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利娟  石晓燕  刘福东  阮文权 《化学进展》2016,28(12):1860-1869
柴油车尾气NOx控制是目前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改善城市大气污染现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是应用于该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近年来,以具有菱沸石(chabazite,CHA)结构的分子筛为载体负载Cu制备的Cu-CHA(Cu-SSZ-13和Cu-SAPO-34)系列催化剂,因其优秀的NH3-SCR活性和良好的水热稳定性,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从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对Cu-CHA催化性能的影响和NH3-SCR反应机理这几个方面系统阐述Cu基菱沸石在柴油车尾气NOx催化净化领域的研究进展;然后总结了负载其他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制备的M-CHA分子筛催化剂在NH3-SCR反应中的应用,指出双活性中心菱沸石催化剂在NH3-SCR领域表现出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菱沸石NH3-SCR催化剂的进一步改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氧化锰基催化剂由于在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x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氧化锰基催化剂低温NH3-SCR反应的研究进展,分别分析了氧化锰的氧化态、晶体结构和表面结构以及掺杂离子和载体类型等因素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高的氧化态的锰和高比表面积的催化剂有利于低温NH3-SCR反应;金属离子如铈、铬、铁、铜和锡等的掺杂可以提高NOx的转化率和/或N2选择性;具有独特性能的载体如TiO2或硅铝分子筛等可以进一步提高氧化锰基催化剂的抗湿和抗硫性能等。本文同时分别对活化NH3、NO或同时活化NO和NH3的低温NH3-SCR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总结, 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在氧化锰基催化剂上很多低温NH3-SCR反应,Eley-Rideal、Langmuir-Hinshelwood以及Mars-van Krevelen 机理可能是同时存在的。本文最后论证和指出了氧化锰基催化剂低温NH3-SCR反应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NOx控制是目前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NH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3-SCR)是消除NOx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其核心是高性能催化剂的开发。本研究综述了金属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Cu基和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NH3-SCR活性、水热稳定性以及水热老化失活机制,并对影响催化剂水热稳定性的因素(包括Si/Al比、分子筛拓扑结构、活性金属负载量、粒径和合成方法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总结了一些有效提高催化剂水热稳定性的改性方法,比如磷改性、第二活性金属改性、碱金属改性和外表面改性等。最后,对进一步提高金属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在NH3-SCR反应中的水热稳定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源自固定源(如燃煤电厂烟气)和移动源(如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NOx)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对其进行减排控制已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技术是消除NOx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铈基催化剂因其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适当的表面酸性、较高的储/释氧容量以及丰富的资源储备而被广泛用于NH3-SCR反应. 探讨铈基组分在该反应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有助于了解相关催化过程的本质, 为现有催化剂的优化和新型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基于CeO2在NH3-SCR催化剂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本文从CeO2作为载体、铈基复合氧化物、表面负载组分(助剂和活性组分)以及特殊结构的铈基催化剂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铈基催化剂在NH3-SCR反应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李帅  朱娜  程扬健  陈缔 《化学进展》2023,(5):771-779
铜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因其具有优异的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NH3-SCR)活性、水热稳定性、氮气选择性和较宽的温度窗口等特点,成为当前国六标准柴油车的首选催化剂。但是,柴油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对铜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影响很大,甚至导致催化剂发生不可逆失活。