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36Cl的AMS测定研究灰岩的侵蚀速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36Cl是一种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它广泛存在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中. 通过测定岩石样品中的36Cl含量,可以计算岩石的侵蚀速率以及暴露年龄. 目前,加速器质谱是测量36Cl的唯一有效方法. 本文对36Cl的加速器质谱(AMS)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36Cl的AMS测量计算出了北京石花洞地区灰岩表面的侵蚀速率,其数值为(1.33±0.28)×10-5 m·a-1.  相似文献   

2.
在单脉冲激波管上 ,研究了 1,2 二氯乙烷的热裂解 .实验的激波条件为 :温度区间 10 2 0K 相似文献   

3.
采用低能(50eV)大流强的He+ 辐照多晶钨材料,辐照温度1420±50K,辐照剂量从1.0×1024ions/m2逐渐增加到1.0×1027ions/m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称重等手段分析辐照后钨样品表面微观结构的形貌改变及质量损失的情况,系统的研究了He+ 辐照剂量对钨纳米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e+ 辐照剂量的增加,钨纳米丝的厚度最终达到饱和,由于辐照后钨表面存在致密的钨纳米丝层,进而导致到达钨纳米丝层底部的He+ 数量和能量降低,从而导致钨纳米丝生长速率显著降低,且当钨纳米丝生长速率和和钨纳米丝的侵蚀速率相等时,钨纳米丝生长将会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4.
 对Cl/HN3/I2产生NCl(a)/I激光的过程进行了化学动力学计算,主要考察了Cl,HN3和I2的初始粒子数密度及其配比对小信号增益系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温度为400K, 初始Cl粒子数密度为1×1015,1×1016和1×1017cm-3时,小信号增益系数分别达到1.6×10-4,1.1×10-3和1.1×10-2cm-1,获得最佳小信号增益系数的HN3和I2的初始粒子数密度分别为初始Cl粒子数密度的1~2倍和2%~4%。同时,对Cl,HN3和I2配比对小信号增益系数和增益持续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 In Cl分子 A3 Π0 → X1Σ 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和归属 ,并对A3 Π0 (ν′=1)→ X1Σ (ν"=1,2 ,3,4 ,5)的时间分辨谱进行了观测 ,得到 In Cl分子 A3 Π0 态无碰撞辐射寿命τ0 ≈ 370 ns,无碰撞弛豫速率常数 k Q ≈ 9.87× 10 -11cm3 molec-1s-1。  相似文献   

6.
在 p H2 .0的 K2 SO4 介质中 ,有机锗 (Ge- 132 )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于 - 0 .13V(vs.Ag Cl/ Ag)和- 1.0 5 V(vs.Ag Cl/ Ag)处产生两个还原波 ,其中 - 1.0 5 V(vs.Ag Cl/ Ag)波灵敏、波形好。峰电流与 Ge-132在 1.0× 10 - 5— 5 .0× 10 - 4mol/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检出限为 8.9× 10 - 5mol/ L。该方法用于有机锗营养口服液中 Ge- 132的测定 ,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α,β-蒎烯气相臭氧化速率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α 蒎烯、β 蒎烯和O3的大气反应进行了初步实验室模拟 ,利用长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相对速率法测得在 1 0× 10 5Pa,2 96± 3K条件下 ,α 蒎烯、β 蒎烯和O3气相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2 83× 10 17cm3·molecule-1·s-1和 1 4 8× 10 17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8.
李国旗  张小超  丁光月  樊彩梅  梁镇海  韩培德 《物理学报》2013,62(12):127301-12730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BiOCl{001}的三种不同终端面({001}-1Cl, {001}-BiO 和{001}-2Cl)的表面弛豫、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表面能. 计算结果表明: {001}-1Cl, {001}-BiO和{001}-2Cl表面均发生明显弛豫, 而在双Cl原子层处的层间距变化较大, 但未出现振荡弛豫现象, 其中{001}-1Cl表面弛豫较小. 与体相BiOCl电子结构相比, BiOCl{001}面具有较窄的带隙宽度, 并呈现较强局域性:对于{001}-BiO表面, 其导带与价带均往低能方向发生较大移动, 并且在导带底部出现表面态; 而{001}-2Cl表面的表面态主要出现在价带顶; {001}-1Cl表面的带隙中则无表面态产生; 表面态的出现导致{001}-BiO面和{001}-2Cl面带隙明显减小. BiOCl{001}三种终端表面的表面能分析结果表明, {001}-1Cl表面的表面能最小(0.09206 J·m-2), 结构最稳定, 而{001}-BiO表面和{001}-2Cl表面的表面能分别为2.392和2.461 J·m-2. 理论预测{001}-BiO表面和{001}-2Cl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 但在BiOCl晶体生长过程中不易暴露. 本文计算结果为实验获得BiOCl高活性面{001}给予了基础理论解释, 进一步为BiOCl新型光催化材料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BiOCl{001}表面 表面弛豫 表面能 第一性原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程序升温脱附谱研究了用266 nm激光在表面制备不同氧空位浓度的方法.实验表明利用266 nm激光能够很容易产生表面氧空位.同样90 s光照,在光子数密度大于6.7×1016 photons/cm2s的时候,表面氧空位浓度和和光子数密度成线性关系.在光照过程中,没有观测到氧气和钛原子的脱附,表明利用266 nm激光在TiO2(110)-(1×1)制备氧空位是一种有效而且温和的方式.而在表面提前吸附水利用激光产生氧空位的速率比干净的表面慢了两个数量级.进一步研究表面,预先吸附了水后,在光照过程中水更容易脱附,导致桥氧原子的脱附被抑制,降低了氧空位产生的速率  相似文献   

