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煤中含氧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FTIR分析和合适的光谱分峰程序,把煤的红外吸收光谱分解为38个Gaussian分布的峰。基于煤中含氧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中有吸收,并结合煤中含氧官能团的化学分析,确定了含氧官能团与其吸收强度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煤化程度有显著差异的18种煤的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羧基、羟基和其它含氧官能团的氧含量均随煤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少,煤中官能团的氧含量是煤化程度的量度  相似文献   

2.
应用红外光谱研究脱灰对伊敏褐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伊敏褐煤的原煤和脱灰煤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并通过分段分峰拟合分析了脱灰前后伊敏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脱灰处理对煤中有机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对脂氢和羟基氢键有机结构影响较小,脱灰后,脂氢结构中CH2不对称伸缩振动没有变化,CH伸缩振动明显减少,而CH2对称伸缩振动和CH3不对称伸缩振动略有增加;羟基氢键结构中羟基N羟基、自缔合羟基氢键以及羟基π氢键的强度有所降低,而环氢键和羟基醚氢键的吸收强度有所增加;对芳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的影响较大,芳香结构由原煤中的苯环三取代占主导地位转变为脱灰煤中的苯环三和四取代;含氧官能团中烷基醚和脂肪羧酸脱灰后吸收峰的强度明显减弱,这是由于水解反应导致的,而酚羟基和羧酸脱灰后吸收强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应用红外光谱研究脱灰对伊敏褐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伊敏褐煤的原煤和脱灰煤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并通过分段分峰拟合分析了脱灰前后伊敏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脱灰处理对煤中有机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对脂氢和羟基氢键有机结构影响较小,脱灰后,脂氢结构中CH2不对称伸缩振动没有变化,CH伸缩振动明显减少,而CH2对称伸缩振动和CH3不对称伸缩振动略有增加;羟基氢键结构中羟基N羟基、自缔合羟基氢键以及羟基π氢键的强度有所降低,而环氢键和羟基醚氢键的吸收强度有所增加;对芳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的影响较大,芳香结构由原煤中的苯环三取代占主导地位转变为脱灰煤中的苯环三和四取代;含氧官能团中烷基醚和脂肪羧酸脱灰后吸收峰的强度明显减弱,这是由于水解反应导致的,而酚羟基和羧酸脱灰后吸收强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低煤化度煤低温热解脱氧后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低温热解脱氧方法对低煤化度煤中含氧官能团化学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测定了FTIR、1H-NMR、13C-NMR及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得出了煤中含氧官能团的化学活性顺序,并发现低温热解脱氧的同时,煤分子中的O重新分布,H分布、C分布及孔径分布的变化,是低温热解导致煤分子改性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百色褐煤镜煤质的主要组分——木质结构镜煤和凝胶化基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结果指出,木质结构镜煤和凝胶化基质,无论在含氧官能团、脂肪族结构比例、特别是芳核取代结构特征上,均有较明显的差别.根据显微结构特征和化学组成结构上的差别,讨论了形成木质结构镜煤和凝胶化基质的原始质料及其化学转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东胜长焰煤热解含氧官能团结构演化的13C-NMR和FT-I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胜煤田色拉一号井田2号煤层长焰煤为研究对象,利用浮沉离心法富集其镜质组。基于工业分析、元素分析、13C-NMR、FT-IR、谱图分峰拟合技术和化学分析测试,求取镜煤及一系列热解煤含氧官能团结构与含量参数,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含氧官能团的分布规律与演化特点。镜煤中羧基、羰基含量分别为8.91~10.90 mol/kg、1.61~1.79 mol/kg,随热解温度升高羧基显著减少。热解作用促使以端基形式连接在脂肪链或脂肪环结构氧上的甲基和亚甲基首先脱去,且在温度高于350 ℃后基本稳定。氧在热解过程赋存状态的变化是芳香体系与脂肪体系相互竞争的结果,510 ℃热解煤中芳香类氧和脂肪类氧的含量分别为7.49、3.45 mol/kg。羟基的演化过程与热解过程中氧的赋存状态密切相关。随着热解过程的进行,在热解温度低于440 ℃时,各种羟基含量均减少,热解过程对于大分子网络的破坏干扰了各种氢键作用,而羟基π作用则暂时增强,至510 ℃时各种氢键含量均降为最低。东胜长焰煤中含氧官能团化学活性顺序为:[COOH]>[R-O]>[Ar-O-Ar,Ar-O-C,C-O-C]>[C=O]。镜煤非活性醚键含量为0.68 mol/kg,活性醚键为0.48 mol/kg,主要为非活性醚键。  相似文献   

7.
低温热改质煤表面性质变化及其对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考察了几种褐煤热改质过程中表面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0~300℃温度范围内,热改质煤表面产生显著的收缩作用,活性含氧官能团尤其是羟基官能团的分解使煤表面疏水化作用显著增强,从而使煤的吸水性大幅度降低。上述煤表面性质的变化是该温度范围内热改质煤成浆性得以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相关微分分析进一步表明,煤表面羧基官能团和与之相关的煤的吸水性是制约煤成浆性尤其是低阶煤成浆性的首要因素,而未发现酚羟基官能团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浆体流变特性的研究表明,浆体的屈服假塑性与煤表面活性含氧官能团和矿物质的含量有关,煤表面较高的亲水性有利于浆体屈服假塑性的改善,从而使其对浆体性质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几种褐煤热改质过程中表面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0-300℃温度范围内,热改质煤表面产生显著的收缩作用,活性含氧官能团尤其是羟基官能团的分解使煤表面疏水作用显著增强,从而使煤的吸水性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吡啶预处理抑制煤热解过程中交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吡啶蒸气、吡啶溶液两种溶胀方式对伊泰褐煤进行了预处理,用热重结合在线质谱仪考察了两种处理方式对煤热解过程中交联反应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预处理方法对煤热解过程的交联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其作用温度和机理不同。吡啶蒸气预处理可能通过与煤形成N—OH氢键、断开煤本身含氧官能团之间的氢键,从而在400℃以前抑制煤本身含氧官能团之间的氢键交联反应;吡啶溶液预处理主要是通过改变煤的结构,减少煤小分子同大分子网络结构之间缔合,提高氢的传递效率等因素来抑制小分子同煤大分子网络结构及其热解过程中间碎片之间的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对吐鲁番风化煤黄腐酸(FA)采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元素分析、官能团定量、紫外、红外、核磁共振、顺磁共振、凝胶过滤、凝胶电泳、等电聚焦、分子量测定等)进行了全面的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