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梁昌金 《数学通讯》2022,(6):57-59+63
在证明三元重要不等式“若a,b,c> 0,那么a~3+b~3+c~3≥3abc”过程中,得到一个非常有用的代数恒等式: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结合实例介绍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不等式“|a|- |b|≤ |a b|≤ |a| |b|[1] ”(以下简称 [1])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考试大纲说明中对此有明确要求 :会应用不等式“|a|- |b|≤ |a b|≤ |a| |b|”.事实上 ,如何有效地、灵活地应用不等式 [1]证明有关综合性代数推理题是高中数学的难点 .以下简述知识要点  相似文献   

3.
张宗余  冯斌 《数学通报》2012,51(2):27-29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比较稳定的内容,但从大纲版教材到新课标教材,这部分内容位置变了,教材相关内容的安排也有相当大的变化.除了沪版新教材还是沿用旧大纲版教材,将这块内容还放在集合交集的模型外,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以下简称教材)在“3.4不等式的解法”中,给出了“不等式的同解变形”的概念.教师在讲解这一概念时.应当引导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不等式的同解原理: (1) 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  相似文献   

5.
高中代数教材在证明平均值不等式a+b/2≥ab~(1/2)和a+b+c/3≥(abc)~(1/3)时,各自采用了独立的证法。我们为强调基础知识的作用,采用二元平均不等式证明三元平均不等式的方法。设a,b,c∈R~+,求证a~3+b~3+c~3≥3abc.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六年制大纲)发表了。对照《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数学大纲》(以下简称五年制大纲)有很多改进。使我国的数学教材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下面谈几点看法和意见。一、关于教材改革的“六字方针”数学教材改革的“六字方针”是国内外教材改革经验的总结,受到广大教师的拥护。《六年制大纲》在提法上比过去更精确。把“精简、增加”的原则提炼成“精选在数学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是基本的,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中都有广泛应用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数学基础知识”这为大纲内容的取舍确定了一个正确的原则。在《六年制大纲》中对于数、式的运算比较重视,初中对数中增加换底公式,高中代数的开始增加实数、多项式两章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接受了国外削弱数、式运算与恒等变形的教训。关于“渗透”一些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材改革上是十分必要的。“渗透”的目的是有利于对传统教材的改造,有利于思路的开拓,智力的开发,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因此“渗透”必须和“精简、增加”相结合,不宜局限于集合与对应。在向量、矩阵、微积分、概率与统计等内容中也应注意新观点、新方法的“渗透”。另一方面在教材编写中还应注意新思想,新方法“增加,渗透”之后要尽可能在后继教材中广泛反复运用,万万不可在引进之后束之高阁,那样既不能生根,更不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7.
代数在三角和几何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某些三角问题,如证三角恒等式、解三角方程、解三角不等式等,如能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往往较之纯用三角知识来解会更顺利和简捷。如令sinx=a,cosx=b,则由 sin~2x cos~2x=1,得a~2 b~2=1。于是可得代换公式{sinx=a,cosx=b a~2 b~2=1}。本文拟用{sinx=a,cosx=b a~2 b~2=1} 进行代换,探索三角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的解法。现举例供参考。例1解方程1/(sinx) 1/(cosx)=2。解设sinx=a,cosx=b,则原方程化为方程组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初中代数的教学大纲中,在“有理数”之后,引进无理数之前,包括了许多内容:整式和分式及其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因式分解等.然后从数的开方问题引起,说明了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在1993年的教材中,无理数的引进是这样开始...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增量法证不等式仅给出高中代数课本中颇具典型的三例, 例1 如果a,b∈R~ 且a≠b,求证:a~2 b~2>a~2b ab~2(代数(必修本)下册P.13例9) 证明 不妨设a>b>0,令a=b a,则  相似文献   

10.
1 教材背景分析“不等式证明”这节教材就其内容特点而言 ,对高二学生并不陌生 ,从题型特征看 ,高一函数部分的函数单调性证明 ,本质就是不等式证明 ,大量的数(式 )的大小比较也是不等式证明 (初中教材就已经出现 ) ;从方法特征看 ,不等式证明与等式证明并无质的差异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不等式证明”不应该让学生感到困难 ,但事实上 ,无论是经验感觉还是统计数据都说明学生怕不等式证明题 ,其原因之一是不等式证明中变形技巧要求较高 ,二是教学中能力培养不到位 ,因此不等式教学中能力培养是关键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不等式证明的“…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代数》下册(必修本)P.8介绍了不等式的定理1及其推论: 定理1 如果a,6∈R,那么a~2 b~2≥2ab,(当且仅当a=6时取“=”号)。 推论 如果a,6∈R~ ,那么a b/2≥ab~(1/2)(当且仅当a=b时取“=”  相似文献   

