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物理与工程》2014,(1):58-59
清华大学物理系夏学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夏学江教授为我国大学物理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缅怀夏学江教授,本刊特设专栏刊登纪念夏学江教授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1995年前后,《物理与工程》的前身《工科物理》杂志编辑部只有夏学江教授和一位职工,还先后有几位物理系教师兼职参加少部分编辑部工作.1996年前后间我有幸在夏先生指导下参与了部分编辑部工作,得到他的言传身教,亲身感受到他的名师风范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1993年8月在新疆石油学院召开的石油高校第八届物理学科教学研讨会上,几位青年教师,以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分布为教学内容,进行了观摩性讲课,运用演示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投影图片配台讲授、形象、直观、物理概念突出,受到会议特邀专家,清华大学夏学江教授,东南大学恽瑛教授的肯定。恽瑛教授认为几位青年讲澡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2014年3月29日,夏学江先生追思会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举行.夏学江先生的夫人李镇敌、清华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系主任陈曦、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顾牡主任、胡其图副主任、周雨青委员以及夏先生生前的学生、同事、好友等30余人参加了追思会."夏先生这辈子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培养人才方面,他是清华大学工科  相似文献   

5.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报告稿)和《非物理类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报告稿)已分别在本刊2006年第5期和第6期刊登.本刊将继续刊登有关文章. 为让广大读者了解我国工科物理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修订的历史概况,本刊特请上海交通大学胡盘新教授(原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回忆整理撰写了这篇文章,并请原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夏学江教授、原副主任委员吴百诗教授、原委员恽瑛教授、汤毓骏教授以及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联络员汤发宇同志对该文进行了修正补充. 几十年的物理教学改革的历程,与时俱进,稳步发展,充溢着我国物理教学老前辈的睿智和敬业精神,我们今天的物理教学工作都是基于前人打下的良好基础.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老前辈和他们的业绩,并不断学习他们严谨、科学的作风及无私奉献的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终生学习对现代人越发重要 .在为人们提供终生学习服务的过程中 ,远程开放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大在中国远程开放教育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是 :师生分离 ,学生通过教学媒体自主学习 .可见 ,远程开放教育的教材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笔者作为一名电大物理教师 ,对现行电大物理教材谈点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本很有特色、比较成功的电大教材 ,是对电大教材建设的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该教材是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的李椿 ,夏学江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物理》教材 .该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主持下,由20余所学校长期从事物理实验教学的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组成的28人评委会,于4月9日至16日在北京对193项参评项目进行了评审。一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53个。国家教委、中国物理学会、教学仪器研究会、清华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和北京大学虞福春教授、清华大学夏学江教授等出席了发奖会。  相似文献   

8.
2014年3月29日,夏学江先生追思会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举行.夏学江先生的夫人李镇敌、清华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系主任陈曦、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顾牡主任、胡其图副主任、周雨青委员以及夏先生生前的学生、同事、好友等30余人参加了追思会.  相似文献   

9.
夏学江先生和我是1943-1945年间在北平辅仁大学物理系的同班同学. 虽说我们是同年级、同一班的同学,可我们在那两年间没有讲过一句话,或者说基本不相识.大学一年级时,各门课程,如大学物理是王普教授讲课、化学是b乐天神父讲授,都是在一个一两百人的大教室内上课,女生和男生更是前、后排入座,根本谁也不认识谁,当然,我也不知道物理系同班级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物理》2002,21(2):48-48
本刊讯 由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大学物理》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国物理学会第七届教学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于 2 0 0 1年 1 1月 1 6— 1 9日在湖州师范学院召开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赵凯华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吴思诚教授、李师群教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解思深教授 ,《大学物理》编辑部主任张静江教授 ,湖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费平儿主席 ,湖州师范学院副院长王绍仁教授 ,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 97位代表 .本次会议是历次教…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春节刚过,便传来夏学江老师去世的噩耗,我们心里十分悲痛.在与他最后告别的会场上,我们留校的老物9班同学去了不少.回忆起夏先生对我们的辛勤栽培以及他那深厚的物理底蕴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我们的一个共识就是:他是我们大学时代几位使我们终生受益的好老师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与夏学江老师先后在教材编审委员会和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共事数年,在交往中,我们建立了深深的友谊.他为人忠厚,待人真诚、随和,处事细致周密,生活简朴,大家都愿意和他交谈工作、交流思想,他深受课委会同志们的尊敬.每年春节前不是我致电向他问候就是他来电和我交流,今年春节前我们还进行了电话交流,他说到经多年多次折磨,他的手术和化疗的病灶好了,我还深为他高兴呢,万万没想到,没隔几天竟接到邓新元老师和夏老师女儿电告,夏老师去世的噩耗,当时实难接受,深感痛楚!  相似文献   

