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对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P/PET)共混体系进行增容,研究了增容前后复合体系的相形态和流变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中当PP组分为分散相时,增容剂能够显著减小PP液滴尺寸,使其形状松弛时间减小,变形与破裂的剪切敏感性降低;当共混体系两组分配比处于临界相反转点周围时,增容剂则会导致其内部部分双连续与“海-岛”结构共存的复杂相形态消失,低频区模量频率依赖性的增加表明体系内部界面结合程度的增加;而当共混体系中的PET组分为分散相时,增容剂的引入对体系结构流变学影响较小,表明增容效果不大.  相似文献   

2.
使用扫描电镜和化学蚀刻的方法研究了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PP:PET:9:1)在不同温度结晶时的形态结构,并与在相应条件下结晶的纯PP样品作比较。结果表明:(1)纯PP在0℃结晶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球晶,部分区域呈树枝晶,在30℃以上结晶时呈三类不同形态球晶;在0—140℃范围结晶的PP—PET共混物中都没有观察到第三类球晶和树枝晶。(2)在0—140℃温度下结晶的共混物中两组份互不相溶,PET都是以直径为1—5μ的小球分散在PP连续相的球晶内和球晶之间;PET的加入使PP球晶的尺寸比在相应条件结晶的纯PP球晶小,同时球晶的大小也随结晶温度降低而变小;PET小球与PP连续相之间存在着易受蚀刻的界面层。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聚酯(PET)和含3.5-二甲酸苯磺酸钠(SIPM)结构单元的改性共聚酯(PEI)的共混体系。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染色后的透射和扫描电镜照片等均表明该体系是一个热力学不相溶的体系。在加工成形过程中,特别是在结晶过程中,富PEI相中的SIPM结构单元被排斥在晶格之外形成集簇形态,利用这种相分离的结构形态以及改性共聚酯优先水解的机理,PET/PEI共混纤维经碱水解处理后可制得微孔型的高吸水吸湿纤维。本文讨论了相分离结构对该微孔型纤维的微孔尺寸分布,吸湿保水性能以及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镜、X 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研究了聚丙烯(PP)和纤维素醋酸丁酯(CAB)共混纤维的形态结构。结果认为,PP/CAB 是属于不相混溶的共混体系,CAR 的加入(?) PP 的结晶度下降,晶粒尺寸增大,结晶完善程度变差,结构变疏松,熔点变低。  相似文献   

5.
以连续共混过程中间歇出料法研究了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体系共混过程中的扫描电镜图样演化过程,利用小角激光散射(SALS)证明了PP/苯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SEP)/PS体系的部分相容性,同时说明SALS研究聚合物熔体动态过程的有效性.针对扫描电镜图样,用重心粒径dg这一结构参数研究了PP/PS体系共混过程,利用分布函数求取了分散相PP分形维数,对共混过程中相分散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碘代等规聚丙烯为大分子反应中间体,通过季胺化亲核取代反应和点击化学反应,制备了N-甲基咪唑聚丙烯离聚体(IA)和邻巯基苯胺盐酸盐聚丙烯离聚体(IB),并将其作为等规聚丙烯/生物基尼龙11 (i PP/PA11)共混体系的增容剂.通过动态力学分析(DMA)、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对i PP/PA11/聚丙烯离聚体三元共混体系的相形态与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DMA测试结果显示,2种聚丙烯离聚体使i PP/PA11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相互靠近;SEM结果显示,离聚体的加入使分散相粒子尺寸显著减小,两相界面作用力增加;力学性能测试表明,i PP/PA11/IA、i PP/PA11/IB三元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保持较好的水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IA和IB均可以显著改善i PP/PA11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共混物、共聚物具有复杂的凝聚态结构,其结构形态、相容性和相分离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中心课题。与常规研究方法(DSC、DMA等)相比,动态流变学方法在研究聚合物结构与形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聚合物形态结构的变化十分敏感。本文根据动态流变学基本理论,重点介绍和评述了动态流变学方法在研究聚丙烯及其共混物/共聚物体系形态结构、相容性以及相分离方面的最新进展。动态流变学方法被证明是研究聚丙烯基多相/多组分体系形态结构、相容性和相分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聚丙烯(PP)基多相体系,如PP/弹性体(橡胶)、PP/聚乙烯(PE)、PP/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ET)、PP/聚酰胺(PA)等共混体系和PP/CaCO3、PP/滑石粉、PP/蒙脱土(MMT)以及PP与其它无机物的复合体系中聚丙烯β晶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在这些聚丙烯基共混和复合体系中影响聚丙烯β晶生成的因素、聚丙烯β晶的生成机理以及聚丙烯β晶对多相体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对富含β晶的聚丙烯(PP)基多相体系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研究了聚丙烯/聚酰胺1010共混物及其部分相容体系的相形态结构,计算了表征相结构和尺寸的结构参数,如分散相的平均直径、平均弦长和分散相的质心相关距等.并分别讨论了聚丙烯/聚酰胺1010共混物及其部分相容体系的相形态以及其结构参数与共混物组成的关系.测定了聚合物及其共混物体系的力学性能,讨论了共混物组成与力学性能的关系.聚丙烯/聚酰胺1010共混物的拉伸模量与组成的关系较为复杂,但其部分相容体系的拉伸模量与组成呈线性关系.聚丙烯/聚酰胺1010及其共混物体系的屈服强度与共混物组成均呈线性关系.表征相结构的两相平均弦长比(l-1/-l2)与组成以及共混物体系力学性能与组成的关系,二者相似.同时讨论了体系力学性能随相尺寸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运用等离子体装置制备了聚苯乙烯预聚物(PSt)并对聚丙烯(PP)进行了表面处理,得到改性聚丙烯(gPP)。在密炼机中以间歇出料法制备了不同组成的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t)和改性聚丙烯(gPP)/聚苯乙烯(PSt)共混物。针对扫描电镜图样,用投影面直径dp这一结构参数研究了组成对两个共混体系相尺寸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相分散状况。利用分布函数求取了分散相聚苯乙烯(PSt)分形维数,对不同组成的相分散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釜内聚合法制备间规聚苯乙烯与聚丙烯共混复合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gCl2 TiCl4 β 二酮 MAO催化体系合成间规聚苯乙烯 (sPS)与等规聚丙烯 (iPP)共混复合材料 .对催化剂的活性和共混复合材料的组成随Al∶Ti和聚合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表征 ,催化剂的活性可达 1.5× 10 5gB[molTi·h]- 1 ,sPS的含量可控制在 5 5 %~ 82 % .采用示差量热扫描仪 (DSC)和扫描电镜 (SEM)对共混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PET/PC共混体系结晶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合金材料是综合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对其结晶行为的研究,可为设计,调节及控制材料的性能提供理论基础。评述了近年来PET/PC共混体系结晶行为研究的最新工作和理论进展,包括PET/PC共混体系酯交换、相容性及结晶性的关系,退火对PET/PC共混体系结晶行为的影响,第三组分对PET/PC共混体系结晶行为的影响,PET/PC共混体系结晶动力学以及PET/PC共混体系高压结晶行为的研究。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四氧化疗染色法在PC/PET共混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uO4为双酚A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C/PET)共混体系的薰染剂,可成功地用透射电观察其微观形态和相结构,该体系两相微观结构受原料分子量,组成和溶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的微相分离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熔融接枝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接枝率的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St(苯乙烯)多单体接枝聚丙烯[PP-g-(GMA-co-St)],基体聚丙烯包括均聚聚丙烯和共聚聚丙烯(乙烯的摩尔分数分别是6.0%,12%,33%).接枝聚丙烯经过分离提纯后,用四氧化钌(RuO4)进行染色,然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微观形态.发现在接枝聚丙烯中形成了长程有序的、球状的微相分离结构,这种在分子量和分子结构都是多分散体系中形成的微相分离结构尚未见报道.同时,研究了基体聚丙烯中乙烯链段的含量以及接枝率对于接枝聚丙烯微观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EVA增容PP/HDPE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作为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体系的增容剂,通过冲击实验、拉伸实验、示差量热扫描仪(DSC)和扫描电镜(SEM),系统地研究了共混体系的性能与其形态结构之间的。结果表明,EVA是PP/HDPE共混物较好物增容剂,EVA可以使PP、HDPE的晶相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增加PP和HDPE的相容性,同时共混物的冲击韧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高取向共混物的附生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最近,聚合物之间的附生结晶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附生结晶是一种结晶物质在另一种结晶物质上的取向生长,二者之间有特殊的作用。这种附生作用对结晶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和性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工作以电子显微镜方法研究熔体拉伸直接导致等规聚丙烯(iPP)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附生结晶。  相似文献   