本文以铜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的硫中毒机理为主线,简要介绍了铜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的结构及活性位点研究现状,进一步对催化剂耐硫性能的改进及硫中毒催化剂再生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基于铜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硫中毒机理研究开展耐硫性能改进及再生工艺研究,以及多种中毒因子的协同影响及失活机制研究是未来铜基小孔分子筛实际应用于柴油车尾气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系统总结了作为柴油车尾气消除反应(NH3-SCR)催化材料的八元环沸石分子筛(CHA, AEI, RTH)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不同方法合成的八元环沸石分子筛在NH3-SCR反应中的性能差异, 并对未来八元环分子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低温SCR脱硝技术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很有前途的脱硝净化技术.我们制备了一系列多活性位点催化剂(PdxVy/TiO2),并对其NH3-SCR脱硝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Pd0.12V4/TiO2催化剂在250℃时可达到接近100%的NOx转化率和N2选择性.结合XRD、TEM、XPS、H2-TPR、in situ DRIFT和DFT分析,考察了催化剂表面NOx催化脱除机理.所得数据表明,该催化剂对NH3、O2和NOx等反应气体分子表现出强烈的吸附性能,且均为化学吸附,所有组分(Pd Ox和VOx)在NOx的催化脱除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氧化还原循环(2V4+(Ti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水热老化温度对钾(K)中毒0.4K-Cu-SAPO-18样品的结构及其NH3-SCR(NH3作为还原剂的选择性还原技术)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K中毒对样品结构影响较小, 但明显降低了其NH3-SCR性能, 在350 ℃ 时, K中毒样品0.4K-Cu-SAPO-18的NO转化率为65.88%, 明显低于未中毒Cu-SAPO-18样品的90.85%. 水热老化温度明显影响催化剂的结构, 减少了活性位点, 降低了表面酸性. 随着水热老化温度升高, 催化剂的AEI结构被破坏, 活性物种数量降低, 催化活性明显下降.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 (H2-TPR)结果表明, 孤立的Cu2+和Cu+的总量分别从未中毒Cu-SAPO-18样品的66.61和1.32 μmol/g变化到K中毒0.4K-Cu-SAPO-18样品的39.52和101.96 μmol/g, 表明K中毒样品中孤立Cu2+ 容易转化为Cu2O. K中毒后, 样品的弱酸、 中强酸、 强酸性位点的数量降低, 分别从未中毒Cu-SAPO-18样品的0.201, 0.103和0.302 mmol/g降低到中毒0.4K-Cu-SAPO-18样品的0.102, 0.086和0.071 mmol/g.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原位红外结果表明, K竞争性地取代了催化剂中孤立的Cu2+和H+, 使K中毒0.4K-Cu-SAPO-18样品的活性位和酸性位减少, 导致催化活性下降. 在低温 NH3-SCR反应中, K中毒和未中毒样品均以Eley-Rideal(E-R)和Langmuir-Hinshelwood(L-H)机理进行, 而L-H机理占主导地位, 但K中毒样品的反应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孙传智  陈葳  贾轩轩  刘安鼐  高飞  冯帅  董林 《催化学报》2021,42(3):417-430,中插19-中插24
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会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技术是目前控制NOx排放的最有效技术.其中,Fe2O3催化剂因其良好的抗硫性和低廉的成本而受到广泛关注,有望用作NOx消除催化剂,但是它的低温还原性差、脱硝效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近期研究表明,钐掺杂金属氧化物可以调节其表面酸碱性及氧化还原性,可有效提高氧化物催化剂的脱硝效率和抗水抗硫性能.因此,将铁、钐二者优势结合,为合成一种低温、高效、环境友好型脱硝催化剂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柠檬酸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钐均匀掺杂入Fe2O3纳米颗粒的复合氧化物脱硝催化剂,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以及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等方法研究了钐的掺杂对铁基催化剂脱硝效率和抗水抗硫性的影响,旨在揭示催化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活性测试发现,钐的掺杂可以使Fe0.94Sm0.06Ox催化剂在175?325℃时实现>95%的脱硝效率和>93%的N2选择性.动力学测试研究表明,当基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计算时,Fe0.94Sm0.06Ox催化剂的脱硝效率是纯Fe2O3催化剂的11倍;基于质量计算时则为37倍.此外,250℃时抗水抗硫测试结果显示,Fe0.94Sm0.06Ox催化剂可以在通入200×10-6SO2+5 vol%H2O,空速为90000 h-1时脱硝效率保持83%达168小时,并且在切断H2O和SO2后,该催化剂的脱硝效率可以很快完全恢复.XPS和H2-TPR结果表明,钐的掺杂使Fe0.94Sm0.06Ox催化剂的表面产生了大量的表面吸附氧,从而促进了NO的氧化以及快速NH3-SCR反应的进行.NH3-TPD与原位DRIFTS结果表明,钐的掺杂增强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有效地提高了NH3的吸附和活化能力,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脱硝效率.另外,钐的掺杂还可以促使NH4HSO4在Fe0.94Sm0.06Ox催化剂表面较低温度下的分解,从而使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抗水抗硫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关系,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四种不同晶体结构的MnO2纳米催化剂(α-MnO2、β-MnO2、γ-MnO2和δ-MnO2),并考察了其低温NH3-SCR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晶体结构催化剂的活性不同,依次为γ-MnO2 > α-MnO2 > β-MnO2 > δ-MnO2,γ-MnO2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NOx转化率在150-260℃超过90%。随后,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热重(TG)、红外光谱(FT-IR)、程序升温还原(H2-TPR)及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α-MnO2和β-MnO2为纳米棒,γ-MnO2和δ-MnO2为纳米针,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不是影响低温NH3-SCR活性的主导因素。γ-MnO2具有适宜的孔道结构、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丰富的化学氧含量和Lewis酸酸性位点,是其具有最高低温NH3-SCR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董国君  张玉凤  赵元  白洋 《燃料化学学报》2014,42(12):1455-1463
