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e(acac)3-Al(i-Bu)3对马来酸酐与茴香脑共聚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Fe(acac)3-Al(i-Bu)3(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对马来酸酐(MA)与茴香脑(ANE)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MA与ANE共聚对单体的浓度呈一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31.0kJ/mol.用IR和13CNMR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聚合物是交替的,其中酸酐的含量为45.6%.用GPC测定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分子量的分布较窄,PDI=1.19~1.42.用DTA研究了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质,其分解温度为501.1℃.  相似文献   

2.
以苯酚和含有不同链长的长链脂肪酮作为原料, 制备了与双酚A结构相似的双酚单体, 并与4, 4'-二氟二苯酮共聚, 合成了几种含有不同长度脂肪族侧链结构的聚醚醚酮类(PEEKs)聚合物. 利用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所合成的双酚单体进行了表征, 并用红外光谱(FTIR)\, 示差量热扫描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A)和电子拉力机对所合成的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溶液法以单酚(4-氯-4’-羟基二苯砜)为原料合成了不同聚合度的单酚低聚体,得到了控制聚合度的最佳聚合条件;用相转移催化剂法成功地将单酚转化为单烯大分子单体,并用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双键官能度均在1.90以上.单烯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的共聚研究表明,聚合度为2左右的单烯大单体在苯乙烯中溶解度最大,可达80%以上;共聚物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对折射率的提高比相应的双烯大分子单体有利;在可见及近红外区透光率达89%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一种环状新单体,2-甲基-2-甲氧基羰基-5-次甲基-1,3-二氧环戊-4-酮的合成,并用红外、核磁及元素分析对单体和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在-70℃及干燥氮气保护下,用9-芴锂作阴离子5:发剂对此新单体进行了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的研究.聚合物的红外和核磁谱图表明:在聚合物中存在两种结构单元,这说明在聚合过程中同时存在开环和不开环的两种情况。虽然在聚合物中,这两种结构单元的量应取决于两种相应的碳阴离子的相对稳定性,但是开环聚合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因为开环的结果形成了更稳定的羰基.用粘度法测定了聚合物的特性粘数。  相似文献   

5.
黄剑  牛于华  杨伟  侯琼  许怡赦  袁敏  曹镛 《化学学报》2003,61(5):765-773
用Suzuki偶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咔唑为主链,与不同的芳香环和杂环化合物 共聚的新型电致发光无规共聚物.这些共聚物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发较强的荧光 .咔唑链段为共聚物提供了很好的空穴传输和空穴注入性能.与咔唑共聚的窄能隙 单体,如蒽(ANT)、噻吩(Th)、2,1,3-苯并噻二唑(BTDZ)、2,1,3—苯并硒二唑 (BseDZ)和4,7—二噻吩—2,1,3—苯并噻二唑(DBT)在聚合物中含量小于50%时 成为陷阱中心.还观察到极为有效的分子内能量转移.由于共聚单体的能隙不同, 这些电致发光共聚物的发光范围可覆盖整个可见光谱区.研究结果表明,用咔唑作 为宽带主体,与少量低带隙单体共聚,有可能成为一种合成同时兼有优异空穴注入 特性,又能广泛调节发光颜色的新的发光聚合物体系.  相似文献   

6.
核磁共振法测定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竞聚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共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共聚单体组成敏感点附近做重复实验,进行了40、60、80、100,120、140℃下的共聚合,用NMR方法测定共聚物的组成,用Mayo-Lewis微分组成方程的误差变量法计算竞聚率,同时给出竞聚率的95%可信椭圆区间.并根据竟聚率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得到一组合理的竞聚率值.  相似文献   

