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青莲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同位素化学的奠基人.本文介绍他在90高龄之际在原子量新值测定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从1990年代初以来,他主持一个科研小组采用质谱法,实施了测定10项原子量新值的长期计划.至2001年7月已经有In、Ir、Sb、Eu、Ce、Er、Ge、Dy和Zn等9个原子量新值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CAWIA)正式确定为原子量的国际新标准;另外一个Sm原子量新值也于2005年被国际组织确认.  相似文献   

2.
张青莲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2月14日与世长辞,但他对化学与化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对《大学化学》的关爱将永远记忆在广大师生心中。张青莲先生在6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曾讲授过普通化学、无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理论化学、稀有元素化学、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等课程。新中  相似文献   

3.
硼同位素~(10)B 和~(11)B 由于相对质量差达9.5%,在成矿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分馏效应,从而导致同位素丰度比 R_(11/10)的变异。最近Holden 对此有详尽的综合评述。国际原子量委员会评估的硼原子量值10.811有较大的不确定度±0.005。本文旨在对若干硼矿物和试剂作精密的 R_(11/10)测量,并以国际硼同位  相似文献   

4.
化学元素的原子量是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常数,原子量的概念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推进作用.化学发展的两个里程碑:原子分子学说和周期率,都是以原子量为基础,而且一切化学反应、合成、分析以及化学物质的生产,都要用原子量计算.原子量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原子量的测定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测定原子量主要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质谱法).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育》2006,27(12):22-22
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稳定同位素化学的奠基人、北京央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张青莲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6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相似文献   

6.
原子量概念的准确性和测定技术的发展一直是化学和物理学科的关注点之一。依据文献系统地阐述了原子量的定义、标准原子量值测定和确定的依据。详述了原子量测定技术发展的3个重要方法,即化学法、质谱法和校准质谱法;分析了测定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指出这一过程对“修订国际单位制(SI)”和化学教育的影响。重点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对世界原子量测定工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袁振东  秦亚坤  邢进 《化学教育》2020,41(4):107-112
从古代思辨的原子论到近代科学的原子-分子论,原子量的测定是其从定性到定量发展的关键。原子量为化学家们研究物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原子量内涵的相对性,决定了原子量基准的重要性。原子量最终取代了测定与传播都早于它的当量,并走向了国际化,这个过程不仅可让我们认识到科学发展的曲折艰辛,也让人们理解了科学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9.
张冰  刘玉荣  刘新月  赵扬 《化学通报》2024,87(7):882-887
张青莲(1908 - 2006)先生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张先生早年留学欧洲,在战火纷飞的1937年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他长期从事重水和稳定同位素化学的研究。早年张先生在重水方面的研究独树一帜;上世纪60年代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耄耋之年仍坚持工作,带领团队精确测定的铟、铱、锑、铕、铈、铒、锗、镝、锌和钐等10种元素的原子量被相关的国际组织确定为这些元素原子量的新标准。他敬业爱生,致力于化学人才的培养,不仅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中无机化学教学体系的发展,还对中学的化学教育和教学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张青莲先生的一生中,有很多感人、动人、激励人的事迹,这些事迹可以作为化学课程“思政内容”的精彩素材;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科学家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去学习、传承和积极践行。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化学元素的原子量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常数 ,它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化学领域中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数据。如果没有原子量 ,物质的质量将不可能与摩尔量联系起来。在化学发展的进程中 ,原子分子学说与元素周期律均以原子量为基础。  早在 1 894年 ,美国化学会就发表了F .W .Clarke的极具准确性的原子量标准表 ,几年后德国化学会也开始发表原子量表。鉴于原子量的重要性 ,原子量应有国际一致的公认值 ,并应有一个国际性的机构统一负责定期公布原子量表 ,因此成立了由 3人 (美F .W .Clarke ,英T .…  相似文献   

11.
198 5年 ,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学成立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 ,张青莲教授为中心的首届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心成立伊始 ,即与中国化学会合作创办了《大学化学》杂志。 1 0多年来 ,《大学化学》已成为我国高等化学教育界广大师生更新知识的挚友和交流经验的园地 ,这其中也包含着张先生倾注的大量心血。从创刊开始 ,张先生一直对《大学化学》编辑部的工作非常支持 ,不论是栏目设置还是选稿原则 ,他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从 1 986年创刊至 2 0 0 2年的1 7年间 ,《大学化学》发表了约 2 0 0 0篇文章 ,每期的英文目录都由张先生亲自过目 ,逐字推敲修…  相似文献   

12.
13.
Svehla G 《Talanta》1970,17(12):1141
  相似文献   

14.
Svehla G 《Talanta》1970,17(2):III
  相似文献   

15.
An antibody phage library was screened with two target molecules, IFNα-2a and FGFR-GST, and the KD value of each round of panning was measu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pparent KD values decreased along with each additional panning round, which indicates the increase of the binding affinity between the phage and the target molecules. This result shows that the KD value is a reliable intrinsic parameter and a new method for screening efficiency detection is thu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6.
17.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3):xiii-xvi
  相似文献   

18.
Svehla G 《Talanta》1972,19(5):III-IIV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