采用调节前驱体溶液pH值的方法制备了用于低温NH3-SCR的V2O5-WO3/TiO2催化剂。通过XPS、Raman光谱、H2-TPR、NH3-TPD、NH3-DRIFT、XRD及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其脱硝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前驱体溶液酸性的增强能够提高催化剂表面聚合态钒物种和V4+(3+)/V5+的比值以及表面酸性,增加活性位数量、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其脱硝催化性能。因此,通过提高前驱体溶液的酸性,有助于制备出脱硝活性较好的NH3-SCR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浸渍法、柠檬酸络合法以及沉淀法在SAPO-11分子筛上负载MnOx,制备了一系列MnOx/SAPO-11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NH3-SCR) NOx的性能。结果表明,沉淀法制备的负载量为20%(w)的MnOx/SAPO-11催化剂表现出最优异的低温NH3-SCR性能及N2选择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量散射谱(EDS)、原子吸收光谱(AAS)、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以及NO/O2程序升温脱附-质谱(NO/O2-TPD-M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表面性质进行分析。表征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方法制备催化剂时,其表面MnOx的存在形式和晶相结构不同。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存在无定型态MnOx以及MnO2晶型,具有较大的介孔及外表面积、更多比例的Mn4+和化学吸附氧,同时表面存在对反应有利的中强酸以及强酸。因此,催化剂在低温SCR反应阶段能够生成重要中间产物NO2,从而表现出最佳低温活性。同时,三种制备方法均能使MnOx相对均匀分散在SAPO-11表面。SAPO-11对催化剂表面MnOx物种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催化剂的酸性,拓宽了MnOx的活性温度窗口,提高了催化剂的N2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iO2-SnO2固溶体,浸渍法负载CeO2得到一系列xCeO2/TiO2-SnO2负载型催化剂,在模拟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反应条件下考察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程序升温还原(H2-TPR)、程序升温脱附(NH3-TPD)、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等表征技术,研究了氧化铈负载后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表面物种的存在状态、表面酸位等表面性质及NH3吸附特性。结果表明,Ce:Ti物质的量比为0.1时,催化剂催化脱硝反应活性最高,同时具有较宽的温度窗口(250~300℃)和热稳定性;铈的过量负载会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活性窗口变窄,同时其氧化还原能力和NH3吸附能力也减弱。NH3-TPD结果显示,CeO2的负载导致催化剂NH3在弱酸及中等酸位的吸附显著增强,与催化剂NH3-SCR最佳反应物温度降低有关。in situ DRIFTS表明,xCeO2/TiO2-SnO2催化剂的Lewis酸位和Brønsted酸位强度均明显增强,同时,在1657~1666cm-1处出现新的Brønsted酸位,参与SCR反应的主要物质是NH4+分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Hβ分子筛为载体的负载氧化铜催化剂,考察了Cu负载量对催化剂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NH3-SCR)性能的影响,通过XRD、N2吸附-脱附、NH3-TPD、NO-TPD、H2-TPR、EDS和XPS等表征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SO2存在条件下催化剂活性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反应气体不含SO2,Cu负载量为3%,即Cu(3)/Hβ催化剂有较高的反应活性,t95为169℃;反应气体含SO2,Cu负载量为2%时,即Cu(2)/Hβ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较好,t95为225℃。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分析结果表明,SO2存在条件下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在低温条件下,SO2与NH3反应生成的硫铵盐覆盖了催化剂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5.
采用传统水热法合成SSZ-13分子筛,铜离子交换法制备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用于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脱硝,研究了有机模板剂(OSDA)用量、硅源、铝源、水硅比、硅铝比以及老化时间等制备参数对Cu-SSZ-13分子筛形貌、晶粒大小、酸性、Cu2+位点以及NH3-SCR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SSZ-13分子筛的硅铝比越高,其晶粒越大,所负载的活性铜含量越低,NH3-SCR催化活性也越差。以硅溶胶为硅源、硫酸铝为铝源所合成的SSZ-13分子筛晶粒较小,结晶度最高,所得到的Cu-SSZ-13催化剂的NH3-SCR活性也最好。较高的水硅比所合成的分子筛晶粒较大,而增加模板剂的用量有利于提高SSZ-13分子筛的结晶度,降低其晶粒尺寸。适当延长老化时间,能降低SSZ-13分子筛晶粒尺寸,提升Cu-SSZ-13的NH3-SCR催化活性。其中,Si/Al比为10、硅溶胶为硅源、硫酸铝为铝源、OSDA/Si比为0.4、水硅比为88、老...  相似文献   

16.
