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张建昆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3):19-20,18
微污染水源水中含有微量的污染物,常规的净水工艺很难有放去除这些污染物。因此针对水源水水质的变化,许多新的水处理工艺应运而生,这些技术的产生为微污染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这些技术的原理、优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生物活性炭循环床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季节性微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生物-化学协同去除新技术,以安徽淮南段淮河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建立中试反应器,研究以颗粒活性炭作为吸附填料及微生物载体的循环床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氨氮和浊度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对有机物和氨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生物活性炭循环床对高锰酸盐指数、UV254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稳定...  相似文献   

3.
强化混凝同传统处理工艺相比对DOC和BDOC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2%和20%。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有: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原水水质、pH值、原水碱度、搅拌条件及药剂投加顺序等;强化混凝去除天然有机物的方法有加活性炭粉末、加高锰酸盐预氧化、预臭氧氧化等。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北方典型低温微污染水源—白石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静态试验,进行了高锰酸钾单独氧化及高锰酸钾与混凝剂联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混凝剂混合投加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NH3-N)去除效果明显,并起到良好的除浊作用.最佳运行条件为先投加高锰酸钾2.5 mg/L,氧化15 min后投加PAC30 mg/L、PAM3 mg/L.  相似文献   

5.
重点阐述了电絮凝技术机理,分析了电絮凝技术对水中有机物、油类、磷、氨氮、腐殖酸等物质的去除机理,在给水处理领域,电絮凝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必要性,介绍了微污染水源水的各种处理技术,并针对各种处理工艺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预处理技术和深度处理技术,展望了各种技术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7.
王娟  汪红 《科技资讯》2014,12(23):134-135
如今,我目的湖泊、江河、海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污染不仅严重影响自然环境,而且影响了使用水安全,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加强对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就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技术和对策,并且展望了微污染术源水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福州市某水厂原传统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水氨氮,出厂水氨氮不能稳定达标的情况,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处理工艺对水厂进行了中试研究,研究了臭氧投加量、水温、臭氧接触室气水比、活性炭滤池空床停留时间(EBCT)、流向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氨氮浓度为0.6~2.0 mg·L-1的微污染水源水质,最佳的臭氧投加量为2 mg·L-1;且当水温为16~24℃,臭氧接触室气水比为5∶3∶2,EBCT为15 min时,氨氮的去除效果在75%以上;此外,与下向流工艺相比,上向流工艺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水源水有机物污染与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水源水受到有机物的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饮用水受有机物污染的人口约1.6亿,研究发现水中有机化学污染物共有2200多种。国内有人对水源水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状况,以GDX树脂富集、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分析,结果在水源水中共检出87种有机化舍物,且多种为毒害有机污染物。水中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熊跃国 《科技信息》2010,(21):J0404-J0406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面临着饮用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和新的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的双层压力,传统净水工艺对出水水质的保障难度也不断加大。文章从我国污染现状和水质要求出发,介绍了城市给水厂水质保障技术:预处理、强化混凝、强化过滤、活性炭吸附和深度处理工艺的原理和应用前景,并从功能、费用、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新型生物反应器对微污染水预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当前生物技术优势,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旋转式生物填料反应器,对微污染原水进行了预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水D0为4.1—4.7mg/L,CODMn浓度为7—10mg/L,NH3-N浓度为1.2—3.5mg/L时,经过预处理,D0增加列6.20—6.89mg/L;复氧率平均为48.1%;CODMn,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36.5%,53.1%,由此表明此种填料的生物反应器对微污染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将沸石进行盐、盐+热、盐+碱和盐+酸复合改性,研究其对废水中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最佳质量浓度为3%的NaCl改性沸石进行除氨氮实验,当反应吸附时间为60min时,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80%;再对NaCl改性沸石在500℃下煅烧2h ,当吸附时间为30min时,氨氮去除率高达95%.其去除率较NaCl改性沸石提高1.19倍,较天然沸石提高1.73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对反冲洗参数、最佳反冲洗工况下出水SS和不同挂膜方法下系统反冲洗前后生物量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气冲洗强度、水漂洗时间、气预冲洗时间分别是反冲洗前后滤池生物活性变化率、反冲洗结束时出水浊度及反冲洗能耗的最大影响因素;BAF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最佳反冲洗工艺条件如下:气冲洗强度为7.5L/(s·m2),气预冲洗时间为6min,水冲洗强度为1.5L/(s·m2),气水联合冲洗时间为4.5min,水漂洗时间为4min。在最佳反冲洗工况下,反冲洗出水SS变化基本与反冲洗出水浊度变化相吻合;反冲洗前后,接种挂膜、自然挂膜下系统生物量分别减少27.43%、21.44%。  相似文献   

14.
以多孔陶瓷作为载体,并分别以葡萄糖和苯甲酸作为碳源培养生物膜,在好氧条件下比较不同生物膜去除COD和氨氮的速率.借助于微电极技术对两种生物膜微观结构的研究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所培养的生物膜对氧的利用率高于苯甲酸.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培养的生物膜其最大氧消耗速率为80 mg O2/(gVSS.h),远大于苯甲酸培养的生物膜[20 mg O2/(gVSS.h)]的氧消耗速率.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的生物膜内的微生物种类数是苯甲酸培养的生物膜内的1.5倍.  相似文献   

15.
二次凝聚工艺较常规凝聚在去除微污染原水TOC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ρTOC<12mg·L-1时,二次凝聚工艺的TOC去除率优于常规凝聚TOC去除率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灵芝  梁宇 《河南科学》2005,23(1):144-146
用Ames试验和GC/MS分析仪对某市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生物陶粒滤池、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活性炭、氯化消毒)各单元出水及原水(某江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原水对TA100菌株和TA98菌株均呈阳性(MR.>2)。陶粒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为83%,其出水对TA98在5L/皿时MR大于2,对TA98在2.5L/皿时MR大于2。臭氧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为53.4%,出水对TA100呈阴性,对TA98呈阳性。加氯后TA100的致突变活性升高32.2%,但出水仍为阴性。因此,该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有效的去除有机污染物,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为我国大部分水厂改造现有传统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改性沸石处理氨氮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经NaCl溶液-焙烧改性后的沸石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NaCl溶液质量浓度为70g·L-1,焙烧温度为300℃时可获得性能最佳的改性沸石;当氨氮废水溶液pH值为4~8、改性沸石投加量为1g、搅拌时间为30min时,对50mL浓度为100mg·L-1的废水的氨氮去除率可达92%以上.氨氮吸附等温线较...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网区非稳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及水文、水质、污染源同步观测资料,推求了广州西航道水质降解系数;采用二维控制断面水质达标分析模型,建立了涨、落潮设计水文条件下水源地水质与污染源的响应关系;通过对影响广州西航道主要水源地西村、石门两水厂主要排污口的调查,研究了西村、石门两水厂的水质达标情况.结果表明:各排污口的削减方案涉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很难仅从环境角度给出最佳方案;通过不同方案下水源地水质与排污量的响应关系曲线,可确定出水源地水质达标时各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  相似文献   

19.
五种预氧化工艺处理污染原水的消毒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水中腐殖酸和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含量变化对高锰酸钾、氯、氯胺单独处理工艺及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浓度越高,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与单独氯或氯胺工艺消毒效能相比所占优势越明显,尤其是当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氮化合物时,采取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能更有效提高预处理时消毒效能.对有机污染严重的水源水进行预处理时,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预氧化能够减少有机物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发挥预处理工艺对致病微生物的多级屏障作用,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