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徐僖教授 192 1年 1月 16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是我国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48年获美国李海大学 (LehighUniversity)科学硕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 )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油田化学》期刊主编。兼任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 10余所高校教授 ,《高分子学报》、《化工学报》、《Internationa…  相似文献   

2.
冯晓颖  白欣 《化学学报》2013,(9):1321-1322
1932年8月1日至5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召集化学讨论会。化学家王琎、吴承洛、张资珙、曾昭抡、戴安邦等45人聚集南京参加讨论,并"聚商组织中国化学会事",1932年8月4日中国化学会成立大会召开[1]。其后,中国化学会创立并完善了各种组织结构,制订并修订了会章,并于1933年创办了《中国化学会会志》(今为《化学学报》)、化学》和《化学通讯》,为中国化学界提供了交流平台,同时成为国外化学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邢钧 《色谱》2014,32(10):1027-1028
<正>在张玉奎院士、许国旺研究员的大力支持下,《色谱》庆贺专刊终于在吴采樱教授八十华诞之际与大家见面了!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代表全体同学向辛勤培育我们的吴采樱教授送上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和祝福,并向不辞辛劳为专刊撰稿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  相似文献   

4.
今年三月三十日是中国人民的挚友,国际感光科学委员会前主席W.F.Berg教授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日。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Berg教授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学者,也是一位和霭可亲、平易近人的长者。他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情谊。在接受中国科学院名誉教授证书时,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晚年的活动能够同十亿伟大中国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这对我是无上的荣耀”。他十分珍惜这种情谊,因此,他传授知识、介绍经验、提出建议、给予批评,无不真心实意地从中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中国长远的发展着想。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吉林大学徐如人教授和庞文琴教授执教六十年暨八十华诞.本期<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作为特刊,收集了来自徐如人教授和庞文琴教授的学生以及一些同事和合作者的60篇学术论文以及二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在不同年代的一些工作和生活的照片.这些论文和照片分别以不同的视野和角度记载和诠释了先生们的学术足迹和风貌,也展示了他们过去60年在无机化学教学与科研的辛勤耕耘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有祺教授1920年7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四十年代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化学界泰斗L.Pauling,主攻X射线晶体学和化学键本质,旁及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1950年夏获博士学位。后作为G.E.Hale教授的博士后研究员留校工作。1951年,唐有祺教授去瑞典参加国际晶体学联合会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并绕道于8月回到祖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执教,先后任副教授和教授。同时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1980年11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改革开放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二届理事长、国际晶体学联合会执委会第十四届副主席、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晶体学会第一届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7.
徐光宪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年11月7日生于浙江省绍兴上虞市,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任助教。1948年赴美国留学。后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旋即偕夫人高小霞女士回国。以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工作,1980年11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17日,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本刊顾问梁树权先生八秩大庆,我们向梁先生表示最热烈地祝贺! 半个多世纪以来,梁先生为我国分析化学的开拓和发展,为我国后继科技人才的造就和培养,为国际分析化学的学术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博得了人们的崇敬和爱戴。 梁先生的青少年时代,正是我国外有列强欺侮瓜分,内有军阀连年混战,人民妻离子散,哀鸿遍野,痛苦不堪的年代。梁先生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爱国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26日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本刊顾问高鸿院士诞生8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高先生在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开拓与发展、人材培养、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及参加国家科学发展规划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表示我们对高先生的敬仰之情,本刊特编辑出版了“祝贺高鸿院士诞辰80周年论文专辑”,借此,我谨向高先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伟大的时代,恢宏的事业,必然会造就出卓越的人才,也必然获得丰硕的成果。高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和分析化学教育家,是我国近代仪器分析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电化学分析的基础理论研…  相似文献   

10.
一、吉林大学无机化学学科的创建1952年,徐如人和庞文琴分别从上海交大和东北师大化学系毕业后,即来到刚刚建立理科的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任教。他们在关实之教授的领导下与曹锡章、王式正等四位助教通力合作,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因陋就简,开设了吉林大学第一个无机  相似文献   

11.
苏文煅 《电化学》2015,21(5):403
记得一九九五年金秋,第46届国际电化学会议在厦门隆重召开,盛况空前. 这是有史以来国际电化学学会(ISE)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大型、高层次学术会议,吸引了上千名中外学者、电化学家和电化学工作者参加,标志着我国电化学科学的研究水平、创新成果已然跻身世界电化学之林,令人瞩目.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室及其一系列前沿创新研究成果,备受欧美各国超一流电化学家青睐赞赏、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2.
徐辉碧  杨晓达 《化学进展》2008,20(5):625-628
1984年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生物无机化学会议在武汉召开,标志了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开始。作为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开创者之一,王夔教授积极倡导并开展了细胞生物无机化学研究。本文以王夔教授的研究为主,侧记了我国细胞层次的生物无机化学的某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
嵇耀武教授,1918年12月10日生,江苏无锡市人。1941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化学系任教。1956年来郑州大学化学系工作,曾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工会主席、化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河南省化学会理事、河南省化学会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星火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卫生厅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等职。嵇耀武教授在郑州大学任教期间,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过《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设计》等课程。他十分注重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4.
卢锦梭教授,1923年出生,河南省舞阳县人,1942年考入河南大学化学系,师从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李俊甫教授,专攻物理化学,1946年毕业,1951年至1952年赴北京大学化学系,受教于我国著名科学家唐敖庆教授和徐光宪教授,在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领域内深...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27日,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环境化学学科开创者之一、本刊顾问徐晓白院士八十华诞的喜庆日子.在此,我们向深受人们崇敬和爱戴的徐院士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徐院士身体健康,福寿康宁!  相似文献   

16.
张江树是我国早期物理化学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与黄子卿齐名,因而素有"南张北黄”之称.他终生献身教育事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方乘教授,湖南省新化县圳上村人,生于一八九七年十二月五日。他是《化学通报》前身《化学》的第一届编委,是一位有影响的化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吴国盛  胡翌霖 《高分子学报》2016,48(04):186-190
吴国盛,男,1964年生于湖北省广济县。1983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部学位委员会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史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与现象学技术哲学、科学传播学。主要著作有:《希腊空间概念的发展》(1994)、《科学的历程》(1995)、《时间的观念》(1996)、《现代化之忧思》(1999)、《让科学回归人文》(2003)、《反思科学》(2004)、《技术哲学讲演录》(2009)、《科学走向传播》(2013)等。 ○  相似文献   

19.
刘少陵教授,1918年8月生,河北枣强县人。早年曾从事生产技术工作;194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先后在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1958年,为支援当时新建的综合性大学———郑州大学,调入郑州大学化学系工作。曾任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化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系工会主席,郑州烟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化学会,河南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顾问,中国微量元素研究会荣誉理事长等。刘少陵教授曾先后被选为郑州市二七区第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第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20.
正催化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调查发现,大约80%的化工过程都需要使用催化剂,正是因为催化技术的发展,我们才能够生产足够的化肥、燃料、化工原料以及生活物资,保障人类基本需求。催化技术对于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已高达20%–30%之多,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与此同时,催化学界也不断地在基础和应用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实现低能耗、低排放、资源循环利用,开发新型能源和绿色制品,解决人类在能源、环境、气候等方面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