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什么是数学 ?这是任何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只有对数学的本质特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才能在数学教育研究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1 数学 ,其英文是mathematics,这是一个复数名词 ,“数学曾经是四门学科 :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 ,处于一种比语法、修辞和辩证法这三门学科更高的地位 .”[1 ] 自古以来 ,多数人把数学看成是一种知识体系 ,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总和 ,它既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识 ,又反映了人们对“可能的量的关系和形式”的认识 .数学既可以…  相似文献   

2.
对数学活动中形象思维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学”这个术语可以表示一种思维活动,即数学活动.本文所涉及到的数学教学是指数学活动的教学. 所谓形象思维,简单地说,就是人脑凭借形象进行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目前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存在“重知识重现,轻系统梳理”、“重教师评讲,轻学生反思”、“重练习数量,轻思维提升”的问题.“读思达”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数学阅读、数学思考、数学表达的能力,让数学复习课充满促进学生不断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大学数学》2008,24(2):F0003
一、《大学数学》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数学刊物。二、本刊设有“数学应用”、“教学研究与改革”、“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材建设”、“思维与能力培养”、“数学建模”、“教  相似文献   

5.
数学文化是学科育人的主要抓手之一,本文以“数学人文意境欣赏”一课为例,通过比较数学公理与“道德经”、数学知识及方法与古诗词等在意境上的融通之处,可以揭示数学与人文意境的关联,领悟数学思想和精神的精髓,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是一门独特的科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中蕴含的美学因素为学生创造有趣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独特之处.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单一、趣味性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并论述了“美”与“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策略,希望为教师引导学生“识数学之道”,创造有趣课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数学概念、公式、图形以及数学法则、算律、定理的内在本质的形式化可以称之为数学结构.在几何、代数、三角、向量等数学领域的诸多方面都有其各自特有的数学结构.经过深入地思考,这些数学结构可以作为“基本”式、量、图,而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即可化归为“基本”式、量、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大学数学》是由教育部主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合肥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数学刊物。二、本刊设有“理论与方法”,“数学应用”,“专题研究”,“教学改革”,“数学建模”,“教学研究”,“学生习作”等栏目。三、本刊的读者对象是数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有关科技人员和其他数学爱好者。  相似文献   

9.
周超 《数学通讯》2007,(8):48-48,F0003
近年来,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颇为流行.其原因自二:一是计算机的动画功能为编制各种数学游戏提供了方便;二是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许多游戏“玩”的味道较重,而“数学”的味道却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0.
围绕着“文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这一问题,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数学文化解读,探索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课堂的有效途径:(1)“回溯数学之源、叩问数学之真、感受数学之美、建构数学模型、触摸数学灵魂”是数学文化育人的基本路径;(2)挖掘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数学智慧并融入日常的课堂;(3)学生走出校门,在田野山间里,在乡村生活情境中选择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区域性的“学、讲、做”元素引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味道”,有“灵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培养“科学精神”素养,落实“文化育人,立德树人”之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卢明 《数学通报》2007,46(7):48-52
近几年,加强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已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上海市二期课改数学新教材强化了应用问题的教学,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一章中,设计了“漏斗的摆动”、“心电图周期”、“摩天轮座舱高度”、“海水的涨潮和落潮”、“电流强度随时间变  相似文献   

12.
话说“无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奠宙 《数学通报》2006,45(10):1-4
无限,是一个普通名词,又是一个数学名词.人们可以心想无限,口说无限,各门学科也会提到无限,但只有数学,才正面研究无限,运用无限,给无限以明确的界说.关于无限的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学数学课堂能够谈论无限,应该是数学教学品位的一种体现.这篇文字,对于“提高数学考试成绩”也许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如果能够细细反思已经学习过的数学,欣赏无限之美,也许别有一番感受.数学,毕竟不是仅仅会做题而已.1无限意识任何人都有“无限”的意识.凡是自己不能把握的数量,即“数不清”的东西,就说它有无限多.例如说“空气是无限的”,“水是无限量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素质与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已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还是一种技术,即“数学技术”;数学也不只是一种“知识”和“文化”,还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时代的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数学素质有:把客观事物和“数”与“形”的结合意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基本运算和应用数学软件的能力,养成用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对理工科大学生而言 ,从小学直到大学 ,数学课恐怕是历时最长、负担最重的一门课 .在小学阶段学生或许还能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旦进入初中和高中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数学学习恐怕就不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了 .在许多学生眼里 ,数学成了“枯燥”、“泛味”的代名词 .进入大学这种情况可能并没有什么好转 ,而且除了“枯燥”、“泛味”之外 ,还加上一条“学了没用”.的确 ,学生学完微积分 ,可能会知道导数可以用来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和最值等 ;中值定理很重要 ,那是因为在证明过程中常常用到 ;计算曲…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数学》2011,27(5):F0003-F0003
一、《大学数学》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数学刊物。 二、本刊设有“数学应用”、“教学研究与改革”、“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材建没”、“思维与能力培养”、“数学建模”、“教学参考”等栏目。 三、本刊的读者对象是数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可以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笔者以知识为载体,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且有一定思维价值的活动,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并用,更好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工科数学》2011,(5):F0003-F0003
一、《大学数学》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数学刊物。 二、本刊设有“数学应用”、“教学研究与改革”、“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材建没”、“思维与能力培养”、“数学建模”、“教学参考”等栏目。 三、本刊的读者对象是数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有关科技人员和其他数学爱好者。 四、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恰当地引入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数学教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祁平 《数学通报》2007,46(2):18-22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向我们迎面走来,许多专家站在历史与科学的高度,对“数学教材”“数学教学”“数学本质”等问题提出了建议与思考,对推进数学课程改革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深远的.而我作为新教材的一位参与者,作为一位刚刚离开讲台的一线教师,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数学教育的研  相似文献   

20.
数学问题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活动,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猜想、联想、尝试、合作、探究、创新等等能力,在这众多的能力中,“尝试”作为探索式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善于尝试能整体上握住问题探究的方向,试探问题是否可行,是否有进展,是否可以接近目标,是否能缩小问题探究所在的范围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