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2,3-苯并-11-甲基-18-冠-6(BCl-18C6)为液膜载体研究其对钾离子的传输,金属离子可以逆其浓度梯度进行跨膜传输。当源相金属离子浓度和膜相载体浓度相近时,传输为串联一级反应,传输速率正比于源相及受相阴、阳离子浓度乘积之差。同时讨论了搅拌速度对传输的影响,探讨了传输机理。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几种聚苯乙烯支载聚乙二醇二苯并-18-冠-6高聚物冠醚的合成,并研究了它们对n-溴辛烷与碘化钾及苯酚钾盐取代反应时的相转移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田宝芝  黄枢  王良御 《有机化学》1989,9(6):531-535
本文为了探讨冠醚液晶化的途径及冠醚衍生物结构与液晶性能的关系, 参照二芳酯向列相液晶结构的特点, 用易得的二苯并-18-冠-6为起始原料, 合成了4',4"-(二苯并-18-冠-6)二甲酸二芳酯6, 6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层析分离得6A和6B, 本文考查了它们的液晶性质, 定性地检查了络合钾离子的性能, 用合成法确证了具有各向异性的6B为反式构型。  相似文献   

4.
以二甘醇和邻苯二酚为原料制得二苯并-18-冠-6;以多聚磷酸为催化剂和溶剂,将二苯并-18-冠-6与叔丁醇反应实现叔丁基化;利用正庚烷重结晶对叔丁基化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得到4,4′-二叔丁基二苯并-18-冠-6和4,5′-二叔丁基二苯并-18-冠-6两种对称的二叔丁基二取代苯并冠醚产品.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了二叔丁基二取代苯并冠醚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油-水界面上的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锂、钠、钾和铯四个碱金属离子在苯并-12-冠-4,苯并-15-冠-5,4′-甲苯并-15-冠-5和苯并-18-冠-6存在于硝基苯相时,从水相向硝基苯相的转移,考察了有关过程的机理,测定了相应的配合物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油-水界面上的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锂、钠、钾和铯四个碱金属离子在苯并-12-冠-4,苯并-15-冠-5,4'-甲苯并-15-冠-5和苯并-18-冠-6-存在于硝基苯相时,从水相向硝基苯相的转移,考察了有关过程的机理,测定了相应的配合物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2,3-苯并-11-甲基-18-冠-6,2,3-苯并-8,15-二甲基-18-冠-6和2,3-苯并-8,11,15-三甲基-18-冠-6的氯仿液膜对Na~+,K~+,Rb~+的传输速率.结果指出,传输速率随膜相冠醚浓度增加而增加,两者成线性关系;当冠醚的醚环上甲基数增加则传输速率减小;对同一冠醚,不同金属离子的传输速率与相应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大小顺序有一致关系;冠醚传输金属离子时,阴离子一起迁移,阴离子水合能力越强则传输能力越小;传输速率与搅拌速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2,3-苯并-11-甲基-18-冠-6,2,3-苯并-8,15-二甲基-18-冠-6和2,3-苯并-8, 11, 15-三甲基-18-冠-6的氯仿液膜对Na^+, K^+, Rb^+的传输速率。结果指出,传输速率随膜相冠醚浓度增是加而增加, 两者成线性关系; 当冠醚的醚环上甲基数增加则传输速率减小; 对同一冠醚, 不同金属离子的传输速率与相应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大小顺序有一致关系; 冠醚传输金属离子时, 阴离子一起迁移, 阴离子水合能力越强则传输能力越小; 传输速率与搅拌速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2,3-苯并-11-甲基-18-冠-6,2,3-苯并-8,15-二甲基-18-冠-6和2,3-苯并-8, 11, 15-三甲基-18-冠-6的氯仿液膜对Na^+, K^+, Rb^+的传输速率。