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苑慧萍  蒋利军 《无机化学学报》2018,34(12):2271-2279
采用相同浓度即6 mol·L-1 LiOH、NaOH和KOH对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不同碱溶液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合金表面形貌、组成和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合金经6 mol·L-1 NaOH溶液处理10 min后具有最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采用6 mol·L-1 NaOH溶液处理的合金放电容量衰减明显,实验证明这是由合金表面稀土元素和Al元素的大量溶解进入碱溶液造成的。3种碱溶液比较,LiOH溶液能有效去除合金表面镁元素减少合金在碱溶液处理过程中的氧化,虽然形成的表面不利于H在合金表面的吸脱附,却能有效提高合金在碱溶液中的抗腐蚀能力,提高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同浓度即6 mol·L-1 LiOH、NaOH和KOH对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不同碱溶液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合金表面形貌、组成和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合金经6 mol·L-1 NaOH溶液处理10 min后具有最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采用6 mol·L-1 NaOH溶液处理的合金放电容量衰减明显,实验证明这是由合金表面稀土元素和Al元素的大量溶解进入碱溶液造成的。3种碱溶液比较,Li OH溶液能有效去除合金表面镁元素减少合金在碱溶液处理过程中的氧化,虽然形成的表面不利于H在合金表面的吸脱附,却能有效提高合金在碱溶液中的抗腐蚀能力,提高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稀土在电沉积镍-钴合金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电子层结构和化学性能,使稀土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稀土在电沉积过程中的研究及应用正日趋深入。这是因为在电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土化合物后,可以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提高电镀的电流效率,增加镀层的硬度和耐蚀性等[1 4],但有关稀土在电沉积镍 钴合金中的作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在硫酸盐体系镍 钴合金电镀液中加入少量的稀土化合物后对电沉积过程、合金电极的催化性能、合金镀层的形貌和成分的影响。1 实验方法基础镀液成分(g/L)为NiSO4·7H2O200,CoSO4…  相似文献   

4.
稀土对变形铅黄铜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高温拉神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对不同铅含量的变形铅黄铜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稀土可较显著提高合金的高温延伸率,对最大流动应力无显著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定量金相、结构分析等检测手段,研究了稀土对合金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稀土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稀土元素对合金高温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在形成Cr2O3/Al2O3膜的合金内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可促进Cr/Al的选择性氧化,改变Cr2O3/Al2O3膜的生长传质机制,降低氧化膜的生长速率并改善其粘附性,从而显著提高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然而,稀土元素对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机制目前尚存争议。在系统归纳近年来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已有稀土元素微观作用模型进行了总结,并从稀土元素对Cr2O3和Al2O3膜的生长传质机制和氧化膜及氧化膜与金属基体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钇对2618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X射线,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2618合金中的组织与相结构,并研究了元素钆在2618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钆元素在铝合金中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钆对合金中的铸态组织及Al9FeNi仃形态没有影响。由于微量钆的加入,降低了铜与镁在2618合金中的固溶量,减少了时效析出相A2CuMg数量,从而降低2618合金的室温强度帮在250℃的高温瞬时强度;但由于微量钆减少了铜与镁在2618合金中的扩散速度,延缓了时效机的粗化,并由于第二相数量的增多,因此提高了2618合金在250℃经100h高温热暴露后的高温瞬时强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沉积-热解法在3Cr25Ni7N合金表面制备了Y2O3薄膜,并研究了薄膜处理对合金在1000℃空气中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氧化动力学曲线、SEM及XRD分析结果表明,Y2O3薄膜处理使合金表面氧化膜以尖晶石结构为主,氧化膜致密,有效地抑制了Cr2O3的挥发反应,且氧化膜与基体的附着性好,因此合金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得到提高,这与氧化钇薄膜在较低温度下抗高温氧化性能提高的机制是不同的。在不同温度下,Y2O3薄膜处理均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5种稀土元素部分取代V对Ti0.26Zr0.07V0..24Mn0.1Ni0.33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0.26Zr0.07V0.24Mn0.1Ni0.33和Ti0.26Zr0.07V0.24-xMn0.1Ni0.33REx(x=0.005;RE=La,Ce,Nd,Ho,Y)均由体心立方结构的钒基固溶体相和六方结构的C14 Laves相组成。在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会使合金中两相的晶胞体积同时增大。稀土元素部分取代V均改善了合金电极的活化性能。La和Nd元素取代后,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明显增加,而Ce的取代提高了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Ce,Nd,Ho,Y均改善了合金电极的倍率放电性能。合金电极在高温状态下表现出了良好的放电性能,其中Nd在333 K时放电容量可达550.4 mAh·g-1。稀土元素对荷电保持率的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9.
含钇WC—Co系硬质合金中钇相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WC-Co系硬质合金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能提高合金的抗弯强度、韧性、耐磨性和抗冲击性,并可成倍地提高合金刀具的使用寿命。但有关机理的研究还只是开始,尤其是对稀土元素在合金中的存在方式和分布状态还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电子显微术、能谱和能量损失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含钇的WC-Co系硬质合金中钇相的相结构、相成分及周围的显微组织,并对钇在合金中的分布状态以及钇对合金性能的几种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镍基高温合金在高温合金中的占比高达40%,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涡轮盘、燃烧室等[1]。镍基高温合金成分复杂,其中磷为杂质掺入,通常磷会降低合金的塑韧性[2],但也可作为有益掺入,增强材料的强度、硬度和持久性能[2-4]。目前,测定钢及合金中磷的方法主要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2,5-8]、分光光度法[9]和质谱法[10]等。其中,分光光度法需执行萃取操作,过程繁琐,且乙醚的使用对人体有极大危害;质谱法多用于痕量分析,其测定成本昂贵;ICP-AES具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以及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等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添加5种稀土元素对Ti0.26Zr0.07V0.24Mn0.1Ni0.33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0.26Zr0.07V0.24Mn0.1Ni0.33和Ti0.26Zr0.07V0.24Mn0.1Ni0.33RE0.01(RE=La,Ce,Pr,Nd,Gd)合金均由体心立方结构的BCC主相和少量六方结构的C14型Laves相组成;在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会使合金中两相的晶胞体积同时增大。添加5种稀土元素都可以改善合金电极的活化性能,而对合金电极其他性能的影响则各有不同,其中添加铈和镨可以提高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而添加钕和钆能改善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工作温度对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影响较大,过高的温度使其循环容量衰减加剧;而含稀土元素的合金电极在333K温度下放电容量达到最大值。稀土对合金电极的荷电保持率产生一定影响;镧、铈、镨的添加能够改善合金电极的倍率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2.
变形高铅黄铜中稀土相的相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变形高铅黄铜具有良好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及优良的切削加工性能,在机械、钟表和制笔等部门得到广泛应用,特别适宜于深孔加工零件。但该类合金热加工性能差,热变形易开裂,成材率低。试验表明,添加微量稀土可提高合金的高温塑性,显著改善热加工性能,从而提高成材率。鉴于稀土元素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及作用机理至今仍未搞清,本文着重对高铅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800 ℃下稀土元素对铁素体合金高温导电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同时选择合适的合金元素组成,用SEM,EPMA,SIMS和GDS等技术来分析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对氧化膜生长和导电性影响. 在合金中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量的稀土元素对合金的抗氧化性和导电性的影响较大,添加Y和La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电导率,而添加Ce对电导率的影响不大. 考虑耐氧化性、高温导电性和热膨胀系数,含有0.06%Y的Fe-22Cr-0.5Mn合金更适合做SOFC的连接体.  相似文献   

