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悬浮聚合过程中滴加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乳液聚合组分的悬浮-乳液耦合聚合方法,制备了大粒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MMA/PHEMA)复合微球。PMMA/PHEMA复合微球表面以HEMA乳液聚合物为主,且具有微孔结构。PMMA/PHEMA复合微球在水和苄醇中的平衡溶胀率大于PMMA微球。PMMA/PHEMA复合微球48h异丁苯丙酸负载百分比为35.6%,PMMA为27.6%。在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时间达到360h,释放量占负载总量的82%;而PMMA微球的释放时间为216h,释放量仅占负载总量的60%。  相似文献   

2.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树脂对胆红素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水相悬浮聚合制备了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树脂,研究了PHEMA树脂以及用乙醇胺功能基化后的PHEMA树脂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HEMA树脂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受树脂孔结构,吸附温度,离子强度以及溶液中白蛋白的影响。该类吸附剂对胆红素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中用乙醇胺功能基化的树脂表现出更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硅胶微球表面进行接枝修饰,然后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苯为溶剂,3-甲基噻吩为模板分子,在硅胶微球表面聚合,得到3-甲基噻吩的硅胶微球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通过考察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溶剂的用量等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得到3-甲基噻吩、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苯适宜的摩尔聚合比,以此配比合成了3-甲基噻吩表面印迹聚合物,在模拟汽油中,研究了该聚合物对3-甲基噻吩的吸附动力学、吸附选择性、竞争性及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对3-甲基噻吩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和再生性能,最大吸附容量可达85mg/g,有望将其用于汽油中噻吩类硫的深度脱除,从而弥补加氢脱硫缺陷。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80μm的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交联共聚物微球(HEMA/NVP),使用3,5-二硝基苯甲酰氯(DNBC)对其进行了化学改性,制得了表面键合有大量3,5-二硝基苯甲酸酯基(DNBZ)的功能微球DNBZ-HEMA/NVP;采用红外光谱(FTIR)与化学分析法对其化学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功能微球DNBZ-HEMA/NVP对肌酐的吸附特性与吸附机理.静态吸附实验表明,DNBZ-HEMA/NVP对肌酐具有强的吸附作用,交联微球HEMA/NVP经DNBC化学改性后,对肌酐的吸附容量提高了20倍;DNBZ-HEMA/NVP对肌酐的吸附性能受介质pH值及盐度的影响很大;当pH值较小或较大时,吸附容量都较低,pH=8.5时,吸附容量最大;介质的盐度越大,吸附容量越小.研究结果表明,DNBZ-HEMA/NVP对肌酐的吸附属化学吸附,而且是静电相互作用驱动下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5.
采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以磁性Fe_3O_4@SiO_2微球为载体、Pb(Ⅱ)为模板、甲基丙烯酸和水杨醛肟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合成了磁性铅(Ⅱ)离子表而印迹聚合物,并通过对比证实了印迹聚合物对Pb(Ⅱ)的良好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当温度为277 K~286 K时,在最佳吸附pH 6.0下,可在4 h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81.83 mg/g;当Pb(Ⅱ)浓度为300 mg·L~(-1),2倍的Cu(Ⅱ)、Zn(Ⅱ)或Cd(Ⅱ)与之共存时,印迹聚合物对Pb(Ⅱ)仍有较高的选择性,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79、4.55和4.70。将印迹聚合物重复利用5次后,吸附量的损失约为8%。  相似文献   

6.
光固化氨酯改性丙烯酸系水性涂料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合成了具有羟基和羧基侧基的丙烯酸共聚物,再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的半加成物对上述丙烯酸树脂进行接枝改性,经胺中和后,水性化,可得较为稳定的自乳化光敏树脂水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交联共聚微球HEMA/NVP,然后采用"接出"法,实施了甲基丙烯酸(MAA)在交联微球表面的接枝聚合,制得了接枝微球PMAA-HEMA/NVP.以溶菌酶(LYZ)为模型碱性蛋白,深入研究了接枝微球PMAA-HEMA/NVP对碱性蛋白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理.测定了微球PMAA-HEMA/NVP的zeta电位,考察了PMAA接枝度、介质pH值及离子强度等因素对体系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大的pH范围内,接枝微球PMAA-HEMA/NVP的zeta电位为绝对值较大的负值,即其表面携带有高密度的负电荷.在强静电相互作用的驱动下,接枝微球PMAA-HEMA/NVP对溶菌酶表现出很强的吸附能力.随介质pH值的增高,接枝微球对溶菌酶的吸附容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与溶菌酶等电点接近的pH值处(pH=9),具有最大的吸附容量(90mg.g-1);离子强度对接枝微球的吸附能力也有较大的影响,当pH9时,溶菌酶吸附容量随NaCl浓度的增高而减小;当pH9时,吸附容量随NaCl浓度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酯烷基链长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疏水成分,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DEA)为可离子化单体,及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或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合成了数个系列甲苯改性的不同交联度的疏水阳离子凝胶,研究了这些凝胶以pH-敏感溶胀为主的容胀行为.发现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酶(BMA),EGDM及DEA合成的改性凝胶,与以苯乙烯(St),DVB及DEA合成的溶剂改性凝胶具有十分相似的平衡溶胀和动力学溶胀性质.研究结果为增加疏水阳离子凝胶的载药种类,拓宽由pH改变而触发释药的控释体系的应用范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交联共聚微球;接着用甲基丙烯酰氯对交联微球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将可聚合双键引入微球表面,制得了改性微球;然后,用"接出"法实施了甲基丙烯酸(MAA)在改性微球表面的接枝聚合,得到了接枝微球.用红外光谱法对几种微球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形貌;考察了对MAA接枝聚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交联微球在表面改性后,可顺利地实现MAA在微球表面的接枝聚合;在接枝聚合过程中,微球表面所产生的接枝聚合物层会形成动力学位垒,反应12h后接枝度不再变化,且在接枝度-温度与接枝度.引发剂用量曲线上出现最高点;接枝聚合适宜的反应温度为7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3%.对碱性蛋白的吸附性能的观察表明,在氢键与静电相互作用的协同作用下,接枝微球对溶菌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和高分子反应制备8-羟基喹啉型复合螯合微粒.首先使用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AMPS-SiO2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接枝微粒PHEMA/SiO2.又以5-氯甲基-8-羟基喹啉(CHQ)为试剂,使接枝的PHEMA发生大分子反应,实现了接枝微粒PHEMA/SiO2的8-羟基喹啉功能化转变,制得了复合微粒HQ-PHEMA/SiO2.采用多种手段对两种微粒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氨基-过硫酸盐表面引发接枝体系的接枝聚合机理,并研究了CHQ与接枝PHEMA的醇羟基之间取代反应的机理,还初步考察了功能微粒HQ-PHEMA/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氨基-过硫酸盐表面引发接枝聚合体系具有很高的引发活性,在室温(30℃)即可制得高接枝密度(40 g/100g)的接枝微粒PHEMA/SiO2;CHQ与接枝PHEMA的醇羟基之间的取代反应遵循SN1的反应历程,使用强极性溶剂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微粒HQ-PHEMA/SiO2对重金属离子呈现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是一种功能复合微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