结果指出,传输速率随膜相冠醚浓度增是加而增加, 两者成线性关系; 当冠醚的醚环上甲基数增加则传输速率减小; 对同一冠醚, 不同金属离子的传输速率与相应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大小顺序有一致关系; 冠醚传输金属离子时, 阴离子一起迁移, 阴离子水合能力越强则传输能力越小; 传输速率与搅拌速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烯丙氧甲基及十一烯氧甲基15-冠-5与18-冠-6的合成、硅氢化、固载化,以及所得到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固载的冠醚和含冠醚侧基的有机硅树脂对苦味酸钠、钾的络合容量和正溴壬烷碘代反应的相转移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对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微凝胶进行改性的方法合成了含苯并18-冠-6功能基团的PNIPAM微凝胶.红外和核磁光谱等手段证明苯并18-冠-6基团被引入到微凝胶中.改性后的微凝胶仍具有很好的温敏性,但是相转变温度由改性前的30℃提高到42℃,并且溶胀度也大大增加.在不控制离子强度的条件下微凝胶的粒径随Na+浓度增加而减小,但是随Pb2+浓度增加微凝胶粒径先减后增.在控制离子强度不变的条件下Na+浓度对微凝胶的粒径影响很小,但是随Pb2+浓度增加微凝胶粒径明显增大,显示较强的铅离子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核/壳结构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加入量以及加料速率对核壳乳液聚合的影响,并推导了核及壳乳液聚合阶段所需乳化剂量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当种子、核、壳乳液聚合阶段单体量分别为12g、50g和50g,种子乳液聚合阶段加入的乳化剂量为0.44g时,控制核、壳乳液聚合阶段乳化剂的加入量分别在0.64~2.07g及0.04~2.12g之间,且预乳化单体的滴加速度低于2.3g/min时,可以防止二次成核及新乳胶粒子的形成,制得粒径分布窄、核/壳结构明显的乳胶粒子.利用透射电镜(TEM)对所制备的核壳结构乳胶粒子的结构形态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超浓乳液聚合制备PU/PS的SIPN粉状树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聚氨酯予聚体 (PU ) 苯乙烯 (St)的复合体系 ,用超浓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半互穿聚合物网络(SIPN)复合聚合物 ,得到了用聚氨酯予聚体改性的聚苯乙烯 (PU/PS)SIPN粉状树脂 .研究了分散相的比例(α)和聚合温度对聚合稳定性及聚合转化率 -时间的关系 ;测定了聚合物胶乳粒子的大小、形态 ,玻璃化温度 ,动态力学性能等 .结果表明 ,超浓乳液聚合较之本体聚合具有较高的聚合速率 ,容易控制所制备的胶乳粒径 ,能够制得PU/PS复合聚合物的SIPN粉状树脂 .该粉状树脂便于加工 ,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有利于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14.
MMA-EA-AA无皂乳液聚合中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系统研究了MMA EA AA三元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各种因素对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制得了单分散、粒径在 30 0~ 6 0 0nm可控聚合物乳胶粒 .结果表明 ,在过硫酸铵用量一定的条件下 ,聚合初期加入大量引发剂可同时提高单体转化率和乳胶粒的单分散性 ;随着引发剂和AA用量的增加以及聚合温度的升高 ,胶粒粒径逐渐减小 ,转化率逐渐升高 ;随着NH4 HCO3用量的增加 ,粒径逐渐增大 ,当NH4 HCO3用量达到 0 5g以后 ,转化率逐渐降低 ;搅拌速率为 30 0r min左右时 ,单体转化率最高 ,所得乳胶粒粒径最均一 .  相似文献   

15.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中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悬浮乳液复合聚合(SECP)方法,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 PMMA)复合粒子.采用FTIR、1H- NMR、13C- NMR分析方法,研究SECP各个时期复合粒子中MMA- St链节摩尔比,发现悬浮粒子中MMA St链节摩尔比逐渐增大,而PMMA乳胶粒子中逐渐减少,表明悬浮相和乳液相间存在物质传递过程.悬浮粒子中MMA链节质量与MMA总投料质量比主要由乳胶粒子生成速率和乳胶粒子向悬浮粒子凝聚速率决定.最终得到的复合粒子除含PS和PMMA均聚物外,还含少量MMA-St共聚物.  相似文献   

