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以(NH4)2[Mo4O13]·2H2O, NiCl2·6H2O和2-(1H-吡唑-3-基)吡啶为原料,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Ni(C8N3H7)3]4[Mo8O26]2·7H2O超分子化合物.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表征了该无机-有机杂化配合物的结构. 晶体解析表明, 该化合物同时含有α-[Mo8O26]4-和β-[Mo8O26]4-, 在[Ni(C8N3H7)3]2+阳离子和[Mo8O26]4-阴离子之间通过氢键作用结合, 在[Ni(C8N3H7)3]2+阳离子之间通过芳香环的π-π堆积作用连接, 两种[Mo8O26]4-阴离子作为客体共存于一个具有三维蜂窝状的超分子结构中. 同时研究了该化合物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肺癌细胞A549、宫颈癌细胞Hela和乳腺癌细胞MCF-7等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对3种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 其中对MCF-7细胞的IC50值为6.48 μmol/L, 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热方法,采用H2bpdc(H2bpdc=2,2′-bipyridine-6,6′-dicarboxylic acid)和prz(prz=piperazine)与FeSO4.7H2O反应,合成了一个质子传递化合物(H2prz)[Fe(bpdc)2].3H2O(1),并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该化合物的分子由1个[Fe(bpdc)2]2-阴离子,1个H2prz2+阳离子和3个水分子组成。其中,Fe原子采取了少见的八配位畸变的十二面体构型。这些化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1个三维的超分子框架。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超分子化合物{[2-(4-chlorophenyl)benzimidazoleH]22+.[SbCl5]2-}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583 0(9)nm,b=1.612 5(3)nm,c=1.616 3(3)nm,β=94.181(2)°,Z=2,化学式为C26H20Cl7N4Sb,Mr=758.36,V=1.515 5(4)nm3,Dc=1.662 g.cm-3,μ=1.551 mm-1,F(000)=748,R1=0.089 1,wR2=0.256 8.Sb3+与其周围6个氯离子配位,构成一个6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配阴离子与2-(4-氯苯基)苯并咪唑阳离子以静电引力、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网状超分子化合物.荧光测试显示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4.
Ln2O3、硝酸铁、邻菲罗啉和钛铁试剂(tiron)通过水热法自组装合成了2个异质同晶的3d-4f杂核配合物[Fe(phen)3]2[FeLn(H2O)(tiron)3]·6H2O,其中,Ln=HoⅢ(1)和YbⅢ(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晶体属立方晶系,P213空间群。3个tiron4-配体利用酚氧桥联Ln3+和Fe3+形成具有C3对称性的[FeLn(H2O)(tiron)3]6-异双核配位单元,其中七配位的Ln3+呈现一种畸变的单帽反三棱柱配位构型。配阳离子[Fe(phen)3]3+通过phen-phen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和与配阴离子间的静电引力等作用组装成三维的超分子。在2~300 K温度范围内测试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Ln(Ⅲ)-Fe(Ⅲ)之间存在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超分子化合物[PyBImH2]?[SnCl6] (PyBIm=2-(4-吡啶基)苯并咪唑), 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分析测试。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 = 7.1468(3),b = 15.0493(6),c = 16.1195(8) ?,V = 1733.72(13) ?3,Z = 4,Dc = 2.025 g/cm3,Mr = 528.63,μ(MoKα) = 2.395 mm-1,F(000) = 1024,R1= 0.0264,wR2 = 0.0665。Sn4+与6个氯离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的配位几何。配位阴离子[SnCl6]2-与[2-(4-吡啶基)苯并咪唑阳离子通过氢键及π-π 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并表征了3个含Cu2X2结构单元的双核Cu髣配合物[Cu2(μ-X)2(deebq)2](其中deebq=2,2′-联喹啉-4,4′-二甲酸乙酯;X=Cl(1),Br(2)or I(3))。化合物1~3同构,其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具有相似的晶胞参数和晶体堆积结构。Cu2X2双核单元具有反演中心对称性,每个Cu+与deebq配体中2个N原子、2个μ2桥联的卤素X-阴离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四面体配位环境。通过deebq配体中苯环间π…π堆积,相邻双核分子形成超分子一维链,超分子链间存在弱范德瓦尔斯引力。在二氯甲烷溶液中,3个化合物都存在1个宽而不对称的电荷迁移吸收带(500~630 nm区域),其强度和位置不受桥联X-配体影响。