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维生素B与铅     
1978年 ,Tokarski和Reio发现 ,铅暴露使实验动物 (大鼠 )组织中的硫胺 (维生素B1)和核黄素 (维生素B2 )含量降低 ,并降低血和尿中烟酸浓度。随后发现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增强铅的毒性 (TandonSK ,1 984) ,而补充维生素B则可预防铅的毒性 (FloraSJS,1 984)。饲料中缺乏尼克酸可使脑中儿茶酚胺水平改变 ,铅中毒症状加重 (FloraSJS ,1 981 ) ,给予维生素B1则可预防牛、大鼠、鱼等实验动物血、肾和脑中的铅蓄积 ,降低铅致生物化学变化 ,加快组织中的铅排泄 ,并可降低铅中毒动物的死亡率 (BrattonGR ,1 981 ;FloraSJS ,1 986;GhazalyK…  相似文献   

2.
头发中的铅除直接来源于血液外,体内和环境中的铅还通过纵向和横向多种通道渗入到头发结构中,头发和血液的铅动力学行为也不相同。发铅和血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铅摄入量的重大变化可削弱两者的关联强度,高铅暴露则加强两者的关联强度。骨铅的动员和释放,以及发样采集或预处理不当,均可使血铅或发铅值偏离真实,导致两者关联的不确定。血铅是近期铅暴露的量度指标,发铅可给出从前铅暴露或铅负荷的信息,后者更适合于人群铅中毒筛查或监测。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的危害和防治现状,针对目前健康教育对降低铅暴露有效性的研究结果并不理想,而且部分研究尚存在设计缺陷的情形,提出了健康促进对学龄前儿童预防和控制铅中毒的必要性和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测定低水平铅暴露的长期影响 ,Bellinger ( 1 986)对小学一、二年级时齿铅水平较高、没有铅中毒症状但有智能缺陷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做了随访 ,发现到五年级时那些齿铅水平较高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有更低的IQ评分、明显高的不及格比例和需要更多的特别辅导。Needleman对 1 1年后升入高中的 1 3 2名学生进行的随访也发现 ,对协变量作调整后 ,早期铅暴露与神经心理行为和学业成绩仍有密切关联 ,齿铅水平高于 2 0× 1 0 - 6 的儿童与齿铅低于 1 0× 1 0 - 6 的儿童比较 ,高中不能毕业的危险率为 4 6( 95 %可信区间为 1 …  相似文献   

5.
用骨铅测定判断铅中毒的效果可以和血铅或其他指标相比较。Markowitz对 2 0 1例中度铅中毒、驱铅试验阳性儿童在相隔 7周所作的研究表明 ,接受螯合治疗的儿童骨铅、血铅和EP水平比未治疗儿童分别降低 40 μg/g、47μg/L和 2 48μg/L。然而 ,研究发现上述这些变化是不均匀的 ,初始铅水平较高的儿童降低最大 ,而初始水平低的儿童降低最少。当对初始水平进行对照分析或对初始水平进行分组对比分析时 ,发现治疗儿童和非治疗儿童之间的差异就不再显著。Rosen利用 1 44例铅中毒儿童的骨铅和血铅数据对驱铅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 ,发现当骨铅值高于…  相似文献   

6.
关于古罗马人的铅中毒,人们还可以举出下列证据:( 1 )罗马贵族的铅摄入量。据加拿大国立水资源研究所恩里亚哥( 1 983 )估计,罗马贵族每人每日所吸收的铅平均为2 5 0微克,而平民和奴隶则分别为3 5微克和1 5微克,后者与2 0世纪80年代美、欧城市居民的铅摄入量( 3 0~5 0微克/天)相当,也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大允许摄入量( 4 5微克/天)一致,可见,罗马贵族每日摄入的铅至少要比平民和奴隶高出7~1 7倍,这样的量势必使大多数有钱人处于铅中毒危险之中。( 2 )考古学证据。1 90 6年,罗森布莱特分析了2 2名古代人的骨骼,结果发现2名罗马迦太基人…  相似文献   