以聚乙烯醇(PVA)或拟薄水铝石(SB粉)为涂覆助剂,采用超声波辅助分散法将Cu-SSZ-13分子筛涂覆于蜂窝状堇青石(Cordierite)上,制备了整体式堇青石负载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Cu-SSZ-13/Cordierite),用于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脱硝,并结合XRD、氮气吸附、SEM及H2-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涂覆助剂对该催化剂的Cu-SSZ-13涂层稳定性、NH3-SCR脱硝活性、水热稳定性和抗SO2毒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VA为涂覆助剂制备的整体式Cu-SSZ-13(PVA)/Cordierite催化剂,其Cu-SSZ-13涂层稳定、脱落率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活性与Cu-SSZ-13原粉基本相当;同时,该Cu-SSZ-13(PVA)/Cordierite催化剂也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水热稳定性和抗硫中毒能力,在移动源和固定源脱硝方面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先电沉积后水热的方法将WO3负载于钛网上,后续采用电沉积负载CeO2制备CeO2-WO3/Ti催化剂用于柴油车尾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脱硝。通过固定床反应装置检测催化剂脱硝性能,考察了电沉积CeO2时间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结合SEM、XRD、XPS、H2-TPR、NH3-TPD和原位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分析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WO3表面进行20 min电沉积CeO2的双组分催化剂NOx转化率提升最明显,在200℃时已达到91.89%,250-350℃均为100%。双组分催化剂表面负载了WO3纳米棒以及高度分散的CeO2,CeO2的负载引入Ce3+并提高了催化剂化学吸附氧所占比例,但样品对应氧化还原能力没有明显提升。中温段(250-350℃)脱硝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复合后CeO...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 随后采用水热法制备石墨烯负载锰氧化物(MnOx/GR)催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的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去除NOx的性能, 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拉曼(Raman)光谱, 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镜(TEM), N2吸附-脱附,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NH3-SCR性能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不同MnOx负载量的MnOx/GR催化剂均展现了较好的低温SCR催化活性, 且在负载量为20%(w)时活性最优. 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制备的GO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 锰可以通过与含氧基团结合而负载到GO上; MnOx/GR催化剂中MnOx以纳米颗粒分散于石墨烯载体表面, 且以多种氧化物(MnO、Mn3O4和MnO2)共同存在; 负载量为20%(w)的催化剂中高价锰和表面吸附氧含量增加, 低温区氧化还原能力增强及活性位点数量增加是其SCR活性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Ce2(C2O4)3和Ce(SO4)2为Ce前驱体, 采用固相球磨法制备了Ce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CeTiOx-A[以Ce2(C2O4)3为前驱体]和CeTiOx-B[以Ce(SO4)2为前驱体]. 将2个催化剂分别在体积分数为0.15%的SO2的气氛下反应40和60 h, 得到高硫条件下SCR反应后的CeTiOx催化剂, 分别记为40CeTiOx-A, 60CeTiOx-A, 40CeTiOx-B和60CeTiOx-B. 考察了反应前后催化剂的NH3-SCR反应活性. 采用X射线衍射(XRD)、 X射线荧光光谱(XRF)、 比表面积(BET)测试、 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及SO2程序升温脱附(SO2-TPD)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CeTiOx-A系列催化剂比CeTiOx-B系列催化剂具有更高的NH3-SCR反应活性和更好的抗硫抗水性能. 与CeTiOx-B系列催化剂相比, CeTiOx-A系列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 更多的Ce3+和吸附氧(Oα)物种有助于NO的吸附和活化; CeTiOx-A系统催化剂还具有更多的Lewis强酸性位数量, 可以吸附更多的NH3分子, 有利于催化剂上NH3-SCR反应的进行, 提高了CeTiOx-A系列催化剂的NO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eO2-ZrO2-WO3(CZW)催化剂,考察了WO3含量对CZW催化剂上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NH3和NO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WO3以无定形的形式存在于催化剂中,添加WO3后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并且在CZW催化剂上出现了强吸附的NO物种,从而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另外,适量的WO3引入将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促进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这将有利于提高SCR的催化活性。和CeO2-ZrO2催化剂相比,当WO3的含量为20%时,CZW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抗硫性能。此外,当空速为60 000 h-1时,在200~463 ℃,该催化剂显示出了大于90% NOx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