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6,28(3):F0002-F0002
跳丧据说源于巴人的白虎图腾歌舞,“巴人好歌,名踏啼白虎事道”,也说源于武王伐纣时的“军前舞”,即汉高祖说的“巴渝舞”;还说是庄子鼓盆而歌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具有丧葬简朴,不重祭扫,土葬与火葬并行但以土葬为主,注重活人与死人灵魂的区隔,受小乘佛教的影响较深,有明显的尊老和敬老习尚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纪文梅  马楠 《科技信息》2009,(15):117-117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方式,它深深地反映到回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思想文化、民族心理结构和民族生活方式中去。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循伊斯兰教法有关丧葬的规定,并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丧葬习俗。本文以西北回族的习俗为主要背景,就回族的丧葬习俗以及回族穆斯林对生死的认识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社会中的各种风俗现象,其中也以生动的笔调描写了一些人物的葬礼,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丧葬礼仪、风俗和观念。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次对长期以来流传并传承至今的云南壮族民间传统丧葬祭祀习俗进行田野考察和搜集整理,并作初步文化分析。向世人披露多年来笼罩在壮学“巫文化”身上的神秘面纱,运用个案典型事例,并公开壮族祭祀仪式和程序的真相,富于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特征和原生状态的人类文化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风水与赣南客家人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在赣南客家传统社会的丧葬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赣南作为风水两大流派之一的江西形势派的发祥地,风水在此地区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同时赣南客家地区的丧葬习俗保留比较完整,也颇有特色。本文以地方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的方法,从介绍赣南风水的概况入手,进而分析风水观念下的赣南客家丧葬习俗,并就民众在丧葬习俗中笃信风水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赣南客家风水与丧葬习俗之间关系有个较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历史悠久、仪式复杂,较完整的保留了原始风貌,反映出浓厚的原始宗教文化色彩,同时也透射出凉山彝族的鬼神观、生活禁忌、性别意识,以及通过祭祀圈反映出社区内部的交往情况,是研究彝族民俗文化和宗教生活的活素材。  相似文献   

8.
佛教的轮回思想、利他思想以及施舍精神贯穿于整个藏族丧葬习俗的仪式过程中,成为藏族丧葬习俗最根本的思想基础。藏族丧葬习俗主要包括卜算、施"颇瓦"法、送殡、天葬、吊祭等内容。文章指出藏族的丧葬习俗是在藏区地方性文化的时空中,按仪式顺序依次展演分离-过渡-聚合的全部过程,充分反映了藏民族对待死亡的智慧,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死亡打破平衡后,通过仪式的净化,得到新的平衡,使生者的生活能够继续。  相似文献   

9.
南涧县乐秋乡苗寨的丧葬仪礼较完整地保留了苗族丧葬习俗的原初风貌,具备个案研究的典型性。在对数次田野调查资料进行比对、抽离等技术处理之后,归纳出乐秋乡苗寨丧葬仪式的11个主要环节。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对乐秋乡苗寨丧葬习俗进行深描、阐释。以期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解读,揭示出苗族丧葬习俗中蕴含的生命图式、社会功能与多元信仰。  相似文献   

10.
景吭村傣族从灵魂不灭的观念出发,认为人死后与活人一样地生活,生前生活在同一个村落,死后也同样生活在同一个墓地.于是,整个丧葬礼仪都围绕着死者的灵魂展开,其和谐意识贯穿于丧葬过程的始终,成为傣族葬仪的主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沅水中游地区在清代广泛接纳外来移民。促成移民大量迁入该地区的因素有垦荒运动、改土归流、驻军防苗和工商业发展等。这个时期的移民影响了沅水中游地区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沅水流域的人口分布在先秦已经比较广泛,楚汉时期黔中、武陵郡及其属县的广泛设置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汉代的著籍人口已达二三十万。三国至隋唐时期,沅水流域的人口继续增长,其分布由下游向上游递减。宋朝进一步加大了沅水流域的开发力度,不仅鼎州,而且辰、沅、靖三州人口数量增幅也很大,崇宁年间达到大约五十万人,宋代人口增幅变为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加大。元代,该流域的人口数量增至最高峰。元代以前长时期的户口增长为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经济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白族传统社会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和谐思想.对白族传统社会中和谐思想进行梳理、审视,充分吸收和借鉴其宝贵资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白族白文文献释读》一书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块白文是白族历史上采用汉字的音读、训读、自造新字和汉语借词等方法来表达白语的一种文字。不仅在历史上使用过,今天仍然有在使用,收集其文献进行释读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考查了分析谱线、微波前向功率、载气流量、工作气流量、氧屏蔽气压力等试验参数对元江芦荟和华芦荟的钙、镁、铁、锌元素含量的影响,优化检测条件。钙、镁、铁、锌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5.62、3.03、78.36、25.41ng/mL;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00、0.01~100、0.2~20、0.1~20?滋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8%,精密度较好,回收率为96.5%~102.4%。华芦荟和元江芦荟的金属元素含量基本相同,但华芦荟的铁元素含量比元江芦荟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哈、蒙、汉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民族一年级大学生身高体重的五个等级为变量,分别与各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等级所占的百分率之间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男生的速度灵敏类项目表现优异,蒙古族男女生的柔韧类项目表现优异,汉族女生的耐力类项目表现超过汉族男生,而他们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分合格率只有60.6%,说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不够全面,在不同民族男女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总体滑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当代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间文学是地方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白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体裁种类繁多,特点鲜明,研究著述颇丰,并形成了良好的态势。对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的现状作综述,旨在为民间文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过程中,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在的服饰、场地、乐器、结婚时间、双方花费、婚礼持续时间和婚礼程序等方面发生了变迁。究其原因,有政治、经济、思想等多种因素影响。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是吐鲁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增加资金投入、进行保护性开发、保障当地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数据库建设、建立婚俗博物馆等措施,对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云南拉祜族人发中几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云南拉祜族人群发中Ca、Mg、Fe、Cu、Zn、Mn等几种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拉祜族人发中Ca、Mg含量均值比纳西族、普米族、白族高,Zn稍低,Cu、Fe、Mn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壮族先民把对自然崇拜的神灵附于古树林木,并继世举行祭祀仪式,自然生态获得保护,今大部份壮族聚居区仍保留其俗。文章对马关县阿峨新寨祭布洛陀神树作调查,发现壮族祭树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