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1]讨论了三角形重心的一个向量性质,并将其推广至三棱锥中.命题1过△A0A1A2的重心G作直线与A0A1,A0A2分别交于B1,B2两点,且A0B1=λ1A0A1,A0A2=λ2A0A2(λ1,λ2为非零实数),则有1λ1 1λ2=3.命题2过三棱锥A0-A1A2A3的重心G作平面与侧棱A0Ai交于点Bi,且A0Bi=iλA0Ai(iλ≠0,i=  相似文献   

2.
四面体的若干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1],[2]介绍了三角形的若干性质:命题1已知△ABC及其内部一点P,若λ1PA λ2PB λ3PC=0,λ1,λ2,λ3都是大于0的实数,则S△PBC∶S△PCA∶S△PAB=λ1∶λ2∶λ3.本文先给出一个简捷的证明:记PA1=λ1PA,PB1=λ2PB,PC1=λ3PC,λ1,λ2,λ3都是大于0的实数.由条件知PA1 PB1 PC1=0,于是P为△A1B1C1的重心,从而S△PB1C1=S△PC1A1=S△PA1B1=31S△A1B1C1,即S△PB1C1∶SPC1A1∶S△PA1B1=1∶1∶1.而S△PB1C1S△PBC=12|PB1|·|PC1|sin∠B1PC112|PB|·|PC|sin∠BPC=λ2λ3,即SPB1C1=λ2λ3SPBC.同理有SPC1A1…  相似文献   

3.
(0,1)实对称矩阵特征值的图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为元素只取 0 ,1且主对角线元素均为 0的 n阶实对称方阵 ,n维列向量 J=( 1 ,1 ,1 ,… ,1 ) T ,且 AJ=( d1,d2 ,d3,… ,dn) T。若 λi 是 A的特征值 ,试证明 :∑ni=1λ2i =∑ni=1di ( 0 )  这是一道典型的线性代数中关于实对称矩阵特征值方面的问题。对它的求解如下 :设 n维非零向量 x是 A的对应于特征值λi 的特征向量 ,则有 Ax=λix.两边同时左乘 A,得A2 x =A(λix) =λi( Ax) =λ2ix ( 1 )而上式说明 λ2i 即方阵 A2 的特征值。由 [1 ],对任一 n阶方阵 A=[aij]n× n,若 λi 是 A的特征值 ,则有 ∑ni=1λi=tr( A) =∑ni=1aii 。…  相似文献   

4.
1995年全国工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一)有一道试题:设三阶实对称矩阵A的特征值为λ_1=-1,λ_2=λ_3=1,对应于λ_1的特征向量为 ε_1=(0,1,1)~T,求A.对此题,许多考生为以下两个问题而困惑:  相似文献   

5.
关于棱柱的一个猜想的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银 《数学通讯》2007,(9):29-29
文[1]给出了一个关于棱柱的猜想: 任意棱柱A1A2…An-2-A1′A2′…An-2′(n≥5)内一点P,P分该棱柱体积棱锥化定比为F(P)=(m1,m2,m3,…,mn),分过P且平行于底面的截面的面积三角形化定比为f(P)=(λ1,λ2,λ3,…,λn-2)则m1+m2=1/3,mi=2/3λi-2(i≥3,i∈N+).  相似文献   

6.
2005年湖南省高考数学试题(理10)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湖南省高考数学试题(理10):设P是△APC内任意一点,S△ABC表示△ABC面积,λ1=S△PBCS△ABC,λ2=S△PCAS△ABC,λ3=S△PABS△ABC,定义f(P)=(λ1,λ2,λ3),若G是△ABC的重心,f(Q)=(12,13,16),则()(A)点Q在△GAB内.(B)点Q在△GBC内.(C)点Q在△GCA内.(D)点Q与点G重合.此题是较好的能力创新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轨迹思想的认识.由题目中的定义,参照有向线段定比分点知识,我们可以做以下定义:定义1设P是n边形A1A2…An(n≥3)内任意一点,S表示该n边形的面积,1λ=S△PA2A3S,λ2=S△PA3A4S,…,nλ=S△PA1A2S,若定义…  相似文献   