7.
汽油无铅化后中国儿童铅中毒现状、污染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油无铅化后,我国儿童铅中毒问题仍相当严重,群体铅中毒事件频频发生,铅中毒流行率相对较高且有回升趋势,膳食铅摄入量过高。在各类铅污染源中,燃煤铅排放已成为大气铅污染的重要贡献者,初步估算表明,2001—2005年燃煤大气铅排放总量达4.5万t,铅排放量与铅中毒率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预防铅中毒应切实加强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和敏感人群的定期监测,铅中毒监测亦应采取血铅测定和发铅测定双管齐下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通过腹腔注射醋酸铅溶液建立大鼠铅中毒模型,用试剂盒法检测了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观察了给铅中毒大鼠喂食纳米珍珠粉后大鼠体内该两项指标的变化,探讨了纳米珍珠粉对铅中毒驱铅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纳米珍珠粉对铅中毒引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和丙二醛含量升高现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作为驱铅试剂用于铅中毒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从铅中毒发铅诊断标准、发铅诊断试验及发铅诊断临床应用3个方面论述了发铅检测法在铅中毒诊断、筛查和监督中的实际应用问题。根据临床经验和发铅-血铅比值确定了居民发铅正常值上限及铅中毒发铅诊断分级标准;即使以血铅测定值为"金标准",诊断试验表明,发铅测定在铅中毒诊断中仍有实际应用价值;发铅检测法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发铅测定是诊断、筛查铅中毒和监督环境铅污染最简单、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通过腹腔注射醋酸铅溶液建立大鼠铅中毒模型,用试剂盒法检测了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观察了给铅中毒大鼠喂食纳米珍珠粉后大鼠体内该两项指标的变化,探讨了纳米珍珠粉对铅中毒驱铅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纳米珍珠粉对铅中毒引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和丙二醛含量升高现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作为驱铅试剂用于铅中毒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绿豆提取物排铅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了绿豆提取物对铅中毒动物的排铅作用,用SD雄性大鼠建立铅中毒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组对照。结果表明,绿豆提取物可以增加铅中毒大鼠的铅排出量,降低骨铅和肝铅。提示绿豆提取物具有促进铅的排出和减少体内铅蓄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铅中毒的早期研究中 ,判定一个人是否发生铅中毒往往与临床症状相联系。在用其他方法或指标确定为铅中毒的病例中 ,发铅普遍升高。Kopito ( 1 976)发现 ,1 6例铅中毒儿童的发铅含量平均为 2 82 μg/g,而 41例对照儿童仅为 2 4μg/g。作者认为 ,发铅测定是筛选儿童是否铅中毒的最简单方法。Suzuki ( 1 95 8)测定了日本铅作业工人和健康人的发铅含量 ,发现蓄电池厂工人发铅平均为 2 1 7μg/g,人造丝制造厂工人为 1 68μg/g ,印刷厂男工为 1 0 0 μg/g,女工为 5 5 μg/g,均显著高于男、女性健康对照组 ,后者分别为 1 0 μg/g和 1 5 μg/g ,…  相似文献   

13.
铅的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铅和铅的化合物都有毒 ,而且是积累性的。它积蓄在人体各组织中 ,特别是动脉管、胰、脾、肾、肺、骨骼和神经系统中 ,而其中又以骨骼积蓄量最多 ,约占体内积蓄铅的 85 %~ 90 %。铅中毒损害的器官主要是骨髓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对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损害。损害骨髓造血系统 ,能引起贫血。因为血红素合成过程中 ,需要许多酶的催化作用 ,而铅会使这些酶的活力下降 ,从而造成血红素减少 ;同时 ,铅还能使红细胞膜上三磷酸腺苷酶失去作用。本来这种酶能控制细胞膜内外的钾、钠离子和水的分布 ,当铅抑制这种酶之后 ,红细胞内外的钾、钠离子和…  相似文献   

14.
发铅测定与血铅测定可靠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液和头发是两种最好的活体生物指示器。血铅检测和发铅检测在铅中毒诊断中可互为补充。从测定结果的总不确定度、重现性、储存稳定性和铅中毒流行率4个方面对血铅测定和发铅测定的可靠性作了比较,表明发铅测定不仅与血铅测定同样可靠,而且取样更安全,方法更简便,更适合用作铅中毒筛查或流行病学调查,并可作追溯性检查和核对。  相似文献   

