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1)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2),“有丰富的文化典籍”3),曾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过重大的贡献.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和进步思想家、科学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同儒家反动思想的斗争中,敢于冲破“天命论”的桎梏,总结出了许多关于物质、物质的结构及其性质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论述.近代科学中关于物质理论的元素论和原子论,在我国古代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和可贵的猜测.这是祖国丰富的文化科学遗产中一份宝贵的财富. 但是,在过去一讲起关于物质的理论,不少人却常从古希腊开始.提到元素…  相似文献   

2.
古代哲学家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对物质的结构有过许多设想.他们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的留基伯(Leueippus)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Dmocrituse),被称为古原子论的奠基者.他们认为物质是由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元——原子组成.这种朴素的思想虽属机械唯物论,却是原子论的萌芽.如今世界上通常使用的原子一词,就沿用了古希腊的atoma(原意是不可分割的).在古印度将原子称为anu(意为微小).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墨家称为“端”,意思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分割的最原始的东西;而名家称为“小一”,认为“小一”这东西不再有内,也就无法再分割了,即为最原始的微粒.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也包括电磁学上的一些发现和发明.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只有我国古代和古希腊发现了磁石吸铁和摩擦起电的现象.我国古代在电磁学方面的成就,散见于古籍中,在这里我们摘录其中一些有关的重要内容,并略加说明. 春秋时代的《管子·地数》(公元前六百多年)中有“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是我国古代最早关于磁石(我国先秦古籍中称磁石为慈石)的记载. 战国时代的《韩非子·有度》(约公元前250年)中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是现今知道的最早关于司南(指南…  相似文献   

4.
原子(Atom)是指不可再分的意思,在现代科学中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粒子.严复将"莫能破"与西方的"原子"对应,简化为一个名词"莫破".原子的概念诞生于古希腊对于世界本源的哲学思考.原子论的最早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他是在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源的一场大竞猜中胜出的.德谟克里特(前460年~前370年)...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译“物理学”名称的由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克利尔百科全书》关于物理学的来源有如下论述:“物理学是从希腊文   派生出来的,其古老含义表示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的探讨,这种词义一直延用至十七世纪[1]”.乔治·伽莫夫在其著作中也指出: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贡献也许却只是创造了这门学科的名字,这是他从希腊字 (意为自然)一词推演而来的[2]. 众所周知,物理学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他所使用的“物理-学”一词并非是今日物理学的学科名专称.这本名著用大量篇幅反复论及自然与运动的性质和规律,所运用的“自然”和“物理学”等概念只是一…  相似文献   

6.
1.前言人们早就知道,就象水沿水管流动、电在电线中传送一样,光也可以沿透明圆柱体经多次内全反射而传播。这种圆柱体我们称之为“光导体”,也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光学纤维”。埃及人在金字塔上把阳光引入墓穴;古希腊人所制作的装饰用的玻璃器皿;古代威尼斯人所制作的万花筒等,就是应用这一原理的先例。但是,作为术语“纤维光学”,直到1956年才出现。很多光学工作者认为,“纤维光学”的出现与半  相似文献   

7.
人类很早就在寻找宇宙万物的组成,古希腊最早的唯物论派从物质世界的内部寻找宇宙万物的本源,认为宇宙万物都由“种子”组成,德谟克利特在这种“种子”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宇宙万物是由原子组成的猜想.稍晚的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万物皆由土、水、气和火四种元素构成,中国古人也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春秋时出现的五行说,提出宇宙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5种元素组成;西汉哲学家杨雄把“玄”看作是生天生地的宇宙本体;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认为“天地施气,自然化生万物”,认为宇宙万物本源是“气”。  相似文献   