13.
夏学江先生突然走了!可是至今我仍感觉他没有走!没有走!虽然我知道夏先生年近90,长期有病.但我仍感到太突然,可以说仍毫无思想准备,太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4.
 1992年8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了第21届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ICPS-21).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从1950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是全世界半导体物理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本届会议由我国著名半导体物理学家谢希德教授担任主席.由于她本人和国内外许多知名科学家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终于使这一国际学术界的盛会得以首次在中国举行.著名科学家黄昆教授和华裔美籍物理学家张立纲博士担任本届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半导体委员会的现任主席沈吕九教授和前任主席上村洸教授都出席了本届会议.中国科学院周光召院长出席并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15.
初识赵凯华教授,便被他的淳朴和真诚所打动.经过一番了解之后,笔者发现,赵凯华教授还是一个"鬼谷子"式的高人:一生在物理世界里探幽揭秘,又总是慷慨地将自己的学问传授给弟子们,并乐于看到他们超越自己,为天下立功建业.  相似文献   

16.
恽瑛先生,1925年4月出生,江苏常州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恽瑛先生是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也是我国物理教学领域的著名教授.她为我国的物理教育事业长年奋斗,并作出卓越贡献. 2015年,恽瑛教授将度过90华诞,按照我国南方习俗,近日在南京提前一年举行了她的90岁生日庆典.我们主要依据恽先生在本刊发表的文章和东南大学网站的信息特别整理刊发如下短文,介绍恽瑛教授的非凡经历和光辉业绩.我们在此恭祝恽瑛教授90华诞,祝福先生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17.
 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Beijing Institute ofModern Physics,简称BIMP)是由李政道教授倡议,并经国务院批准,于1987年10月14日在北京大学成立.国家教委聘请李政道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兼“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教授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陈佳洱教授担任“中心”常务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设立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在我国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促进国内科学研究的横向联合,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使“中心”逐步成为培养现代物理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开放型教学和科研基地.“中心”主要活动方式是,按精选的题目,组织国内精干的学术队伍,与国外著名学者一起,就现代物理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组织力量突破.  相似文献   

18.
唐光裕先生生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教授、原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因突发重病,于2012年4月30日逝世,享年81岁.唐光裕教授长期从事基础物理教学、科学研究以及物理文化的传播工作,尤其为成人物理教育研究事业的创立我国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唐先生先后两届担任全国成人教育研究会物理学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后又任两届顾问组组长.他倡导了学科委员会"团结、协作、实干、创新"的会风;主持制定了成教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的送审稿;组识多部教材编写和试题库建设等重要工作;他还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份函授物理教学大纲,是我国函授物理教学的开拓者之一.为怀念唐光裕先生,特在本期刊登同济大学物理系严导淦先生撰写的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19.
赵凯华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从他接触基础课教学算起,到2010年刚好从教60周年.可以说,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物理教育事业.我在本科学习阶段虽然没有听过赵先生的课,但是,毕业留校以后,听过赵先生讲课,后来赵先生为物理系本科生开选修课"综合物理选题--物理中的定性方法",我参加了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陈省身教授、杨振宁教授提议下,南开大学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于1986年6月筹建,由何国柱教授任代室主任,杨振宁教授担任数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负责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并拟定由十二位科学院研究所及一些高等院校有关专家组成组织委员会,负责安排研究室对外开放与学术活动.杨振宁教授亲自提出研究室初期的研究方向为“可积动力系统与一维、两维凝聚态模型”.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精神,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