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题目如图1。两枚同样大小的硬币,其中一个固定,另一个沿其圆周滚动,滚动时,两枚硬币始终保持有一点接解,则滚动硬币再回到原来位置时,它自转的周数为( ).(A)1 (B)2 (C)3 (D)4这是山东省济南市2000年的一道中考题,提供的标准答案是(B).文[1]给出的答案也是(B).并且文[1]从该题出发,将硬币改成圆环,固定圆A与滚动圆B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数学》2012年第5期刊登了《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一文(下称文[1]),文中作者指出两直线l1,l2的方程分别为:A1x+B1y+C1=0(其中A1,B1不同时为零),A2x+B2y+C2=0(其中A2,B2不同时为零),l1与l2平行的充要条件不是A1B2-A2B1=0且A1C2-A2C1≠0,也不是A1B2-A2B1=0且B1C2-B2C1≠0,更不是A1B2-A2B1=0且A1C2-A2C1≠0且B1C2-B2C1≠0.那么,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究竟是什么?文[1]中没有给出.  相似文献   

3.
文[1]中说:直线A1x B1y C1=0与直线A2x B2Y C2=0,当A1B2≠.A2B1时相交;当A1B2=A2B1且A1C2≠A2C1时平行;当A1B2=A281且A1C2=A2C1时重合.  相似文献   

4.
这里给出杨乐不等式则与目前已见到的证明不同的两个初等证明.证明1(三角变换法)汪意到余弦函数在[0,π]上是减函数,有又由A>0,B>0,A+B≤π知|A-B|<π,从而有COSμ(A-B)=COSμ|A-B|>COSμπ由①②③即知(*)成立.证明2(构造模型法)当μ=1时易知(*)成立;当0<μ≤时,构造△A1B1C1,真外接圆直径2R=1.因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内角为锐角,不妨设A1与B1都是锐角,并且令在△A1B1C1中用正弦定理,有A1B1=sinμ(A+B)再用宗弦定理,有比较(*)与(**)可以看出:欲证(*)成立,只需证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5.
文[1]为文[2]的题:若α、βγ为正锐角,且sin2a+sin2β+sin2γ=1,求证提供了一种巧妙的换元证法,其证明过程刊进繁杂,下面再给出纯三角证法及几何证法各一种.证明豆(三角法)证明2(几何法)构造一个长方体使a、p、y分别是对角线与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如图)ZCIAC“。,ZCIADI=g,LCIABI=y,在矩形Aer;A;中,设AC;与A;C交于O,有ZC;po=ZI,同理LCIOBI=Zy.又易证函OBICg凸MIA,即Lo刀l一上AOD=。一邓.在三面角O—C;B;C中,两个两面角之和大于第三个面角,即Za+Zy>。-Zg.a十B+y>5.注1…  相似文献   

6.
以下用a、b、c分别表示△ABC中角A、B、C的对边.文[1]给出了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7.
文[1]证明了这样的一个新定理:定理如困1,△ABC各角顶点与对边三三等分点的连线中,相邻两条连线分别交于P、Q、R,则△PQR∽△hABC,且相似比为1:5.采用[1]的证明方法,文[2]把上面的定理推广到了n等分的情况,得到了如下的命题:等分点的连线中,相邻两条连线分别交于P、Q、R,则APQR——AABC,且相似比为(r一2):(2n一l).现在,我们要考虑较[Zj更一般的情形.目的是要证明如下的两个结果.定理1如图3,在AABC中,BAI:AIAZ:AZC=CBI:BIB。:B。A=ACI:C;C。:C。B。l:po:1,且相邻两条连线分别交于…  相似文献   

8.
关于n维欧氏空间中两个任意维数平面之间的距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全英 《数学杂志》1990,10(1):55-56
1.引言 在文[1]—[4]中讨论了高维欧氏空间 E~n 中任意两个平面 A~(?),B~(?)之间的夹角θ(A,B),本文研究两个不同维数平面之间的距离 d(A,B),并给出了它的计算公式.2.E~n 中两个平面的距离 两个平面 A,B(?)E~(n+1),dim A=h,dim B=k,定义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相似文献   

9.
文[1]、[2]用两种方法证明了命题:设A,B是n阶正定矩阵,则有|A B|~(1/n)≥|A|~(1/n) |B|~(1/n)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kB(k>0)。本文用矩阵迹的概念给出一个不同的证明。我们首先证明下面两个引理。  相似文献   

10.
文[1]给出了反比例函数一个"极其瑰丽"的几何性质,并提供了三种"妙不可言"的证法.笔者在研读文[1]时,发现了该性质的一种较为简洁的证法,现撰文如下,供读者参考. 性质:任一直线y=ax+b分别与x轴和y轴交于点C、D,与反比例函数y=k/b的图像相交于点A、B. (1)如图1,当A、B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 =k/b的图像的同一分支上时,AD=BC,AC=BD. (2)如图2,当A、B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k/b的图像的不同分支上时,AD=BC,AC=BD.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阅读贵刊,我们发现了圆锥曲线的一类性质.文[1]的主要结论是:直线y=mx+n与双曲线y=k/x(k≠0)交于A,B两点,与坐标轴交于C,D两点,则AC=BD.文[2]中第5题是:一条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与此双曲线的渐近线交于C,D两点,证明线段AC与BD的长度相等.一、归纳根据以上两个结论,我们自然归纳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相似双曲线的一组优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数学通讯》2007,(1):20-21
文[1]介绍了相似椭圆的一组性质,很容易把这些性质类推至双曲线.不仅如此,相似双曲线还具有更多的优美性质.为行文方便,本文约定双曲线C1的方程为ax22-by22=λ2(0<λ<1),双曲线C2的方程为xa22-by22=1.显然C1与C2相似,且相似比为λ.定理1过双曲线C2上任一点P引C2的切线l交双曲线C1于A,B两点.则|PA|=|PB|.定理2若直线l与双曲线C1交于A,B两点,与双曲线C2交于C,D两点,则|AC|=|BD|.以上性质的证明与文[1]完全类似,故略.定理3过原点的直线l1与双曲线C1,C2的右支分别交于点A1,A2.过原点的直线l2与双曲线C1,C2的右支分别交于点B1,B2.则…  相似文献   

