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是十岁(1934年)开始学"喂牛",逐步学会锄、犁、耙、耱等干农活技术时,在牲口圈里学传统珠算乘算"留头乘"和除算"归除法",到我八十八岁(2011年),应邀组织中国珠心算专家代表团、带选手、教材和论文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市,参加有中、日、美、加等八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世界城市青少年珠心算友谊赛及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珠算文化是中华精髓、世界非遗,随着时代变迁、技术革新,一方面社会对珠算文化的需求发生变化,从珠算时代发展到珠心算时代,适用对象、目的、方法也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应与时俱进,财政、教育和文化等部门应从不同方面管理和推广珠算文化,开拓作为,共同努力。由于对珠算文化、部门职能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地方出现财政部门热、教育部门冷的局面。正确认识珠算文化、准确把握部门职能,互相配合、主动作为,从而更好地保障珠算文化传承发展。下面,从珠算文化本身、财政部门职责、教育部门职责三方面,谈点个人想法。  相似文献   

3.
应马来西亚“世界中国珠算心算学协会”副会长黄钎运先生的邀请,受中国珠算协会委派,我于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七日乘CZ365航班午夜抵达吉隆坡,开始了为期六天的珠算技术交流活动。 三月二十八日上午到“世界中国珠算心算学协会”总部拜访了黄钎运副会长,就我此行的日程进行了安排,参观了该总部,并详细了解了该会基本情况及经营状况。下午在黄  相似文献   

4.
珠算是中国于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四大发明"之外贡献于世界的第五大发明。珠算"萌于商周、始于秦汉、成于唐宋、盛于元明、流传于海外、发展于当今,逾千年久盛而未衰"。其创造与运用,可以说历史久远,如果从以珠计算即称珠算,可上溯到西周(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年)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十六世纪起,珠算又飘洋过海,流传到朝鲜、日  相似文献   

5.
中国珠算协会应马来西亚世界中国珠算心算学协会和新加坡珠算心算研究协会的邀请,组成以朱希安会长为团长的中国珠算鉴定工作代表团一行12人,于1998年10月24日——11月2日,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访问,联合举办璩算心算技术等级鉴定,同时进行了学术交流。10月24日,我代表团乘机抵达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黄钎运付会长亲自到机场迎接。  相似文献   

6.
(三)从国际上看 纵观世界,源于我国古老的珠算科学,在数码时代走遍全球,扎根于五洲四海,创立了不朽的成就。 美国作为电子计算机的发祥地和现代科技及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把中国珠算科学当作“新文化”引进推广,并于1977年8月20日在洛杉机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立了“全美珠算教育中心”,尔后又在该校成立了“算盘学院”,并致力于大中小学开设珠算课,到1980年全美就有50多所大学开设珠算课,不仅如此,珠算科学还成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攻读的学科,前不久芝加哥大学副教授考姆斯·斯蒂格勒成功地完成了珠算博士研究生的学业,获得珠算学博士的学位。 日本是世界上电子技术、经济实力位居前列的国家,对珠算科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令世人钦佩的。荒木勋教授任日本珠算教育联盟会长时,在我国第二届全国珠算技术大赛开幕式  相似文献   

