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胡良  宋宝和 《数学通报》2022,(4):26-30+36
<正>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是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也是高考命题、评价的重要依据.针对高考中“如何考”的问题,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了“四翼”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1].“四翼”在高考评价体系的落实中居于关键位置,  相似文献   

2.
陈庆菊 《数学通报》2023,(3):42-48+51
<正>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衔接.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多年来,高考评价体系在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1]本研究结合2021年、2022新高考Ⅰ卷的数学试题,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视角分析试题命题特点,并形成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中学数...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高考考查要求,主要考“四翼”即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创新性要求创设合理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1].素养立意是新时代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创新赋能是高考试题对考生素养的必然要求.所谓创新赋能,是指个体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独特才能.学生在掌握数学问题的通性通法的前提下,探索数学问题的创新分析和创新解答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汪燕铭  曹絮 《数学通报》2023,(1):36-39+58
<正>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用“一核”“四层”“四翼”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关键问题,强调了从考知识,到考能力的转化.从2020年开始,根据教育部对高考改革的总体要求,北京高考对数学不分文理科的试题命制进行了诸多探索,高考数学北京卷在试卷结构及题型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结构不良问题的试题设置就是其中一个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5.
刘容 《中学数学》2023,(19):41-43
<正>1聚焦高考试题,明晰教学方向《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指出:高考基本功能——服务选材;基础教育对高考的现实要求——引导教学.高考命题观念从“基础知识立意”“技能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过渡.2022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了六套新高考数学试卷,包括全国甲卷文、理试卷,乙卷文、理试卷,以及新高考的Ⅰ、Ⅱ试卷(不分文理),六套考卷中有五套设制了开放式问题,按类型分为:结果开放、条件开放、条件和结果均开放(综合开放式).  相似文献   

6.
覃创  余泉 《数学通报》2023,(10):47-50+66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学生作业、考试、培训、招生等方面提出了意见,旨在重塑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让学校回归育人主导地位.但“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一项上下联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家校协同机制的完善,还应积极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发挥高考改革的核心价值功能[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四翼”是确保考查目标实现,是回答高考“如何考”的问题,是连接高考考查内容与命题实践的纽带,而高考改革重视基础性,强调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就是对“双减”政策落地很好的呼应[2].  相似文献   

7.
赵轩  任子朝  翟嘉祺 《数学通报》2021,(3):22-24,32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为高考内容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为落实《实施意见》的要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了对于应用性的考查,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供山东、海南...  相似文献   

8.
王娟 《中学数学》2023,(15):62-63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命题要求,近两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也是围绕这个指导思想,同时基于数学学科素养进行一些具有学科特色的创新与改变,围绕数学学科素养呈现出创新与差异;数学文化的渗透更加合理自然,数学应用的构建更加贴近生活,而且加大了数学探索与理性思维的考查题量与试题难度.1 数学文化适当渗透将数学史中的经典问题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试题背景,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家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应试教育”是数学教育的顽疾杂症,实现从“应试教育”向“应用教育”的转变迫在眉睫.2020年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评价理念有助于实现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10.
陈俊阳 《数学通报》2023,(1):40-43+47
<正>1引言1.1问题背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1],新高考更加关注对数学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考查,通过逐渐优化试卷结构,命制开放性试题、结构不良试题,通过创新题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考查.比如,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2021年八省适应性考试和2021年全国新高考II卷的填空题均出现了“构造例子”型的开放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郑锋 《数学通报》2023,(11):46-49
<正>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数学学科素养包含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文化四个方面,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示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品质[1].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高考命题“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为了贯彻这一要求,高考数学命题加大了开放题的创新力度,强调利用开放题考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浩 《数学通报》2023,(11):42-45+62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确定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重点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及创新性([1]).本文结合2023年新高考数学全国Ⅰ卷,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视角分析试卷命题特点,从而对日常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王喆  孔德宏  杨鑫 《数学通报》2024,(1):38-43+59
<正>1问题提出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对高考命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要求:稳步推进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为积极贯彻落实总体方案中的要求,各省份高考数学试卷纷纷以开放题的形式增强试题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审视近两年上海高考试题中有关数列的题型,深感命题背景灵动新颖、推陈出新,创新力度不断增强,指明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方向,我们不妨从分析高考真题开始.  相似文献   

15.
于浩  张文兰 《数学通报》2023,(5):30-34+41
<正>1问题提出2022年的数学新高考Ⅰ卷是第二年不区分文理的统一试卷,也是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新实践.该试卷的适用范围广泛,包括湖南、广东、江苏、重庆、河北、湖北、福建和辽宁七个省市.最近这张试卷因为其“难度”而稳居各大网络热搜榜首,不少学生挥泪考场,也有教师表示这是近五年来最难的一份试卷.而引发公众热议的不仅仅是题目的解法,也包括这张试卷对于文科生的难度.但是,这份试卷在网络上传播的难度,是否确如其传言?  相似文献   

16.
魏显峰  殷木森 《数学通报》2022,(5):52-56+62
恢复高考制度四十多年来,中国数学高考对能力要求的考查经历了从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构成的“三大能力”,到增加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五种能力”,再把逻辑思维能力拆分为抽象概括与逻辑推理两种能力、增加数据处理能力后的“七种能力”的变化.2019年公布的“一体四层四翼”高考体系又提出了数学科的“五种关键能力”,由“三大能力”与“数学建模能力与创新能力”组成,是学生学习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通报》2000,(2):F002-F002,1,2
1999年是我国普通高考加大改革力度的一年 .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要求“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在试题设计上增加应用型和能力性的题目”.同时 ,在广东省开始试行“3 X”的科目设置方案 ,各学科都编制执行“3 X”方案的《考试说明》,数学科在执行此方案的《考试说明》中 ,对考试性质和考试要求等方面 ,都表述得更为具体、明确 ,符合高考内容改革的大方向 .1999年的数学科试题 ,遵循《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 ,以“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是我国普通高考加大改革力度的一年 .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意见》 ,明确指出“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 ,要求“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在试题设计上增加应用型和能力性的题目” .同时 ,在广东省开始试行“3 X”的科目设置方案 ,各学科都编制执行“3 X”方案的《考试说明》 ,数学科在执行此方案的《考试说明》中 ,对考试性质和考试要求等方面 ,都表述得更为具体、明确 ,符合高考内容改革的大方向 .1999年的数学科试题 ,遵循《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 ,以“发挥数学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考的定位一直是择优录取的选拔性考试,新时代高考在保证选拔区分功能的同时,也强调育人功能,以更积极的姿态、更灵活的策略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20年初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基于高考评价体系,高考命题已经从能力立意转变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  相似文献   

20.
《高考研究》栏目不仅是教师交流高考复习备考经验的园地 ,更是考试和教学交流的园地 ,是考、学相长的课堂 .其目的就是建立高考命题与中学教学的双向评价机制 ,科学地利用和规范高考的功能 ,提高高考的效度和信度 ,为高校选拔合格的新生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价依据 .同时发挥高考积极的导向作用 ,稳定中学教学秩序 ,改善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 .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包括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全面改革服务 .本栏目欢迎下面类型的稿件 :1、科学、客观地评价高考试题 ,包括命题方向、学科知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