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立了碘化钾存在下氯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分离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湖泊沉积物中镉的新方法,最佳浮选分离条件为0.1mol.L-1HNO3、0.05mol.L-1KI、5.0×10-3mol.L-1CTMAC,NaCl用量为1.0%(W/V)。在最佳浮选分离条件下,镉的浮选率在94.1%—99.2%之间。合成样分离试验表明,体系能定量分离镉,而大量基体元素不被浮选。富集试验结果显示本法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可明显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应用本法对湖泊沉积进行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聚丙烯 -二苯氨基脲树脂的合成及其分离富集样品中痕量金的条件。在 p H为 3.0的 HCl介质中 ,金定量吸附在聚丙烯 -二苯氨基脲树脂上 ,3%硫脲 - 0 .1 mol/ L HCl溶液洗脱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回收率在 91 .6 %— 1 0 1 .6 %之间。可用于实际地质样品中贵金属的分离富集与测定。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负载对二甲胺基苯亚甲基若丹宁(DMABR)的纳米二氧化钛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痕量金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高和精密度高等优点。在动态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溶液pH值、流速、洗脱条件和干扰离子对痕量金分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5时样品溶液以0.6mL.min-1流速过柱,金可被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定量富集。吸附的金可用0.1mol.L-1HCl-0.5mol.L-1硫脲以0.5mL.min-1流速完全洗脱。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对金的动态吸附容量为23.19mg.g-1。线性范围为0~0.40μg.mL-1,r=0.9993,检出限(3σ,n=11)为2.34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n=6,c=0.10μg.mL-1),加标回收率在96.7%~101.7%之间。方法用于实际水样中痕量金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提出承1mol.L^-1 NH4SCN介质中用MIBK萃取,4mol./L^-1HNO3反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测定微量钴的新方法,试验表明,4mol.L^-1 HNO3是钴的良好反萃取剂,钴浓度在0-5mg.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0.070mg.L^-1,测定树脂固化促进剂中微量钴,加标回收率在96.2%-104.6%。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Co2+-1,10-二氮杂菲作为增感剂,流动注射在线离子交换分离富集-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系沉积物中超痕量镉的分析方法。设计了流动注射在线离子交换分离富集流路,优化了仪器各项操作参数及各项化学条件。方法在2.0 mol·L-1盐酸介质中,以7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剂富集镉,铜、铅因不被吸附而与镉分离,然后用0.5 mol·L-1 硝酸洗脱镉,洗脱液直接经断续流动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能有效地富集镉和消除大量铜、铅对测定镉的干扰,且Co2+和1,10-二氮杂菲能极大的提高镉的蒸气发生效率。该方法检出限(3δ)为0.058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9%(5 μg·L-1,n=7),线性范围0~12 μg·L-1。经国家一级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分析验证,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碘化钾为络合剂,正丙醇-水体系析相萃取分离和富集铋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钠能使正丙醇的水溶液分成两相,在分相过程中,Bi(Ⅲ)与碘化钾生成的BiI4-与质子化正丙醇(C3H7OH+)形成的缔合物[BiI4-][C3H7OH2+]能被正丙醇相完全萃取.