14.
稀土元素在Al—Mg合金中的分布及对结晶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应用控制凝固技术研究了定向凝固条件下Al-Mg合金的凝固过程,并着重考察了稀土在合金中的分布及对结晶组织和枝晶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稀土元素不溶于α-Al,而多在枝晶边界富集;加入稀土元素增大了合金熔体的组成过冷,较显著地影响合金的结晶形貌,并使枝晶间距减小。  相似文献   

15.
稀土对钨钴类硬质合金性能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在钨钴类硬质合金中的添加稀土元素对合金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稀土在硬质合金中的存在形貌和分布状态。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后合金性能如抗弯强度和抗冲击性都有明显提高,并着重阐述了对WC-14TiC-8Co合金的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钨钴钛类硬质合金中的添加稀土元素对合金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稀土在硬质合金中的存在形貌和分布状态。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后合金性能如抗弯强度和抗冲击性都有明显提高,并着重阐述了稀土对WC-14TiC-8Co合金的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对Ti0.26Zr0.07V0.24Mn0.1Ni0.33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0.26Zr0.07V0.24-xMn0.10Ni0.33REx(RE=Ce,Nd,Gd;x=0.01)合金均有V基固溶体相和C14型Laves相两相组成。合金中两相的晶格参数随加入稀土元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稀土元素部分取代可改善合金电极的活化性能。然而,对合金电极的其他性能影响因元素种类不同而各异。Ce取代增大了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Nd元素可以有效改善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工作温度对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影响较大,Nd和Gd在333 K最大放电容量可达426和465 mAh.g-1。过高的温度使其循环容量衰减加剧。  相似文献   

18.
稀土对电沉积Ni-P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稀土对电沉积Ni-P合金度层耐蚀性及组织的影响,通过浸泡实验和极化曲线的测定。得出在镀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稀土元素能显著改善镀层的耐蚀性能。XRD,TEM,EDS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具有促进Ni-P合金形成非晶组织的作用,由于稀土的加入,在远低于8%的P含量下,获得了以非晶态为主的组织。  相似文献   

19.
铈对奥氏体耐热钢高温氧化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铈对铬镍奥氏体耐热钢抗氧化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添加铈的Sandvik253MA钢在900℃熔融Na_2SO_4中的抗氧化腐蚀性能。试验表明,添加铈后提高了钢的抗氧化腐蚀性能,使其优于铬、镍含量较高的AISI310S钢。铈在钢中的主要作用是加速保护性氧化膜的生成,使氧化物的晶粒细化、致密而又均匀,增强氧化皮的抗剥落性。文中讨论了铈对提高耐热钢抗氧化腐蚀性能的作用机理。 许多研究表明,在奥氏体耐热钢中加入少量的稀土元素,可提高钢在大气中的抗氧化能力。实际上由于燃料中一般都含有硫,所以耐热钢更多地是在含硫的氧化气氛中工作,高温时,与氧化同时存在的硫化将加速钢的腐蚀破坏。本试验目的是探讨在氧化、硫化同时存在的条件下,铈对耐热钢抗氧化腐蚀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一、材料及试验方法 (一)试验研究用材料 采用添加铈的瑞典Sandvik253MA作为试验用钢,为此,瑞典金属研究所提供了三个炉号的工业生产的钢料,为了与高铬镍奥氏体钢(AISI310S)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铈含量对钢的性能的影响,用20kg真空感应炉冶炼了三个炉号的钢料,锻成φ20mm的棒材。各炉号的化学成分列于表1。试样在加工前需经1100℃保温20分钟水冷处理,再经金相观察,确认各试料均为全奥氏体组织,其夹杂含量无明显差别,奥氏体晶粒尺寸和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4种铁铬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体系中的空泡腐蚀行为.重点考察合金性能及空泡作用区的相对面积对合金空蚀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空蚀损失量随空泡作用区与非空泡作用区表面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加;合金的耐蚀性和机械性能同时影响其空蚀损失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