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怡  姚金鑫  马宏佳 《化学教育》2018,39(11):67-71
2017年国际青少年科学家锦标赛(International Young Naturalists' Tournament,以下简称IYNT)在中国举办。作为非正式科学学习的有益尝试,IYNT始终贯穿STEM教育的理念,涵盖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与21世纪学习能力。IYNT以科学辩论为主要形式,其比赛赛制、辩论问题确定以及评价标准呈现出基于问题、跨学科视野与鼓励自主合作学习的鲜明特点,对我国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更丰富的STEM学习机会,开展STEM视域下的非正式科学学习,有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刘翠  庄启亚 《化学教育》2012,33(8):38-41
科学阅读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学阅读策略应用于化学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化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新概念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有意义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将科幻作品中的奇思妙想融入化学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和规律,传递科学方法,内化科学思想,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学习进阶(LPs)在美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结合我国科学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的进展与反思,阐述了学习进阶的本土化研究,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的教学与评价、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的修订完善、科学素养的培养等方面的意义,分析了学习进阶的"本土化"研究过程中,在融入国内课程与教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等方面所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起,加拿大安大略省9至12年级全面实施新科学课程。新课程提倡的是面向每一位学生,重视科学本质的理解,提出课程的重点应侧重于科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与理解,科学、系统地设置科学课程,强调科学研究技能的培养以及重视多方合作的科学课程的开展等,对于世界范围内科学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崔志民  陈哲 《化学教育》2017,38(14):15-18
无机化学是大一新生学习高等化学知识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精神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实验班的教学中进行了渗透科学精神的实践,以电池材料化学史为脉络,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推进学习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科学精神中的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这一渗透科学精神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行为产生了正面影响,激发了学生探索求实、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7.
李梦雪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20,41(23):81-86
为提高科学写作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韩德(Brain Hand)等人开发了一种实验教学的科学写作工具--启发式科学写作(SWH),是一种建立在科学语言与课堂探究基础上的论证工具,通过“问题、方法、观察、观点、证据、评判、转变”的过程使得科学内容与语言活动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参与论证,从而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SWH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还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SWH从“框架建构到具体实施”、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思路对其他教学或学习工具的研制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凯  马宏佳  刘光祥 《化学教育》2019,40(14):53-60
为深入了解地方性师范院校化学师范生知识建构习惯和水平,探讨他们在大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学习历程,以物理化学课程中以“融合科学读写特色”的“热化学”学案作为研究载体,研究对象在学案引导下开展自学活动,并在阅读教材和文献基础上进行科学写作。采用量表工具针对大学生自学效果和反思活动进行评价,并采用SOLO分类评价科学写作作品,采用KWL工具评价学生的科学阅读收获。结果发现研究对象学习动机不强,不擅长在新的学科知识学习中联系已有专业课程知识,基于文本学习的建构活动水平极低,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应试背景下的基础知识并未形成体系,先修课程中并未培养元认知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9.
胡恺岩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2,33(9):123-125,136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11年7月发布了《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为开启美国新一代的科学教育奠定基础。《框架》采用“核心学科概念”“交叉观念”和“科学与工程实践”3大维度来建构其结构,将“工程与技术、科学应用”纳入核心学科领域,突出科学的实践本质,并通过“学习进程”来描述科学学习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框架》的解读,开拓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马璐  周勇 《化学教育》2021,42(17):13-16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0年3月发布了《PISA 2024:科学评价策略愿景与指导框架》,计划在2024年PISA科学测评框架中引入一个新的评估领域--“科学身份”。以该框架为基础,探讨科学身份的内涵、科学身份建构的阶段性过程、科学身份评价的重点维度,以及科学身份评价对科学教育实践和评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邱晓航  祁雪 《化学教育》2021,42(18):144-146
化学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社会上对化学科学认识不充分,甚至有很多误解。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也承担着科普教育宣传的责任。南开大学化学科普基地依托南开化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建设了具有南开化学特色的化学科普基地,为普及化学知识、提升青少年化学素养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张霄  董素静 《化学教育》2016,37(11):28-31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新增设了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盐的水解常数、溶度积常数4项内容。通过分析得出,化学中的平衡常数是经过长期实验、推演得出的综合数值,它不但蕴含着化学平衡的知识内容、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基于此提出平衡常数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观以及人文精神,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有效利用高校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依托陕西省"工科化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创建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的化学科普平台。通过在科研团队基础上建设以研究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科普团队,并打造集知识学习、实践探索及兵器特色于一体的"ABC"科普课程体系,开设各类趣味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实践项目,促进公众正确理解和认识化学,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进而提高科学素养。同时,参与科普工作也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他们从事科研的兴趣,也为研究生的培养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浪  黄诗寓  许燕红 《化学教育》2022,43(15):122-126
催化科学的发展从早期催化技术的应用到概念和反应机理理论的完善,科学家的研究经历了从实践到猜想再到理论确立,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水平的过程。通过厘清催化科学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发展,论述了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玉芝 《化学教育》2018,39(11):10-14
提出了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基于科学教学改进的科学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原则:融合、整体和开放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适宜的科学实践活动项目,避免项目设计的孤立化、表面化,从而达到改进科学教学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袁振东  李浩然 《化学教育》2021,42(9):102-106
从认识铝的化合物到铝元素预言的产生、金属单质的获取、原子质量的测定,直至同位素的发现,铝元素概念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形成和新的认识3个主要时期.相应的,关于铝元素的认识经历了从假说到客观实在,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历程.铝元素概念的演变浓缩着人类科学认知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合情推理(Plausible reasoning)对科学教育具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哲学、逻辑学讨论以及历史实例说明科学发现离不开合情推理,科学教育必须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并对高中化学合情推理教学的可能性、对象和内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学化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俊明 《化学教育》2002,23(6):6-10,20
本文论述了什么是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特点、性质、类型和结构;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中学化学中应该着重进行哪些科学方法教育;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等问题。指出:科学方法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搞好当前的课程教材改革的需要。文中提出了确定中学化学中科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原则、各年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设想,还就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和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科学方法教育要力戒教条式灌输,要注意让学生在积累经验基础上进行归纳;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科学方法教育要跟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的教育相互结合,跟人文精神教育结合。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还应该重视技术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19.
经过30年的发展,经典概念转变理论的内涵已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概念转变理论发展历程的分析,总结了概念转变研究的视角、研究的共识和研究的争议,指出当前概念转变研究面临3方面的挑战:寻找概念转变有效证据的研究方法;如何将成功的概念转变策略引入课堂教学实践;要进一步明确"概念转变"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