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雪伟 《中学数学》2012,(20):59-60
一、有效预习,激发动机先学后教中的"先学",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具体指导学生先粗读教材,领会教材的大意,再对教材中的概念、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例题等进行细读;然后对重点内容用  相似文献   

2.
初二学生要学好几何证明,我认为应该把握十六字方针:“紧扣教材、图文结合、分类归纳、合理运动. ”一、“紧扣教材”要深刻理解教材中概念引入、例题分布以及关于定理的题目设计与结论,体会定理在练习题中的运用环境与范围.几何教材中,知识的安排遵循一条规律:命题→真命题→定理→定理应用(例题分布 )→应用(练习). 同学们只要把握好这个结构链,就会整体把握教材中知识点的安排,对每一个细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有明确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建立知识框架,整体把握教材,对每一章每一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做到心中有谱,就胸有成竹了.…  相似文献   

3.
例题教学是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数学教改的重要课题之一。初中数学教材上的大多数例题都是很典型的,如体现典型的解题方法、技巧;上升为公式、法则、定理后,有广泛的应用;纵向深化,有引伸或推广的潜在条件;横向开拓,综合代数、三角、几何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课堂反馈     
“反馈———控制”是控制论的基本原理 .所谓“反馈”就是系统的信息输出转化为系统的信息输入 ,而所谓“控制”则是通过不断反馈来实现目的的活动 .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多边活动的“反馈———控制”过程 .据此 ,笔者谈一点认识与体会 .1 课堂教学中的两类信息反馈活动传统的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是 :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大纲的要求 ,制定出所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然后对数学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信息加工 ,通过剖析概念、推导公式、证明定理和讲解例题等方式把数学知识的信息传输给学生 ;学生则接受、转化和贮存来自教师的信…  相似文献   

5.
卢伟峰 《中学数学》2007,(11):15-16
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命题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源”即高考试题常以课本中的概念、公式、定理、例题、习题为雏形进行立意编拟考题;“高”即在“源”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旨在考察学生的能力,因此要把握高考必须在挖掘教材上下工夫,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运用充要条件深挖教材是学生较易接受的思维方式之一,下面结合几个教学片段向大家作以展示·1挖公式数学公式与数学概念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这种关系要及时的渗透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概念是数学公式的本质属性,反之数学公式也可以再现数学概念,因此常在公式推导之时、运用之中、章节之后…  相似文献   

6.
教材对一名教师来说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可是现在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许多学校的数学,教师从备课到上课从不用教材,这样也导致学生从不看课本,只顾钻研参考书,等到学期结束时数学课本崭新如初.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调查后发现教师主要认为教材上的例题过于简单,缺乏思维量.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教材中的例题必然是经过仔细斟酌、严格筛选、具有普适性的典型问题.有些例题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搞好例题教学,不仅能加深概念、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眼下不少学生解题思路狭窄,习惯于照搬例题、依葫芦画瓢;东拼西凑、思维无序等现象严重存在.追溯其原因,教师的例题教学艺术并非无过.题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科书中,除了定理和例题外,还配套了适量的课后习题.多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一般会对课本中的定理和例题较为重视,对课后习题则不以为然,有些教师通常也只对其中一些有难度的课后习题进行课堂讲解.殊不知课后习题无论难易,都留有玄机,暗藏精髓.  相似文献   

9.
课本是知识的重要载体,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而例题又是课本知识的再现,教师如果能重视对课本例题的教学,对考生是大有裨益的.近几年,各地高考试卷中部分试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影子,而且有一些就是以课本例题为素材.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中例题进一步进行归纳、类比、延伸、迁移、拓展,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进行总结、提炼,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例题的多种效应,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升探究能力、促进发散思维大有帮助,从而让学生从大量的题海中解脱出来.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数学例题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师用作示范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数学问题,例题教学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例题教学肩负着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重任,教学方法不可不慎察之.  相似文献   

11.
解春玲 《数学之友》2022,(24):31-33
本文以初中数学几何问题的推导解题过程为内容展开,以圆的垂径定理为例阐述学生在解答有关圆形的垂线以及几何问题时使用定理解题的思路与过程.教材对于定理的推导过程基本淡化,学生以背公式、背定理为主要学习手段,从而忽略了对定理本身的理解.如何让学生去发现定理,而非接受定理本身,是当下教师应着手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昌宏 《中学数学》2012,(14):32-33
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例题的设计体现知识的运用,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传达数学解题方法与技能,对学生数学的学习起到导向的作用.例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例题的讲解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例题讲解效果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一、数学例题教学的作用1.示范、导向功能教材中的例题主要作用是起到示范、展示的功能.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讲解清楚知识要点内容,再对例题进行实际操  相似文献   

13.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指导下 ,使学生自由充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 ,亲身体验数学创造的经历 ,形成良好素质 ,特别是数学素质 ,这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一点认识 .1 “似真”发现由于受篇幅和结构体系的制约 ,有些定理、公式或例题往往省略了探索过程 ,这样 ,学生学到的只是死的结论 ;如果教师能带领学生通过“似真性”的发现 ,模拟数学家的思维活动 ,这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 1 求证 :1 3 2 3 33 … n3 =n(n 1 )22 .公式发现的分析 :难以直接求和 ,直接适用归纳…  相似文献   

14.
教材的例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师要把例题进行变式与拓展,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途径改造经典例题,进行适当的引申、变式、拓展,挖掘其潜在的数学功能.这样可以引导师生抓纲务本,切实减轻学生的训练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教材资源是达成核心素养的知识载体和能力沃土,研究教材例题,揭示价值内核,有利于夯实基础知识,培养高阶思维,发展关键能力,本文对一道基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材例题进行拓广探究,并介绍相关结论的迁移应用.  相似文献   

16.
概率论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概率论这门课程从定量和理性的层次上深入地研究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本质.从不同的角度和概念审视概率问题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相关概念、定理、公式.看下面的例题:……  相似文献   

17.
王毅 《数学通讯》2021,(1):26-28
教材是根本,是供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是最经典、最权威的示范性文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整合教材,发散教材,充分发挥课本例题和习题的示范性、典型性、拓展性、探究性功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是新课改的重中之重,必须重视课本,紧扣教材,结合考纲,深思熟虑教材中给出的例题和习题,并进行归纳、类比、推广和拓展,挖掘它们所蕴含的价值,实现教材功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再现数学思维过程,一是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再现其思维过程;二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再现其思维过程.具体表现为:知识结构的建立、推广、发展的过程,以及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发展过程等.现行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大都简化了定理公式提出和推导证明的过程,省略了其中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至于这些定理公式是如何发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对中学生来说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无疑将阻碍学生思维的发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学的教学难度及学习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教材内外的例题,真正做到结合新课标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科学选择及合理运用数学例题.为此,首先分析了高中数学例题选择及运用原则,其次汇总了通过高中数学例题优化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以期为高中数学例题的选择及应用提供参考,合理运用例题资源,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现代化教学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苏艺伟  张兵源 《数学通讯》2023,(10):44-45+58
从一道以二倍角公式为背景的教材例题出发,引导学生结合教材配套的练习,总结出此类题型的求解策略,进而通过变式问题,让学生体会变化的条件和不变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知识正迁移、于陌生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