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保强 《化学教育》2015,36(13):77-80
化学史本身具有知识广阔性、学科交叉性、可探究性及开放性等特点。将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 有利于从历史的角度把握化学本质, 也有利于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可以采用常用的HPS教学模式或重构的多元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化学史教学的现状和00后“移动学习”的特点,通过师生共建的方法自制化学MOOC,基于自制的MOOC,进行信息化教学。教师通过教学智慧工具超星学习通充分与学生互动,激活课堂;学生通过个人展示(分享),演绎“化学史小剧场”并制作小视频,自主学习了大量化学史的知识,提升了学习能力,培养了核心素养;结合超星学习通的直播功能,提高了学习兴趣。该教学方法为自制线上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凤英  刘子忠 《化学教育》2019,40(17):50-57
在借鉴已有科学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化学史融入中学化学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经过多次教学实践的检验,提出了一种将化学史有效融入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的“历史线”“探究线”“知识线”和“应用线”的四线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可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4.
岳波 《化学教育》1996,17(1):48-49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程,适当地引入化学史教学,既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形成与发展,又能增加趣味性,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笔者经过实践,发现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两试合一”对普通初中化学教学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地区5所普通初中“两试合一”后的化学教学进行调查,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针对调研结果和当前普通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普通初中"两试合一"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梁建军 《化学教育》2005,26(10):48-49
本调查从学生对学习化学史的兴趣、学生对学习化学史潜在作用的认识、教师对化学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化学史的教学形式4个方面,分别对3所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荧光发展历程上的几个典型史实的介绍,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化学史教育在大学教学中的价值。在讲授和传递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化学史,不仅具有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深化对知识点理解的作用,还具有帮助学生从发展历史中汲取科学营养和精神力量的作用,达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终极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化学史教育的职业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建军 《大学化学》2009,24(6):15-18
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穿插化学史事例进行的教学,一般称之为化学史教育。学习和研究化学史的重要意义已为化学家和化学史家所重视,并且也为教育领导部门所重视。在1988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教授就说过:“全面的化学教育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更应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应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著名化学家傅鹰也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因此,化学史教育也是全面的化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刘敬华 《化学教育》1994,15(6):25-30
本文参考国内外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对学习兴趣的研究成果,根据我国初中化学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情况,编制了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获得了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般情况,着重研究了办学条件、性别、家庭环境、学业成绩等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影响。为初中化学教师搞好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二氧化碳的发现史为主线,基于化学史、生活与教学融合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从化学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建构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陈素清  梁华定 《化学教育》2020,41(24):30-36
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一核心、二目标、三探索、四构建”的教学策略。实施结果表明,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核心知识,以“具有解决复杂制药工程、化工工程、材料工程的化学基础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2个具体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教学、课程思政等3种教学改革探索,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衔接的立方书、立体化线上教学资源、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及过程和结果相融合的SPOC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评价体系4种教学举措,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凯钊 《化学教育》2018,39(3):33-37
“世界咖啡”是一种允许较多人同时参与某一主题研讨的活动模式。把这一研讨模式运用于教师听评课的区域教研活动中,能满足较多教师之间的深层交流与互动,并有利于解决当前区域教研活动难以深入交流与互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结合前期的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以γ-MnO2-TiO2/凹凸棒土的制备、表征及低温脱硝性能研究为主线的研究型实验,引导学生查阅文献,综合考虑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袁焜  刘艳芝  王鹏 《化学教育》2019,40(2):31-35
有机化学中,除了羧酸之外,存在一些不含有羧基官能结构,但仍然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相关C-H键或O-H键的异裂解离出质子,表现出一定酸性,甚至是显著酸性的有机化合物,曾被称之为假酸或碳素酸,总结了几类典型的非羧酸类有机化合物及其酸性,包括硝基甲烷、含有α-H的醛酮类化合物、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丙酮、丙二酸二乙酯、末端炔烃、醇、酚及其衍生物,并从电子结构特征出发,简要分析了其酸性的本质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全面系统学习和认识这些有机化合物的酸性。  相似文献   

15.
确定加强一体化设计、加强理论指导、发掘思政元素和全员共建资源的改革思路。建设由纸介教材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组成的立体化教材,基于立体化教材建设SPOC,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围绕课前导学、课中内化和课后强化等3个信息化教学环节,系统地构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路径。同时重视教学反馈,持续更新立体化教材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为“三教”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晓倩  刘翠  王磊  黄燕宁  史凡 《化学教育》2020,41(17):43-48
以为学校游泳池量身定做消毒方案为抓手和主任务,通过学生将任务拆解成子任务并转化为化学问题,在研究“84”消毒液有效成分次氯酸钠时,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2个角度初步构建出含氯物质的价类二维图,让学生在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时有图可依。  相似文献   

17.
李芳  吴祥  李冰  李有桂 《化学教育》2022,43(2):57-63
从课前预习、课上教学与管理和课后分析与总结等方面探讨了雨课堂在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基于“互联网+”的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程评价模式提升。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认可雨课堂教学。同时,分析了目前雨课堂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旨在为高校进一步推进基于“互联网+”的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合情推理(Plausible reasoning)对科学教育具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哲学、逻辑学讨论以及历史实例说明科学发现离不开合情推理,科学教育必须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并对高中化学合情推理教学的可能性、对象和内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陈宁  许家喜 《化学教育》2022,43(18):119-124
核磁共振碳谱中,碳化学位移受立体结构影响很大。同族原子中,和含相对较小的电负性原子(如Br/I)分子相比,大电负性原子(如F/Cl)会使其相连的α-碳化学位移增大,而β-及γ-碳化学位移更小。多数教材对其解释过于抽象,让学生理解困难。本文通过立体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详细解释了取代基对于β-和γ-碳化学位移的影响。这些影响中,γ-旁氏效应应用最为广泛,常用于确定立体异构体的构型。大电负性原子有助于提高分子中邻位交叉式构象的比例。进而通过空间排斥,使该原子处于γ-位C—H 键的电子云移向碳端,导致σ键中的氢原子去屏蔽而碳原子屏蔽,进而该γ-位C—H键中相应氢化学位移增大,而碳化学位移减小。这种空间排斥更多见于固定环体系,从而可广泛用于立体异构体的结构分析中。此外,还分享了部分文献和本课题组的数据,帮助读者更好地将其运用于教学和科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