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例谈地球     
陈长宏 《物理实验》2004,24(1):37-37
  相似文献   

2.
我们是居住在一个富含碳元素的行星上吗?答案当然不是了!虽然地球生命的物质成分以碳元素为基础,但是碳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高。事实上,固定在硅酸盐岩石中的氧占据了我们脚下土地的几乎半壁江山。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颗富含碳元素的行星,位于距离地球800光年外的御夫座,围绕名为WASP12的类日行星运转。  相似文献   

3.
潘彩娟 《大学物理》2007,26(1):17-18
讨论了如果太阳突然消失,而且地球只受木星引力作用时的运动轨道,结果表明,这时地球相对木星的运动轨道为双曲线或直线.  相似文献   

4.
假如太阳消失,地球会绕木星转动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树玲  于凤军 《大学物理》2005,24(12):28-29
澄清了“假如太阳消失,地球会绕木星转动”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正>一、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有着45.6亿年的演化史,最初的7亿年是地球的黑暗时代,经历了大量的火山活动、陨石和彗星的撞击;在38.5亿~7亿年前,地球基本是一个微生物的世界;从5.4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现在是动物和植物快速演化和繁盛的时期;目前,地球已演化成一个具有高等智慧生物的星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颗热木星,该如何降温呢?用自己的引力拉抬恒星的表面,冷却并在其表面制造一个暗区。天文学家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Letters) 上报道, 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对天鹅座一颗恒星的亮度观测了100 多万次。  相似文献   

7.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个非常巨大的球体。第一个测量出地球质量的人是谁?他就是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1731~1810)。1798年,他通过巧妙实验,间接测量出地球巨大的质量数值,被人们誉为“第一个称地球的人”。几乎无法攻克的难题1731年10月10日,亨利·卡文迪许诞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中,这个家族地位非常显赫,家财豪富。但是他从小却十分喜爱读书,富于幻想,求知欲强。青少年时期打下的牢固基础,对他一生中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有很大的作用。卡文迪许生活的年代,正是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称出地球质量”就是最著名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你以为一切都已经发现了吗?那真是绝顶的荒谬。这无异于把有限的天边,当作了世界的尽头。---引自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弗拉马利翁《大众天文学》,1879年太阳系边疆的“老九”冥王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是最晚被发现的。20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1855~1916)发现,天王星的非正常运行无法以海王星的运动影响来解释,因此他就决定寻找影响天王星运行的原因,结果他推算出在海王星之外还应有一颗行星。可是一直到1916年他去世也没有发现这颗行星  相似文献   

9.
<正>天文学家最近观察到150光年远处的一颗行星上刮起了时速高达1万千米的炽热风暴。这一切源于它过分靠近主恒星,并围绕其同步旋转。该行星编号为HD 209458b(如图),它与主恒星的距离是水星到地球距离的1/8,远比水星距太阳近得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天文申奥”成功与投票界定“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6届大会于2006年8月13~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来自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天文学家出席大会。8月24日晚间,在大会闭幕式上,IAU主席埃克斯教授宣布:中国北京获得2012年第28届IAU大会主办权。这件事令国内科学界非常兴奋!因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被称为国际天文学领域的“奥运会”,每3年召开一次。早在2005年11月,中国天文学会向国际天文联合会执委会提交了申办2012年第28届IAU大会的申办书,申办地点为中国北京。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天文学家最近在距离地球20光年的天秤座发现一颗酷似地球的日外行星,尽管对其细节尚不清楚,但仍令天文学家充满信心。因为这里已发现不少生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认为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造成了恐龙等生物大灭绝。1980年,美国阿尔瓦雷斯等人根据意大利一古地层中铱含量异常,明确提出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绝灭假说。从那时以来,小行星(以及彗星)愈来愈引起科学家和公众的强烈关注。1993年4月,在意大利名叫埃里斯的地方召开了一次专门的国际会议,主要探讨近地小天体可能撞击地球的问题,当时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的60来位科学家参加,会议最后通过并发表了著名的《埃里斯宣言》,以唤起世界人民对近地小天体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一、并非气态的气态巨行星无论从体积还是质量上讲,木星在太阳系行星里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它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21倍,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18倍,两者都比已知的太阳系所有其他行星的总和还大得多。与这一身份完全相称地,木星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朱比特,是众神之王。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在罗马神话出现的年代里,难道人们就已经知道木星的巨大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当时的木星为什么会被冠以"众神之王"的威名呢?是纯属巧合吗?答案是:不完全是巧合,但确实也有巧合的因素。这巧合的因素在于木星的公转轨道周期很接近12  相似文献   

