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邓稼先诞辰80周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40周年的前夕,拜读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邓稼先文集》、许鹿希著《邓稼先图片传略》和杨振宁先生写的代序、许鹿希教授写的前言,深受教育和启迪,使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与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院共同奋斗拼搏的26个年头的日日夜夜。他那高大的形象及特有的风格和品质展现在眼前。他的战友们会永远记住那火热激情的岁月,永远不会忘记那夜以继日的光辉历史足迹。根据国防尖端技术研制的需要,我于1960年11月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核物理专业提前毕业,被分派到九院邓稼先领导的研究单位,并在他的指导下工作。  相似文献   

2.
纪念邓稼先诞辰70周年吴水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杨振宁:《悼念邓稼先》今年的6月25日,是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授诞辰70...  相似文献   

3.
著名核物理学家 与核技术专家、中国 科学院学部委员邓稼 先先生,1991年7月 29日已离去我们五年 了.在邓稼先先生逝 世五周年之际,我们 谨以这篇短文,向他 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 高的敬意. 邓稼先先生1924年6月25 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他出生后不久,其全家便自安徽移居北平.中学时期,他曾在北平崇德中学求学,抗日战争时期为避迫害而前往昆明,后在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高中毕业.1941年,邓稼先先生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受教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他学习刻苦努力,看书、做笔记都非常仔细,1945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王竹溪、郑华炽二先生…  相似文献   

4.
胡思得  朱建士 《物理》2006,35(9):763-764
我们在认识老于之前,早就听说他的大名了,参加工作不久,从我们的主任老邓(邓稼先)口里,不时听到于敏这个名字,印象之中,他是一位才华出众、令老邓特别佩服的年轻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5.
普朗克与德国物理学的“黑暗岁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1月5日,在柏林物理学会成立90周年庆祝会上,普朗克(1858-1947)讲述了自1889年以来,他本人对德国物理学的见解.在讲演中,普朗克把1894年说成是“德国物理学的黑暗岁月,那时期对我们的社会造成了灾难性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正>1引言时光荏苒,逝者如斯。虞先生已经离开我们11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仍时常浮现在眼前。今年是虞先生诞辰100周年,大家都纷纷准备纪念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前辈。我也希望能够为此做点什么。承蒙赵渭江老师推荐,《物理》编辑部要我为杂志写一篇纪念虞先生的文章。作为他晚年的学生,我对他在年富力强的时期为物理学和物理教育界所做的大量工作和重要贡献,了解并不全面,只鳞片甲的,大都是听他的学生我的老师们讲  相似文献   

7.
小故事     
 1984年12月22日晚在“纪念扬-密尔斯规范理论30周年大会”的勺园晏会上,扬振宁即席讲了几个小故事: 泡利很有威望,但对人不算十分客气,我当初在一次会上报告规范理论的想法时,刚写出第一个式子,泡利就发问:“质量是什么?”我答曰-时说不清楚。待我写下第二个式子,泡利又问:“质量是什么?”我回答“目前还作不出明确的解释”。泡利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借口”。这时,会议主持人奥本海默说让我讲完再议,我才得以讲完。次日早晨,我在寓所里收到泡利的一张字条,写着:“在昨天的情况下,我没法与你讨论。”后来,我与他当面讨论了。他建议我去看薛定谔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一、霍金---宇宙之迷的探索者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童年的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出名的潦草。10岁时他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喜欢设计复杂的游戏。13岁左右就下决心将来要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1959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1962年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宇宙学。  相似文献   

9.
 一代宗师周培源先生离开我们四个月了,我们依旧深情地思念他。他对我们杂志的关怀,是无法用浯言来描述的。在他病重的时候,听说《现代物理知识》创刊五周年,就通过中科院数理学部唐廷友先生,送来他的题词:“普及现代物理知识 培育祖国四化人才周培源1992年8月28日”。当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成立20周年时,我们负责主编《所庆增刊》,请先生题词。  相似文献   