13.
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我们常遇到要应用“夹逼法”才能完成的题目.所谓“夹逼法”是指:当A≤B≤A时,可推出A=B;或者当A≤C≤B且C∈Z,可得到C的整数值;  相似文献   

14.
在文 [1 ]基础上 ,深入研究了可能性与必要性测度的重要性质 ;通过反例指出在一般情形下 ( A,B至少有一个为严格模糊集合 )由“NA( B) >0”出发 ,得不出“πA( B) =1”的结论 ;同时 ,论证了上述结论成立的条件 ,以此为基础 ,得到两种测度的相关定理。这样 ,便纠正了文[1 ]中的错误。接下来研究了可能多目标规划问题中的两种解——必要有效解与可能有效解之间的关系 ,得到相应的关系定理。作为它的应用 ,我们给出三个实例  相似文献   

15.
<正>文[1]中有一道关于"得票高低"的初二竞赛试题(简称题[1]),其题目与解答如下:题目学生会选举有四个候选人A,B,C,D,已知D得票比B得票多,A、B得票之和超过C、D得票之和,A、C得票之和与B、D得票之和相等,则四人得票数由高到低的排列次序是().(A)A,D,C,B(B)D,B,A,C(C)D,A,B,C(D)A,D,B,C答:(D).解用圆形图表示,因A,C得票之和与B,D得票之和相等,作一直径分圆为两半,上部分B,D;下部为A,C;已知D得票比B得票多,画得扇形D大于扇形B;由A,B得票之和超过C,D得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复方阵的平方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刊文 [1]中提出如何判断一个方阵是否存在平方根的问题 .这里 ,我们就 n阶复方阵情形给出三个判别准则 .设 A是 n阶复方阵 ,JA 表示它的若当标准形 ,则存在相似变换矩阵 P,使得 A=PJAP-1 .有关复方阵 A的若当标准形 JA 以及相似变换矩阵P的求法 ,见本刊文 [2 ]或 [3 ] ,本文不再赘述 .定义 1 设 A是 n阶复方阵 ,若存在 n阶复方阵 B,使得 B2 =A,则称 B为 A的平方根 .为书写简便 ,我们用记号 Jr( x) ( r≥ 1)与diag[B1 ,B2 ,… ,Bs]分别表示 r阶若当矩阵和对角块矩阵 :x 1 x 1x∈ Mr( C) ,B1 B2 Bs.用文 [2 ]中给出的计算复…  相似文献   

17.
也谈重心向量形式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 [1]利用O是△ABC重心的充要条件是OA+OB +OC =0推出了如下有趣结论 .即文 [1]例 1.在△ABC中任取一点O ,用SA,SB,SC 分别表示△BOC ,△COA ,△AOB的面积 ,则SA·OA +SB·OB +SC·OC =0本文将对该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并推广到四面体 .为此 ,必须修正文 [1]给出的“定理 2” .即O是△ABC的重心的充要条件是S△AOB=S△BOC=S△COA.文 [1]把上述结论看成是显然成立而未给出证明 .事实上 ,其充分性不成立 .图 1 三角形如图 1,过△ABC各顶点分别作对边的平行线形成△A′B′C′ ,显然有S△AA′B=S△AA′C=S△BA′C…  相似文献   

18.
贵刊2007年第10期中的文[1]介绍了这样一道题:例3 过抛物线y=x2上的点A向圆x2+(y-2)2=1引两条切线AB、AC,交抛物线于点B、C,连接BC,证明:BC也是圆的切线.贵刊2011年第3期中的文[2]给出了例3的简便解法,并“把原题向一般的情形变更”,得到:  相似文献   

19.
刘可育 《数学通报》2007,46(3):61-61
美轮美奂的Morley定理[1]称:图1一个三角形的六条内角三等分线,与每边相邻的两线各交于一点,这三点是一个正三角形的顶点.(如图1)该定理一经问世,便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确不失为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学定理.图2然而笔者发现,若将通常定义的三角形予以某种拓广:如将其一顶点A置于“无穷远点”,即通常所谓二平行直线A1B∥A2C被直线BC所截,得到折线图形A1BCA2(如图2).与直线A1B,A2C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即“正中”平行线l仍然保持通常定义下的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某些性质.如:l与两角∠C,∠B的平分线三线相交于同一点I,此点到三“边…  相似文献   

20.
文[1]给出并证明了如下命题如图1,已知:PA切⊙O于A,AE⊥PO于E,B,C是⊙O上两点,求证:PB:BE= PC:CE.其原证是用坐标法,且运算较为繁琐,本文用纯几何方法简证这一命题.证法1延长BE,PO分别交⊙O于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