7.
<正> 1.证明:当r=0时,结论显然成立。假定r>0,记λ_1≥λ_2≥…≥λ_n为A的特征根,则A~2的特征根为λ_2~2≥…≥λ_n~2。因A的秩为r,故λ_1≥…≥λ_r>0,λ_(r+1)=…=λ_1=0。考虑S=sub from i=1 to r(λ_i一λ)~1,  相似文献   

8.
文[1]给出了一个关于棱柱的猜想:任意棱柱A1A2…An-2-A1′A2′…An-2′(n≥5)内一点P,P分该棱柱体积棱锥化定比为F(P)=(m1,m2,m3,…,mn),分过P且平行于底面的截面的面积三角形化定比为f(P)=(λ1,λ2,λ3,…,λn-2)则m1 m2=31,mi=23λi-2(i≥3,i∈N ).笔者在此给出该猜想的证明.图1棱柱证如图1,记该棱柱体积为V,高为h,截面B1B2…Bn-2(n≥5),面积为S.过点P作P1P2∥AiAi′交上、下底面分别于点P1,P2.记点P到上底面A1A2…An-2的距离为h1,到下底面A1′A2′…An-2′的距离为h2,则h1 h2=h.1)由文[2]定义1知m1=VP-A1A2…An-2V,m2=VP…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文 [1]中给出了棱在面上的内接四面体体积与原四面体体积之间一个关系 ,本文给出顶点在面上的一个非常优美的结论 .定理 四面体A BCD中 ,E ,F ,G ,H分别在棱AB ,BC ,CD ,DA上 ,且 AEEB=λ1,BFFC=λ2 ,CGGD=λ3,DHHA=λ4 .又BH∩DE =I ,BG∩DF =L ,AG∩CH=J ,AF∩CE =K .则内接四面体ILKJ的体积VILKJ= 1+λ1λ2 λ3λ4 +λ21λ22 λ23λ24 (1+λ1+λ1λ2 ) (1+λ2 +λ2 λ3) (1+λ3+λ3λ4 ) (1+λ4 +λ4 λ1) VABCD.图 1 四面体分析 如图 1,要求出内接四面体ILKJ的体积与原四面体体积的关系 ,只需计算…  相似文献   

10.
大家知道,在三角形中有“等角对等边”,“大角对大边”的性质,而“大角对大边”只反映了大角、小角所对边的大小关系,而没有反映出具体的数量关系.本文将讨论边角性质的一个数量关系式,并给出其相关的应用实例.定理在△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是a,b,c,若A=λC(λ为正实数),则a2=c2+bc·sin(λ-1)CsinC.证由正弦定理将待证等式转化为sin2A=sin2C+sinB·sin(λ-1)C.∵A=λC,∴B=π-(λ+1)C.∴sin2C+sinB·sin(λ-1)C=sin2C+sin(λ+1)C·sin(λ-1)C=12(1-cos2C)-12(cos2λC-cos2C)=12(1-cos2λC)=sin2λC=sin2A,即a2=c2+bc·s…  相似文献   

11.
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性质的叙述性质已知△ABC及其内部一点P,若λ1PA λ2PB λ3PC=0,λ1,λ2,λ3都是大于0的实数,则△PBC,△PAC,△PAB的面积之比为λ1∶λ2∶λ3.(即S△PBC∶S△PAC∶S△PAB=λ1∶λ2∶λ3)2性质的证明图1证明如图1,设PF=λ2PB,PD=λ3PC,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PF PD=λ2PB λ3PC=P  相似文献   

12.
1引 言 1.1背景简介 设A ∈Rn×n为n阶实对称矩阵,矩阵A的特征值分解是找正交矩阵U ∈Rn×n,使得 A=UΛUT,(1.1) 其中UT指U的转置,A为对角矩阵,且A=diag(λ1,λ2,...,λn),其中λi,i=1,...,n是矩阵A的特征值.矩阵A的奇异值分解为 A=UΣUH,(1.2) 其中,U...  相似文献   

13.
设m阶方阵A,B满足AB=αBA,其中α=e~(2kπi/n),k,n为互素整数且n≥2.证明了σ(AB)■{α~(j-((n-1)/2))λ_AλB|λA∈σ(A),λB∈σ(B),j=0,1,…,n-1}及其它相关的结果,其中σ(A)表示方阵A的所有特征值的集合.  相似文献   