10.
和平岁月未居安,一线奔波为核弹.健康生命全不顾,牛郎织女到终年.酷爱生活似童顽,浩瀚胸怀比草原.手挽左右成集体,尊上爱下好中坚.筑成大业入史册,深沉情爱留人间.世上之人谁无死?精忠报国重天山!1 986年8月3日注:“老邓”指邓稼先先生.许鹿希是邓稼先的夫人悼老邓——赠许鹿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核学会 《物理》2007,36(5):357-360
2007年5月28日,是我国享誉世界的德高望重、科学成就斐然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1997年纪念王淦昌90寿辰学术报告会上,当时的温家宝副总理祝贺王淦昌90寿诞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王老虽已离开我们9年,但是他仍实实在在地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科学成就永载史册,他的科学道德行为永远是我辈的行为风范,他那热爱祖国,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是我辈学习的榜样.我们今天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勤奋,孜孜以求,在科学的殿堂里永不知倦,在科研事业上勇攀高峰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一生无私无畏,把自己融化在为祖国的发展强大、为人民谋自由、幸福的事业中的这种崇高的道德情操.今天我们纪念他,在核学会工作过的同志们更忘不了他在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艰难阶段,为推动核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赵凯华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从他接触基础课教学算起,到2010年刚好从教60周年.可以说,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物理教育事业.我在本科学习阶段虽然没有听过赵先生的课,但是,毕业留校以后,听过赵先生讲课,后来赵先生为物理系本科生开选修课"综合物理选题--物理中的定性方法",我参加了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是黄昆先生百岁诞辰,也是他逝世15周年。在纪念黄先生的时候,我们不由得想起黄先生的夫人李爱扶(Avril Rhys),今年是李先生的93岁诞辰和逝世6周年。李爱扶先生是英国人,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生,黄先生就  相似文献   

14.
正1前言今年4月14日是我们最崇敬的导师、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芶清泉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从1987年考入芶先生所创建的成都科技大学高温高压与原子分子物理科学所硕士研究生以来,至今已达30周年.芶先生亲自给我们研究生讲授量子力学2(也就是量子矩阵力学)、原子结构的变分计算及有幸多次聆听芶先生重要学术讲座.我1990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亲自指导我从事  相似文献   

15.
何汉新 《物理》2005,34(5):323-324
彭桓武先生是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大学毕业论文(1963.9—1964.6)的导师,也是我随后在原子能所做研究生时的导师.在彭先生从事科研工作70周年并迎来他90华诞之际,40年前有幸跟随彭先生学习的往事,像电影般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段经历是我的一份财富.这里我只记述印象深刻的二、三事,向彭先生贺寿.  相似文献   

16.
<正>我始终称他为张教授,即使在我作为科学家功成名就,随后的岁月里我步入花甲之年以后,我亦依然这样称呼他。这一称呼与其说是拘泥于礼仪,倒不如说是对他尊敬的象征。并不是出自于他距我  相似文献   

17.
正"你有没有任何遗憾?"我说。费曼没有一口回绝地说那不关我的事。他僵了一会。我心想,他会不会开始说研究量子色动力学的挫折。但接着,泪水涌进他的眼里。"当然有,"他说。"我很遗憾可能没有机会看着我女儿米雪儿2)长大。"——《费曼的彩虹》第21章"The truth is out there."《星舰迷航记:银河飞龙(Star Trek:The Next Generation)》带领着一代代的影迷,将人类的探索活动,推向无垠的宇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不断追求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扩展所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才能激发并维持学习的持久热情和不竭的兴趣,也才能真正学好、掌握好.我与物理的相交,就是一个因为兴趣促进了学习,而不断深入的认识又增加了兴趣的过程.我与物理的不解之缘要从初二说起.我要感谢自己的物理启蒙老师,正是他那独具风格的教学使我一开始就爱上了物理.在生动活泼的现象中追求定量的结果;力、压强、密度这几个直观的概念却能够描述复杂的世界,这就是在课堂上物理给我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9.
 1901年是20世纪开始的一年,诺贝尔奖也于这一年开始颁发。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奖授给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因为他于1895年发现了X射线。在上期的图7中我们已看到向伦琴授奖的盛况。图1为瑞典1961年发行的纪念1901年诺贝尔奖的邮票,最右为伦琴;图2为德国1951年纪念第一次诺贝尔物理奖50周年的邮票,除伦琴肖像外,右上角有他在实验中所用的X射线管。在他之后,还有多项与X射线有关的研究工作获得诺贝尔奖。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图3,东德1965,诞生120周年;图4,西班牙1967,欧洲放射学大会;图5,古巴1993,伟大科学家)在发现X射线时是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20.
 张宗燧是我的二哥,他比我大差不多20岁。在我出生的那一年,他考取了英庚款去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士了。我所知道的有关他小的时候的故事都是从父母的口中得到的。他在英国得到学位以后,留在欧洲继续他的研究工作,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他才不得不回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