12.
初中代数里“整式”这一章是整个代数学的基础,它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关系是异常重大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須要求学生要理解透彻,記忆牢固,运用正确,計算熟练。如所周知,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讲起来,学生多不感到难懂,但一当学生自己动手作起題来,有时就会感到似是而非,沒有把握,乃至錯誤百出。例如,开头时有的学生就不承认a 2a 5b=3a 5b已經算完了;有的认为a~0应等于0,而不应等于1;有的則算出:3x-2(x-5y)=3x-2x-5y,3x-2(x-5y)=3x-6x 30y,x~3·x~2=x~6,x~3y~2 x~2y~3=x~5y~5以及5ab 3ab=Sa2b,5a~2b 3a~2b==8a~4b~2等等錯誤的結果来;甚至有的还长期地把3a~2和(3a)~2,-a~2和(-a)~2,(a b)~2和a~2 b~2混淆不清;或者在教师强調了(a b)~2≠a~2 b~2之后,却連(ab)~2=a~2b~2又不敢承认了。笔者有鑑于此,深  相似文献   

13.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初中代数教材的組成內容之一。在这篇文章里,想談一談我研究了这部分教材后的几点体会。首先要談一下在初中代数里为什么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主要是为了滿足以后学习中的需要。例如,在初中代数中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学习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以及在高中学习三角吋,都要用到不等式的知識。因此,不能把一元一次不等  相似文献   

14.
我们认为《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大纲》),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各科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制定得比较恰当。对全日制重点中学来说,《大纲》基本可行。现就一些具体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 1.《大纲》对高中数学内容划分为三种类型,虽然大体明确第一类型为文理不分科型,第二类型侧重文科班,第三类型侧重理科班,但各种类型在内容选择上的根据,应有适当说明。同时,这种分类的做法,还要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大纲协调一致,以保证整个教学安排和谐统一。 2.《大纲》中平面三角未单独设科,而将它归入代数。平面三角包括两部分内容:三角函数(包括反三角函数和三角方程)部分和解三角形部分。按它们各自的特点,可将前者归入代数,后者归入几何,这比《大纲》现在的做法更为合适。为此,解三角形可放在初中三年级“圆”一章之后。相应地将该年级的教  相似文献   

15.
两组三角形不等式的代数“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格、杨之先生在《初等数学研究问题三议》(《中等数学》1991年第1期)中指出:关于不等式的研究,无论几何不等式,还是代数不等式,令人目不暇接:面对千姿百态的不等式,不少人开始向“综合”方面探索,如寻求代数与几何不等式的内在联系,寻求“母不等式”,寻求不等式赖以产生的通用方法等等,尽管目前“综合”的前景还不明确,但已激起了广大初数爱好者的热情和兴趣,我们发现: (一) Weisnbock不等式: a~2+b~2+c~2≥3~(1/4)△ (1)和Finslev——Hadwiger不等式:  相似文献   

16.
二次方程内容中,有一类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的问题。类似地,不等式的内容中,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已知不等式的解,如何“还原”不等式的问题。关于这类问题,下面举例讨论它的几种解法。例1 已知不等式ax~2+bx+3>0的解是-3相似文献   

17.
《数学通报》今年五月号发表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征求意见稿)之后,我们立即组织了我市的重点中学——市一、二中的数学教师认真学习、座谈、讨论了大纲。现将老师们对大纲的意见整理如下: 一、大家认为,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对数学课的要求:使学生掌握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微积分、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侧重理科的可以适当充实选学内容;侧重文科的,适当精减内容、降低要求。新大纲所确定的教学的目的;根据“精简、增加、渗透”三原则所确定的教学内容;从初中二年级起数学课分两科同时开设;并根据学生的志趣不同,毕业后升学或就业等不同需要,从高中二年级起分为有所侧重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学安排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是符合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备校教学水平不一的实际情况的。二、新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中,由《五  相似文献   

18.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教学课本《代数》第二册“不等式”一章的习题里,有一道这样的题(见高中《代数》第二册P94练习第2题)求证ac bd≤(a~2 b~2)~(1/2)·(c~2 d~2)~(1/2)。用比较法是容易证明的。事实上,当ac bd<0时,结论显然成立;当ac bd≥0时,由于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第四册(试用本)共有三章。 前两章是代数内容。其中“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包含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包含了能归于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一些高次方程、分式方程、根式方程以及一些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指数和常用对数”一章包含了零指数、负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类分式不等式的证明题,如果大胆将左、右两边“互相叠加”,兴许产生意料不到的奇迹! 定理1 欲证明不等式:P>Q, 只须证明不等式:P Q>2Q。这个定理1太浅显了。例1 设a>b>c,求证:a~2/(a-b) b~2/(b-c)>a 2b c。(第32届乌克兰数学竞赛试题) 证明设P=a~2/(a-b) b~2/(b-c),Q=a 2b c;考察新不等式:P Q=(a~2/(a-b) a-b) (b~2/(b-c) b-c) (2b 2c)>2a 2b (2b 2c)=2(a 2b c)=2Q,显然,P Q>2Q,依定理1,知P>Q,故原不等式获证。 (注:此处不能取“=”,因为a~2/(a-b) a-b≥2a,b~2/(b-c) b-c≥2b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