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叶企孙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老师的老师。1945年,我从当时在贵州眉潭的浙江大学转学,插班到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二年级,叶先生教我们电磁学。我在浙江大学的物理老师王淦昌教授是1925年叶先生创办的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学生。据王先生说,一开始物理系的老师只有叶先生一人,所有的物理专业课都由他一人主讲。我进西  相似文献   

2.
追思八十年来的清华物理,其经过、其进步是无法用三言两语描述的:可以说西方三四百年的进步压缩了为八十年.这反映了中华民族整体大环境的历史性进步,也反映了几代清华物理人的艰辛努力,值得我们回忆,值得我们深思.至于我个人,清华物理系成立三年后我就来清华了.清华物理系与数  相似文献   

3.
杨振宁 《物理》2011,40(10):682-683
1946—1948年间我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做了两年半研究生.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那个时候常常跟我们几个研究生到饭堂(cafeteria)去吃午饭.参加这些午饭的经常有Goldberger,Chew,Chamberlain,Joan Hinton(寒春)和我,后来Rosen-bluth和李...  相似文献   

4.
阎守胜 《物理》2003,32(10):637
作为《物理》杂志的主编 ,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物理系 ,物理学院的一员 ,衷心祝贺北京大学物理系建系 90周年 .我在 1 956年考入北大物理系 .当年在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下 ,我们年级扩招 ,报到时因宿舍尚未调整好 ,很多同学打地铺 ,暂住未名湖畔第一体育馆 ,后来才搬到现已拆除的 1~ 1 5斋 (现电教、光华管理学院位置 ) ,也是约 3 0人住在一起 ,分三个隔段 ,十分热闹 .当时的物理系在进西校门右手边的物理南北楼 ,门口的黑板上写着教授阵容 ,有周培源、叶企孙、饶毓泰、王竹溪、褚圣麟、胡宁、黄昆等先生的大名 ,物理南北楼大屋顶的中式古建筑 ,…  相似文献   

5.
从近年来的研究生 招生考试情况看,我国的物理系毕业 生知识面较窄,思路不够开阔.为此, 北京大学物理系从去年起,为物理系 和相近的其他专业高年级学生设置了 《近代物理讲座》,作为一门选修课.此 课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选课学生达 480余人,此外尚有旁听的学生和青 年教师约二百人.我刊将从本期起陆 续连载他们的讲课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今天是我们物理系举办“与大师面对面”系列报告的第三次,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我们国家的理论物理大师彭桓武先生来给我们谈治学和为人.彭先生是我国最博学多才的一位物理学家.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1931年进入清华大学,1935年本科毕业,彭先生在清华时主修物理,辅修化学,还自学数学,所以大学期间他数理化基本上都学了.  相似文献   

7.
林志忠 《物理》2012,41(10)
一直到了10多年以前,香港与台湾的地理与心理距离似乎有些遥远(北京、天津则当然更加杳不可及),两地之间的自然科学研究的交流也不常听闻.我个人与香港第一线科研人员的第一篇合作学术论文是在2001年发表的.那是与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的张西祥和沈平教授的团队之合作成果,大部分的工作,包括样品制作、实验量测和理论计算,都在香港科技大学完成.我们在新竹交通大学所执行的,  相似文献   

8.
王正行 《物理》2006,35(3):256-258
孙佶(1921年3月-1997年6月),辽宁沈阳人。1947年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毕业.1947-1948年在南开大学物理系,1948-195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到北京大学物理系,1955年参与筹建物理研究宣(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前身),曾任技术物理系教授,原子核理论教研室主任和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9.
陈辰嘉 《物理》2005,34(8):615-618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黄昆先生离我们而去,我感到万分悲痛,这是中国物理学界和中国教育界的重大损失.回忆与黄昆先生曾经在北大物理系半导体教研室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记忆犹新,仿佛就是昨天.  相似文献   

10.
我并非叶先生的学生,没有听过他的课,也没有和他一起工作过.我是1930年秋开始认识叶先生的,当时我正在沈阳东北大学物理系工作.我们实验室的门上有室内工作人员的名牌.一天,有位来宾来参观我们的实验室,他看见名牌上我的名字,就说知道这个人,要见一见我,这时我才知道来访者就是我慕名已久的叶企孙教授.叶先生怎么知道我呢,因为我于1929年大学毕业之后曾和叶先生通过一次信.这是一次偶然的通信,但在一年之后偶然的见面之中他却记起了我.我第一次和他见面的印象是他在参观中说话不多,微有口吃,似乎很严肃,然而声调温文,态度和蔼,提问有深度,富…  相似文献   

11.
正1955年夏,我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当时我们所受的教育是:向科学进军和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我的家庭、老师和自己都认为我应该报考物理系.正是那天在校填写报名单时,学校接教育部通知,我国有3个学校的物理系从1955年开始实行5年制,它们是北大、复旦和东北人民大学(1960年改名为吉林大学).我喜欢多读些书,就这样没有回家商量,自己便填上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到了大学首先学普通物理力学,主讲教师就是中年教  相似文献   