14.
§ 1  IntroductionA triple system of order v and indexλ,denoted by TS(v,λ) ,is a collection of3- ele-mentsubsets Aof a v- set X,so thatevery 2 - subsetof X appears in preciselyλ subsets of A.L etλ≥ 2 and (X,A) be a TS(v,λ) .If Acan be partitioned into t(≥ 2 ) parts A1,A2 ,...,Atsuch that each (X,Ai) is a TS(v,λi) for 1≤ i≤ t,then (X,A) is called de-composable.Otherwise it is indecomposable.If t=λ,λi=1for 1≤ i≤ t,the TS(v,λ) (X,A) is called completely decomposable.It …  相似文献   

15.
宋庆先生近年发现了一个新颖、奇特的三角不等式 :[1]在△ ABC中 ,有cos2 A cos B cos C >34( 1 )经探讨发现 ,( 1 )式可推广为如下两个定理 ,并由此轻而易举地解决几个与之相关的Apl问题 .定理 1 在△ ABC中 ,对λ≥ 1 ,n∈ N,有  cosn A λ( cos B cos C)  >λ - ( n - 1 )λn2 .n- 1nn- 2 λ. ( 2 )证明  cosn A λ( cos B cos C)   =cosn A 2λsin A2 cos B - C2   >cosn A 2λsin2 A2   =λ cosn A λcos A.当 A为钝角或直角时 ,- 1 相似文献   

16.
若点P(a ,b)是直线λ1x +λ2 y +λ3 =0(λ1,λ2 ,λ3 ∈R)上一点 ,则d =|λ1a +λ2 b +λ3 |λ21+λ22,这是众所周知的 ,由它可得性质 若a ,b ,λ1,λ2 ,λ3 ∈R ,且λ1a +λ2 b +λ3 =0 ,则λ23 ≤ (a2 +b2 ) (λ21+λ22 ) .证 构造直线l:λ1x +λ2 y +λ3 =0 ,显然点P(a ,b)在直线l上 ,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 =|λ3 |λ21+λ22,原点O与点P之间的距离为 |PO| =a2 +b2∵d≤ |PO| ,∴ |λ3 |λ21+λ22≤a2 +b2 .故 λ23 ≤ (a2 +b2 ) (λ21+λ22 ) .推论 若λ1,λ2 ,λ3 ∈R ,且λ1+λ2 +λ3=0…  相似文献   

17.
邓健新 《计算数学》1985,7(1):103-105
任一n×n矩阵A可分解为A=B C,其中B=1/2(A A~H),C=1/2(A-A~H)。Bendixson定理的主要内容是:λ_j(A)(j=1,2,…,n)落在矩形区域F上,而构成F的四个边的直线分别为x=max(λ_j(B)),x=min(λ_j(B)),y=max(-iλ_j(C)),y=min(-iλ_j(C))。本文给出用B,C的特征值和矩阵A的正规性偏离度对A的特征值的进一步估计。  相似文献   

18.
对于Mn(C)(所有n×n矩阵的全体)中的不可约矩阵得到以下结果:对于任意A∈Mn(C),设λ1,λ2,…,λm为A的所有特征值,这里m≤n而且当i≠j时,λi≠λj.则A是不可约的当且仅当任意P∈A'(A),P*=P=P2,有σ(P|ker(A-λ1))=σ(P|ker(A-λ2))=…=σ(P|ker(A-λm))为单点集.  相似文献   

19.
张乃贵  张俊 《数学通讯》2012,(Z1):22-23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A,B,C是圆x2+y2=1上相异三点,若存在正实数λ,μ,使得→OC=λ→OA+μ→OB,则λ2+(μ-3)2的取值范  相似文献   

20.
文[1]给出了三角形的一个简捷的性质:已知ΔABC及其内部一点P,若λ1PA λ2PB λ3PC=0,λ1,λ2,λ3都是大于0的实数,则△PBC,△PAC,△PAB的面积之比为λ1:λ2:λ3.对这一结论,我们给出一个证明并适当拓广:1性质证明图1三角形证明:建立如图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A(a,0),B(bcosα,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