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引言《物理实验》1989年第6期刊发了拙文“浅谈交流电压真有效值的测最”。对于交流电压、电流真有效值(True rms)的测量,近二十多年来一直是电测领域内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此次再论,似乎是老调重弹,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交流电压的测量方法,按测量对象区分主要有:平均值、峰值和有效值三种。其中有效值是最为常见的量值。过去由于人们的认识及科技水平所限,开展的几乎全部都是平均值的测量,即使有所谓的有效值测量也是“虚假”的,它先对简谐正弦波的平均值进行测量,而后将测得的结果乘以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比例系数,以其作为有效值来处理(如万用表测交流电压,属此类型)。这种 相似文献
3.
4.
真有效值测量能够准确地反映被测电信号与能量的关系,在衰减法微波测湿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单片真有效值/直流转换器在微带传感器微波测湿系统中的应用,能较好地解决该系统中的信号处理同题. 相似文献
5.
指针式晶体管毫伏表可用于测量直流分量为零的非正统周期信号电压的有效值,提出了改进其功能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指针式晶体管毫伏表可用于测量直流分量为零的非正弦周期信号电压的有效值.提出了改进其功能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交流电压表使用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的认识,那就是用交流电压表测量电压,电表的读数是电压的有效值.笔者对此一直存有疑问.于是在某下午,用MF47型多用电表,J1202-1型学生电源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9.
中学物理实验中,让交流电和直流电分别通过同一个灯泡,如果两次灯泡发光的亮度相同,说明灯泡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则直流电的数值就是交流电的有效值.用示波器测出灯泡两端的交流电压的最大值和直流电压值,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从而确定交流电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两个不同形式的电路问题进行分析, 得出相同形式的非正弦周期变化的电流和电压的瞬时值表
达式, 并对这种波动直流电用多种方法推导出有效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在中专和高中的物理教材中,交流电的有效值和最大值的关系是直接给出的,学生往往把有效值理解为交流电的平均值.下面将从交流电的产生,逐步计算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以及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教材中,对磁电式交流电压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很少介绍,由此带来种种教学上的困扰以及解决问题中的困难.通过若干个自行设计的电路,对磁电式交流电压表测量示数等问题进行了探究.使用信号源向磁电式交流电压表输入多种形式的交流电(正弦交流电、方波交流电、三角波交流电、以及其他形式的交流电),再利用示波器同时显示多用表的输... 相似文献
13.
14.
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分别为U1,U2,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分别为I1,I2,则U1/U2=n1/n2,I1/I2=n2/n1。 相似文献
15.
通常用交流电桥法测量电容、电感等交流阻抗的数值,由于待测的交流阻抗不一定是“纯”的电容或电感,其中总存在一定的等效电阻,所以,用交流电桥法测量的结果误差较大。本文所介绍的李萨如图形方法,直接测量通过阻抗的电流和两端电压间的相位差,通过调节电路中的电阻,使这一相位差与标 相似文献
16.
17.
由一道模拟题引发了关于交流电表示数的实验探究,经理论和实验研究发现:磁电式交流电流表对完整正弦式电流进行测量时,其示数才显示有效值;对恒定电流和半波直流进行测量,其示数不是有效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DCEL器件在AC条件下,亮度、效率、有功电流、无功电流及损耗角正切与频率的关系.指出了发光区有效电场强度、发光区的宽度及电压分配系数等都是与频率有关的物理量.证明了有功电流和损耗角正切随频率的变化可分为两个区,在低于1kHz的低频区,有功电流和介质损耗分别以漏导电流和漏导损耗为主,可称为漏导电流区.在大于1kHz的高频区,有功电流中与各种松弛极化形式有关的吸收电流占主导且随频率增加较快.与其相关的,和各种极化有关的介质损耗急剧增加并超过漏导损耗而成为损耗的的主要成分,从而导致发光效率下降.这一区域可称为吸收电流区. 相似文献
19.
本介绍了用稳态交流加热法测量小样品低温比热的原理,方法,装置和微机自控的测量系统。作为检测在30-150K范围内分别测量了两个质量不同的纯铜样品的比热,与现有数据符合很好。估计精度在1%以内。 相似文献
20.
磁电式表头是一只灵敏电流表,矩形线圈通入直流电后,在磁感线辐向匀称分布的磁场中受到磁力矩肘.的作用而绕固定转动轴转动,使固定在转动轴上的指针发生偏转.在线圈转动过程中,因其平面总与磁感线平行,则磁力矩M1=NBSI=k1I将不随偏转角而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