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计算机分子模拟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对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等的筛选往往依靠经验,常通过反复实验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存在实验周期长、耗材量大等问题。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可预见性指导作用,可以实现精准识别位点的裁制、识别驱动力的设计,通过结合能等物化特征参数计算优化识别体系的稳定性,从而合理选择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优化聚合条件,以提高聚合物识别特异性和亲和力,缩短实验周期,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本文简单介绍了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重点对其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3-氧杂双环(3.2.0)-1,4-庚二烯(OHD)晶体结构的构建为例,介绍了分子模拟软件Material Studio(MS)7.0在结构化学晶体结构章节中的教学应用,在三维晶体结构构建和优化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精修及定性定量物相分析,实现在微观结构层次对分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列组合进行可视化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理解有关晶体结构的抽象概念及理论。 相似文献
4.
结合环境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Gaussian软件(包括Gaussian03和GaussView)在环境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引入计算化学软件使抽象的化学理论变得形象、简单,能够大大增强理论知识的生动性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6.
以实例介绍了用轨道绘制软件OrbitalViewer制作原子、分子轨道 3D图形和VRML动画的方法 ,以及这些素材在网络课件和PowerPoint演示中的显示与播放方法 相似文献
7.
8.
Jmol是一个用Java语言编写的免费的、开源的、跨平台的新一代分子可视化软件,我国化学教育工作者对其认识还较生疏。介绍Jmol的使用以及基于它开发的网络资源,并提供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以期对我国化学教育开展分子可视化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子轨道理论是理解分子电子结构与微观性质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本科生与研究生结构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对原子轨道组合形成分子轨道、分子轨道能级交叉混合等知识的理解缺乏形象直观、定量的认识。本文通过基于量子化学或密度泛函理论的Gaussian 03计算软件,计算、绘制并分析了F_2、O_2、N_2、HF、CO等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将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定量、直观地呈现出来,形象地解释了分子轨道成键原则与电子填充原则等分子轨道理论中的重难点,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轨道理论的理解,特别是sp轨道混杂导致的σ_(2p_z)与π_(2p)轨道能级交叉这一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子轨道理论分析了CO_2的电子结构,使学生学会应用分子轨道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了相关课堂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0.
MOLMO:建立在个人计算机上的交互分子图形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计算机分子图形学已成为化学研究的一种十分新颖且有效的研究手段。它使化学家可以建立和操作分子三维模型,并模拟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推断已知或未知的化学物质的物性, 相似文献
11.
以配合物Zn(2,4′-bpt)2(H2O)晶体结构为例,探讨了Mercury软件在配位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在构建零维晶体结构基础上,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一维链,明确了该配合物的结构特点;其次,测量了键长、键角和二面角等,定量地解释了化学键参数信息;最后,结合配合物粉末衍射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对比,分析了样品的纯度。Mercury软件可在微观结构层次实现配合物在多维空间排列组合的可视化展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配合物结构的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7.
18.
19.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苏丹红Ⅱ与肌红蛋白(Mb)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二者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 结合常数K=3.84×107L/mol, 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用分子柔性对接技术模拟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 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苏丹红Ⅱ和Mb相互作用的势能为-9419.9 kJ/mol, 静电能为-7468.8 kJ/mol, 范德华能为-1951.0 kJ/mol. 苏丹红Ⅱ与Mb中His64残基形成氢键, 苏丹红Ⅱ也能与疏水氨基酸残基, 如能产生内源荧光的Phe33、Phe43、Phe106 和 Phe138等发生作用, 这与苏丹红Ⅱ能使Mb荧光猝灭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