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CD衍生物对氟比洛芬的包结作用。实验考察了β-CD衍生物种类及其浓度、乙醇含量、离子强度及pH等因素对包结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β-CD衍生物浓度的增大,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其中HP-β-CD的增强效果最明显,即表明HP-β-CD对氟比洛芬的包结作用最强。1/(F-F0)对1/[CD]所作的双倒数曲线为直线,说明氟比洛芬与环糊精形成1∶1的包合物。随离子强度增大,包合作用增强;溶液中乙醇比例和pH越大,HP-β-CD与氟比洛芬包结物的包合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3.
紫外光谱法研究β-环糊精与卵磷脂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摩尔配比的β-环糊精/卵磷脂的甲醇-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固体包结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约2分子的β-环糊精和1分子的卵磷脂依据范德华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等发生包结作用,生成了稳定的包结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紫外-可见光谱研究β-环糊精与β-胡萝卜素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紫外 可见光谱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 β 胡萝卜素的包结作用 ,结果表明 ,3 2 5个 β 环糊精分子与 1个分子 β 胡萝卜素依据范德瓦尔斯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发生包结作用 ,生成稳定的包结物 ,包结物和 β 环糊精的红外光谱也显示包结物的形成和存在。包结物适宜的制备条件为 :β 环糊精与 β 胡萝卜素的摩尔比为 3 2 5∶1,主客体溶液的浓度比为 12∶1;包结温度 30℃ ;反应时间 2h。用可见 紫外光谱测定的包结物的包结常数为 9 4 6× 10 11L·mol-1,包结物稳定。对包结作用的动力学特性和包结物的分子构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甲基-β-环糊精与普拉洛芬的包结作用,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了甲基-β-环糊精与普拉洛芬的包合比是1∶1;通过加入乙醇、改变溶剂的离子强度和pH对包合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离子强度的增大有利于包合反应的发生,而乙醇比例和pH越大,包合作用越弱;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包合过程的熵变ΔS为-4.26J.m o-l 1.K-1、焓变ΔH为-18.96kJ.m o-l 1及自由能变化ΔG均为负值,说明包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能自发进行,焓变是主要驱动力;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TA)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普拉洛芬与甲基-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 相似文献
6.
β-环糊精与二苯硫脲、二苯脲包结作用的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β-环糊精与二苯硫脲、二苯脲的包结作用,运用摩尔比法和直线拟合法(Hildebrand-Benesi法)确定了包结物形成的化学计量比,计算了主客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结稳定常数Ks,从而得到包结过程的热力学数据△H,△S.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二苯硫脲、二苯脲均形成2∶1型的包结物,由于相邻的2个β-环糊精空腔间的协同作用,包结稳定常数Ks较1∶1型包结物大.包结过程是焓驱动的,主客体间的范德华作用力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是包结过程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荧光法测定两种小分子醇与α-萘酚、β-环糊精三元包结物常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荧光法研究了甲醇、正丙醇与α-萘酚、β-环糊精的形成,证明三者形成1∶1∶1三元包结物,并用Benes-Hildebrand双倒数法测定了两种包结物各自包结常数分别为1.93mol-1·L和0.88mol-1·L。 相似文献
8.
9.
用表面张力法及紫外光谱研究了β-CD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N-10(TN)的包结体系。结果表明,TN的表面张力值及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随β-CD浓度增加而增大,由于实验数据与所构建的1:1包结的数学模型完全相符,由此推测β-CD与TN形成1:1包结物。运用这一数学模型计算了TN与β-CD体系的包结平衡常数Ka(289K),结果表明Ka值与β-CD浓度成正比。通过Ka值还计算了包结体系自由能变化。紫外光谱结果表明,在β-CD浓度较小时,TN的疏水链优先进入β-CD内腔,而β-CD浓度较大时,TN的苯环部分也进入β-CD内腔。 相似文献
10.
11.
制备了一种羧基-β-环糊精衍生物,并将它包络二茂铁,制得了二茂铁-羧基-β-环糊精包络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1HNMR、13CNMR等方法表征了羧基-β-环糊精及二茂铁包络物。由于羧基-β-环糊精衍生物破坏了β-环糊精的分子内氢键,并修饰了羧基,使得其水溶性得到明显的提高。研究了包络物的电化学性质,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和水溶性,可用作电子传递媒介体,循环伏安法测定表明,其检出限为10-7mol/L,表明这类氧化还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用作性能优异的电化学探针和电流型生物传感器的电子媒介体。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检测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SLDED)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二元复合体系中SLDED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复合溶液中SDS能增强SLDED的吸光度,加入0.500 mmol·L-1复合组分SDS后,0.500 mmol·L-1 SLDED的吸光度由0.631增加至0.682,增幅达8.1%;同时SDS还可以明显降低SLDED在水溶液中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当SDS的浓度从0增加至0.500 mmol·L-1时,SLDED的表观cmc由1.12 mmol·L-1降低至0.702 mmol·L-1。研究结果还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能有效消除SDS对SLDED紫外光谱的干扰,加入1.000 mmol·L-1HP-β-CD后,0.500 mmol·L-1 SLDED与0.500 mmol·L-1 SDS/0.500 mmol·L-1 SLDED复合溶液在281 nm处的吸光度分别为0.796和0.798,相差仅0.3%,远低于不添加HP-β-CD时的增幅。在SLDED/SDS复合溶液中,SLDED形成胶束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变ΔγGθm随HP-β-CD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HP-β-CD浓度由0分别增加至0.400,0.800及1.200 mmol·L-1时,SLDED形成胶束过程的ΔγGθm由-41.098 kJ·mol-1分别增大至-39.833,-39.488和-38.184 kJ·mol-1,表明了相比于形成胶束结构,SLDED分子优先选择与HP-β-CD形成包结物。Job’s实验表明SLDED/HP-β-CD包结物中SLDED与HP-β-CD按物质的量比1∶2进行包结。按包结比1∶2加入HP-β-CD后,紫外光谱法能够准确检测SLDED/SDS复合水溶液中SLDED的含量,方法的回收率为100.8%~101.4%。FTIR及1H-NMR表征表明,SLDED分子进入HP-β-CD分子空腔并形成了包结物,是HP-β-CD消除SDS干扰的本因。 相似文献
16.
17.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β-环糊精(β-CD),单(6-脱氧-乙二胺)-β-环糊精(en-β-CD),单(6-脱氧-二乙基三胺)-β-环糊精(dien-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在30℃时,pH=10.50的0.025mol/L缓冲液中与灯盏花乙素所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配位过程,主-客体间的尺寸匹配决定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环糊精衍生物的取代基影响主体的配位能力。5种环糊精主体化合物对灯盏花乙素客体分子的包合能力大小为:β-CDSBE-β-CDen-β-CDdien-β-CDHP-β-CD。 相似文献
18.
19.
20.
2,3,6-三甲氧基β-环糊精与氢醌及半醌包结作用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报道了水溶液中主体2,3,6-三甲氧基β-环糊精与客体氢醌及半醌阴离子自由基包结作用的核磁共振研究.研究表明,氢醌容易进入主体的疏水腔中发生包结作用,该包结作用伴随着主体甲氧基质子化学位移的显著变化;而半醌与2,3,6-三甲氧基β-环糊精的包结现象则不明显,甲氧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几乎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