头的质子位于胶束的壳层, 运动受到一定限制. 而距离离子头较远的烷烃链位于胶束的内部,运动相对自由. 与对应的单链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相比,16-4-16形成的胶束堆积更为紧密. 通过NOESY谱中交叉峰强度的定量计算,认为16-4-16在胶束中分子以上下交错排列的方式形成球形聚集体. 2. 脱氧胆酸钠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相互作用在脱氧胆酸钠(NaDC)溶液中,NaDC质子H3与其他质子不同,其横向弛豫时间(T2)表现为双指数衰减,表明此质子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 实验证明,其它胆酸盐的H3的横向弛豫也呈现双指数衰减. 因此推测在胆酸盐的稀溶液中,3-OH质子和羰基氧之间有可能存在氢键作用,形成了头尾相连的分子对结构. 在NaDC和CTAB的混合溶液中,两者形成1∶1的混合胶束. 用NOESY和ROESY研究混合胶束的结构,显示CTAB的离子头位于NaDC的羧酸基团附近. 这可能是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3. 丙烯酰胺/丙烯酸模板共聚物的微结构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共聚物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形态. 在酸性溶液中,分子内的氢键致使聚集体形成较为紧密的堆积,侧链的苯氧基团运动受阻;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丙烯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使得分子间的静电斥力增大,分子链变得伸展,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导致了聚集体体积变大. 当溶液呈强碱性,丙烯酸完全电离,氢键作用力被破坏,分子呈现自由伸展的状态,侧链的苯氧基团运动相对自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