12.
周武元  王文珍 《物理》1990,19(3):191-191
安徽省淮南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周武元副教授和淮南市第三中学物理教研组王文珍老师就我刊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物理教师的需要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写成了《我们的一些建议》一文,投寄我刊,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诚恳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为办好我刊继续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我们还热情希望从事物理学研究、教学和应用工作的专家和学者,积极为我刊撰写内容新,写法深入浅出,能为包括大、中学物理教师在内的大多数物理工作者读懂、吸收和借鉴的奸文章.  相似文献   

13.
我对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已五十年了.回想起物理学会成立时,我正在北京大学理预科作学生.那时马神庙北大理学院里学术气氛比较自由,有什么学术报告都可以去听;本科的课,预科的学生也可坐在后面旁听,我当时也是时常去听本科的课的.当时,我本来想学电机工程,但听了物理系的本科的课程以后,我的兴趣渐渐转向了物理. 物理系课程除了本校教师教以外,在清华大学任教授的吴有训先生和萨本栋先生也到北大兼授近代物理和电磁学.他们讲课口齿清楚(虽然吴先生的江西口音刚听起来不太习惯),不照本宣科,丰上有时仅带一两张纸页.他们每次讲课,都事先预备好作表演…  相似文献   

14.
忆两三事     
正我是一九五三年秋季到長春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读书的,当时高校处于全面向苏联学习阶段,全国高等院校進行了院系调整,东北人大物理系主要由大连工学院物理系从大连搬迁到長春的.由于全面向苏联学习,东北人大物理系专业的模板是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十分重视基础课,全部采用原版的苏联教材,並采用年级主任制,当时由朱光亚教授任我们年级主任,普通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分子物理部分由朱光亚教授主讲,电磁学部分由霍秉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无线电磁性材料厂是生产铁氧体磁性材料及元、器件的专业性工厂.厂现有职工七百多人,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十分之一.有大学和大专毕业生四十四人,其中物理系毕业的十八人,占百分之四十一.全厂二十四名工程师中,物理系毕业的占了一半.他们都是在1966年以前毕业的,现在是厂的主要技术骨干,其中三名任副总工程师,六名任科长和车间主任.我厂的物理系毕业生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这些物理人才在我厂发挥作用的情况. 一、运用基础理论研制材料 我们厂与整机厂或配件厂不同…  相似文献   

16.
王淦昌先生是清华学堂改为四年制大学后,于1929年夏在物理系第一级毕业的;当时和他同班的,只有施士元、周同庆和钟间,一共四人.作者是物理系第十级的.在"十年"树人的现代,王先生实际上是我们的老师一辈,因此,我们常称他王老师.不过,这是解放以后的事了.解放以前,对大学里的教师,一般都称先生.  相似文献   

17.
松林坡往事     
冯端 《物理》2007,36(12):939-940
1941年9-10月间,正值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日子,我们搀扶着母亲从福建长汀出发,万里跋涉,途经赣、粤、湘、桂、黔等省,终于安抵重庆.其中长汀到贵阳这段路程,主要依靠姐姐冯慧的照料和安排.到达重庆之后,我们即居住在大哥冯焕的宿舍,位于沙坪坝镇近郊的一所大院内二楼一间斗室,距离中央大学松林坡校舍和小龙坎宿舍区都不远.为了糊口我于1942年4月曾考入位于沙坪坝镇西郊的中央气象局当练习生.当时担任局长的是黄厦千教授,他也兼中央大学气象系主任,指导我工作的顶头上司是王华文先生,他教我对各地台站发来的气象资料进行计算加工,为天气预报做准备工作.当时局里尚有徐尔灏先生,1942年10月份陈其恭先生也到该局工作.1942年7月份我参加中央大学的入学考试,幸蒙物理系录取,到1942年10月份便离开该局到校就读.  相似文献   

18.
东北师大物理系光学设计性实验选题介绍孔宪生,杨枫,王洪翱(东北师大物理系长春130024)设计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对设计性实验只给出目的和要求.由学生根据目的要求去独立查阅资料、独立制订实验方...  相似文献   

19.
我的领路人     
蔡少辉 《物理》2004,33(9):669-670
1955年8月我从广州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1956年起到1980年,我师从黄祖洽教授廿四载,后来他就被调去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了.在彭桓武先生领导下,黄先生把我们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领进核反应堆理论和粒子输运理论的研究领域,从事核反应堆理论设计,而后又转战核武器理论探索和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20.
赵凯华 《物理》2015,(4):245-246
沈克琦先生是我尊敬的师长,我在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带过我们班一年的光学实验课。沈先生在我毕业留校任教后的不同时期,担任过物理系和校级领导,以及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期间多次安排和举荐我承担重要的教学任务、行政职责和社会工作。1958年我从苏联留学归国,他便亲自找我谈话,要我讲授物理类四个系二年级的普通物理课——电磁学和光学。这门课分两个大班,每班二三百人。北京大学物理系一贯重视基础课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