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L-羟基脯氨酸,L-脯氨酸,L-苯丙氨酸3种硅胶链合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并用于α-羟基酸的直接光学分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对不同的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比较,并详细考察了流动相pH值、金属离子浓度、柱温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2.
硅胶键合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拆分α-氨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简易的方法制备了铜(Ⅱ)—L—羟脯氨酸键合手性固定相;在所制备的手性固定相上,用配体交换色谱法研究了pH值、温度、中心离子浓度及流速对α—氨基酸对映体拆分的选择性和分离度的影响,选择了合理的色谱分离条件;结果表明,该固定相在配体交换模式下,可对部分常见氨基酸进行良好分离。  相似文献   

3.
Sun Y  Xu F  Gong B 《色谱》2011,29(9):918-922
在室温条件下,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为单体,溴异丁酰溴为引发剂,CuCl/2,2′-联吡啶(Bpy)为催化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聚合在硅胶表面。然后再将L-苯丙氨酸共价键合在硅胶表面的聚合物上,制备了新型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并用该固定相对DL-氨基酸进行分离。用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固定相的合成过程以及流动相pH值、流动相铜离子浓度、柱温等色谱条件对DL-氨基酸对映体拆分的影响。元素分析得出该固定相表面L-苯丙氨酸接枝密度达到4.32 mg/m2;在手性配体交换分离模式下,流动相为0.05 mol/L KH2PO4-0.1 mmol/L Cu(Ac)2水溶液、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50 ℃和检测波长为223 nm条件下,该色谱固定相可以分离DL-天冬氨酸、DL-天冬酰胺等。同时,流动相pH值、铜离子浓度以及柱温对手性对映体的拆分有较大影响。与传统的在硅胶表面直接键合L-苯丙氨酸制得的固定相相比,所合成的固定相接枝密度高,分离效果好,对DL-天冬氨酸及DL-天冬酰胺实现了基线分离。结果表明,在手性配体交换分离模式下,固定相具有良好的拆分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气相色谱手性分离的发展过程,介绍了氨基酸、二肽、金属配合物、环糊精、多糖、手性离子液体、环肽、键合以及交联类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以及各类型的拆分机理,展望了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述了气相色谱手性分离的发展过程,介绍了氨基酸、二肽、金属配合物、环糊精、多糖、手性离子液体、环肽、键合以及交联类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以及各类型的拆分机理,展望了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马桂娟  龚波林  阎超 《分析化学》2008,36(3):275-279
以单分散亲水性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双酯(PGMA/EDMA)树脂为载体,制备新型L-羟脯氨酸聚合物键合高效手性配体交换固定相。该固定相在配体交换分离模式下,以0.2mol/LNaAc和0.1mmol/LCu(Ac)2水溶液(pH5.2)为流动相,柱温为30℃~50℃,对衍生和非衍生的D,L-氨基酸和α-羟基酸等9种手性化合物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拆分。详细考察了流动相pH值、温度、流速和进样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选择了合适的色谱分离条件。结果表明,所拆分的9种手性化合物,有5种手性化合物能得到基线分离,最好的分离因子α=2.32。  相似文献   

7.
亲水性手性配体树脂对氨基酸的拆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新型亲水性手性配体铜络合聚乙烯胺树脂,并以此树脂为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对一系列氨基酸进行了拆分研究,对拆分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8.
用超声方法合成了3种纤维素苯甲酸酯类手性固定相,三(苯甲酰基)纤维素(CTB)、三(4-甲基苯甲酰基)纤维素(CTMB)、三(4-硝基苯甲酰基)纤维素(CTPNB);该类手性固定相(CSP)用于薄层色谱分离手性药物对映体,采用合适的展开剂系统,共有6对含氮手性药物获得了安全分离;比较了3种手性固定相的拆分性能,表明CTB和CTMB对手性药物显示出良好的拆分性能,而CTPNB的拆分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9.
以反相C18为固定相,通过对流动相中的手性选择体、流动相组成与pH值及操作电压等条件的考察,成功建立了毛细管电色谱(CEC)手性配体交换法分离游离亮氨酸异构体的方法。优化的色谱条件:C18反相毛细管柱;以2mmol/L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为手性选择体,Cu^2+为配体离子,流动相为20mmol/L乙酸缓冲液(pH5.5),5%(体积分数)的甲醇为有机改性剂;流速为0.02mL/min;操作压力为6.9×10^6 Pa;检测波长为UV 280nm;工作电压+5kV;室温。两异构体可在15min内基线分离,检出限为10μmol/L(S/N=3),并在0.05~1.5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让、日内精密度均小于3.5%。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手性化合物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色谱分离技术,可以弥补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在手性对蚋物分离方面的不足。本文不但介绍了SFC仪器的结构特点,SFC与手性固定相(CSPs)结合在手性分离领域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还对SFC与其它色谱技术的分离效果进行了评价。文献39篇。  相似文献   

