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载预压软土的次压缩沉降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一维次固结试验,研究次压缩变形和预固结压力、再加荷压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软土在超载预压后,不论再加荷压力的大小,再压缩过程均存在主固结过程,进入次压缩变形的时间基本相同;次固结系数随着再加荷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预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次压缩应变和超载比之间具有规则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双曲线简化模型模拟;建立的次压缩沉降计算公式既反应了软土本身性质的影响,也反应了预固结压力和再加荷压力的影响.工程算例数据和实际工后沉降观测数据表明,改进的次压缩沉降计算公式较之传统的次压缩沉降计算方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垃圾土沉降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成分的垃圾土进行了高压固结试验和沉降模型试验,分析了垃圾土的沉降机理和过程.应用Sowers沉降模型对垃圾土沉降值进行了计算,并与实调值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主压缩指数C‘c及修正主压缩指数C‘c的变化规律和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3.
沿海地区平原水网区高速公路的软土路基,其压缩层范围与应力控制法确定的深度通常相差很大.而与应变控制法确定的厚度比较吻合.规范规定的应力控制比值与一些实际情况不符,对大宽度路基条件下的软基不太适用,导致用应力控制法计算出的沉降量比实际沉降大许多.文中结合工程实例,研究出现这一问题的机理,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压缩成型过程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外生物质压缩成型模型研究现状,就生物质压缩成型的四个阶段分别论述并分析了在每个阶段所使用的力学模型,将各个模型的适用条件进行比较。发现传统的模型分为表示压力与变形关系的黏弹塑性模型和描述压力与压缩密度的数学模型,其中黏弹塑性模型较为常见。此外还有无须确定屈服面主要研究生物质内部特性以内时理论为基础的热黏塑性本构模型和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唯象法为原理、以自由能形式推导,通过内变量连续地描述材料的各种变形的黏弹塑性统一本构模型。其不以屈服面存在与否为前提,可以用一组方程描述材料的全部变形过程,指出了力学模型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城市固体垃圾沉降过程模型做了深入详细的研究,指出了传统模型的缺点,提出了一个新的全过程沉降模型,该模型克暇了传统模型的缺点。通过实测资料验证了新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气体压力对沉降的影响,把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简化为单向气体渗流场,结合Darcy定律、气体状态方程、有效应力原理和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理论,并假定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完全回灌,在气体质量守恒的基础上,根据气体消散期间垃圾场内和大气之间的气体压力与填埋场沉降之间的变化关系,建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在气体压力作用下沉降的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沉降.  相似文献   

7.
复合地基沉降的模型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复合地基沉降发展机理和规律的分析,结合Verhulst灰色预测模型的特点,建立了复合地基沉降的Verhulst灰色预测模型,反映了复合地基沉降 时间曲线的单调递增性、有界性和呈"S"形的特点·模型精度检验表明,利用较少的沉降观测数据,通过数学推理过程建立的沉降Verhulst预测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精度,反映了复合地基沉降发展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预测深基坑工程施工前预降水诱发的地表沉降量,本文考虑到不同含水率状态下土体重度存在差异,应用大井法基坑降水原理,基于有效应力原理和一维固结压缩理论,计算降水区域单元土体的固结压缩量;并通过随机介质理论方法预测基坑周围的地表沉降量。以某基坑降水施工为背景,理论计算结果显示:预降水导致基坑南侧5m处地表沉降量达28.56mm;降水影响范围为80m;与现场实测值对比显示:两者误差小于10%,验证了本文研究思路的合理性。本文研究内容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大连地铁202标段春光街暗挖车站为例,在结合实测地表沉降数据的基础上引入理论模型(文克尔沉降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方数据基本吻合.这就对类似工法和工程地质条件下引起的地表沉降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理论计算模型.同时在计算中得出施工对地表沉降横向的影响范围为隧道洞宽的2.0 ~ 2.5倍.  相似文献   

