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体碰撞问题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根据碰撞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的特点,力学中一般将碰撞的两个物体简化为两个不受外力约束的自由质点.解决自由质点的非完全弹性碰撞问题,除了应用动量守恒外,还需要给出恢复系数.由牛顿碰撞定律给出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碰撞过程的恢复冲量与压缩冲量之比,即  相似文献   

2.
钠原子团簇的碰撞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紧密结合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对第一个满壳附近(n=8)钠原子团簇碰撞Nan+Nan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对有限温度下的多次模拟事件,在各种碰撞参数与不同轰击能量时,双团簇(Nan)2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当质心系单原子能量为0.025eV时,对中心碰撞,(Na8)2能够存在3000fs,而对周边碰撞,(Na8)2能够存在10000fs;不管对中心碰撞还是对周边碰撞,在较低的轰击能量下,这种暂态双团簇结构具有较长的寿命;在相同的单原子轰击能量和相同的碰撞参数,(Na8)2和(Na9)2的动力学寿命没有差别,只是(Na8)2比(Na9)2的温度更低。  相似文献   

3.
应用相干态表象和两体关联动力学,建立了非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两体关联输运理论TBCTT(Two—BodyCorrelationTransportTheory).这一理论包括了时间相关的平均场.泡利阻塞和两体碰撞效应,它能够描述重离子碰撞过程中非均匀核物质的演化、涨落效应和碎裂的动力学形成.  相似文献   

4.
吴奕初 《物理》2006,35(5):387-387
当两个原子,每个原子由电子和它的反粒子(即正电子)组成,相互碰撞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科学家Allen Mills教授研究小组发现这些被称为自然界不稳定正电子素原子(亦称电子偶素,符号为Ps)在相互作用后变成更不稳定,正电子素原子相互碰撞湮没,产生威力强大的1辐射.实验结果首次推测正电子素分子(Ps2)的存在,每个分子由两个电子和两个正电子组成.这种物质一反物质对至今实验上未被发现和研究,将开辟关于反物质性质全新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征 《大学物理》1990,(3):45-46
本文给出了二质点在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仅有内力作功时动能变化的表达式,并据此讨论了两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质心参照系中,从物体的形变恢复这一视角探讨了两体碰撞中恢复系数的物理意义,得出恢复系数表示碰撞后物体所能“恢复”的能量占原初能量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两相互作用物体(接触面光滑)的加速度这类题时,一般只从系统的受力分析得出机械能守恒的结论,而忽略了物体间正压力作功的情况.本文对两物体间正压力作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用矢量法证明了物体间正压力对系统(由相互作用的两物体及地球组成)作功的代数和为零,故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此结论适用于求解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J/ψ强子衰变过程中,伴随f0(975)产生的玻色共振态X,若衰变为一对正反赝标介子,它的自旋-宇称只能是产JPC=(奇)--.这里给出了过程的角分布螺旋度形式,并就如何确认X为1--或3--介子作了讨论.认为北京谱仪在K+K-π+π-四叉道中见到的反冲f0(975)的共振态X1(1573)是一个可能的新共振态.  相似文献   

9.
Na-Cs混合蒸汽中的碰撞能量合并已在[2]中研究过。当在池中充入缓冲气体后,碰撞过程出现新的特点,缓冲气体增大了Na(3P)和Cs(6S)间的能量转移,这可从测量由Na(3P)/Cs(6P)和Cs(6P)/Cs(5D)碰撞而被布居的高能级所发射的荧光得到证实。得到三体碰撞速率系数k3=5.9×10-27cm6s-1。  相似文献   

10.
黑洞的合并     
云中客 《物理》2006,35(8):710-710
最近利用引力观测所的激光干涉仪(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和空间天线激光干涉仪(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 LISA)的探测器对两个黑洞在碰撞时辐射的引力波进行了精确的观测与计算.两个黑洞进行碰撞时,在它们的周围会向外发射出巨大的突发性的引力波,这些波非常有利于探测器对它们的搜索.  相似文献   

