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的道德性》的创作动机源自富勒与哈特的论战,同时,这部经典著作也是富勒自然法思想的巅峰之作,在书中富勒充分展现了他的新自然法思想及其理论建构,尤其是在全书中富勒围绕法律内在道德而展开的论述及其由此而引发的学界激烈讨论,使我们对法律本身的理解乃至对整个法学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啻引起了自然法思想的一次重大理论变革。  相似文献   

2.
现今社会对我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和发扬得"变味",用"德"很难评定,须借"法"而助评。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我们现今社会一直弘扬和提倡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关系越来越冷漠,正义感和基本道德的缺失,见义勇为成为一个极为沉重的社会话题。  相似文献   

3.
道德和法律在调整范围和价值追求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叠。在我国现阶段道德滑坡、约束能力不断弱化的背景下,提高公民道德水平,重塑社会道德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道德法律化作为其中一个有效途径,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常回家看看入法便是道德法律化的一个例证。然而无论道德或是法律的调整作用都不是万能的,道德法律化也有其局限性,常回家看看入法也存在一定的操作困境;需要在此基础上,界定道德法律化的合理限度,并对提高常回家看看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提出合理化的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朗·富勒清楚地认识到,他与法律实证主义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根本的原因在于各自的法律观不同,而两种不同法律观的核心争议点在于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上的分歧。由此展开的争论,可归结为“分离命题”与“结合命题”之争,其核心在于是否承认法律与道德之间的逻辑“必然性”。富勒对此做过一套逻辑上的论证,其“内在道德”学说旨在克服“分离命题”;只不过他所借助的概念分析和模态逻辑,也是伦理自然主义者所借助的重要理论工具。这种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法律和法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律是辨证统一密不可分的。而当今高校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新组合,正是体现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的一致,以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该文从法律与道德的重组入手,简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成斌 《科技信息》2007,(23):222-222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国家产生。如何治理国家,关键在于如何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在高度重视法律治国的同时,又特别重视"以德化民"的治国策略,强调"德绥(安抚)天  相似文献   

7.
赵阳 《科技信息》2012,(31):9-9,20
南京林业大学的历史悠久流长,具有独特的大学文化。我们理应从本校的大学文化精神中汲取精神生命和活的灵魂,构建本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独特环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丰厚的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就蕴藏在如烟似海的汉语词语意义之中。词义与文化意义之间具有全方位相互通达的关系,"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因此,从词义出发对抽象的法律文化精神作研究,就是可行和必要的。本文拟从词语意义及其历史演进两个方面,来挖掘词语蕴涵的法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以许霆案为分析素材,从其价值层面分析“道德法律化“中隐含的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不仅对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同时也破坏了刑事司法“无罪推定“原则,从而威胁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价值内涵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目的是说明在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活动中,“社会的道德感情”这一因素的价值以及其所起的作用.文章从此三方面切入:第一,在法律活动中,—人权利的解释”;第二,这种感情虽然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保守的特点,但是这并不构成否定其存在的理由,第三,“社会道德感情”虽然不是永恒不变的因素,但是观念之冲突中,个人权利主张者需要自己承担论证的义务.从而指出“社会道德感情”是一项法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研究规制"婚外情"问题的路径选择,对于解决"婚外情"问题,构建和谐家庭,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法律在规制"婚外情"问题上陷于现实困境;另一方面,道德在约束"婚外情"问题上凸显现实理性。加强婚姻领域道德建设,是规制"婚外情"问题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变量替换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解题方法之一,本文围绕一类经典的不等式模型,介绍了换元法在问题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诚信,重在机制建设.法律精神与道德理念结合的诚信机制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全面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通过深入理解秩序、契约与公正等法律与道德共通的理念与精神,提高知识层次较高的年轻一代的诚信水平,影响下一代乃至全社会的诚信之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状况为研究基点,首先以南徐学院学生为案例进行调研,分析出目前道德教育中的缺失,相应的提出大学生养成教育具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道德都是有层次性的,要求所有人都有作证的义务是高层次的道德要求,法律只应规范低层次的道德内容。设立证人拒证权是公民对人性化法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道德教育接受者的接受新视角解析道德接受的内涵,提出了"以我为主"是道德接受的基本规律、"我的需要"是受体接受道德教育的驱动力、"我的情感体验"是道德教育接受活动中正负效应的关键等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济宁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信息道德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大学生在信息道德认识与情感、个人信息隐私与安全、信息法律法规常识、知识产权及版权、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济宁学院学生信息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主要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紧密结合,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时阐明了当今所提的“以德治国”是对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德治”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一门主要课程,如何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创新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放眼当下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论述启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征程中,辩证地看待配置调和法律、道德与信仰这一市民社会的三个重要维度,是相当必要和必须的。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清晰表述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的宏观背景下,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动摇,正确处理衔接好制度、伦理与精神三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不断调适政权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