10.
考虑线性模型y=Xβ+e,E(e)=0,Cov(e)=σ2V在V=IN且2≤ rkX=P≤N假设下,针对X的复共线性,提出了广义压缩预测.  相似文献   

11.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新方法-桩体沉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复合地基进行研究,提出了桩体沉降法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新方法.根据对不同参数(桩长、桩径、桩体模量、褥垫层厚度、褥垫层模量、加固区土体模量、下卧层土体模量)的复合地基的分析,提出了桩体沉降法的两个重要参数:桩顶应力比和桩端应力比,并推导其经验公式.通过与工程实测对比分析表明,采用桩体沉降法计算的沉降量与实测数据相吻合,可以认为是工程设计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软土工后沉降双曲线模型与指数曲线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软土工后沉降的典型预测模型,指出了预测误差的原因.阐明双曲线模型只是基于模型曲线与实测沉降形状相似的基础上提出的,没有理论依据;指数曲线模型主要基于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模型假定与工程实际有较大出入,所以两者具有较大的拟合误差.从数学角度证明了在初始沉降速率和最终沉降分别相同的情况下,指数模型预测结果大于双曲线模型的预测结果.沉降预测工程实例进一步证明了数学分析的正确性.讨论了理想工后沉降模型应具备的数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泊松-复合小波模型的复合地基全过程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合地基全过程沉降预测模型与方法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改进泊松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提出了改进泊松-复合小波神经网络修正模型. 结合实际工程数据对CFG桩复合地基全过程沉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与改进的泊松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适用性强,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其绝对误差在1 mm以内.  相似文献   

14.
以Winkler分布弹簧模拟垫层的作用,考虑垫层、桩和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Geddes解和Boussinesq解为依据,求出了在单位荷载下网格单元顶部的沉降,即单元的柔度系数;运用弹性理论叠加原理,建立了包括桩顶沉降、土顶沉降及其对应荷载的线性方程组.求解该方程可以进一步求出多元复合地基中主桩、次桩对土的桩土应力比和主桩、次桩及土的荷载分担比.通过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表明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现行复合桩基设计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确立了复合桩基的临界工作状态和主要失效模式,对复合桩基承载过程中的沉降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并对其进行了随机性分析。运用可靠度理论建立了以沉降控制为目标的复合桩基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复合桩基承载过程的可靠性指标变化规律,取得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顾龙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918-5922
胶州湾地区的工程观测资料表明,现有规范对胶州湾地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地基的沉降估算修正系数适用性较差。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先分析了胶州湾地区主要软土层(淤泥质亚黏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规律性。然后依据高压固结试验资料,将胶州湾地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实测结果与压缩系数修正后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地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选取修正后的压缩系数计算出的沉降量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工程静压小桩施工地面下沉原因的分析,论证了该现象有利于上部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预测垃圾土的沉降量,以便指导填埋场的建设以及封场利用,基于线性加载情况下垃圾土的沉降变形曲线呈"S"型这一特征,指出可用Usher模型预测其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分离变量法,结合初始条件对建立的Usher模型求解,得到模型解的表达式。通过分析可知,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是Usher模型的特例。采用重复二元回归法对Usher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利用该模型对某填埋场的沉降量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可知,Usher模型的误差平方和为108.19,而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的误差平方和分别为162.21和952.41。对比结果说明,Usher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同类工程的沉降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隧道地表沉降预测的时变参数灰序模型TGM-AR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趋势项提取法中,针对逐步回归法比较烦琐及灰色模型预测精度低的缺点,结合灰色预报系统的灰色性和时变性,根据变形体的实际变形规律,将时变参数a(t),b(t)及灰色理论应用于时序模型建模中,提出并建立时变参数灰序模型TGM-AR.时变参数灰色模型用于提取趋势项部分,时序模型用于提取随机部分.将模型应用于隧道地表的沉降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报精度高,且趋势项的物理意义明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固体废弃物沉降模型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沉降问题是卫生填埋法处理城市垃圾中的重点问题之一,现场监测和室内试验是建立合理计算模型的首要前提.但是,无论是现场试验还是室内试验,试验设备和技术方法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在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各国学者相继提出了以传统土力学理论为基础的沉降计算模型、各种经验模型、漉变模型、专门描述生物降解沉降计算模型以及综合模型.对上述沉降计算模型的提出背景及应用条件进行了简要评述.MSW特殊形成过程使其组成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地域相关性等特点,造成现有模型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即模型参数的敏感性问题,这也是现有模型无法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沉降模型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就是模型参数随着时间、空间、应力以及生物降解、垃圾组成等因素的变化规律.考虑MSW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力学特性建立综合的MSW沉降计算模型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