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分子的价电子总数判断中心原子轨道杂化方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由分子的价电子总数判断中心原子轨道杂化方式的方法,探讨了该方法的理论依据,分析、归纳出了等电子分子系列中原子轨道杂化方式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从杂化电子离域的角度讨论轨道杂化的产生,提出电子交换是轨道杂化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分子相对离域能和绝对离域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说明相邻原子轨道之间的电子离域对体系稳定的重要性,并用电子离域的观点对杂化分子的许多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通过结合杂化密度泛函和前线轨道理论与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三种苯基衍生物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 基于杂化密度泛函方法计算扩展分子电子结构的基础上, 计算了苯基衍生物三分子结的输运性质. 计算结果表明, 在低偏压下, 电流与电压呈线性变化; 分子结的电阻的对数与苯环的数目呈线性增加关系.  相似文献   

4.
借助图形方法,分析了不同常见几何构型分子中心原子轨道杂化方式的原因——与端基原子轨道的有效重叠,利用中心原子价层轨道的能量接近度的判断,决定最终可能的杂化方式。  相似文献   

5.
杂化轨道理论近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杂化轨道的构造方法主要有群论方法最大重叠方法,自然杂化轨道法和其它以分子轨道为基础构造杂化轨道的方法等。其中最大重叠杂化轨道不仅满足正交化条件而且能较定量地考虑到配体轨道的作用,因而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最大重叠原理的基础上得到了扩展基杂化轨道的解析形式。扩展基杂化轨道对一给定几何构型的分子M(X_1X_2…X_n),其中心原子M的n个杂化轨道与诸配体{X_i}形成一组方向键。M的杂化轨道(HO)和原子轨道(AO)可分别作为该分子对称操作群的表示之基。这两种不同基的表示进行约化之后,属于同一不可约表示的HO和AO是线性相  相似文献   

6.
吕仁庆 《化学教育》2017,38(8):72-75
采用计算量子化学方法讨论了杂化轨道理论中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指出了不是轨道电子数而是杂化轨道成分是确定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的判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结合杂化密度泛函和前线轨道理论与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BE- MP(benzene-1,4-di-ethynyl-4-mercaptophenyl)和TEMP(thiophene-2,5-di-ethynyl-4- mercaptophenyl)两分子结的输运性质。基于杂化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两扩展分子电子结构的基础上,计算了两分子的输运性质.计算结果显示:电流增加来源于电极和分子轨道的共振;电导曲线呈现出平台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扩展分子A(Au-BEMP-Au)中间的苯环的旋转而引起电流减小的角度解释了负微分电阻现象.  相似文献   

8.
苏金昌 《大学化学》2011,26(3):90-92
对于HmABn型的共价分子(或离子),本文提出用公式G=V/2-3n计算中心原子A的杂化轨道数,并由此确定对应的杂化轨道类型。该方法简单、直接、有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最大重迭方法,在分别考虑卤素配体的杂化及中央原子Si的d轨道杂化的基础上,计算了卤代硅烷系列分子实验构型下的杂化轨道,研究了卤代硅烷分子的NMR自旋偶合常数,IR伸缩频率和基团电负性与轨道成份的关系,较明确地反映了这类分子的化学键性质对分子谱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同步辐射角分辨偏振紫外光电子谱对K/Ru( 10 10 )面上吸附的CO分子轨道的对称性测量发现 :结合能在 11.2eV的CO - 4a1( 4σ)分子轨道对s偏振光 (在沿〈12 10〉的入射面 )是禁戒的 .结果表明由于K的强烈影响 ,CO的分子轨道重新排列 (sp2 杂化 ) .依据选择定则和分子轨道的对称性说明 ,sp2 再杂化的CO分子吸附的桥位取向是 <12 10 >晶向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he photooxidation of chloral was studi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with irradiation of a blackblue fluorescent lamp (300 nm < λ < 400 nm, λmax = 360 nm) at 296 ± 2 K. The products were hydrogen chloride, carbon monoxide, carbon dioxide, and phosgen. The kinetic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reaction proceeds via chain reaction of the Cl atom: The results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mechanism (B) is confirmed to be more likely than mechanism (A), which was favored at one time by Heicklen for the mechanism of the oxidation of trichloromethyl radicals by oxygen molecules: The ratio of the initial rates of CO and CO2 formation gave k7/k6 = 4.23M?1, and the lower limit of reaction (5) was found to be 3.7 × 108M?1 sec?1.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