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卤化丁基橡胶塞中2-巯基苯并噻唑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将样品切成小块,以乙腈为浸提溶剂,按照0.5 g/mL浸提比例于40℃水浴超声浸提30 min。采用Xbridge BEH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体积分数为0.1%的磷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于波长324 nm处检测。2-巯基苯并噻唑的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在0.050 49~2.0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04 24μg/mL,定量限为0.050 49μg/mL,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16%~92.66%,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2.21%~4.96%(n=6)。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卤化丁基橡胶塞中2-巯基苯并噻唑残留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3.
丁基橡胶(IIR)具有优良的气密性、耐热老化性、高阻尼性等理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轮胎、减震制品、防水建材等领域。2018年,我国丁基橡胶产能居世界之首,但国内市场仍然对外存度高,国内产品还存在牌号少、产品综合性能差等问题。本文依据橡胶疲劳的机理,对近期丁基橡胶疲劳性能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跟踪汇总,综述了各影响因素条件(生胶结构、硫化胶配方组成、外界环境等)对丁基橡胶耐疲劳老化和疲劳破坏性能的影响,为丁基橡胶产品的分子结构设计与应用配方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助力丁基橡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5.
以正己烷为溶剂、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为环氧化试剂对丁基橡胶(IIR)进行环氧化改性研究,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胶液浓度等反应条件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进行了探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合成的环氧化丁基橡胶(EIIR)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环氧化度进行了定量计算.确定了最优...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聚乙烯/丁基橡胶共混体系形态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丁基橡胶(IIR)共混后,耐环境应力开裂性(ESCR)和抗冲击强度得到了提高。当IIR含量小于50%时,共混物中HDPE的晶格、结晶度、熔点保持未变。随IIR含量的增加,进入HDPE片晶间无定形区域的IIR量增加。少量IIR链段沿HDPE片晶厚度方向把一些片晶连接起来,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和ESCR因而获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丁基橡胶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丁基橡胶(IIR)对等规聚丙烯(IPP)结晶行为的影响以及IPP/IIR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的关系。IIR对IPP的熔点、结晶度、结晶温度均无明显影响,但能抑制IPP球晶的增长,少量IIR是IPP的有效成核剂。IIR用量超过30份时,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迅速增加,但其抗张强度随IIR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130℃热处理2小时,IPP/IIR(100/20)的抗冲击强度提高了近4倍。  相似文献   

8.
<正> 含10%摩尔以下的离子且主链为柔性的离聚体是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在动态力学性质方面呈现特殊的行为,表现在贮能模量(1gE′)与温度的关系中有橡胶态平台出现。最早Otocka等指出,(丁二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无橡胶态平台,经金属离子中和后产生橡胶态平台,且E′增加。Agarwal,Makowski等则报道磺化乙丙胶离聚体的橡胶态平台随离子含量提高而加宽,随硬脂酸锌的加入而缩短。Fitzgerald及Weisst结合X-射线小角散射研究了甘油及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的动态力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磺化丁基橡胶离聚体在混合溶剂中的聚集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顺磁共振(ESR)谱和粘度法考察了磺化丁基橡胶离聚体在二甲苯/正己醇混合溶剂中的聚集行为.ESR谱表明离聚体的离子基团发生聚集,其聚集程度受极性共溶剂(正己醇)的影响.粘度考察表明,在不同的浓度时离子基团有不同的聚集形式,低浓度时以分子内聚集为主,高浓度时以分子间聚集为主.离聚体的聚集度(DA)与浓度(c)的关系可用经验式DA=Aexp(kc2)表示,其中A、k为常数.k值反映聚集度受浓度影响的程度,醇含量增大时k值减小,这是因为醇对离子的溶剂化作用导致离子聚集的倾向减小.  相似文献   

