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微波技术合成了配合物[Gd2(Gly)6(H2O)4](ClO4)6(H2O)5, 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红外表征和热重分析. 应用X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 该晶体为一维链结构, 属三斜晶系, P 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1569(17) nm, b=1.4138(2) nm, c=1.5642(2) nm, α=96.910(2)°, β=102.735(2)°, γ=105.512(2)°, V=2.3606(6) nm3, Z=2, Dc=2.144 g•cm-3. 采用精密溶解-反应量热计, 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 计算出了该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7960.73±3.23) kJ•mol-1.  相似文献   

2.
葛红光   范广  陈三平  高胜利 《化学学报》2006,64(24):2501-2504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离子型配合物[Ni(phen)2(H2O)2][Ni(PDC)2]•7H2O (H2PDC=吡啶-2,6-二甲酸, phen=1,10-菲啰啉).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晶体数据解析表明, 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a=1.0092(4) nm, b=1.4599(6) nm, c=1.4933(5) nm, α=73.982(2)°, β=78.652(2)°, γ=75.184(3)°, V=2.0256(13) nm3, Z=2, F(000)=1004, μ=1.014 mm-1, R1=0.0538, wR2=0.1493. 配合物中的结晶水分子形成一个(H2O)12水簇, (H2O)12水簇通过氢键连接为二维水网, 最终构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3.
延玺  李玉梅  于静  刘会青 《化学学报》2007,65(23):2720-2724
合成新型大豆甙元衍生物Cd(II)配合物[Cd(L)(H2O)3]•2H2O (H2L=3'-磺酸钠-4'-羟基-7-羧甲基异黄酮), 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IR对其进行表征. 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a, 晶胞参数a=1.3691(3) nm, b=0.72157(16) nm, c=2.0163(5) nm, α=90°, β=93.501(4)°, γ=90°, V=1.9882(8) nm3, Mr=592.79, Z=4, Dc=1.980 g•cm-3, F(000)=1192, μ=1.283 mm-1, R1=0.0387, wR2=0.1224.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 该单晶中Cd(II)为六配位, 它除了与配体L中羧基和磺酸基上的氧原子配位外, 还与溶剂中的3个水分子发生配位, 形成了以Cd(II)为中心的八面体配位构型. 该晶体结构中存在着平行于b轴的双螺旋链, 左手螺旋Cd-L链和右手螺旋Cd-L链的交替排列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由于配位水和晶格水以及配体中CO2, SO3, O, CO, OH等的存在, 该晶体中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氢键, 二维层状结构之间依靠这些复杂的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
武望婷  胡怀明  王尧宇  史启祯 《化学学报》2005,63(22):2032-2036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 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2,2-联吡啶(C10H8N2, 简写bipy)与Eu(NO3)3•4H2O反应, 首次培养出黄色单晶[Eu(C10H9N2O4)(C10H8N2O4)(H2O)3]•0.5bipy•3H2O.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晶胞参数a=0.93392(16) nm, b=1.3100(2) nm, c=1.3895(2) nm, α=97.205(3)°, β=105.411(2)°, γ=106.364(2)°, V=15.35(2) nm3, Z=2, μ=2.118 mm-1, Dc=1.686 Mg/m3, F(000)=786, R=0.0116, wR=0.0507, GOF=0.995. 晶体测试结果表明, 该单晶结构为铕的9配位配合物, 两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分别以负一价和负二价酮式和三个水分子同时参与配位; 每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中的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Eu3+配位, 形成两个共边的稳定五元环, 另三个配位原子则分别来自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 该配合物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 而在不对称单位中还有游离的一个2,2-联吡啶分子和三个水分子, 这些游离分子与配位分子之间存在大量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 整个分子在空间呈三维网状结构.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5.