7.
以功能单体N-乙烯基甲酰胺与丙烯腈共聚,制备可转化为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能力的螯合物。深入计论了聚合机理,以及单体配比、单体舍量、引发剂舍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合物转化率、特性粘数的影响。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共聚几乎没有诱导期,反应初期匀速阶段较长,其转化率接近30%,自动加速不明显。运用FT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确立了反应的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ASPAA)单体可以均聚或与其它单体共聚合成具有药理活性的聚合物,制成水溶性、毒副作用小、具有缓释作用的大分子药物.同时,由于磺酰胺基具有一定的碱溶性,ASPAA与丙烯酸酯类等单体的共聚物可用于制备可碱显影、显影宽容度和耐印力等性能良好的平印、计算机直接制版版材.有关ASPAA与其它单体共聚的竞聚率还鲜见报道.本文在合成ASPAA单体的基础上,对ASPAA/丙烯腈和ASPAA/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竞聚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异戊二烯和丁二烯传统二烯烃,新型间戊二烯单体可以通过阴离子共聚合实现特殊序列结构共聚物,如交替共聚物。本文以间戊二烯、苯乙烯和对叔丁基苯乙烯为共聚单体,通过丁基锂引发聚合合成系列二元及三元共聚物,重点考察了共聚动力学和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1)聚合动力学显示共聚合符合经典一级反应特征,共聚单体可以转化完全;(2)核磁氢谱在线分析表明共聚单体等摩尔消耗,核磁氢谱和碳谱证明了二元交替共聚结构;(3)二元及三元共聚均具有明显的活性可控聚合特征,分子量与理论值高度吻合,分子量分布D均小于1.20;(4)示差扫描量热(DSC)结果显示交替共聚物是一类特殊的半结晶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通过调控共聚单体比例微调,Tm在100~120℃范围;(5)基于间戊二烯特殊的二元交替共聚,推测了可能的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的共聚行为。通过自由基共聚得到了带过氧侧基的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凝胶色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用碘量法测定了共聚物中活性氧的含量,并由此测定了两者的竞聚率,rD120=0.69±0.08,rMMA=0.63±0.08。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系列反式-1,4-二芳基环己烷类液晶化合物,总收率11.0%-27.5%,较文献收率有显著提高;并用IR和1H NMR进行了结构鉴定,通过配方研究,发现该系列化合物具有低阈值的特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由CO2-氧化苯乙烯(StO)配位催化共聚制得脂肪族聚碳酸苯亚乙酯,并用 IR、1HNMR和 DSC等进行表征,用 TG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Fe(acac)3-Al(i-Bu)3-α,α'-联吡啶(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丙烯腈(AN)与苯乙烯共聚合,用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在单体比为1:1时共聚物中丙烯腈/苯乙烯含量分别为49.3%和50.7%.用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共聚物分子量分布较窄.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57.8kJ/mol.  相似文献   

14.
L-卡尼丁分子压印聚合物作为手性分离色谱固定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卡尼丁为模板分子,分别以α-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 剂,采用分子压印技术合成了对L-卡尼丁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压印聚合物。将所得聚合物用作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研究了它们对外消旋卡尼丁盐酸盐的拆分能力,分析结果表明,α-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所得聚合物对外消旋卡尼丁盐酸盐具有良好的拆分作用,其分离因子α为1.89。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合成了含偶氮苯生色团的环氧类功能单体和仅含咔唑环的单体,并以一定比例通过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三个新的非共轭主链具有光折变生色团的聚合物,并用GPC、DSC、FT-IR、TG和UV-Vis等手段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共聚单体配比对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UV-Vis谱图说明聚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取决于生色团的种类。DSC结果显示,通过改变两个单体的配比可以有效调节共聚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显示,聚合物具有好的热稳定性,325℃左右开始分解。  相似文献   

16.
采用摩尔含量接近的两个单体乙烯和1-丁烯分别无规共聚聚丙烯样品,用三氯苯进行室温可溶物和不溶物的分离,采用凝胶渗透色谱、13C核磁共振波谱及热分析等方法对两种共聚聚合物及其分离物进行表征,探讨了乙烯和1-丁烯作为共聚单体对聚丙烯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乙烯相比,1-丁烯更趋向于共聚在较长的聚丙烯分子链上,其结果导致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聚丙烯的可溶物含量更低.同时,对两种无规共聚物结晶性能的差异以及对光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共聚单体含量接近,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结晶度更高;透明制品雾度相同时,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以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丙烯酸丁酯为共聚单体,乙酸丁酯为致孔剂,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系列不同表面结构的共聚微球.使用扫描电镜、BET氮气吸附,傅立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微球进行了结构测定,并研究了单体与致孔剂比例、两种单体比例及不同致孔剂对于聚合物孔结构的影响.经过合成条件的筛选,得到了平均孔径为100nm左右的球形聚合物.  相似文献   

18.
合成并用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表征了胆甾(烷)醇十一碳烯酸酯分别与庚烯 1、二氧化硫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得到的一系列不同组成的三元胆甾型侧链液晶共聚砜,用温控式偏振光显微镜观测了产物的液晶性能.结果表明:随庚烯 1单体单元组份含量的增加,该三元共聚砜的液晶相转变温度均降低,采用庚烯 1单体参与共聚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调节胆甾型侧链液晶共聚砜的热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9.
侧基含偶氮苯生色团的短梗霉多糖的制备及光致变色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4-(4-硝基苯偶氮)-1-萘酚的丙烯酸酯与短梗霉多糖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侧基含偶氮苯生色团的短梗霉多糖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光谱研究了聚合物的光致变色性,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致变色性.  相似文献   

20.
 用Fe(acac)3-Al(i-Bu)3-α,α′-dipy(acac乙酰丙\r\n酮,dipy联吡啶)催化邻苯二甲酸酐与环氧环己烷开环交替共聚反应,\r\n研究了Fe/Al,Fe/α,α′-dipy摩尔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核磁\r\n共振技术研究了共聚物的交替度,测得了共聚物中邻苯二甲酸酐含量达\r\n31%以上.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得了共聚物的分子量.结果表明,共聚\r\n物分子量的分散度很窄.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对单体的\r\n浓度呈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36.1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