当正丙醇、碘化钾和氯化钠的浓度分别为30%(V/V)、6.0×10-3mol·L-1、0.20g·mL-1,pH为2时,Bi(Ⅲ)的萃取率达到99.2%以上,V(Ⅴ),W(Ⅵ)和U(Ⅵ)基本不被萃取,实现了Bi(Ⅲ)与上述金属离子的分离,对合成水样中Bi(Ⅲ)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选用33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微污染水体中的Cr(Ⅵ)和有机态Cr(Ⅲ)进行了分离富集作用研究,考察了酸度、富集时间、洗脱液类型、洗脱液浓度及溶液中共存离子对分离富集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分别用1.0 mol·L-1 HCl和2.0 mol·L-1 NH4NO3+0.5 mol·L-1 NH3·H2O可以很好分步洗脱有机态Cr(Ⅲ)和Cr(Ⅵ),利用ICP-AES测定, 该方法对Cr(Ⅲ)和Cr(Ⅵ)的检出限分别为1.1和 1.4 μg·L-1,相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平均值分别为3.8%和5.6%。该方法适用于自来水、地下水、地表水及生活污水中痕量Cr(Ⅵ)和有机态Cr(Ⅲ)的分离富集及测定。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痕量磷酸盐的浊点萃取分离富集新体系。在酸性条件下,以抗坏血酸、钼酸铵作为磷钼蓝比色法测定磷含量的显色剂,酒石酸锑钾作为催化剂,形成稳定的磷钼蓝后,通过80℃水浴加热10m in,磷钼蓝被萃取到T rition X-100表面活性剂相并与水相分离。将表面活性剂富集相用0.5mL乙醇分散稀释,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400—1000nm范围内的波长扫描。在最佳条件下,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3—180ng/mL,方法的检出限为0.73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该法用于实际水样的富集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诱惑红的磁性分离富集新体系。对定量分离分析诱惑红条件,如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诱惑红的初始浓度及体积和干扰离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Fe3O4纳米粒子对诱惑红的饱和吸附量为16.9mg/g,吸附常数为17.4L/mg,吸附率达到98.5%,吸附过程以静电吸引和离子交换为主,以5mL0.6mol/L的KCl为洗脱液,洗脱率达99.5%,富集倍率达到100倍;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600μg/L,检出限为3.9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该法用于食品中痕量诱惑红的富集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样品经草酸-草酸铵浸提,不经分离富集,振荡0.5h后放置过夜,干过滤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钼。方法检出限(3s)为0.015μg/g,RSD(n=12)为2.91%—06.41%。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A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建立一种测定香椿叶总黄酮的新方法。用50%乙醇溶液浸提,65℃超声提取香椿叶中有效成分,以芦丁为标样,在激发波长λex=437nm,发射波长λem=534nm下,测定香椿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的检出限为3.25×10-9mol.L-1,线性范围在1.23×10-9—2.62×10-6mol.L-1之间,线性回归方程y=1.862x+0.361,相关系数r=0.9983,平均回收率为10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9%。  相似文献   

12.
锌离子Zn^2+对胆红素BR有着显著的荧光增强效应,基于该荧光特性,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和稳态荧光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BR作为荧光探针用于Zn^2+浓度检测的新方法,特别是首次采用在波长663和600nm处的稳态荧光强度比值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其与锌离子浓度在0~90μmol·L^-1范围内变化的关系,与常用的单波长荧光强度探测方法比较,有效地避免了探针浓度变化及激发光强度变化等非目标因素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发现BR荧光探针对Zn^2+的识别行为在0~20μmol·L^-1范围内,探针BR的荧光强度比值I663 nm/I600 nm与Zn^2+的浓度之间具备线性增长关系,尤其是0~10μmol·L^-1有非常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9 87,同时Zn^2+检测限为0.1μmol·L^-1。在20~90μmol·L^-1范围内,荧光强度比值I663 nm/I600 nm趋于饱和。研究发现对实时检测人体内的Zn^2+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傅应强  姚岚  陈宁生 《光谱实验室》2011,28(4):1654-1658