10.
PA1010/丁基橡胶磺酸锌盐共混体系的DSC、FTIR、固体NMR结果表明两组份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DMA结果表明随锌盐的比例增加,两组份相容性增加,并产生混合新相。PA1010/丁基橡胶磺酸钠盐共混体系中两组份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明显,相容性较差。SEM结果与上述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1.
氯化丁基橡胶/聚(甲基)丙烯酸酯共混物阻尼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一系列氯化丁基橡胶 (CIIR) 聚 (甲基 )丙烯酸酯 (PMAc)共混复合物 .DMA ,DSC对这些共混物的研究表明 ,无论是共交联体系还是非共交联体系 ,CIIR PMAc共混物均能将CIIR有效阻尼功能区移向高温 ;FTIR分析及抽提实验证明了前一体系CIIR PMAc共混物中共交联结构的存在 ;TEM研究发现 ,共交联改变了CIIR PMAc共混物的微观形貌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组成和结构的PMAc的引入 ,导致共混物中CIIR的Tll转变和Tg 转变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因此引起由共交联体系和非共交联体系制得的CIIR PMAc共混物显示出不同的阻尼行为 .  相似文献   

12.
化学事故处置中的洗消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我国化学事故处置中洗消的定义、洗消剂的种类、洗消方法及洗消的发展,以增强人们对化学事故处置中洗消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苏南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开展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良根 《化学教育》2005,26(11):44-45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承载着多种教育功能,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中学化学实验的开出率普遍不高.本文在对本市中学化学实验开设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学化学实验的开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药用丁基橡胶塞中18种多环芳烃(PAHs)。用正己烷-丙酮(体积比1∶1)对样品进行超声极限浸提,浸提液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DB-EUPAH柱(60 m×0.25 mm×0.25μm)分离,质谱以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对浸提溶剂、浸提比例和极限浸提进行考察后,在优化条件下,PAHs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在低浓度范围1~10 ng/mL和高浓度范围10~200 ng/mL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2。方法检出限(LOD)为0.2~10 ng/g,定量限(LOQ)为1~10 ng/g。在1、10和100 ng/g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6.63%~113.93%,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0.11%~6.86%。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药用丁基橡胶塞中18种PAHs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富硒食品的生产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硒的生物学作用和目前已经开发的富硒食品(富硒西瓜、富硒灵芝、富硒茶叶、富硒牛奶、富硒猪肉和富硒鸡蛋等)进行了概述。当前富硒食品的技术含量大多偏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价廉物美的富硒食品受市场欢迎,科学论证富硒食品的转化机制是今后科研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现状及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现状及发展、影响生物降解性的因素和生物降解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在过去的十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将继续发展并渗透到各个领域,给世界和人类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纳米技术”真的是一个新的概念 ?事实上,某些材料的制备和使用早已经涉及了这个长度范围.卤化银照相技术就是“老”的纳米技术之一.在早期,从事卤化银照相的人们凭经验和有限的能力控制材料的某些结构在纳米级范畴.随着纳米科学的发展,纳米技术在卤化银照相领域的使用走过了从无意识到有目的的过程,促进了照相科学的发展.本论文将结合卤化银技术在 21世纪的发展趋势,从三个方面 (在纳米级研究卤化银照相、卤化银微晶上的纳米结构、纳米卤化银微粒)探讨纳米科学对卤化银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全球丁腈橡胶(NBR)的产能等状况,分析了我国NBR的产能、产量及消费现状,介绍了我国主要NBR生产厂家的产品结构和价格变化等情况。从环保型NBR开发、三元共聚NBR、氢化丁腈橡胶(HNBR)产品开发、乳液聚合动力学基础研究、NBR在线监测技术发展及国内NBR在关键技术进步、聚合工艺改进和新产品开发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NBR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我国未来NBR的市场及技术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市场,优化聚合反应配方,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过程控制水平,研发高性能NBR的新牌号,绿色环保化生产及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是增强NBR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化学学科的现状及基础化学教育改革问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宋心琦 《大学化学》2001,16(1):40-47
1 化学学科现状简介  自 1 80 2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 ,1 81 1年阿佛加德罗又提出分子学说以来 ,化学一直在原子和分子学说的基础上发展着。 1 86 9年门捷列夫所发现的元素周期律及在此基础上构成的元素周期表 ,使化学从而成为一门有着严密体系的学科。由于当时对于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理论还停留在假说的阶段 ,化学家的研究工作主要侧重于元素的发现、分析或分离组成复杂的样品的方法以及新化合物的合成 ,所以化学的传统定义中只强调合成和分析两个方面。这个传统在基础化学教育中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2 0世纪物理学家对原子结构及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