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著名电声学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中国声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原理事长、《声学学报》原副主编、中国共产党党员陈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5月21日凌晨3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陈通先生,1928年9月25日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曾住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父亲随工作单位撤到内地,他随母亲到了当时北平的外祖父家,先后在北平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读书。进入中学后即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志于学。1946年秋,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电机系电信组学习;1950年毕业后留校  相似文献   

2.
 谢家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有杰出贡献的加速器专家,是我国电子直线加速器事业的奠基人。他对我国第一台电子直线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研制和建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崇高的荣誉。欣值他75岁寿辰之际,谨向他致以衷心的敬意与热烈的祝贺。 谢家麟先生于1920年8月8日出生在哈尔滨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日军侵占东北之后,全家定居北京。谢先生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后在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器材厂研究室从事研究设计工作。1944年他在桂林与范绪籛女士结婚,1947年赴美留学,194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硕士学位,1951年获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土学位。为了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他毕业后当即启程回国,但船到檀香山中途,被美方以“所学专业与军事有关”为借口,扣留不许离开美国国境。  相似文献   

3.
朱邦芬 《物理》2022,(10):732-733
<正>杨振宁先生在场论、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学等物理领域做出了多项开创性贡献,特别是他和合作者构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提出的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当今世上最伟大的一位物理学家。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10月1日(农历八月十一日)。由于换算农历为公历时的差错,他护照上的出生日期为9月22日。2021年9月22—23日,按中国人习俗,清华大学携手中国物理学会和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正>原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裘祖文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5月31日19时14分在长春逝世,享年86岁.裘祖文教授1929年12月8日生于上海,他从小酷爱读书,为日后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文理基础,在194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1951年毕业后,他服从国家分配来到东北,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两位事业上的恩师——吴钦义研究员和唐敖庆院士.在吴钦义研究员的带领下,他和沈联芳、江宜进等年青  相似文献   

5.
《物理》2014,(10)
<正>编者按2014年9月7日,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黄祖洽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黄祖洽先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界的一面旗帜。他是我国最早深入钻研中子输运理论并在核反应堆理论上卓有建树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和彭桓武先生同为我国核反应堆理论与设计奠基,为我国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为了打  相似文献   

6.
《物理》2017,(11)
<正>卓益忠先生,福建罗源县人,理论物理学家,我心中敬爱的良师益友。他物理思想活跃,在核物理、统计物理和生物物理的理论发展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核事业和国防科学技术事业的基础核数据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我国镇国重器后时期核物理基础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卓益忠先生1932年1月24日出生,2017年1月29日辞世,享年86岁。他1951年就读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55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7.
 吴大猷先生,1907年9月29日生于广东,于2000年3月4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3岁.海内外的华人物理学工作者无不为失去了一位对物理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先驱而感到十分悲痛.吴大猷教授学识渊博,学术造诣精深,是国际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他192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在塞缪尔·高德斯密特(SamuelA.Goudsmit)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33年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有关重元素的工作指出了自然界存在超铀元素.他1934年27岁从密歇根大学学成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获得美国大学物理博士的三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物理》2016,(7)
正刘辽先生在经历了几年帕金森氏症与老年痴呆症的折磨之后,于2016年4月27日离我们而去,享年88岁。刘先生一生坎坷,但在逆境中奋斗不止,为中国广义相对论的研究和普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灵魂在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中安息了。刘辽先生一生正直、爱国,少  相似文献   

9.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洪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11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噩耗传来,他的同事、学生和所有熟悉他的朋友,无不感到十分悲痛.  相似文献   

10.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竹溪先生,已离去我们十年了.在王竹溪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谨以这篇短文,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王竹溪于1911年6月7日生于湖北省公安县.16岁时赴上海求学,1929年夏在上海麦伦中学高中毕业,并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深得系主任叶企孙先生的赏识.1933年夏,他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该校研究院的研究生(1935年毕业).  相似文献   