稀土配合物[Nd(o-NO2-C6H4COO)3(DMF)2]2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芳  陈亚芍 《化学学报》2007,65(8):667-672
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倒反中心的稀土钕配合物[Nd(o-NO2-C6H4COO)3(DMF)2]2. 通过元素分析, 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热重分析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的结构. 钕配合物[Nd(o- NO2-C6H4COO)3(DMF)2]2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a=1.18652(12) nm, b=1.24784(13) nm, c=1.29958(13) nm, α=64.220 (1)°, β=66.306 (1)°, γ=71.825 (1)°, V=1.5645 (3) nm3, Dc=2.167 mg/m3, Z=2, μ=3.415 mm-1, F(000)=986. 配合物中每个Nd(Ш)被4个邻硝基苯甲酸根桥联, Nd(Ш)的配位数为8, 配位原子分别来自于5个邻硝基苯甲酸羧酸根的6个氧原子和2个DMF的羰基氧原子. 配合物中的氢键和ππ 堆积作用使其成为三维立体结构. 同时发现了标题配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袁爱华  沈小平  周虎  陆路德 《化学学报》2005,63(19):1795-1801
将Ni(teta)(ClO4)2 (teta=5,7,7,12,14,14-hexamethyl-1,4,8,11-tetraazacyclotetradecane)的DMF溶液和K3[Fe(CN)6]的水溶液在填充了琼脂冻胶的U型管中通过扩散反应, 得到了标题化合物(H2teta)2{[Ni(teta)][Fe(CN)6]2}•17H2O, 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为a=0.9998(2) nm, b=1.5514(3) nm, c=1.6647(4) nm, α=114.15(2)°, β=100.91(2)°, γ=93.42(2)°, V=2.2863(10) nm3, z=1, Dc=1.196 g•cm-3, F(000)=890, μ=5.84 cm-1, GOF=0.894, R1=0.0582, wR2=0.1446 [I>2σ(I)]. 该化合物的基本单元由2个[H2teta]2+阳离子、1个{[Ni(teta)][Fe(CN)6]2}4-阴离子和17个水分子组成, 它们之间通过N—H…N氢键而形成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 1.8~300 K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 化合物中三核体系Fe (s=1/2)-Ni (s=1)-Fe (s=1/2)中心原子间通过氰基桥联而发生强的铁磁相互作用, 磁参数J=4.33 cm-1, g=2.6, θ=60 K. 通过TG-DTG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郭金玉  张建国  张同来 《化学学报》2006,64(16):1693-1699
用水热法以5-硝基间苯二甲酸和吡啶为配体合成并培养了Co(nip)2(py)2(H2O)2的单晶. 对单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差热分析和热重-微商热重分析. 该配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 属于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1.1662(3) nm, b=1.7734(4) nm, c=0.6988(2) nm, β=102.46(4)°, V=1.4112(6) nm3, Z=2, Dc=1.585 Mg/m3, μ(Mo Kα)=0.688 mm-1. 所有晶体数据的R因子为: R1=0.1064, wR2=0.1270; 最终R因子[I>2σ(I)]为: R1=0.0467, wR2=0.1008.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的结果表明, 依靠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硝基氧之间的弱相互作用以及π-π堆积作用, 配合物分子被连成二维无限平面结构. 根据配合物的热分析结果, 配合物及热分析各阶段残渣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我们推测出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8.