10.
用相对速率方法分别考察了OH自由基与DMS在氮气、空气和氧气体系的反应速率常数. 发现使用HONO和CH3ONO作为OH自由基发生剂时,基态氧原子O(3P)对动力学的测定有很大的影响. H2O2为OH自由基的发生剂,室温下在氮气、空气及氧气体系下的速率常数分别为4.50×10-12,8.56×10-12和11.31×10-12 cm3/(molecule?s).在287~338 K,测得氮气和空气体系下的阿累尼乌斯表达式分别为:kair=(7.24±0.28)×10-13exp[(770.7±97.2)/T],kN2=(3.40±0.15)×10-11exp[-(590.3±165.9)/T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XeCl(B-X),(C-A)和Xe_2Cl荧光强度随总气体压力的变化,定量研究了放电泵浦Xe_2Cl的形成和猝灭动力学,并确定了HCl对Xe_2Cl的消激发速率常数为9.2×1O~(-10)cm~3/sec。  相似文献   

12.
Cs(8S -4F)-Ar,H2的碰撞能量转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脉冲激光器双光子激发Cs-H2(或Ar)样品池中的Cs原子至8S态,研究了Cs(8S)+M→Cs(4F)+M ,(M= H2,Ar)碰撞能量转移和Cs(4F)+H2→CsH+H反应过程,建立了二能级模型的速率方程组。在不同的Ar密度下测量直接8S→6P与敏化4F→5D积分荧光强度比,得到8S→4F转移速率系数5.3×10-12cm3s-1和4F态的猝灭速率系数4.4×10-13cm3s-1。用相同的方法测得Cs-H2中8S→4F的转移速率系数为1.0×10-9cm3s-1,而4F态的猝灭速率系数1.3×10-10cm3s-1比Cs-Ar中大得多,它是反应与非反应速率系数之和。利用实验数据确定非反应速率系数为8.3×10-11cm3s-1,得出Cs(4F)与H2的反应截面为(2.0±0.8)×10-16cm3s-1。与已有的其它实验结果比较,Cs各激发态与H2的反应活动性顺序为7P>4F>6D>8S。  相似文献   

13.
长寿命核素36Cl的半衰期为3.01×105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加速器质谱是目前测量36Cl的最灵敏的方法。介绍了36Cl的样品制备及加速器质谱测量方法,重点描述了基于小型化加速器质谱发展起来的测量36Cl的探测方法及其特点,综述了各实验室利用36Cl在相关领域开展的工作及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吴小霞  王乾恩  王福合  周云松 《物理学报》2010,59(10):7278-728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广义梯度近似下研究了Cl在γ-TiAl(111)表面的吸附.计算结果表明:γ-TiAl(111)表面的面心立方位置(fcc)和六角密排位置(hcp)为Cl吸附的稳定位置,当覆盖度Θ小于一个单层(ML)时,Cl原子倾向于吸附在γ-TiAl(111)表面近邻为多Ti的位置.电子结构分析发现,Cl原子同表面金属原子形成较强的离子键,并且成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当Cl原子和O原子共同在γ-TiAl(111)表面吸附时,二者都趋  相似文献   