17.
PTT/PET共混体系晶体形态与结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正交偏光显微镜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体系的晶体形态与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结晶性能与PTT的含量有关.PET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球晶尺寸减小.球晶完善性降低.当PTT含量为40wt%~60wt%时,共混物分别出现了双重熔融峰和双重结晶峰.双重熔融峰是加热过程中熔融重结晶造成的,双重结晶峰说明不完善的晶体产生的次级结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GMA)和苯乙烯 (St)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 (PP g (GMA co St) )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BT) 聚丙烯 (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PBT PP合金进行共混挤出 ,使用DSC、FT IR和SEM、TEM等手段对共混物进行了分析和相形态观察 ,并测试了力学性能 .实验证明 ,熔融共混过程中PP g (GMA co St)的环氧基团可以与PBT的端羧基发生化学反应 ,就地生成了PBT g PP共聚物 ,该共聚物可对PBT PP合金起到良好的增容剂作用 ,使共混物的相区尺寸显著减小 ,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同时得到明显改善 ,达到了弹性体系或小分子增容所难以达到的力学性能平衡的效果 .此外 ,TEM的研究还在PBT PP g (GMA co St)共混物中发现了特殊的微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将实验室自行设计合成的三元共聚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PPDI)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进行共混,制备一系列不同液晶聚合物含量的共混体系.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和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仪(DMA)对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中两组份之间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20.
聚乳酸/羧基化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与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台偏光显微镜分别研究了聚乳酸/羧基化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相形态、热性能和结晶形态.结果显示,共混物熔体冷却时,聚乳酸和羧基化聚丙烯均形成球晶,但羧基化聚丙烯球晶较大而十字消光较暗,聚乳酸球晶尺寸较小而十字消光较亮,且聚乳酸球晶产生规则的、不连续的同心环线——裂纹,裂纹厚度约为1~2μm,且裂纹内部有微纤存在.当聚乳酸含量≤50%时,由于聚丙烯上羧基的存在而使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共混物的热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热分解温度的变化是聚丙烯上的羧基、聚乳酸和聚丙烯骨架分解三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少量聚乳酸能够明显提高共混物中聚丙烯上羧基的热稳定性.共混物中的羧基化聚丙烯组分可以发挥稀释剂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了聚乳酸的冷结晶温度.聚乳酸含量≥50%时,共混熔体降温时DSC谱图中聚乳酸和羧基化聚丙烯分别结晶,而聚乳酸含量<50%时,只观察到羧基化聚丙烯的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