在酸性介质中,F e(Ⅲ)能够催化H2O2氧化中性红褪色反应,而对苯二酚和邻苯二胺都能阻抑该催化氧化褪色反应的速度。但二者存在一定的速率差异,且吸光度的加和性不佳。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能同时测定对苯二酚和邻苯二胺的新方法。研究了最佳反应和测定条件,结果表明:1.0×10^-3m o.lL-1中性红溶液用量为0.8mL;30%H2O2用量为0.6mL;0.100g.L-1F e(Ⅲ)标准溶液用量为0.5mL;0.06m o.lL-1HC l用量为0.8mL;反应时间为6m in;反应温度为75℃时为最佳反应和测定条件。用于混合样品及河水中对苯二酚和邻苯二胺的测定,混合样品中对苯二酚和邻苯二胺回收率分别为95.6%—104.0%、97.8%—104.4%。河水中对苯二酚和邻苯二胺加标回收率均为105%,5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和2.5%。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氨基硫脲对高锰酸钾-乙二醛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氨基硫脲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在最佳测试条件下,氨基硫脲的检出限为5.0×10-8mol·L-1,线性范围为1.0×10-7-1.0× 10-3mol·L-1;对1.o×10-6mol·L-1的氨基硫脲溶液平行测定11次,其RSD为2.1%.该方法可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光谱技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浓度尿素(0~7 mol·L-1)对BSA糖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BSA经过尿素处理后,其糖基化产物的自由氨基含量和内源荧光强度均显著下降;同步荧光光谱表明BSA与尿素的结合点更接近于色氨酸(Trp)残基;紫外光谱分析表明经尿素处理后BSA的糖基化产物的紫外吸收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三维荧光光谱表明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BSA的最大发射波长产生先红移再蓝移的变化趋势,说明其结构展开,促进了BSA的糖基化反应。结果表明,尿素处理会使BSA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伸展,且当尿素浓度为3 mol·L-1时BSA的糖基化反应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铝在人体中的代谢极其缓慢,摄入的铝会在体内不断积累,而异常浓度的Al^3+会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严重的神经性疾病,因此如何高效灵敏地检测Al^3+至关重要。荧光探针因具有携带方便、检测快速简单、价格低廉、选择性好等显著优点被广泛用于分析检测金属离子。大量研究中对于Al^3+的检测都是以单探针基团(single-probe group,SPG)分子以1∶1,2∶1,3∶1等进行配位。本文研究了一种活性三聚氯氰作为连接桥基团,罗丹明B酰胺和席夫碱衍生物对氨基苯甲酰水杨酸作为双探针基团(dual-probe group,DPG)的聚氰分子(RBCS),其采用易于控制的热动力学方法一步法制备得到。固定RBCS+Al^3+的浓度总和为20μmol·L^-1,改变二者的浓度比,通过Job-plot光学实验研究表明当离子占总浓度的比例在约0.68时578 nm处的荧光强度达到最高值,表明RBCS与Al^3+之间主要以1∶2进行配位。通过MALDI-TOF-MASS研究发现,相比无Al^3+的谱图,RBCS-Al^3+在900.07附近出现的新峰进一步验证了该DPG聚氰分子(RBCS)和Al^3+是以1∶2发生络合。通过探针RBCS(10 mg)中加入0,0.5,1,2,3当量Al^3+后的1H NMR滴定实验,对比特征H位置的变化,详细研究出RBCS对Al^3+的识别机理。研究表明当Al^3+存在时,Al^3+与RBCS上罗丹明酰胺部分羰基O,胺基N和三氰上N发生络合导致罗丹明酰胺开环,同时席夫碱部分的亚胺基团的N以及羧酸根和酚基的两个O也分别和Al^3+结合,使得CN键得到固化,整体的共轭性增加,从而产生荧光。综上所述,该聚氰分子(RBCS)可作为识别Al^3+的双探针基团分子。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RBCS-Al^3+表现出橙红色荧光,并随着Al^3+浓度的增加荧光逐渐增强。通过对RBCS光学性能测试条件的优化,最终选定在乙醇/水(99/1,V/V)溶液进行光学性能研究。通过荧光滴定实验测试了在激发波长557 nm,发射波长578 nm下RBCS(10μmol·L^-1)对不同浓度Al^3+(0.01~8 eq)的荧光强度变化,并对数据做线性回归处理,方程为y=32.3360+65.3641x,R2=0.9933,线性范围为1~10μmol·L^-1。通过3σ/k算得RBCS对Al^3+的检出限为15.0 nmol·L^-1。本研究可为设计DPG分子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金燕 《光谱实验室》2011,(4):2098-2102
