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1997-2007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动态模型,采用SCBB估计方法,分析了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城镇化、市场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明显.研究结论认为市场化、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积极意义,相邻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关系作用下有趋同发展之势.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十八大以来政府主导城镇化进程提出方向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长期趋势和重要手段.已有研究表明产业区域间推移有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但没有考虑到邻近区域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尝试将邻近空间溢出效应纳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以泛长三角为典型区域进行了实证检验,空间杜宾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未来2025年左右,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融合程度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将缩小一半;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区域内各个地区间的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和邻近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物质资本、城市化具有空间挤出效应;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存在条件收敛趋势,且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显著的经济一体化涓流效应.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政策建议有:长三角区域内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以行政契约制度和磋商沟通机制为主要方式的地区性多元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建设和培育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推动产业城镇互动发展,形成区域融合重组的增长极轴.  相似文献   

3.
针对已有文献研究城镇化时忽视的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效应以及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非线性关系的问题,文章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推动了我国区域人口城镇化发展,且它的影响强度明显高于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服务业集聚效应对该省的人口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第二产业集聚对该省的人口城镇化的作用不显著。(2)经济欠发达地区(云贵川等)的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较小。而多数位于中部和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福建、广州等)的经济增长显著促进了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然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浙江)的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促进效果明显开始减弱,甚至是负向的关系。(3)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比普通参数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和更丰富的结论,它能够有效刻画城镇化过程中空间相关性与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影响机理为前提,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5年甘肃省14个地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至"十二五"末全省"两化"协调发展已进入勉强协调以上的阶段,没有处于高度协调发展的地区,呈现出"河西走廊高,陇东、陇南低,陇中最低"的空间分布特点,区域差异显著,新型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农业现代化,提出了促进全省"两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能源对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结构、技术进步的变化以及其他要素对能源的替代作用,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性呈现出逐步减小的趋势。与以往文献注重静态或均衡分析不同,本文首次分析了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或非均衡关系。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模块:在多变量分析框架下,构建了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变参数模型;检验了变量的平稳性及协整关系;运用KALMAN滤波算法对状态空间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并对其大小和波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4):706-717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以城市宜居性特征体系的27个指标为解释变量,以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为被解释变量,通过构建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城市宜居性特征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探索城市间房价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静态和动态模型均显示商品住宅价格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但静态模型对空间相关性产生过高估计的偏误,动态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由于分离了人们的预期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使得空间相关性对房价的影响偏误得以部分矫正;城市的经济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自然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等宜居性特征是形成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文化、交通、通讯设施的完善程度和便利程度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更为明显。但是,人均GDP、每万人中小学校数、固定电话用户普及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空气质量优良率五个指标对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表现为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2007-2012年的省域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并使用Moran'sI指数进行空间相关性的检验,矩阵形式上采用分块对角矩阵将基于截面的检验拓展到面板,实质上采用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即地理空间权重矩阵与经济强度矩阵的乘积.结果显示,软件业人力资本、可持续人力资本、政府扶持、信息化发展程度等因素都对我国软件产业集聚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要想将产业集聚带来的知识溢出发挥到极致,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为广泛吸引人才创造条件等等.  相似文献   

8.
周爱农 《经济数学》2011,28(2):81-84
利用面板协整方法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对1986~2008年问我国28省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调整系数为正,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会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但FDI与经济增长的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因此选取2005年-2015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实证分析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外资引进的增加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而对产业高级化的作用有明显的区域特征,除南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北经济区受到抑制外,其他的都呈现带动效果.2)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高级化都呈现出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度考量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基于1985年-2010年的统计数据,选取能够代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指标变量,通过JJ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其短期及长期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源消费携同其他要素(如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实际GDP增长率波动的84.8%可由模型中的该四个变量的短期波动以及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6):1062-1079
本文基于1998-2016年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动态杜宾模型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和产业结构内部升级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动态效应;人口老龄既会对当地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又会对邻近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期效果强于短期效果,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内部升级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分区域的研究结果则显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人口老龄化会显著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同时还会对东部地区邻近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及服务业结构的内部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口老龄化既会对中部地区服务业结构的内部升级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又会对中部地区邻近区域制造业结构的内部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口老龄化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和制造业结构内部升级的影响均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2.
