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船舶结构力学》在中国开始传播纪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述《船舶结构力学》的建立和发展,并记述20世纪50年代《船舶结构力学》这一学科在中国开始传播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介绍《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的过去和现在. 从阅读一本《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稿, 引起 对``结构'、``结构力学'、``船舶结构力学'等问题的思考. 提出改革《船舶结构力学》 教科书的建议, 并提出《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及编写主线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船舶结构力学学科创建100周年, 本文介绍船舶结构力学建立的时代背景, 简介船舶结构力学的创建人И.Г.布勃诺夫、П.Ф.帕普科维奇、Ю.А.希曼斯基的生平, 介绍他们在船舶结构力学领域的主要著作和特点, 从而显出他们在建立船舶结构力学学科中各自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关于结构力学发展的思考钱令希(大连理工大学116023)编者按:作者长期从事工程力学教学及科研工作。70年代倡导计算力学,为国际计算力学协会发起人之一。1984年创办本刊,是本刊的创始人。值此本刊创办十周年之际,作者建议出版纪念文集,以资纪念,希望为...  相似文献   

5.
并行计算结构力学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汝清 《力学进展》1994,24(4):511-517
本文简要介绍了结构力学中并行分析方法的发展概况及笔者在这个领域所作的主要工作,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指出并行机和并行算法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分析计算中,必定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船舶碰撞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厚勤  郑际嘉 《力学进展》1994,24(4):559-568
本文简要评述船舶碰撞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介绍了船舶碰撞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包括理论的和实验的)。本文重点阐述实船试验方法,包括实尺试验的基本步骤,实尺试验的输入参数选择和试验地点选择。最后提出了综合性意见,并介绍了国内在碰撞研究方面已做的工作和将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船舶结构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经验性和创造性。运用经典优化方法加以处理,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要建立真正有效的船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必须与实际工程特点,现代数学理论以及最新计算技术结合。目前,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初步进展,本文综述了有关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
关于结构力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
本文内容分两部分.第1部分,简介I.G.布勃诺夫生平活动.第2部分,从I.G.布勃诺夫生平活动追寻他如何创建"船舶结构力学":接受优质的造船专业教育,攻读高水平数学力学课程;充分认识发展钢壳船面对的问题,以建立一门船舶结构强度计算学科为已任;为建立这一学科作充分的理论准备;在军舰结构设计实践中建立船舶结构强度计算方法;将计算方法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建立"船舶结构力学"学科;培养人才,使这一学科后继有人,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结构力学发展的早期历史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结构力学自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矩阵位移法和有限元法的建立这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史,并列出了从中获得的几点历史启示,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一些素材,大学生和教师们在结构力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学中可以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构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基于结构力学实验,应用Flash开发系统建立了结构力学实验的虚拟实验环境和虚拟实验物理的模型.通过将实验对象的数学模型引入到虚拟实验对象状态控制程序的方法,实现了对结构力学虚拟实验对象的实时判断和实际数据库的动态链接,使虚拟实验系统具有完好的交互性和实验现象、规律、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另一种实验教学的手段,为力学实验教学网络化提供了可视资源.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教学方法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计算多媒体技术在结构力学教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方法、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张速 《力学与实践》2001,23(5):62-63
阐述比较法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对改革结构力学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兰州大学力学专业是在原兰州大学数力系力学教研室基础上组建的,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从原来单一的固体力学硕士点、博士点发展到今天的力学一级硕士点和固体力学与工程力学两个二级博士点及拥有力学一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较为齐全的力学学科格局;以及拥有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和理论与应用力学甘肃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等。科学研究已从上世纪50~80年代的板壳非线性力学领域研究发展到今天的电磁固体力学、智能结构与动力控制、多场耦合与风沙环境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Rega  Giuseppe  Settimi  Valeria  Lenci  Stefano 《Nonlinear dynamics》2020,102(2):785-834
Nonlinear Dynamics - Notwithstanding the presence of some books summarizing specific research bodies on structural systems, reviews on nonlinear dynamics and chaos in mechanical systems and...  相似文献   

16.
Developments in stochastic structural mechan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ncertainties are a central element in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design. But even today they are frequently dealt with in an intuitive or qualitative way only. However, as already suggested 80 years ago, these uncertainties may be quantified by statistical and stochastic procedures. This contribution attempts to shed light on some of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now established field of stochastic structural mechanics and also solicit ideas on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17.
提出力学史与方法论研究和教学中应当关注的3个问题: 力学学科的性质问 题、发掘搜集和整理我国的力学学科的历史资料问题和力学史需要放眼世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20.
Today, the validation of complex structural models – i.e. the assessment of their quality compared to an experimental reference – remains a major issue. Strictly speaking, the validation problem consists in comparing the response of the numerical model (whether deterministic or stochastic) with complete reality. A first answer to this problem, using Lack-Of-Knowledge (LOK) theory, was introduced at LMT-Cachan. This theory is an attempt to “model the unknown” by taking all the sources of uncertainties, including modeling errors, into account through the concept of basic LOKs.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basic LOKs associated with both the amplitudes and directions of excitations. These basic LOKs are propagated rigorously throughout the mechanical model in order to determine intervals (with stochastic bounds) within which lies a given quantity of interest (stress or displacement). Then, we introduce a strategy for the reduction of lack of knowledge, which we illustrate through an academic ex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