用0.5mol.L-1的FeCl3溶液作引发剂,采用原位化学聚合法将吡咯单体聚合在Nafion117膜基体中。复合膜的红外光谱图中出现明显聚吡咯(PPy)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吡咯单体聚合在Nafion117膜中。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比Nafion117膜提高了。热重测试表明复合膜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能。对复合膜进行了甲醇渗透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膜具有明显的阻醇作用,PPy/NF-3膜的甲醇渗透率值是5.9×10^-7cm^2.s^-1,和Nafion117膜相比降低了53%。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正丁醇萃取稀盐酸溶解原子荧光光谱法间接测定中草药中钼的方法。基于As(Ⅴ)和钼酸铵在浓度为0.3 mol·L-1硫酸介质中能形成砷钼杂多酸,且该杂多酸可以被有机试剂萃取,萃取后蒸干有机试剂,残渣用稀盐酸加以溶解,原子荧光光谱法间接测定钼的含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钼的含量在0~15 μ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是0.44 μg·L-1, 相对标准偏差1.1%。据此对中草药样品进行分析,平均加标回收率介于95.6%~101.3%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上转换发光是一种将长波长的激发光转化为短波长发射的反斯托克斯发光现象,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TTA-UC)能够在较低密度能量下被激发,且上转换量子产率高,因此获得研究者们广泛关注。关于敏化剂分子结构与上转换发光性能相关性的研究一直是TTA-UC研究领域的重要热点,选择两种代表性的卟啉钯光敏剂[PdOEP-八乙基卟啉钯(Ⅱ)和PdBrTPP-四溴苯基卟啉钯(Ⅱ)]与蒽衍生物9,10-(4-羟甲基)苯基蒽p-DHMPA发光剂组合上转换体系作为研究模型,通过一系列合成工作获得材料分子后,进一步比较两种敏化剂的光谱性质与体系最终上转换性能之间关系。通过细致研究敏化剂和发光剂的荧光发射和寿命等光谱性质对敏化剂系间窜越,三线态-三线态能量转移及三线态-三线态湮灭等能量传递过程的影响后,发现在532 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PdBrTPP (10.8 cm-1·mmol-1)大于PdOEP (3.0 cm-1·mmol-1);三线态寿命PdBrTPP (173.13 μs)大于PdOEP (109.21 μs)。但与p-DHMPA配对时光敏剂与发光剂的三线态能级差ΔETT,PdOEP (0.140 eV)却高于PdBrTPP (0.062 eV),通过Stern-Volmer方程得到Stern-Volmer猝灭常数KSV和双分子猝灭常数kq值也是PdOEP略高,最终表现出上转换阈值PdOEP/p-DHMPA (22.40 mW·cm-2)小于PdBrTPP/p-DHMPA (29.78 mW·cm-2),上转换发光效率ΦUC,PdOEP/p-DHMPA (28.3%)大于PdBrTPP/p-DHMPA (26.8%)。因此,卟啉钯敏化剂的构效对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发光效率影响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敏化剂三线态高低。对于不同的敏化剂,在分子主体结构、摩尔吸光系数与三线态寿命等光谱参数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敏化剂的三线态能级越高,就将会具有更大的上转换发光效率。然而如果以总上转换能力指标来评价,PdBrTPP的共轭结构能够提升其在激发波长处吸收更多光子的能力,具有比PdOEP更高的摩尔吸光系数,造成其总上转换能力η比PdOEP高3.4倍。因此从上转换总效能指标来评价,通过敏化剂分子设计调控其在激发光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也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血清中的巴氯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丽伟  胡杨 《光谱实验室》2011,28(4):1659-1662
首次将新合成的柱前衍生试剂6-氧-(N-琥珀酰亚胺乙酸酯)-9-(2′-甲氧羰基)荧光素(SAM F)用于巴氯芬(B aclofen)的衍生标记,并采用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CE-L IF)法分离检测衍生物。研究表明,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5)介质中,30℃下10m in即可完成衍生反应。反应物在pH 5.6,35mm 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12m in内达到分离,检出限为6×10-10m o.lL-1。本法用于血清中巴氯芬的分析测定,回收率为95.8%—1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