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用硝酸一步法将大孔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小球(氯球)氧化成聚乙烯基苯甲酸树脂。经红外光谱鉴定,推测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四氯化碳为后交联剂,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使低交联聚苯乙烯发生后交联,形成大孔树脂。用正交试验法考查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后交联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和溶剂组成对树脂孔结构的影响。后交联得到的树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可达到484m~2/g和0.42ml/g。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St/DVB凝胶、St/DVB超髙交联凝胶为参比网络结构,用荧光光谱方法跟踪研究了St/DVB交联凝胶氯甲基化反应过程中网络结构形态的衍变.发现随着凝胶中氯百分含量的增加,其苯基激基缔合物320nm荧光谱带趋于消失;在最初反应阶段.苯基多环聚集体420nm荧光谱带强度迅速上升.而后急剧下降,同时在488nm左右出现一新的荧光谱带,与超高交链凝胶荧光谱带相近似:红外光谱证实了氯甲基化凝胶中亚甲基交联桥的增加.结果表明,伴随氯甲基化反应发生的后交联反应可使交联凝胶疏松网络区结构趋向紧密,使溶剂难以逾渗的微凝胶核松弛解体,从而使St/DVB交联凝胶网络涨落趋向均匀.  相似文献   

4.
2,4-二羟基苯甲酸铜(Ⅱ)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有智  郭雨  李裕  石国亮 《合成化学》2006,14(3):269-271
以CuSO4.5H2O为原料,2,4-二羟基苯甲酸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直接合成了平台燃烧催化剂2,4-二羟基苯甲酸铜(Ⅱ)的超细粉末,其结构经IR,TG-DTG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5.
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AIBN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性能稳定的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反应气氛等因素对产率,溶胀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产物的结构、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氰尿酰氯为后交联剂,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使低交联聚苯乙烯发生后交联,形成大孔树脂。详细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树脂孔结构的影响,所得树脂的比表面积可达500m2/g以上,孔容在0.3-0.5ml/g之间,骨架密度可达到1.3g/ml以上。树脂在不同的溶剂中有几乎相同的溶胀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由基共聚成功地将具有高磷光发光效率的-苯基-2,2’-二联吡啶(C^N^N)Pt(Ⅱ)苯乙炔络合物共价键合在聚苯乙烯高分子骨架上,得到了发射磷光的聚合物.实验表明,发光聚合物基本保持了多吡啶铂络合物单体的光谱性质.具有与小分子相当的光致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对咪唑基苯甲酸镉配合物Cd(C10N2O2H7)2·H2O(1)和Cd2(H2O)5(C10N2O2H7)(C9O6H3)·4H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nna空间群,a=1.389 5(5)nm,b=1.665 4(5)nm,c=0.828 2(5)nm,V=1.916 5(15)nm3,Z=4,R1=0.026 3,wR2=0.0793;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0 2nm,b=1.751 1nm,c=1.255 7(4)nm,β=114.819(6)°,V=2.734 6(14)nm3,Z=4,R1=0.057 3,wR2=0.166 7.  相似文献   