在乙腈溶液中, 由混合价三核锰配合物[Mn3O(ClCH2COO)6(py)2]•(H2O) (py为吡啶)与2,2′-联吡啶(bipy)反应合成了混合价(Mn3IIIMnII)四核锰配合物[Mn4O2(ClCH2COO)7(bipy)2]•H2O.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 标题化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 a=0.89854(13) nm, b=1.4027(2) nm, c=1.9037(3) nm, α=93.518(3)°, β=96.736(3)°, γ=94.875(3)°, V=2.3680(6) nm3, Z=2, Dc=1.734 g/cm3, F(000)=1238, GOF=1.036, R1=0.0592, wR2=0.1162 [I>2σ(I)]. 在标题化合物中, 配位结构单元中心为一蝶型[Mn43-O)2]7+多核簇, 含有2个Mn33-O)单元, 具有近似C2对称轴. 4个Mn离子均为六配位, 外围配体为7个氯乙酸根和2个2,2′-联吡啶, 处于变形的八面体环境. 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标题化合物在整体上表现为反铁磁性耦合作用, 但在低温下的磁相互作用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配合物[Pd(phen)Cl2]与腺嘌呤的键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恩君  刘祁涛 《化学学报》2005,63(8):725-728
合成并表征了固体三元配合物[Pd(phen)Cl2] 1. 以1和DNA的组成小分子腺嘌呤(ade)反应, 获得双核配合物单晶[Pd2(phen)2(ade)2]Cl2•4.5H2O (2). 配合物2为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nma, 晶胞参数a=2.1709(9) nm, b=1.4378(6) nm, c=1.2274(5) nm, αβγ=90°, V=3.8311(3) nm3, Dc=1.729 g/cm3, Z=4, F(000)=2004, R1=0.0766, wR2=0.1526. phen配体以两个氮原子与钯(II)离子配位, 按生物学原子规范标号, ade以N(3), N(9)原子与钯(II)离子桥联配位, 形成双核混配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Cu2(dhbd)(bipy)2]•10H2O}n (H4dhbd=2,3-二羟基丁二酸, bipy=2,2'-联吡啶),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C2/c, a=2.1965(4) nm, b=1.0671(2) nm, c=1.3662(3) nm, β=93.50(3)°, Z=4, R=0.0388.晶体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10个结晶H2O分子和由两个Cu(II)原子、一个采用双二齿螯合配位的2,3-二羟基丁二酸根、两个2,2'-联吡啶形成具有C2旋转轴的U形双核单元, 相邻的两个方向相反的U形双核单元通过双羧基O桥联形成沿c轴延伸的一维链; 链间籍C—H…O和O—H…O氢键扩展为三维结构.配合物中呈现了一种2,3-二羟基丁二酸与过渡金属配位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pH=7.5的水溶液中, Na2WO4•2H2O, NaAsO2, CoCl2•6H2O与对氨基吡啶反应, 得到了一种新的夹心型杂多钨酸盐Na6(C5H7N2){[Na(H2O)2]3Co(H2O)5[Co(H2O)]3(AsW9O33)2}•27H2O单晶,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 晶体属三斜晶系, P 空间群, 其晶胞参数为: a=1.3276(8) nm, b=1.7581(10) nm, c=2.4381(14) nm, α=70.954(9)°, β=86.663(9)°, γ=72.885(9)°, V=5.136(5) nm3, Z=2, R1=0.0608, wR2=0.0848 [I>2σ(I)]. 在{[Na(H2O)2]3Co(H2O)5[Co(H2O)]3(AsW9O33)2}7-阴离子中, 一个Co2+与聚阴离子{[Na(H2O)2]3[Co(H2O)]3(AsW9O33)2}9的一个端基氧共价连接, Co2+呈现出5和6两种配位数, 质子化的氨基吡啶正离子作为抗衡离子存在于晶体之中. 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IR, UV-Vis, TG-DSC表征. 对该化合物、Na2WO4•2H2O及CoCl2•6H2O催化H2O2氧化乙醛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该化合物的催化活性远优于简单化合物Na2WO4•2H2O和CoCl2•6H2O.  相似文献   

12.