14.
远方的行星看起来极为黯淡,再加上它所围绕的恒星比它亮10^10倍,所以对其进行光学观测总是困难重重。上述问题也困扰着空间轨道上的望远镜,尽管它们的观测已不再受地球大气层造成的“闪烁”影响。最近,美国博尔德市(Boulder)科罗拉多大学的韦伯斯特&#183;卡什(Webster Cash)提出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他设计了一种形状特殊的恒星遮光罩,缚在和望远镜一起运动的航天器上。遮光罩可有效地阻挡恒星光线进入望远镜,从而把星光衍射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行星观测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15.
1太阳、地球与月球 我们的太阳系由太阳、8颗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以及大量尘埃、气体、等离子体、辐射粒子和电磁场构成,直径几乎达到11.y.(1.y.为光年,光走过一年的距离)[1-6].  相似文献   

16.
国际小行星中心所在的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提前一天发布预测,一颗名为2008TC3的小行星有99.8%~100%的概率将于北京时间2008年10月7日上午10:46与地球相撞.随后据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的消息,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事后观测表明,人们预计出的撞击时间误差只有15s.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被事先观测到的撞地小行星.虽然这颗在大气中分解掉的小行星并没有给地球带来多少威胁,但第一次成功预报还是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颗质量5倍于地球的岩石行星,它围绕小质量恒星Gliese581运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像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的轨道处于温暖地带,正好是恒星周围的生命宜居天区,所以它极有可能是生命的栖身之所。这个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日内瓦大学天文台仅在1星期内就接到世界各地打来的关于此次发现和外星生命的大量咨询电话。研究小组的领导者奥德利(St啨phane Udry)将论文发表在面向科研人员的专业杂志上,而不是面向大众的科普杂志,所以公众的强烈反响让他们颇感意外。3颗行星围绕红矮星Gliese581(背景中的发光天体)运转的想象图…  相似文献   

18.
树华 《物理》2011,(7):448
至今已发现550多颗太阳系外的行星.其中许多是所谓的热木星,因为这些行星的质量与木星相近,轨道与它们的主恒星非常靠近.但是天文学家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外行星的四分之一都绕着与它们恒星的自旋反方向的轨道运行.这与我们的太阳系不同,太阳系中的行星都绕着与太阳自旋相同的方向做轨道转动.  相似文献   

19.
 1994年7月17日至22日,世界各国天文台(站)及广大天文爱好者,兴奋地观测了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简称S-L9)与木星的连珠碰撞。这一千载难逢的天文事件,业已引起科学家们的深切关注。这种全球轰动的效应使人类对于小天体(彗星、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研究,以及对于木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S-19彗星何以得名? “S-19彗星”是美国著名的彗星猎手苏梅克夫妇和利维共同发现的周期彗星。现年67岁的尤金·苏梅克原任美国地质勘探局天文学部的主管,1993年刚退休,2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搜寻新彗星和小行星的工作,1992年曾荣获全美科学奖。比他小一岁的妻子卡罗琳·苏梅克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业余天文学家。1982年,她在毫无报酬的情况下,加入了丈夫的巡天观测寻找彗星的工作,这时他们的两个子女已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20.
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些超级地球可能永远不会变成真正的地球。科学家研究了7 颗这样的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1~10倍不等),其中包括巨蟹座55e(55 Cancrie,如图,左为地球)和GJ1214b,估测其母恒星发射的X 射线和远紫外线是如何影响行星大气层的。虽然其中很多行星的运行轨道与恒星很近而且表面温度较高,导致其富氢大气层膨胀,一部分气体还会不断脱离行星;但是这样的大气损失,并不足以使其变成地球那样的岩石行星。该研究结果已发表于《皇家天文协会每月通报》(Monthly Notices of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