8.
“ 迷思概念” ( m i s c o n c e p t i o n)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概念或与科学概念不完全一致的认识. “ 迷思概 念”是中学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本文在总结“ 迷思概念”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 文字迷思” 这一新概念, 指出“ 迷思概念”的形成与汉语语系中的词汇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了解“ 文字迷思”有助于学生更加 有效地将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9.
林志忠 《物理》2008,37(12):875-876
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三位日本人获得,于是我们又要再次自问一个老问题,即“东方尤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教育,是否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此问题,相信大多数的华人的回答会是“中国传统教育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但是,日本人的回答或许未必如此.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教学活动中一项极具价值的人文素材.华侨子弟因长期生活在海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中华民族文化怀疑,没有归属感,对自己民族没有认同感、自豪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他们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不仅是“血缘”上的中国人,更是“精神”意义上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物理时空观发展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时空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本文我们将跟看历史的车轮,对某些主要的时空观及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作一简要的叙述。 一、古典宇宙观概述 人类对时空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某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思想,当时,对时空的认识主要体现为对物质世界即宇宙本质的探索。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基础”。另一代表人阿拉克西曼则提出“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和元素”。随后的毕达哥拉斯从自身所从事的研究——数学出发,认为世界是由数组成的,他还认为“整个的天是一个和谐”,“一切都是和谐的”。圆和球形是最优美和谐的图形,所以天体都应是球体,并都沿着圆轨道运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是原子和虚空,一切东西都是由这两者组成的,与德谟克利特同时代的柏拉图则主张世界的理念性,物质世界是由理念派生出来的。公元3世纪初,集逻辑、自然科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修辞学、美学之大成的亚里士多德指出“现在不存在多个世界,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这个世界是唯一的、孤独的和完善的”。“所有作圆周运动的物体都必然是有限的。”明确地提出了物质世界的有限性。他还肯定了运动的永恒性,事物的运动都是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与亚里士多德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国家对高校课程教学的新要求,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力学”中“质点动力学”章节内容为例,努力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期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与渗透到“力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增强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这已经是远在几千年前,在哲学产生后不久,哲学家、科学家们就争论的问题,至今仍在争论着,但是谁也说服不了谁,问题在于这些论证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正如薛晓舟、张会在《粒子物理学和哲学物质观》一文中指出的那样,“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永远是不能证明的”,“物质的有限可分的观点,永远是不能证伪的”。 差不多这是众所周知的,古希腊阿那克萨哥拉曾指出:万物是由很小的种子构成的,种子里有更小的种子,更小的种子里有比它再小的种子,“小中有小”,万物是无限可分的,在我  相似文献   

14.
原子论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邮票见本专栏第一篇“古希腊时期”)提出的 .他认为 ,万事万物都由原子和虚空组成 .原子既不可分 ,也不会变 ,并且没有内部组成 .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 .它们以机械的嵌合方式结合 ,构成万物 .各种物体及其属性的差别归结为组成它们的原子的数量不同 .这个理论带有朴素唯物论的色彩 .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他的原子可以有内部组成 ,但仍是不可分的 .罗马的卢克莱修的长诗《论物性》系统地阐述和宣扬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 .文艺复兴后 ,原子论也得到恢复 .对早期原子论做出重要贡献的…  相似文献   

15.
1“地球”的概念和“地心说”这一主张的代表人物是公元前的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玫.他们的观点是“地心说”和地球是圆的.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位于宇宙中心的一个球体.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按照贵贱和完善程度分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单极感应”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 古典形式的“单极感应”是指一沿对称轴方向磁化的金属导体磁体绕其对称轴旋转(图1),而在通过金属电刷A、B连接的外电路与导体磁体构成的回路中产生稳恒电流的一种电现象.所用对称形磁体可以是圆柱形、圆盘形,也可以是圆锥形或其它轴对称形的金属导体.通常也称这些形状的金属导体(非磁化)在均匀磁场中绕其对称轴(对称轴沿外磁场方向放置)转动、而在回路中产生稳恒电流的现象为“单极感应”.之所以称为“单极”是由于只有永久磁体两极中的一极与外电路(见图1)相接的缘故.Web的这一命名虽然欠妥,但是由于历史及习惯的原因,一直沿用…  相似文献   

17.
“量子通则”是经典物理学向量子力学过渡中的“量子”条件 ,许多书中只强调周期性积分而忽略独立坐标的选择 .本文从一个简单问题论述了忽略独立坐标的要求将会产生错误 .值得在教学中注意  相似文献   

18.
主要是通过物理实验来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只要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无论电路是否闭合.教材直接给出结论没有给出过程.文中提供了3种方法来探究,并进行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浅谈物理研究与物理教学中的类比法章文耘(南京市建筑工程学校)类比是发明创造的主要源泉之一。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说过:“在哲学中正确的作法通常是考虑相似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彼此相距甚远。”类比的实质就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把信息从一个对象转...  相似文献   

20.
一、芝诺疑难芝诺(Zenon Eleates,约公元前490~约公元前436)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埃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以提出“两段法”“阿基里斯追不上龟”“飞矢不动”等疑难问题而闻名于世。“两段法”是芝诺疑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芝诺认为,物体不能存在运动,即物体不可能从A点到达B点。因为物体在到达B点之前,必先通过AB的中点C,要达到C,又须先通过AC的中点D。以此类推,还有AD的中点E,AE的中点F……无穷无尽。这样,物体就被无数个“中点”所阻隔,每个“中点”都是一个障碍。由于无数的“中点”永无穷尽,所以物体不能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