ZnO, 丙二酸及4,4'-bipy按物质的量之比1∶3∶0.3溶于H2O和DMF混合溶剂中(体积比4∶1), 形成的无色溶液在50 ℃反应 3 d, 得到了标题化合物{[Zn2(mal)2(4,4'-bipy)(H2O)2]•2(H2O)0.25} (mal=丙二酸根),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表征, 测定了晶体结构. 该聚合物属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a=0.71215(16) nm, b=1.8685(4) nm, c=0.73890(17) nm, β=91.486(5)°, V=0.9829(4) nm3, Z=4, Dc=1.811 g/cm3, Mr=268.03, F(000)=542, μ=25.02 cm-1. 最终偏离因子R1=0.0499, wR2=0.1374. 该化合物中Zn原子和三个丙二酸根中的4个O原子、一个水分子和4,4'-bipy的一个N原子配位, 形成的ZnNO5八面体通过4,4'-bipy和丙二酸根桥联, 组成一种新颖的三维多孔结构, 其孔道中充填游离水分子. 此外还研究了该聚合物的热性质.  相似文献   

13.
覃事栋  冯思思  张红梅  朱苗力  杨频 《化学学报》2005,63(13):1155-1160
报道六齿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亚甲基)-1,2-乙二胺(EDTB)及单核镍(II)配合物[Ni(EDTB)]•2Cl• CH3OH•C2H5OH的合成、晶体结构和SOD模拟活性. 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1.0931(2) nm, b=1.1693(2) nm, c=1.6756(4) nm, α=76.042(3)°, β=88.787(3)°, γ=72.044(3)°, V=1.9740(7) nm3, Dc=1.321 g/cm3, Z=2, F(000)=824, μ=0.670 mm-1. 最终因子R[I>2σ(I)]: R1=0.0611, wR2=0.1497; R(全部数据): R1=0.0870, wR2=0.1604. 结构分析表明, 镍(II)分别与配体中的四个苯并咪唑氮和两个亚胺基氮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活性测定表明, 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模拟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新的方法合成了1-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配体, 利用该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铜配合物[Cu(C14H21N5)Br]2•[CuBr4] ([Cu(C14H21N5)Br]•[CuBr4]2-•[Cu(C14H21N5)Br]), 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的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a=1.96209(15) nm, b=0.82319(5) nm, c=2.39249(15) nm, α=90.00°, β=102.996(2)°, γ=90.00°, V=3.7653(4) nm3, Z=4, μ(Mo Kα)=8.083 mm-1, Dc=2.097 Mg/m3, F(000)=2308, R=0.0417, wR=0.0945, GOF=0.933. 该配合物由两个1-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一溴合铜配阳离子和一个四溴合铜配阴离子组成. 在两个配阳离子中, 每个Cu(II)离子与五个配位原子配位(四个氮原子和一个溴阴离子), 位于一个变形四方锥的中心. 在配阴离子中, Cu(II)离子与四个溴阴离子配位, 位于一个稍变形四面体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高恩君  程卯生  王克华  孙亚光 《化学学报》2006,64(21):2169-2172
合成了配合物[Co(qina)2(H2O)2]•2DMSO单晶(qina为喹哪啶酸). 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其分子结构为规则的八面体构型, qina以氮原子和羧酸根氧原子与Co2+离子配位, 两个水分子为轴向配位. 配合物之间富有配位水分子分别与DMSO的氧原子、qina中未与Co(II)配位的氧之间氢键作用. 配合物与鱼精DNA作用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 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并可能以局部插入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6.