15.
体内铅负荷增高可对某些激素 ,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产生及其代谢产生影响。崔金山测定了沈阳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血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 )、促甲状腺素 (TSH)及尿铅、尿δ ALA水平 ,发现铅吸收组和铅中毒组工人血中FT3和FT4 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铅接触组 (P <0 0 1 ) ,铅中毒组工人血中TSH含量显著升高。铅作业工人的这些指标均与尿铅及尿δ ALA水平呈显著相关关系 (P <0 0 1 )。铅致甲状腺功能下降的机制可能是铅损伤了甲状腺腺泡 ,使其分泌功能受损 ,也可能是铅抑制了摄碘…  相似文献   

16.
1943年 ,Byers和Lord首次报道了 2 0名从急性铅中毒恢复过来的儿童有神经方面的后遗症。 1 966年 ,Perl stein和Attala发现 ,在诊断为铅中毒的 42 5名儿童中 ,3 9%的人留有神经后遗症 ,在随访的铅中毒脑病幸存者中 ,82 %有神经精神障碍。 1 979年 ,Needleman发表了题为“齿铅水平升高儿童的精神和课堂行为缺陷”的论文 ,对3 2 2 1例齿铅含量的研究发现 ,齿铅水平升高的儿童智商下降 ,课堂不良行为增加。该论文被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2 0世纪 60年代中期 ,发现多数铅中毒患儿的血铅水平在 2 896μmol/…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东山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广州市东山区 0~ 6岁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相应的预防策略 ,于2 0 0 2年 1~ 1 2月对东山区当年入托儿所、幼儿园 65 3名 0~ 6岁儿童进行了血铅等六种元素检测 ,并对被检测儿童家长发放调查问卷 ,进行了儿童个人情况及家庭生活环境等调查。结果表明 ,65 3名儿童血铅水平为 ( 89 2 3± 2 4 3 4) μg/L ,儿童铅中毒 (诊断标准≥ 1 0 0 μg/L)的比例是 46 7% ,儿童铅中毒以Ⅰ~Ⅱ级为主 ,我区儿童铅中毒流行率 46 7% ,低于我国城市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5 1 7% ;高铅组儿童出现钙、锌、铁缺乏发生率较低铅组高 ,并有显著性差异。儿童铅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儿童在马路上逗留时间长 ,居住环境及经济状况条件差 ,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与摄取铅有关 ) ,家长对铅中毒的认识不足。提示我区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比例仍较高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蛋氨酸与铅     
蛋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 ,在细胞内可转化为参与各种毒物解毒过程的谷胱甘肽。 1 985年 ,Leeming发现小鸡铅中毒时对蛋氨酸的需要量增加。次年 ,Battle ( 1 986)证明 ,硫 -腺苷 -蛋氨酸有预防人和动物铅中毒的效能。摄入适量含硫氨基酸可以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的生物利用率 ,从而使铅更易从体内排出 ,使铅所致血液失调逆转 ,特别是对ALAD活性抑制的缓解更为明显 (ParedesSR ,1 986)。研究表明 ,无论单独给予蛋氨酸或与锌同时给予 ,均可阻止铅致肝GSH水平降低和血ALAD活性下降 ,并可降低尿ALA排泄以及铅在组织中的蓄积。Flora…  相似文献   

19.
详细地记述了铅中毒认识史中3次飞跃的历程、标志和意义。一百多年来,人类对铅中毒的认识经历了3次重大飞跃:一是从古罗马衰亡原因的探索中,认识到铅中毒的流行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存亡;二是从儿童无症状性铅中毒的研究中,认识到提高儿童智能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三是从铅中毒污染源的发现中,认识到控制和解决燃油燃煤铅排放是经济快速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骨铅测定的优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铅测定除了可提供过去累积信息外 ,还有如下的优点 :( 1 )过去有铅暴露史但未进行过血铅测定者 ,或过去有职业接触但无法监督者 ,如破坏性作业工人和废物场工人 ,可通过骨铅测定估价被雇用时的血铅水平 ,以便对这些工人的临床症状进行解释。( 2 )骨铅测定对某些疾病的确定和评估也十分重要 ,例如铅性肾病 ,癌症病人化疗时的骨铅动员。( 3 )XRF对大多数骨部位都能进行准确的骨铅测定 ,而不需要精细的剖视图资料或骨骼组织透视图和骨几何资料。因此 ,无论是在铅的工业毒理学研究 ,或是一般的铅代谢研究中 ,骨铅测定都是很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