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鍺或硅制成的二极管和三极管已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一般的二极管中,扩散长度L(指半导体由少数載流子的)比起基区厚度d来要大得多。近来苏联維·依·斯达凡耶夫曾研究了一种新的半导体二极管,这种二极管的d/L远远大于1。根据他在这二篇文章里的报导,这种二极管有下列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引言由于半导体器件在国防及国民經济中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广泛使用的鍺、硅材料的性能已不能滿足許多新的要求了。这种情况促使科学工作者大力进行新的半导体材料的探索。近年来无論在有机方面还是无机方面都进行了不少的工作,也得到了不少有成效的結果。其中值得着重提出的是所謂三五族半导性化合物。这是由Zintl綫两旁的Ⅲ族、ν族元素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分子整流器的共振隧道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淑琴  刘云圻  胡文平  徐愉  朱道本 《物理》2000,29(1):23-27,60
讨论了分子整流相关的Langmuir-Blodgett膜的共振隧道效应和单分子、双分子整流器等分子整流概念。这种整流器的整流机制不同于Aviram-Ratner提出的原始分子整流器模型,也不同于普通半导体的p-n结的整流理论。在这种新概念中,只有整流分子的成键轨道对整流有贡献,而反键轨道在外加偏压时不参与载流子传输。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荧光探针分子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表面活性荧光探针分子2-(对-十二烷基氨基)苯基-3,3-二甲基-5-乙酯基-3H-吲哚基-甲基-二-十六烷基碘化铵(1)和2-(对-十二烷基氨基)苯基-3,3-二甲基-5-乙酯基-3H-吲哚基-二甲基-十八烷基碘化铵(2)与牛血清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结合反应的温度效应求得热力学函数并推断探针分子与BSA结合的作用力类型;分子1和2与牛血清蛋白之间存在能量转移现象,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给体-受体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90和4.02 nm。  相似文献   

5.
分子束外延     
对于新器件的需要推动了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这种器件能够改进系统的性能。新的材料工艺能产生新器件和新技术。分子速外延(M.B.E)是一种比较新的薄膜生长技术,它是从阿瑟早先对热原子和分子束与固体表面相瓦作用的质镜研究发展起来的。高质量半导体薄膜是在超高真空系统中要求的原子和分子束投射到热的晶体衬底上生长的。这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碘化喹啉的浓度、异丙醇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酸碱度等因素对显色影响的实验研究,确定了碘化喹啉与水合氯醛反应的适宜条件,为水合氯醛软胶囊质量标准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前次已经谈过利用二段温度法汽相生长PbSe这种分子压力比较大的半导体化合物,这次我们要谈的是GaP也可采用这种方法。GaAs由于Ga的分压或GaAs分子的分压小,对PbSe不能采用二段温度水平布里基  相似文献   

8.
以ITO导电玻璃衬底,CuSO4、KI为反应溶液,EDTA为络合剂,通过简单的电化学方法分别在40,60,80℃的电沉积温度下成功制备出高定向的γ-CuI薄膜。讨论了不同沉积温度下碘化亚铜薄膜各项性质的差异,作为比较还利用化学沉积方法在室温下合成了碘化亚铜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图(XRD)进行结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形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碘化亚铜薄膜由三角形纳米片构成,沿(111)晶相择优生长。随着电沉积温度的升高,颗粒的尺寸从2μm减小到500 nm。不同电沉积温度制备出的碘化亚铜薄膜均在拉曼光谱上呈现出一个强的LO峰和一个微弱的TO峰,峰的强度均随着电沉积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光致发光(PL)光谱的分析显示出强的近带边发射峰。CuI粉末在结构及形貌等性质上与CuI薄膜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王鹿霞  常凯楠 《物理学报》2014,(13):356-362
分子半导体组成的异质结构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主要部分,电荷转移效率的提高是太阳能转换效率的关键.在金属纳米粒子与染料分子和半导体TiO2组成的系统中,考虑半导体的晶格结构、电子波函数在晶格边界的反射及金属纳米粒子中的等离激元效应,应用密度矩阵理论研究在光激发分子作用下电荷从分子转移到半导体晶格的动力学过程,采用密度矩阵和波函数相结合的处理方案研究了分子半导体电荷转移过程中的等离激元效应.研究发现金属钠米粒子激发所产生的等离激元可以使电荷从分子到半导体的转移效率提高3个数量级,是提高电荷转移效率的有效手段,且密度矩阵理论与波函数相结合的方法使得计算分子与15 nm尺度的半导体纳米晶体间的电荷转移成为可能,理论分析了表面等离激元的增益作用对电荷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分子束流 ,激光解离和飞行时间质谱结合起来 ,在一个石英反应室内 ,让激光解离的Ni+与连续喷入的醇分子束流发生反应 ,产物经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 ,研究了Ni+与C2 ~C6 等五种醇分子的气相反应。用如下的插入机理解释了反应 :( 1 )选择性的插入醇分子共价键 ;( 2 ) β H 迁移至Ni+上 ;( 3)失去一中性分子形成产物离子。  相似文献   