11.
对于手性对映体苯丙醇在3种Pirkk型手性固定相(CSP)Whelk-O 1、DNB-Leu和DNB-Pg上直接分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极性以及温度对分离的影响,发现在常用的范围内无法获得分离,仅有Whelk-O1在流动相极性的极端条件下(正己烷/异丙醇=99.5/0.5,V/V)能够被直接分离。在较低温度0℃和流速1mL/min的优化条件下能获得基线分离。用旋光检测器与液相色谱串联的方式确定了手性拆分结果,并确定了(-)苯丙醇优先洗脱的顺序。针对这种流动相极性极端条件下的分离,结合有关理论,进一步探讨了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12.
β-氨基酸对映体在键合型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上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瑞芬  万谦宏 《分析化学》2006,34(5):683-686
制备了以L-α-氨基酸为手性配体和球型多孔硅胶为基质的键合型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用于β-氨基酸对映体的拆分。考察了硅胶基质、配体、流动相pH值、中心金属离子浓度和流动相阴离子等因素对5种β-苯丙氨酸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由此确立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以BaseLine硅胶为基质键合L-羟脯氨酸的手性固定相,5.0mmol/L和pH4.6的CuSO4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在此条件下5种β-氨基酸对映体均可在35min内得到分离,分离因子在1.49~1.77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用于β-氨基酸对映体的分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以多糖衍生物为手性固定相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直接拆分氰戊菊酯对映体的方法。在反相液相色谱条件下,考察了手性固定相的种类、流动相组成、柱温、流速对氰戊菊酯4个立体异构体分离的影响。同时,利用热力学方法对氰戊菊酯的立体异构体与固定相之间的色谱保留和分离的热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Lux Cellulose-3(纤维素-三(4-甲基苯甲酸酯))手性色谱柱,在以流动相为乙腈-水(5 mmol/L甲酸铵)=(55:45,V:V)流速0.4 mL/min,柱温30℃的条件下,可在14 mins内实现氰戊菊酯4个立体异构体的基线分离。拓展了HPLC-MS/MS在菊酯类手性农药对映体分离及检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映异构体通常具有不同的药理学、毒理学和生理学性质,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色谱是分离对映异构体的主要方式之一,色谱分离的关键在于固定相的选择。有机框架材料作为一类新兴的结晶多孔材料,具有结构高度有序、孔隙丰富、孔结构和尺寸可调及易于功能化等优点,在对映异构体的色谱分离方面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后修饰或自下而上的合成策略,一系列具有高结晶度和丰富手性识别位点的有机框架材料已经被成功研制。基于动态涂覆或原位生长等方法,手性有机框架材料可被成功固定于气相色谱柱的内表面,从而实现多种对映异构体混合物的高分辨分离;与商用手性色谱柱相比,部分自制的手性有机框架材料色谱柱具有更优异的选择因子和分离度。本文首先介绍了有机框架材料在分离领域所展现出的优势,之后分别论述了手性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方式、相应色谱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及手性有机框架材料对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性能,最后总结了手性有机框架材料在未来手性材料领域的突出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汤波  王微  罗爱芹 《化学进展》2022,34(2):328-341
手性固定相是色谱法分离分析手性化合物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手性材料被作为色谱固定相用于手性分离分析。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毛细管电色谱领域的新型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基于手性多孔材料的新型手性固定相研究,最后对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序言     
张玉奎  邹汉法 《色谱》2007,25(2):121-121
色谱柱是色谱分离分析的“心脏”,液相色谱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与分离固定相的突破密切相关。如上世纪70年代末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建立和90年代初期“灌流色谱”(Perfusion Chromatography)的发展都是基于多孔硅胶和“穿透孔”分离固定相的发展。近年来,基于特殊孔结构的1.5~2.0μm高强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功地催生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离技术,而整体柱材料作为新一代的分离介质,已成为色谱领域广泛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并已经在样品预处理、手性分离、生物分离分析等领域获得十分广泛的应用。我国色谱研究工作者在多孔硅胶固定相、手性分离固定相、亲和色谱固定相和整体柱固定相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有些方面的研究工作已达到或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HPLC)被广泛认为是分离制备光学纯单一对映体最有效的方法。在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拆分中,手性固定相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色谱柱的手性分离能力。在众多手性固定相中,键合型手性固定相具有溶剂耐受性好,分离模式灵活等优点,是很重要的一大类手性固定相。本文主要针对大分子键合型手性固定相,包括多糖衍生物键合型手性固定相、蛋...  相似文献   

18.
环糊精衍生物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述近年环糊精衍生物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对环糊精衍生物进行分类并总结了近年来其在GC手性分离上的应用,介绍环糊精衍生物的手性分离机制及纯度问题进展,展望环糊精衍生物作GC手性固定相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许志刚  艾萍  袁黎明 《化学研究》2006,17(1):83-85,88
在均相条件下合成了醋酸纤维素,将其涂渍在修饰硅胶表面,制备了涂渍型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在40MPa压力下将所得固定相装入色谱柱.在高效液相色谱正相色谱条件下,对包括醇类、羧酸类、胺类、氨基酸类及药物类的16种新型手性化合物进行了拆分试验,结果有6种手性化合物得到了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新的聚乙二醇衍生物,将其用作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研究了其色谱性能,并成功地分离了二甲苯、氯甲苯、溴甲苯、二氯苯等二取代苯位置异构体;并对其手性分离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