11.
在扩展的London-Eyring-Polanyi-Sato(LEPS)势能面上,利用准经典轨线法研究了碰撞能为Ecol=6.0kcal/mol时C1与C3D6H2和C3H6D2反应.在质心系中计算了极化微分反应截(2π/σ)(dσ00/dωt)、两矢量相关的P(θr)分布、三矢量相关的极角分布P(Ф)以及用θr和Фr表示的产物转动角动量的空间分布,计算结果与有关实验及理论结果符合得很好.通过对比研究C1与C3D6H2、C3H6功和C3H8在不同碳位上的反应,发现质量因子在此类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内径为57 mm的压缩气炮,在撞击速度为0.2~1.2 km/s(相应的靶中压力为3~15 GPa)范围内进行对称碰撞实验,以研究TC4(Ti-Al6-V4)钛合金在一维应变冲击压缩条件下的绝热剪切现象。对回收得到的受冲击样品,在扫描电镜(SEM)下进行细观金相分析。结果指出,一维应变冲击压缩条件下,TC4钛合金中绝热剪切带产生的对称碰撞速度阈值为500 m/s(相当于样品中的压力为5.87 GPa);主剪切带与冲击方向约为45°角,带上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孔洞且随碰撞速度的增大而增多和长大,这是典型的韧性损伤特征。随碰撞速度增大,产生与主剪切带成15°角的支剪切带。这些与理论预言相符。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指出,剪切带内材料发生了(α+β)→β相的转变,是典型的相变带。剪切带的温度估算与实验提供的信息吻合。  相似文献   

13.
用Newns-Anderson量子模型,计算了低能铯离子与涂有铯原子的钨表面(Cs/w(110))碰撞时,由于电荷交换引起的末态电荷态的分布与Cs/W(110)表面功函数及表面温度的关系,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符合得较好。同时,也给出了铯离子和原子与Cs/W(110)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粒子电荷态变化的全过程,并对两者作了比较.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高分子的一维特性使电子激发产生显著的自陷(selftrapping)效应,两个单激子(exciton)会复合形成双激子(biexciton),这是形成双激子的重要通道,其效率高于双光子过程.这种复合过程伴随着晶格畸变,需要了解其演变过程并确定其弛豫时间.本文利用动力学方程研究了激子激子复合的弛豫过程,确定了它的弛豫时间为160fs,同时还研究了外电场E对复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大于05MV/cm时,两个单激子不能复合成双激子,而是解离成正负双极化子.  相似文献   

15.
张翼  郑志远  李玉同  刘峰  李汉明  鲁欣  张杰 《物理学报》2007,56(10):5931-5936
利用阴影成像诊断技术,对激光约束烧蚀所产生的两个冲击波相互碰撞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冲击波相互碰撞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化过程发现,当冲击波相互碰撞的时候,两个冲击波本身并不发生相互作用,而是冲击波与烧蚀等离子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脉冲声暴露前及暴露后即刻(1小时之内)、48小时、一周同时测试了豚鼠耳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和振电压(CM),结果表明,暴露前豚鼠耳蜗出现最佳DPO的最适频比(f2/f1)为1.19-1.25,最适强度差(If1-If2)为0.45—2.00dB,8和4kHz时DPO出现率为100%,2kHz为95%,1kHz时为79%。暴露后不同阶段DPO和CM恢复的速率和变化程度不同,前者在各个阶段上损失的程度比后者重。震后一周DPO除在8kHz时恢复至接近震前水平外,其余频率只恢复至震前的1/4左右或稍多.与之对比,各个频率的CM在一周时均完全恢复至震前水平,似说明DPO较CM敏感。DPO和CM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二者同源于外毛细胞(OHC).  相似文献   

17.
用推广的矩分析方法讨论了过程J/ψ→X+f0(980),X→K+K-,f0(980)→π+π-。利用得到的矩表达式,可以确定玻色共振态X的自旋-宇称.  相似文献   

18.
过祥龙 《物理实验》1994,14(5):208-209
双球碰撞的分析过祥龙(苏州大学物理系215006)本文介绍用质量大小悬殊的两个球来做碰撞演示,效果明显.既可对它进行定性分析,又可用来定量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1.操作及现象取网球、乒乓球各一只,把乒乓球紧挨着网球上方,在离地面(或讲台)上方约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一些教科书中多方过程的定义进行了讨论,并对p=f(v)过程的吸、放热情况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Na-K混合蒸汽中,利用染料激光器,将基态Na原子双光子激发到5S态。用荧光法测量了过程Na(5S)+K(4S)→Na(3S)+K(8D,10S)的碰撞转移截面,K8D,10S对Na5S的荧光比中,含有K8D10S碰撞转移的影响。第2个实验可以消除这个影响,双光子激发K原子到8D(或10S)探测8D(10S)对10S(8D)的荧光比,Na(5S)→K(8D,10S)碰撞转移截面(10-15cm2)分别是10.5±4.2和9.5±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