9.
交联聚苯乙烯氯甲基化后,分别与甲胺(或二甲胺)、三甲胺(或α-甲基吡啶、二甲基乙醇胺)混合胺化试剂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同时带有强-弱碱功能基的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并表征了这些树脂的结构,测定了树脂对甜菊甙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这些树脂功能基碱性适中,脱色容量较高,甜菊甙损失较少,再生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交联聚苯乙烯氯甲基化后,分别与甲胺(或二甲胺)、三甲胺(或α-甲基吡啶、二甲基乙醇胺)混合胺化试剂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同时带有强-弱碱功能基的交联聚苯乙烯树,并表征了这些树脂的结构,测定了树脂对甜菊甙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这些树酯功能基碱性适中,脱色容量较高,甜菊甙损失较少,再生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在微波照射的相转移催化(MI-PTC)条件下,3种甲酰基功能化的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对甲酰基苯氧基甲基树脂、对甲酰基-2-甲氧基苯氧基甲基树脂和对甲酰基-3-甲氧基苯氧基甲基树脂固载的甲酰基被NaBH4还原,得到相应的3种苄羟基功能化的树脂——Wang树脂、Sasrin树脂和新型的对苄羟基-3-甲氧基苯氧基甲基树脂.考察了溶剂、相转移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优化的反应介质为THF/H2O混合溶剂,相转移催化剂为苄基三羟乙基氯化铵(BTHAC).然而,在传统加热和微波辐射条件下,最有效混合溶剂的配比有所不同.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最有效的反应溶剂为12 mL THF+3 mL H2O;而在微波加热的条件下,最有效的反应溶剂却是3 mL THF+12 mL H2O.在优化的溶剂、催化剂条件下,微波功率为60 W时,高分子固载的甲酰基30 min之内几乎被定量地还原成羟基.与传统加热方式比较,MI-PTC还原聚苯乙烯固载甲酰基可以大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是一种进行高分子化合物官能团转化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以二乙烯苯和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大孔交联聚丙烯腈吸附树脂,测定了两系列树脂的孔和表面性能。同时以上述材料为母体,通过与乙二胺反应将腈基进行化学转化,制得大孔交联聚乙烯咪唑啉树脂,并探讨了该树脂在碱性介质中(pH10)对Au~+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交联聚苯乙烯-聚丙烯腈新型互贯树脂(PS-PAN)的合成,考察了交联度、重量比、孔结构和溶剂对互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凝胶型树脂为第一网时,交联度的影响比较显着,两网交联度相同时互贯量最大;以大孔型树脂做第一网时,孔结构的作用较突出。此外,溶剂对互贯量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14.
以二乙烯三胺和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微球为起始原料,通过伯胺保护、树脂胺化、脱保护等3个步骤,合成了以二(β-氨基乙基)胺为功能基的聚苯乙烯树脂,分析了该树脂的结构,研究了其对Cu2+的螯合性能。与二乙烯三胺型树脂相比,本文合成的树脂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脱附完全,易于重复使用等优点,对Cu2+吸附量达2.42mmol/g,脱附率为99.8%,吸附-脱附3次后,活性仍达95.0%。  相似文献   

15.
以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香兰醛)和Merrmeld树脂为原料,在以DMF为反应介质、KzC03为固相碱、18-冠-6醚为相转移催化剂的固一液一固三相转移催化体系中,合成了一种以醛基为反应活性基团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交联聚苯乙烯-4-苄氧基-3-甲氧基苯甲醛树脂。用FTIR和有机元素分析对树脂进行表征,树脂的醛基含量通过DNP衍生化产物进行元素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6.
单分散多孔交联聚苯乙烯色谱填料的合成(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博晖  沈丽  丛润滋  王俊德 《色谱》1998,16(6):492-494
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粒径为2μm的单分散PS种球,直接将种球用含ST和DVB的乳液进行膨胀-聚合,得到粒径为8.8μm的单分散共聚微球。经甲苯抽提后,得到单分散多孔ST/DVB色谱填料。报道的方法不需要对种球进行预膨胀(活化),缩短了反应周期,大幅度提高了色谱填料微球的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17.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苯甲酸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新合成的NJ-8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吸附苯甲酸,并与Amberlite XAD-4进行比较。从静态平衡吸附行为及其热力学性质讨论吸附机理。动态穿透吸附实验进一步验证了NJ-8提高交联吸附树脂对苯甲酸的吸附能力约为Amberlite XAD-4的1.6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聚乙烯吡啶树脂(WH-08).研究了WH-08树脂在不同温度、pH及盐浓度下对苯甲酸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WH-08树脂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WH-08树脂对苯甲酸的吸附行为是氢键所致,吸附是一放热过程且能够自发进行.在无机盐存在下,与大孔弱碱树脂D304和强碱性树脂D206相比,WH-08树脂吸附苯甲酸的性能几乎不受无机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合成交联的聚N-(乙烯苄基)乙二胺的其它方法,本文对另两条反应路线进行了研究。其一,由聚乙烯苄胺和N-(β-溴乙基)苯二甲酰亚胺缩合,再通过肼解,释出伯胺基。经证明上述反应系按预期的方向进行。其二,通过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和乙醇胺缩合,再经卤代和伯胺化。文中对上述各步反应都进行了研究,并对最后一步的异常现象进行了探讨。为避免可能的付反应,成功地保护了仲胺基,但在随后的溴代反应中,酰胺键被破坏,致使付反应仍旧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以3,5-二羟基苯甲酸和氯甲基吡啶为原料合成了3个新型不对称三脚架配体--3,5-二(吡啶甲氧基)苯甲酸,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 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