11.
王鹿霞  樊飞 《物理学报》2009,58(2):1326-1331
以二奈嵌苯分子吸附在TiO2表面所组成的异质结构为例,介绍了在飞秒激光作用下由染料分子和半导体组成的异质结构中从分子基态到半导体导带的超快电子传输过程,在理论上分析了分子内部传输和直接电子传输过程对线性吸收谱的贡献.与分子内部传输过程项相比较分析了电子的超快直接传输在不同的分子及半导体结构下对线性吸收谱的影响.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线性吸收谱 超快电子转移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人设想,如果通过某种物理或化学方法,人为地改变半导体内部的晶体结构,使其产生一些预期的缺陷,可以制成具有各种电路功能时“分子功能块”.一旦这种功能结构得以实现,便会使微电子科学取得一次重大突破,同时也会对其它学科,诸如化学及生物学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近几年来,随着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半导体领域所取得的显著进展,人们开始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某些物质内存在着一种“分子集合体”.所谓分子集合体并非一些孤立分子的简单结合,而是由分子之间的某种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  相似文献   

13.
1.高临界温度氧化物超导材料的发现 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重大的发现.最近美国、中国、日本、西德等国的研究小组相继宣布了钇-钡-铜-氧系材料超导转变温度超过90K的结果.这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令人振奋的突破.在理论上和实验上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在应用上展示了诱人的前景.2.人工制作新材料研究方面的进展 在过去的十年中,在人工制作新材料及其物理的研究方面有很大的进展.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材料的生长可以控制到每次一个分子的水平.采用这种技术及蒸发镀膜技术,人们可以制作由不同的半导体层,或金属层,或金属层和半导体层相互交叠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CaO脱硫化学反应速率与气体扩散速率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分氧化钙脱硫反应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速率与二氧化硫、氧气分子的扩散速率是一个难题。通过系列样品的TGA实验,在简化假设的基础上找到了CaO颗粒脱硫反应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速率与二氧化硫、氧气分子的扩散速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反应速率和二氧化硫、氧气分子的扩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脱硫剂颗粒粒径的降低和氧化钙纯度的提高而提高。适当提高脱硫反应温度、最大限度地降低颗粒粒径是提高氧化钙脱硫反应速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半导体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材料由于其低成本、高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结构多样性和可控性而备受关注。它们被认为是在实际应用中替代贵金属SERS基板的良好候选者。然而,半导体SERS基底的实际应用受到其低灵敏度和发展滞后的极大阻碍。最近我们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利用稀土元素镱(Yb)掺杂制备半导体TiO2基底材料,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二氧化钛的几何和电子结构调制,并且获得了对4-巯基苯甲酸(4-MBA)分子极大的SERS增强。相较于未掺杂的TiO2, Yb-TiO2表现出更加优良的SERS增强效果,根据Lombardi等提出的半导体SERS增强理论,增强是通过PICT机制中的Herzberg-Teller耦合,取决于吸附分子和基底能级匹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近年来参量放大器应用在超高频和微波范围內,由子其噪声系数极低,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半导体二极管参量放大器是微波低噪声放大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也是半导体晶体管向超高频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放大器是由非线性元件的参量随时间变化而产生功率轉換和放大的,因此叫做可变参量放大器,簡称参量放大器。这种放大器用的非綫性元件目前有半导体二极  相似文献   

17.
这里要谈的问题是最近得到的基本认识和研究工作今后的方向。 在发光半导体材料上的一个主要突破是用分子束外延来生长Ga_xAl_(1-x)As单晶薄膜。就单层来讲,这种薄膜是光滑的,已能生长一百层以上的结构,其中每一层的厚度控制在很少几个埃的范围内。这样就能对局限在薄层中的电子和空穴的量子能级进行很好的吸收和发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非晶半导体基本理论非晶态半导体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新兴学科,是凝聚态物理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已成为材料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大量的事实说明,研究非晶态半导体的意义不仅在技术上能够产生新材料和新器件,而且对于认识固体理论中的许多基本问题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晶态半导体的基本特征是:组成它的原子或分子作周期性排列,叫作长程有序性.基于这样的特征,利用能带理论,使得晶态半导体中的许多物理问题和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解决.而非晶态半导体,结构上是一种共价网络,没有周期性排列的约束,所以它在结构上、光学电学性质上很不同于晶态半导体.因此,在应用上也显示了自己的特征,已呈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异质二聚体反应中心的电荷转移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智勇  王亚峰  张汉壮  王海宇 《发光学报》2012,33(11):1177-1180
在低温的状态下,类球红细菌内天然叶绿素的反应中心发生的电荷分离对激发波长有较弱的依赖性,而这种依赖可能来源于分子内电荷转移态。我们采用表现出更多的电荷转移态性质的突变叶绿素为反应中心,对这种电荷分离过程中的激发波长依赖和温度依赖的性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发现:突变的异质二聚体存在的两种激发态(定域的激发态与分子内电荷转移态)是相互强耦合的,在突变的分子异质二聚体中形成的电荷转移态并不是电荷分离的有效途径。随着温度的降低,异质二聚体的活性降低,从而电荷分离产率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时间切片离子速度成像技术、交叉分子束和激光溅射技术研究了高碰撞能下(36 kcal/mol)钇原子与二氧化硫分子的反应动力学.利用多光子电离在482~615 nm的波长范围内得到了产物YO的时间切片离子速度成像.YO的切片图像显示其较宽的速度分布和前-后向散射为主的角分布,其中前向散射信号明显强于后向散射.这种空间分布暗示了该反应通过一个中间体进行,且中间体的寿命不超过一个转动周期.中间体的形成意味着该氧化反应电子转移机理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