7.
11月26日,中国珠算协会会长兼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会长迟海滨一行三人到天津市考察珠心算教育开展情况。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会见了迟海滨会长。会见时,迟会长介绍了自己到中珠协任职的前后经过,讲述了对珠算尤其是对珠心算教育的认识过程,阐明了维护珠算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8月8日,是第七个"世界珠算日"。首先,请允许我以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会长、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会长的名义,向曾经为珠算心算事业撒下辛勤汗水的老前辈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与祝福:祝福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珠算心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2月4日,对中国以及世界珠算界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那天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批准了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珠算"备受国外喜欢,珠算热而不减。由于电子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削弱到珠算实用计算的价值。但是,古老的珠算文化,依然有其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在珠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珠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珠心算开发儿童智力脑机制研究"项目实验结果之一。是山东潍坊医学院院长王滨主持下的课题组,通过对学珠心算和未学珠心算60名儿童进行磁共振成像测试得此研究结论的综合报告。本刊围绕中国珠算协会2004年提出"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研究"课题,将连续发表或转载各个专项实验结果,以期让社会全面了解珠算为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为何我国政府要申报珠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正>当"中国珠算"世界非遗申报成功的消息传来,海内外欢呼雀跃的人们纷纷奔向江苏省南通市,这是因为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中国珠算博物馆,就坐落在该市风光绮丽的濠河之畔。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共同兴建的中国珠算博物馆于2004年12月19日开馆,当时的暂用名为"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直到2007年12月底,才由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冠名"中国珠算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富锦市财政局和珠算协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97年海峡两岸珠算通信比赛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的主要作法是: 1、领导重视。接到省珠协关于开展1997年海峡两岸珠算通信比赛的通知以后,富锦市财政局领导非常重视,由一把手主持立即召开了全市珠算协会从会长、理事到秘书长等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会议决定,把5月18日海峡两岸珠算通信比赛做为近期财政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8日是第十七个"世界珠算日",这是全球珠算人共同拥有的节日。在纪念这一美好节日祝福珠算心算事业永续发展并取得更大辉煌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中国珠算之父程大位先生在珠算方面的功绩。是他让珠算从数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是他开创了利用珠算进行开方的先河。程大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珠算家,堪称中国珠算的拓荒者、鼻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珠算协会应马来西亚世界中国珠算心算学协会和新加坡珠算心算研究协会的邀请,组成以朱希安会长为团长的中国珠算鉴定工作代表团一行12人。于1998年10月24日——11月2日,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访问,联合举办珠算心算技术等级鉴定,同时进行了学术交流。10月24日,我代表团乘机抵达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黄钎运付会长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10月31日是中国珠算心算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也是中国珠算心算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取得辉煌成就的四十年。四十年来,中国珠算心算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国内发展到国外,使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珠算文化浪潮奔涌,浩浩荡荡,流向五大洲,流入四大洋,波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全面回顾总结中国珠算心算事业的发展成就,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国珠算文化,中国珠算心算协会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3月24日)为保护和弘扬中国珠算文化,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和南通市人民政府联合兴建了中国珠算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南通市区风景秀丽的濠河北畔,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近几年来,在中国珠算心算协会领导的热心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第四届世界珠心算大赛前夕,我们迎来了全世界珠算人的共同节日——第十个"世界珠算日"。我谨代表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向全世界珠算爱好者、珠心算科研与教育工作者、广大的珠算心算学员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珠心算教育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2012年是"丰收之年",在全体珠心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珠心算教育有了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珠算文化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项目名录",2013年12月"中国珠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了,实在是可喜可贺!基础更稳固了,但是推广传承仍然是任重道远。中美珠心算学会于1996年成立,学会的宗旨开宗明义第一章,即为提倡珠算心算的传播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因此在国际活动上,我们都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2月4日,是一个载入珠算史册的日子。三年前的此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第八届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殿堂,珠算界历时五年的不懈努力终成现实。珠算成功入遗,体现了全世界对这一中华文明成果的承认与尊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珠算成功入遗,标志着"中国珠算"被送上了世界文  相似文献   

20.
《珠算与珠心算》2006,(4):10-10
由台湾省商业会主办的2006年庆祝世界珠算心算日大会于8月13日上午于台北县盛大举行,同步举办珠算比赛暨珠算达人竞技大会、心算比赛暨国际心算邀请赛等活动。泛太平洋珠心算协会美国总会许锦惠会长,团长朱瑞鹏,中美珠心算学会谢秀枝团长,香港珠算协会李伟秋会长,马来西亚启智儿童珠心算机构黄业茵、黄真真女士,马来西亚廖丽玲专业珠心算数学机构郭永浚先生,香港创杰社教育中心李佩肖总干事,日本国际珠算普及基金大矢甫理事长等莅临,并有台湾珠算专家、学者、珠算心算比赛参赛选手等2000余人到会,场面盛大、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