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点聚焦】图形与证明是空间与图形的核心内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形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证明的含义,掌握证明的方法,体会证明的过程;能把所学的公理、定理和基本事实正确运用到证明的过程中,在合情推理的基础上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初步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测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及结论的稳定性,它贯穿在整个  相似文献   

2.
章建跃 《数学通报》2021,(2):11-15,48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图形与几何”内容主要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等等.学生在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空间观念得到了一定发展,在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几何直观.因为初中几何课程主要以平面图形为研究对象,所以在高中几何课程中,首先需要建立基本立体图形的概念,认识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再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展开空间图形性质与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知识点及重要方法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两个重要不等式 ;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等几种常用方法证明不等式 ;重点掌握利用两个重要不等式及其推论证明不等式和求最值 ;在使用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 ,要满足“一正 ,二定 ,三相等” ;证明不等式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和实数的运算性质 ,实质是把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由隐蔽化为明显 ;作差比较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合理放缩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技巧 .练 习选择题1 已知三个不等式 :①ab >0 ,② - ca <- db ,③bc>ad .以其中两个作为条件 ,余下一个作为结论 ,可以…  相似文献   

4.
一课题:三角形内角平分性的线质定理。二教学目的 1.理解定理的含义,初步用来解答一些基本习题; 2.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了解这种证法的基本思想。三重点与难点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过程是重点;证明定理时适当添作辅助平行线是难点。四教学方法:研究式教学法。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教师:如图1,已知△ABC中,AB=AC且AD平分∠BAC;那么BD/DC=? AB/AC=? 〔众生举手,教师指定A生回答。〕 A生:BD/DC=1,AB/AC=1。教师:这两个比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5.
【复习目标】 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教材所涉及的基本作图;了解反证法证明的思路,理解它的应用;了解轨迹的概念,熟悉五种基本轨迹并能根据五种基本轨迹直接得出一些简单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直线和平面     
一、平面[教学要求]1知识:(1)理解平面的概念(难点是其无限伸展性)、掌握平面的画法和表示法;(2)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定理和三个推论);(3)正确画出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2技能:(1)借助于实物模型和生活经验,能画出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示意图;(2)能借用集合符号表述某些位置关系;(3)初步掌握推理论证的表述技能.3能力:(1)初步学会运用平面基本性质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2)通过对点、线、面位置关系的了解对若干空间图形(如正方体等)的认识,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教材理解…  相似文献   

7.
不等式     
一、考试要求1、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掌握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用方法,掌握两个(或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这一定理,并能运用上述性质、定理和方法解决一些问题。2、在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基础上初步掌...  相似文献   

8.
综合给出了实数系六个基本定理的等价性的完全互证方法,并归纳了各种证明方法的规律,旨在把抽象的证明转化为容易掌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性的数学学科,是高等工业学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运用概率论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随机事件与概率  相似文献   

10.
笔者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已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利用分析法证明一些简单结论等基本方法;对抽象数列研究步骤已基本掌握,特别是抽象数列中的有界性以及单调性问题已能通过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但是对于抽象数列仍旧存在困惑.究其原因,在于抽象数列递推公式种类较为繁杂,抽象数列中所涉及的求和问题方法较难想到.因此,笔者对一类求和形式为dn+S的放缩问题进行课题教学及研究.  相似文献   

11.
白树忠 《中学数学》2023,(23):40-41
<正>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重点在于提出并论证相关的数学命题,在掌握推理证明的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正确理解相关事物之间的关联,准确把握对应的知识结构,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逻辑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精神,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1 挖掘基本关系,巧妙逻辑推理利用数学问题中给出的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的基本关系,通过合理的变形与转化,巧妙运用逻辑推理,朝着目标方向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弦切角》一节公开课教学中采取了与教本(初级中学课本几何第二册)不同的证明方法,受到了二十名听课者的一致肯定,下面是教学实录,仅供同行参考。教学内容:初三几何§7.11弦切角课时安排: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弦切角的定义并能正确判定弦切角; 2.熟练掌握三种情况下的弦切角的证明方法及推论的证明方法; 3.使学生能利用定理及推论进行简单证明; 4.初步培养学生的运动观点。  相似文献   

13.
<正>证明线段相等是平面几何中的常见题型,证明方法很多,证明这类题目除掌握基本方法外,必应掌握一些技巧,才能灵活证题、巧妙证题、证明综合题,从而提高证题能力。那么证明平面题常用哪些技巧呢?本文介绍四种技巧,供同学参考.一、巧用第三线段当中介这种方法的思路是要证a=b,先证a=c,再证b=c.  相似文献   

14.
《复变函数》教学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复变函数是高等工科学校有关专业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复变函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和扩大数学知识面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一、复数与复变函数  相似文献   

15.
高等代数教材关于线性特征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迂回曲折,不便于理解和掌握.通过揭示线性变换值域与核的关系,调整证明思路,可简化证明步骤.  相似文献   

16.
课题梅涅劳斯定理适用年级初中二年级学期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训练目的1.理解并初步掌握梅涅劳斯定理及其逆定理、塞瓦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2.在使用梅涅劳斯定理进行证明或计算时会找出适当的梅氏三角形及梅氏线,提高识别能力、应变能力,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17.
不等式问题千变万化 ,五光十色 ,丰富多彩 .不等式问题的方法因题而异 ,灵活多样 ,技巧性强 .但是 ,它也有一些基本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只需我们熟练地掌握好这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相当一部分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本文我们讨论不等式问题的一些常用技巧 .1 放缩法在不等式的证明中 ,我们常会使用这样的变形技巧 :为了证明A >B ,由于不易直接证明 ,我们借助一个 (或多个 )中间量C作比较 ,证明A >C ,C >B ,从而A >B成立 .这种把B放大到C(或者说把A缩小到C)的变形方法 ,我们称之为放缩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  相似文献   

18.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归纳推理的概念,了解归纳推理的作用,掌握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会利用归纳进行一些简单的归纳推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经历归纳推理概念的获得过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通过欣赏一些伟大猜想的产生过程,体会并认识利用归纳推理能猜测和发现一些新事实、得出新结论;能初步掌握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通过具体解题,进一步感受归纳推理的优缺点及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用高中“数学”第四册安排了一元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微积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量的运动变化规律的有力工具,它既是高等数学的基础,又直接应用于实际。中学教材编人微积分对于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或者继续学习都有好处。在普通中学如何讲授微积分初步知识还缺少经验。本文就如何理解教材以及一些教学设想谈些粗浅看法。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重点、难点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是: 1.使学生初步了解导数、微分和积分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 2.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微分法和积分法。 3.使学生能解决微积分应用中的几则最基本的问题;了解微积分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同时也是研究传统数学的有力工具。 4.使学生初步了解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并通过它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的教育。导数,微分,原函数,不定积分,定积分是最基本的概念;导数及积分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求导法,换元积分法以及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表和基本积  相似文献   

20.
1 考点简析不等式一章关于不等式的证明在《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要求是:①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②掌握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用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等);③掌握两个均值不等式;④会用不等式|a|-|b|≤|a b|≤|a| |b|.能运用上述性质、定理、公式和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不等式的证明在《考试说明》提出的三个层次的知识要求中,应重在理解和掌握以及灵活和综合运用.即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在能力要求中,不等式的证明应重在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们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