王敬平  王伟  刘迎红  牛景杨 《化学学报》2007,65(17):1826-1830
以Na2WO4•2H2O, Na2MoO4•2H2O, Na2HAsO4•7H2O和2,2'-bipyridine为原料, 在水热条件下制得了含一维阳离子的聚金属氧簇化合物: [{M(2,2'-bipy)}5O14]4[2,2'-H2bipy]2(As2W18O62)2•8H2O (M=Mo/W; 2,2'-bipy=2,2'-bipyridyl), 并用元素分析, IR, TG和单晶X-ray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a=4.1721(5) nm, b=2.4629(5) nm, c=1.7541(5) nm, β=91.119(3)°, V=18.021(5) nm3, Z=2, R1=0.0629, wR2=0.1605 [I>2σ(I)]. 标题化合物的阳离子链由五元金属氧簇构筑块[{M(2,2'-bipy)}5O14]2+通过氧原子桥联而成, 构筑块[{M(2,2'-bipy)}5O14]2+中的五个金属原子呈畸变的“A”字型排布, 阳离子展现出新颖的一维锯齿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Mn2(CHZ)4(H2O)2](PA)4·10H2O的制备和分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论述了苦味酸(PA,三硝基苯酚)锰与碳酰肼(CHZ, NH2NHCONHNH2)反应制备目标配合物的方法及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的结构式为[O,O′-μ-Mn2(CHZ)4(H2O2)](PA)4·10H2O。晶体属三斜晶系,P1 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0.8269(1) nm, b=1.2812(1) nm, c=1.5915(1) nm; α=109.58(1)°, β=95.19(1)°, γ=92.76(1)°, V=1.5765(2)nm3; Z=1, Dc=1.580 g·cm-3, μ(Mo Kα)=520 m-1。晶体结构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0.0557。该化合物为具有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以两个碳酰肼分子中羰基氧为桥原子将两个锰离子结合起来,与锰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碳酰肼分子第一、五氮原子,羰基氧原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锰离子的配位数为七。若味酸根作为外界离子以库伦力和氢键与内界离子结合成配合物分子。  相似文献   

18.
以醋酸铜、间三氟甲基苯甲酸(m-TFBA)和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在甲醇水介质中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 铜?髤配合物[Cu(m-TFBA)(phen)(H2O)2]·(m-TFBA),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01 61(10) nm,b=1.150 69(12) nm,c=1.286 49(12) nm,α=82.217(2)°,β=84.767(2)°,γ=66.371(2)°,V=1.344 8(2) nm3,Z=2,Dc=1.625 g·cm-3,R1[I>2σ(I)]=0.042 1,wR2[I>2σ(I)]=0.095 8。铜(Ⅱ)分别与来自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间三氟甲基苯甲酸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强的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聚体结构,该二聚体又通过分子间弱的C-H…O氢键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中配位的间三氟甲基苯甲酸上的三氟甲基基团具有无序结构。对配合物中[Cu(m-TFBA)(phen)(H2O)2]+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以对乙酰氨基苯甲酸(p-ABA),1,10-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与高氯酸锌合成了标题配合物[Zn(p-ABA)2(phen)·(H2O)]·H2O。配合物(C30H26N4O8Zn,分子量为637.93)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结构表明:锌原子与2个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2个氧原子,1个1,10-邻菲咯啉中的2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晶胞参数:a=1.362 77(17) nm, b=1.882 3(2) nm,c=1.252 53(16) nm;β=114.500(2)°,V=2.923 6(6) nm3Dc=1.449 g·cm-3Z=4,F(000)=1 320,R1=0.041 4,wR2=0.087 8。形成五配位的三角双锥结构。对配合物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在230.0 ℃以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铜(II)与羟基丁二酸和2,2'-联吡啶形成的配位聚合物{[Cu(malate)(2,2'-bipy)]•3H2O} (其中malate=羟基丁二酸根, 2,2'-bipy=2,2'-联吡啶), 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单晶结构, 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研究. 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c; 晶胞参数: a=0.70132(10) nm, b=1.9730(3) nm, c=1.18998(16) nm, β=94.551(3)°; Z=2; 最终偏离因子R=0.0483. 配合物中每个铜(II)原子与来自2,2'-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羟基丁二酸根的三个氧原子配位, 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单元. 每个羟基丁二酸根以R构型方式桥联两个三角双锥结构单元, 沿a轴方向无限延伸形成一维链. 两条平行链以面对面的方式重叠, 彼此吡啶环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 加之C吡啶环—H…O羧基弱相互作用形成新颖的梯状双链结构, 比邻的梯状双链又通过分子间O羟基-H…O羧基氢键沿a轴方向共同构筑了具有隧道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