11.
吴大猷先生与狄拉克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一位一代泰斗的物理学家相处三个月的经验,是很难得的.--吴大猷吴大猷先生诞生于1907年9月29日,今年是他86岁寿庆.狄拉克出生于1902年8月8日,逝世于1984年10月20日,今年是他冥诞91周年.吴先生是中国的一代名师;他培养了李政道和杨振宁两颗灿烂的明珠,狄拉克是著名数学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吴先生和狄拉克之间有过一段亲密的交往,这在今后若干年内的中国物理学界和中国科学史界中必将引起人们长久的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2.
施士元先生于2007年9月28日从容走完了他百年人生。一个小孩出生了,亲朋好友都会向其父母预祝小生命百岁;见到老年人,中国人习惯祝愿他或她百岁长寿,可真能在世百年的人并不多。施先生真正目睹了中国百年变迁,从满清王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有各种因素,淡泊人生应是施先生长寿之道。施士元先生1929年毕业于清华,适逢江苏省招考公费出国留学生,施士元和王淦昌等清华同学一起去报考,凭着清华四年功底,他和王淦昌同时在300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他选择去法国留学,并申请去当时名闻世界的由居里夫人主持的巴黎大学镭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居里夫…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普朗克(Max Planck)1858年4月23日生于德国的基耳。在慕尼黑市马克思米利安(Maximilian)中学念书的时候,教师H.缪勒(Müller)给他的印象最深,他在自传中写道:“缪勒先生有一次像是讲故事那样,给我们讲到一个辛辛苦苦地将一块笨重的砖搬到屋顶上去的泥水匠。他说,这个泥水匠在这时候所做的功并没有消失,而是原封不动地被贮藏起来了的,也许要保藏到几年之久,一直到也许有那么一天这块砖自己松脱了,掉下来打在下面的一个人的头上。缪勒先生的这一段描述  相似文献   

14.
不知不觉赵凯华先生竟然已经80岁了,可是在我的记忆中,他依然是那个潇洒英俊的赵老师.初识赵凯华先生是在他刚从苏联莫斯科大学获得副博士归来不久的1958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5.
<正>2005年7月6日,黄昆先生于北京逝世。他离开我们已将近5年了。1941年黄昆燕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到昆明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助教。1942~1944年他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导师是吴大猷先生。黄先生自1951年回国到  相似文献   

16.
<正>黄祖洽院士1924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2014年9月7日逝世,享年90岁。黄祖洽先生1943年高中毕业。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他随校北上,选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48年8月毕业,之后考入清华研究院。先是师从钱三强教授研制核乳胶,后改随彭桓武教授研习理论物理。1950年8月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关于氟化氢分子的一个计算》。同年9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  相似文献   

17.
 一、范德瓦尔斯其人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范德瓦尔斯(JohannesDiderikvandeWaals,1837~1923),以表彰他对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所作的工作。范德瓦尔斯1837年11月23日出生在荷兰的莱顿。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而且还是这个家庭中10个孩子的老大。关于范德瓦尔斯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没有文献记载。人们只知道他家境贫寒,只接受过小学教育,后来又到过一个三年制的高级小学上过一阵子课。  相似文献   

18.
本刊资深顾问和著名作家卞德培先生,2001年1月15日10时55分于北京逝世,享年75岁。 卞德培先生多年来始终如一地关注本刊的发展和进步。他的逝世,是本刊的重大损失。本刊将继承和发扬卞德培先生的治学精神和科学精神,争取在新世纪里把刊物办得更好,以告慰卞德培先生在天之灵。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2001年1月15日卞德培先生逝世  相似文献   

19.
一百年前1),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实验上发现了电磁波.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它确定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也为电磁波的应用打开了大门,导至了无线电通信和电视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的一百周年,我们在这里对赫兹生平和他发现电磁波的经过,作一简单介绍. 一、赫兹生平简介 赫兹(Hertz,Heinrich Rudolf)于 1857年2月22日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比较富裕和有文化的家庭里.他六岁上小学,成绩优秀,名列第一.他爱好做实验,十二岁时家里给了他一些木工工…  相似文献   

20.
今天很荣幸能够到这儿来跟大家见面,介绍一下杨振宁先生的治学和成就,以及他的为人.大家都知道杨先生是安徽省合肥市人,我来到这儿感到特别亲切和高兴.我跟杨先生相识十六年了,对他的做人以及做学问的态度,对他的成69有一点了解,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根 杨先生于1922年9月22日出生在合肥.六岁以前是在合肥度过的,后来随父母到厦门、北京.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全家又从北京回到合肥,然后经武汉、香港、越南的海防抵达昆明.他十六岁时以同等学历考进了那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开始念化学,因为那时他物理还没学过,直到进了西南联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