采用IPCC碳排放系数、基于1997-2010年中国的其中30个省市的能源消费和人均GDP数据,分析了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碳强度的差异,并应用EKC模型和广义距估计(GMM)方法分别分析了三个区域碳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地区碳强度均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当期碳强度受历史影响较大;东部地区碳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呈N型曲线且已经跨过第一个拐点、预计2024年到达第二个拐点;中西部地区均呈倒U型曲线且均已跨过拐点,正处于碳强度与经济增长的负向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经济正处于新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探索第三产业和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对新疆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2010-2016年新疆8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变量LISA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了第三产业对新疆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各个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稳定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三产业值的增长不但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而且对邻接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肖灿夫 《经济数学》2011,28(2):101-106
以Romer模型为基础,通过构造一个两区域模型,研究了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证明了实行经济一体化后每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均能得到显著提高,并阐明了经济一体化促进各区域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规模效应,即经济一体化使得各区域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市场规模得到扩大而获得的规模收益;二是技术扩散效应,即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金融业高度集聚的地区.本文选取2011-2016年江苏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基于SDM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江苏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计量结果显示:金融集聚、金融效率、人力资本以及投资行为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溢出效应的分解来看,金融集聚区位熵和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均大于间接效应.表明区位熵和人力资本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程度,辐射以及外溢作用比较弱.金融效率、政府行为以及投资行为则恰恰相反.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金融集聚溢出效应的发挥,积极推进不同地区之间深入沟通交流与合作.构建省内金融中心,发挥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用199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联立方程,利用空间误差分量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SEC3SLS)对模型进行估计,深入研究对外贸易、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区域差异等问题。结果表明:从全局水平来看,对外贸易、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内生性关系显著,除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呈现负向抑制影响外,其余均呈现出正向的促进作用;地理空间因素在建模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对外贸易、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从局部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各方程的变量系数估计结果表现不一致,表明因为地区间经济基础、制度政策、市场环境等的差异造成地区间发展模式的显著不同;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内部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东、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弱,而西部地区则较为强烈;目前我国各区域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差异性发展结构,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因素众多,我国全局的发展水平并不能代表各区域省份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发展是促进资本形成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我国资本形成究竟产生怎样影响?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依据我国30个省市1990年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金融发展、资本形成与区域效应差异.结果表明,当期和不同滞后期的金融发展水平对于我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当期资本形成有正或负效应,且这种正负效应在不同区域间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一个三期的入口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框架,使用1995-2012年中国部分的30个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建立面板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出生率、受教育程度、适龄劳动参与率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出生率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对于经济繁荣的东部地区出生率与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部地区出生率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作用,而对于相对落后西部地区出生率的增加反而会阻碍经济的增长.无论对于全国还是东、中、西三地区,受教育程度、适龄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受教育程度从东向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减弱,而适龄劳动参与率从东向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我国2006—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Granger原因,物联网产业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效应,并且这种促进效应短期较弱而长期较强,体现出逐步释放的特征.最后对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0-2019年我国其中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省际空间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和半参数空间面板数据滞后模型,实证考察了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人均收入等因素对房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价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性.城乡收入差距、人均收入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房价一般是正相关的.但固定效应空间面板滞后模型中城市化对房价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应用半参数空间面板滞后模型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对房价影响存在着拐点,房价是先是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而下降,城市化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房价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而上升.原因可能在于土地供给的减少和土地开发成本的提高等方面.但当期房价对下一期的房价没有显著的影响,说明不能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滞后模型.根据研究结果,从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土地供应,降低土地开发成本等方面降低房价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