16.
将超声技术引入到无皂乳液聚合方法中,在不加入任何引发剂和乳化剂的情况下,制备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酰胺(AM)三元共聚纳米乳胶粒.研究了不同超声时间对单体转化率、乳胶粒粒径以及乳液粘度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超声无皂乳液聚合机理,认为AM在聚合过程中起到了引发和稳定的作用.TEM照片表明,乳胶粒直径大约在80nm左右,FTIR及DSC分析表明产物为三元共聚物,而不是共混物.  相似文献   

17.
Monodisperse cationic core-shell latex particles have been prepared using a shot polymerization process, with N-(3-aminopropyl)-methacrylamide-hydrochloride (APMH) as the functional monomer. The final latex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respect to final polymerization conversion, water soluble polymer formation, particl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surface charge density and electrokinetic properties. Then the covalent grafting of maleic anhydride-alt-methyl vinyl ether (MAMVE) copolymer onto aminated latex 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The most efficient conditions to obtain derivatised particles with no alteration of the colloidal stability were to control both polymer amount/latex particles concentration ratio and the mixing method of the two species. The charge inversion of the hydrolysed MAMVE functionalized particles was demonstrated by measuring the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as a function of pH. Finally, the covalent binding approach was implemented with peptide-MAMVE conjugates, confirming the great potential of this promising methodolog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eactive latex particles bearing peptides.  相似文献   

18.
反应性复合乳液的合成、表征及其交联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核层或壳层带有环氧基以及壳层带有羧基的3种不同核/壳结构的乳胶粒子,通过物理共混带环氧基和羧基的乳胶粒子,得到了两种反应性复合乳液.利用透射电镜和激光动态光散射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其粒径分布较窄,粒径分布的多分散系数为0.062,平均粒径约76 nm,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通过胶膜的凝胶率和膨胀率的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反应性复合乳液中乳胶粒子的扩散及交联反应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核壳结构复合乳液对涂膜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反应性复合乳液中的环氧基和羧基分别分布在乳胶粒子的核层和壳层时,有利于聚合物分子链的充分扩散和化学交联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涂膜的物理化学性能,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含量为10 wt%时,涂膜的拉伸强度达20.3 MPa.  相似文献   

19.
复合微乳液聚合制备P(MMA-UA)纳米乳胶粒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聚氨酯预聚体可聚合乳化剂 (APU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复合微乳液体系 ,分别用水溶性过硫酸钾 (K2 S2 O8)和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 (AIBN)作引发剂 ,进行微乳液聚合研究 ,制备了P(MMA UA)复合纳米乳胶粒子 .研究了APUA用量、聚合温度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观察了不同乳化剂浓度及引发剂体系对胶粒形态、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用可聚合乳化剂APUA可制得稳定性很好的P(MMA UA)纳米级核 壳型乳胶粒子 ,乳胶粒径在 5 0nm左右 .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 ,粒子变小 ;不同类型的引发剂对胶乳的性质有较大影响 ,以APUA为乳化剂 ,K2 S2 O8为引发剂 ,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或在聚合反应后的放置中 ,会出现P(MMA UA)的纳米水凝胶 (Nanogel)现象 .  相似文献   

20.
VAc/BA核壳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两种单体分阶段种子乳液聚合制得的核壳型乳胶粒 ,可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态 .由于不同的形态在使用中具有不同的性能 ,因此 ,核壳型乳胶粒的结构形态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十分重视 .近年来 ,Sundberg[1] 等指出 ,正向、反向、两半球、两种孤立粒子等四种形态是热力学平衡形态 ,其他形态则是未达平衡的过渡形态 .并且提出用界面自由能最小的方法判别其中哪一种是最终平衡形态 .显然 ,自不平衡形态到平衡形态需要链迁移 ,Chen[2 ] 、Jonssen[3 ] 、Gonzalez[4] 等指出 ,链迁移的阻力是粘性力 .对于聚醋酸乙烯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