15.
高光洁度玻璃基片的表面散射和体散射测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利用总积分散射(TIS)测量K9玻璃基片表面散射和体散射的实验方法。首先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基片表面沉积厚度为几十nm的金属Ag薄膜,然后将基片的表面和体区分开考虑,通过TIS测得了基片上下表面的均方根粗糙度, 进而求得基片的总散射和表面散射,最后计算得到了体散射。分别利用TI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了3个样品上表面所镀Ag膜的均方根粗糙度,两种方法所得的均方根粗糙度的数值相差不明显,差值分别为0.08,0.11和0.09 nm, 表明TIS和AFM的测量结果相一致。利用该方法测得3块K9玻璃基片的总散射分别为6.06×10-4,5.84×10-4和6.48×10-4,表面散射介于1.25×10-4~1.56×10-4之间,由此计算得到的体散射分别为3.10×10-4,3.30×10-4和3.61×10-4。  相似文献   

16.
KDP晶体台阶生长动力学的激光干涉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迈克尔逊干涉技术 ,通过测量KDP晶体生长的法向速率和台阶斜率来研究其台阶生长的动力学系数、台阶自由能、溶质在边界层内的扩散特征以及激发晶体生长台阶的位错活性 .实验表明 ,KDP中不同活性位错的台阶动力学系数差异较大 ,例如高活性和低活性台阶动力学系数分别为 10 .3× 10 -2 和 5 .2 1× 10 -2 cm/s,位错源在晶体表面的形状、面积的变化 ,以及Burgers矢量的变化是造成晶体生长动力学测量数据重复性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了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由500个原子构成的液态Mg模型系统的凝固过程,分别考察了在5×10^14 K/s、5×10^13 K/s、1×10^13 K/s 、1×10^12 K/s的冷却速率下液态Mg熔体的凝固行为。模拟结果很好地重现了实验值。模拟中原子间作用势采用FS势,结构分析采用径向分布函数、均方位移、系统总能量分析、H-A键对分析技术等方法。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为5×10^14 K/s时,系统形成以1541键对为主的非晶态结构;当冷却速率分别为5×10^13 K/s、1×10^13 K/s、1×10^12 K/s时,系统形成以1421、1422键对为主的hcp晶态结构;另外,在快速冷却形成非晶的过程中,大部分bcc结构被保留下来,而在慢冷形成晶态的过程中,大部分bcc结构最终演化形成了hcp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阻抗谱研究Ir(111)电极在HClO4和H2SO4中溶液中的氢吸附行为. 在HClO4溶液中,随着施加电位从0.2 V降到0.1 V(vs RHE),Ir(111)电极上氢吸附速率从1.74×10-8 mol·cm-2·s-1增大到 3.47×10-7 mol·cm-2·s-1 . 与相同条件下Pt(111)电极上的氢吸附速率相比,Ir(111)上的氢吸附速率要小1∽2个数量级,这是由于Ir(111)电极与H2O结合能力更强,因此位于水合氢键网络中的氢离子需要克服更高的能垒才能重新定向进而发生欠电位沉积. 在H2SO4溶液中,氢吸附电位负移了200 mV,吸附速率也下降了一个数量级,这是由于Ir(111)电极表面强吸附的硫酸根/硫酸氢根物种的阻碍作用. 结果表明,在电化学环境下,位于电极表面附近的水分子的取代和重新定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氢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不同温度下氧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大小,比较了小孔、中孔和大孔中三种扩散速率与煤焦表面燃烧速度的大小.研究表明2000 K以内,颗粒表面分子扩散速率比氧化反应速率大1个数量级以上,过度扩散速率不小于氧化速率.温度小于1200K时,燃烧速率比Knudsen扩散速率小1~5个数量级,扩散孔径小于15~28 nm,反应主要在内外表面进行;1200~1600K时,燃烧速率与Knudsen扩散速率相当,扩散临界孔径28~38 nm,反应在外表面及浅层内表面进行;温度1600K以上时,Knudsen扩散速率比燃烧速率小1个数量级,孔径38~50 nm以下内表面上碳的氧化速度受扩散控制.煤焦的氧化主要发生在Knudsen扩散临界孔径10~50 nm以上的氧气可达表面上.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化学稳定的Er3+/Yb3+共掺的磷酸盐玻璃,并在其中制作了用于光放大器和激光器的平面光波导.这种磷酸盐玻璃的失重速率为4.7×10-5g·cm-2·hr-1,小于Kigre公司商业化的磷酸盐玻璃QX/Er的失重速率.采用Ag+-Li+交换技术制作了平面光波导并用m-线光谱在632.8 nm测量了平面光波导的有效折射率.根据反WKB法得到折射率形貌,计算了离子交换参数如:离子交换深度、表面折射率,折射率改变和扩散系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