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ESⅢ漂移室边界丝层单元存在着严重的X-T关系左右不对称问题, 模拟研究表明在边界场丝层上设置适当的补偿电压能很有效地减小这种不对称. 通过BESⅢ漂移室模型的束流测试验证了边界场丝层补偿电压方案对减小X-T关系左右不对称的有效性, 同时还研究了补偿电压对边界丝层单元空间分辨及dE/dx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图象漂移室电场作了二维模拟测量和计算. 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为漂移室场丝电位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ECL的随机存取存贮器(RAM)E859作了一个具有多次击中能力的时间一数字变换线路.可用于漂移室8根丝的漂移时间的读出,每根丝具有≤128次击中的能力,全量程为2.56微秒,时间分辨为10纳秒,这相应于对漂移室空间分辨的贡献~210微米.  相似文献   

4.
<正>1主要内容20世纪初云室的发明实现了气体中带电粒子运动径迹的测量,但其记录方法早期多为照相法,图像需特殊的测量器具分析,工作过程缓慢且繁琐.物理学家夏帕克(G.Charpak)发明了多丝正比室,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困难,因此获199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涉及到力学、电磁学和高能物理等诸多分支学科,其设计思想源自高能物理实验中多丝室和漂移室的应用.漂移室的结构与多丝正比室类似.典型的正  相似文献   

5.
本方法利用简单的、现成的仪器,根据丝共振原理,可以在多丝正比室或漂移室组装之前及组装之后,测量每根丝的张力。共振频率的测量误差为±0.1Hz,由低频讯号发生器的精确度及稳定性决定。  相似文献   

6.
许榕生 《中国物理 C》1986,10(5):629-631
本文简述北京探测器主漂移室电场计算的矩阵电容法和丝电压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漂移室的随机噪声和对其性能的影响,分别考虑了击中丝和非击中丝的时间道和电荷道的噪声,给出了径迹效率和动量分辨随噪声水平和噪声分布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VCJULI基础上对北京谱仪Ⅱ顶点探测器进行离线刻度的方法,包括整体T0的获得、单丝零时间t0的扣除、丝位的修正、顶点探测器相对于主漂移室位置的校正以及漂移时间一漂移距离关系的修正等.并由此给出了北京谱仪Ⅱ顶点探测器的主要参数:空间分辨好于100μm.  相似文献   

9.
利用5MeV的电子束照射漂移室, 在Ar/CO2, Ar/CH4及Ar/iC4H10等不同气体混合物条件下研究了漂移室的暗电流, 输出脉冲幅度, 能量分辨及计数率坪曲线随单位长度阳极丝上所收集到的总电荷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小单元漂移室用放射源模拟老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ESⅢ 漂移室(DC)模型用1.85X109 Bq 55Fe 5.9keV X射线放射源作加速老化实验研究.测量了阳极丝电流I和55Fe 5.9keV X射线全能光电峰位随累积电荷量Q的变化,由此得到累积相当BESⅢ DC 5年全天候运行的电荷量(0.07 C/cm)后,漂移室小单元的阳极电流降为初始值的87%;老化率为R=-0.19%/(mC/cm)  相似文献   

11.
小单元漂移室具有漂移电子扩散小、空间分辨好等特点,因而在北京谱仪的升级改造中被采用.利用漂移室模拟程序GARFIELD7等进行了BES-Ⅲ主漂移室对带电粒子响应的Monte Carlo模拟.据此得到主漂移室输出信号的特点,为其读出电子学系统的设计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介绍1m×1m大型漂移室的结构和工艺以及与此有关的性能: 漏电流随高压变化特性, 计数率坪曲线, 阳极面每条丝的幅度特性, 效率坪曲线.  相似文献   

13.
建造了BESⅢ漂移室全长模型. 在气体密封, 高压供给及前端电子学安装方面为BESⅢ漂移室的成功建造积累了经验. 另外, 在全长模型上对BESⅢ漂移室电子学进行了测试, 包括噪声, 漂移时间测量, 电荷测量, 以及电子学增益等方面. 测试的最终结果显示了BESⅢ漂移室电子学具有很好的性能, 能够满足它们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简要描述了北京谱仪(BES)主漂移室的结构和宇宙线实验安排,给出利用宇宙线测试主漂移室性能的主要结果.单元内具有线性的漂移距离S-漂移时间T关系.室的单丝空间分辨率σx=210~240μm.相当室内40次dE/dx取样的能量分辨率为8.7%.主漂移室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宇宙线分别测量了两个单元尺寸为14mm和16.4mm充He/C3H8(60/40)气体的小单元漂移室模型的性能,包括空间分辨,dE/dx分辨和单元效率. 测量结果表明两个漂移室模型的性能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6.
弹簧支撑自适应Z-pinch单层柱面丝阵负载研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靶室阴、阳电极呈水平放置的电磁内爆加速器中,抽真空时电极间距会收缩变短,电极间的丝阵负载无法维持预定的分布状态,为此,设计出了一套单层柱面状丝阵负载制备技术,通过弹簧预先压缩足够长度使负载能自动适应电极间距变化,并利用一套可以拆卸的辅助装置固定负载各部件。对制备出的多种单层柱面丝阵负载的测试及靶场实验结果表明,负载能自动适应电极间距变化,最大收缩量达3mm,负载丝仍保持预定的分布并且绷紧,制备技术也便于负载的装配、运输和安装。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用宇宙线在线测量漂移室性能的实验结果. 获得时间分辨率4.26ns, 空间分辨率132μm, 效率96%以上. 漂移室在线实验系统由五个1m×1m×0.09m可调电场漂移室, 闪烁计数器触发系统, 漂移室读出电子学系统, 以及TRS-80微型计算机四部分构成. 数据的实时采集, 分析处理等均由微型计算机在线或离线完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一种位置灵敏多丝正比室, 其有效面积为200×200mm2, 多丝室与多层铅γ射线转换体相配合, 组成了高密度多丝室γ射线探测器. 铅转换体做成均匀排布的0.9mm圆孔、孔心距1.1mm的阵列共样. 探测器对511keV光子的探测效率为5.6%, 空间分辨1mm. 这种探测器已经被用在正电子相机研究工作中, 也可以用于探测X射线.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宇宙线对ATLAS实验上的监控漂移管室进行了性能研究, 根据BEE室的测试标准及步骤简要的测量了漂移管的主要特性. 包括: 漏电流、噪声水平、漂移时间分布、电荷分布及探测效率. 测试结果表明都在ATLAS规范要求之内.  相似文献   

20.
多丝正比室     
建成了一个灵敏体积310×110×176mm3的带有大漂移空间的多丝正比室,对于55Fe的5.9keV X射线,能量分辨率22%。可作为3—30keV X射线的大面积高效率正比探测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