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颖  杜晶晶 《化学教育》2010,31(2):71-72
针对初三化学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不足之处,分别从仪器改进、药品添加方法、药品配比及用量4个方面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2个实验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实验完成时间短,现象明显等特点,便于开展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2.
采用长柄V型玻璃管做木炭还原氧化铜改进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简单,缩短了实验时间,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不同比例和用量的木炭和氧化铜混合物,以酒精灯为加热源,在直立式试管装置中进行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为体系提供持续的高温、并恰当选择混合反应物的比例和用量是这一实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一种简单更高效的木炭还原氧化铜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绍武 《化学教育》2009,30(4):72-72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因高温条件难以达到,还有被还原出来的铜颗粒很小,混杂在炭粉中,可见度不高.  相似文献   

5.
王权  陈宇  宁晓强 《化学教育》2021,42(3):92-95
借助物质相互转化的原理,仅在一支试管中设计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利用传感器收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证据意识;从气体制备到尾气的处理,创新实验均体现绿色化学的观念。该实验的一体化设计,药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实验耗时短,现象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戚万友 《化学教育》2016,37(21):67-68
在实证分析、理论证据的基础上,设计了白磷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得出白磷可以夺取部分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中的氧,具有一定的还原性。  相似文献   

7.
刘怀乐 《化学教育》1987,8(1):51-51
加热的条件下,木炭能够从氧化铜里把铜置换出来。这是向初三学生揭示碳具有还原性的重要的演示实验。中学化学课本对这一实验的反应物具体用量,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都没有详细说明,经验不足的教师很难掌握。  相似文献   

8.
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了“木炭吸附性实验”的装置并进行对比实验。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它弥补了教材介绍方法存在的缺点;作为课外活动实验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董旭刚 《化学教育》2018,39(3):48-48
正木炭还原氧化铜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疑难实验,大家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原料的用量比、装置的改进及加热方式的优化上,而忽视了一氧化碳对整个实验的影响~([1-2])。对此实验改进后发现了一个很好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实验过程(1)将1cm×5cm的铜片加热至红热状态,然后自然冷却,铜片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铜。  相似文献   

10.
戚万友 《化学教育》2019,40(9):86-87
硫能和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强碱、强氧化性酸发生反应,表现出一定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铜是一种氧化性较强的金属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硫和氧化铜能发生反应生成氧化亚铜和二氧化硫,氧化亚铜和硫蒸气在高温下还能继续反应生成硫化亚铜和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11.
钟辉生  严康华 《化学教育》2015,36(19):71-72
分析了碳还原氧化铜实验难以成功的因素,介绍了各种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的方向及取得的成果。设计出通过滤纸来巧做碳还原氧化铜的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12.
梁碧慈 《化学教育》1993,14(4):48-49
一、引言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不少作者都进行过研究并有多方面的改进。但是众多研究者报导的实验结果和教材记述的反应产物都是获得“红色的铜”。我们经过详细的研究,实验却得到像黄金一样的金光闪闪的铜珠。A.H.盖勒罗曾提出过足够的证据,说明铜是黄色的,像黄金一样,红色的“铜”实际上是氧化亚铜。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师专无机化学实验和化学教学法实验中均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内容。一氧化碳有剧毒,所以,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力求试剂用量小,减少污染,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盛开琼 《化学教育》1998,19(10):46-48
碳还原氧化铜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教科书里编排了这一变化的演示实验。在同一节教材里,还初次提出了“吸热现象”、“放热现象”2个概念,这就使掌握碳还原氧化铜的热效应,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吴香玲  王飞  熊言林 《化学教育》2016,37(13):48-49
设计和探究CuCl2水解产物,水解产物受热分解以及分解产物被炭还原的综合性实验,实验现象明显、直观,操作简单,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CuO/活性炭和Fe2O3/活性炭催化还原NO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志明  赵震 《应用化学》1996,13(4):77-79
CuO/活性炭和Fe_2O_3/活性炭催化还原NO高志明,赵震,杨向光,吴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活性炭,还原,NO,氧化铜,氧化铁目前,对固定源的NO处理是采用V2O5/TiO2作催化剂,NH3作还原剂的选择催化还原方...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溶解金属铜制备纳米CuO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有机电解合成;铜电极;水解;电化学溶解金属铜制备纳米CuO  相似文献   

18.
The reduction of cupric ion in ammonia solution by aqueous sulfur dioxide was studied. Each run was carried out at constant initial cupric concentration, stirred rate and total mixed gas flow rat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partial pressure of sulfur dioxide in gas phase and cupric ion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action of Cu3++SO2(aq.)→Cu++SO42? was carried out by bubbling mixed gas (SO2/N2) through the aqueous ammonia complex of copper (II). The color change for the system was from deep blue, green, yellow to white. The pH values in the system changed from 10 to 4. The product of the reaction was identified by the analyses of IR spectrum and X-ray diffraction, having the formula of 7Cu2SO3· 2CuSO3·3(NH4)2SO3·24H2O. The kinetic model of the reduction was proposed as: –d[Cu2+]/dt = k exp(–E/RT)[Cu2+]α[SO2%]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s, the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as: α=1.64±0.03, þ=1.20, E=13.7 Kcal/mol and k = (1.77±0.20)×1010 (g-equ./?)?0.64min?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