因此,电荷迁移带归属为由Cu+中心到deebq配体的电荷转移。在二氯甲烷溶液中,3个化合物发射强荧光,发射带中心波长位于400 nm处,该发射带归属为deebq配体内的π-π*电子跃迁。在固体以及二氯甲烷溶液中,都没观察到从金属中心到配体的MLCT发射带。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Keggin结构多金属氧酸盐[Mn(phen)3]2(H3O)·2H2O,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728 5(3) nm,b=2.506 0(3) nm,c=1.633 6(18) nm,β=104.911(2)°,V=10.79 4(2) nm3,Z=4,R1=0.078 4,wR2=0.199 9. 化合物分子结构单元由1个Keggin结构多金属氧酸盐阴离子5-,2个配位阳离子[Mn(phen)3]2+,1个质子和2个结晶水分子构成. 化合物分子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热方法制备了一个新的过渡金属镉配合物[Cd(1,3-BDC)(L)(H2O)2]·H2O(1,3-H2BDC=间苯二甲酸,L=2-(3-吡啶基)-1H-苯并咪唑),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016 41(6)nm,b=2.088 42(12)nm,c=1.001 38(6)nm,β=106.336 0(10)°,V=2.039 8(2)nm3,Z=4,R1=0.020 7,wR2=0.494.配合物中CdⅡ离子与L配体的1个吡啶N原子、1,3-BDC的4个氧原子和2个配位水的O原子配位,形成七配位的扭曲十面体结构.配体1,3-BDC的桥连相邻的CdⅡ离子形成一维聚合物链,相邻链间通过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并对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邻苯二胺、2,6-吡啶二甲酸与三氯化锑在盐酸溶液中经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离子型化合物[2,6-bis(Benzimidazol-2-yl)pyridineH2]2+·[SbCl5]2-。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Sb3+与其周围5个氯离子配位,构成一个畸变四方锥构型[SbCl5]2-配位结构,2个配阴离子[SbCl5]2-之间通过Sb(1)…Cl(1)次级键形成四元环状结构,并与2,6-二(苯并咪唑-2′)吡啶两价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及氢键形成三维网状离子化合物晶体。该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0.
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1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d2(BDC)2(obix)2]·H2O(H2BDC=对苯二甲酸,obix=1,2-(二亚甲基)二咪唑).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结构表明:镉原子与3个对苯二甲酸上的5个氧原子,2个1,2-(二亚甲基)二咪唑中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五角双锥配位构型.2个Cd(Ⅱ)原子通过两个羧基桥联形成一个双核Cd2单元,再通过配体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C-H…O氢键和弱的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室温下配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11.
用水热法和溶液法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Ag(4,4′-bpy)]·3-HSBA.H2O}n(1)和[Zn(phen)2(H2O)2]·(A-2,5-DSA)·3H2O(2)(3-HSBA=3-羧基苯磺酸根,A-2,5-DSA=苯氨-2,5-二磺酸根,4,4′-bpy=4,4′-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Ag(4,4′-bpy)]+阳离子,1个3-羧基苯磺酸根阴离子和1个晶格水分子。Ag髣离子与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配合物2是单核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Zn(phen)2(H2O)2]2+阳离子,1个苯氨-2,5-二磺酸根阴离子和3个晶格水分子。Zn髤离子与2个1,10-邻菲咯啉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水氧原子配位。配合物1和2中,配位阳离子、抗衡阴离子以及晶格水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氢键,进而构筑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π-π*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一个基于双核铜簇[Cu2(1,4-bth)3]4+和[β-Mo8O26]4-阴离子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Cu2(1,4-bth)3(H2O)(β-Mo8O26)](1)(1,4-bth=4-(6-(1H-1,2,4-三氮唑-1-基)正己烷)-4H-1,2,4-三氮唑),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分析等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数据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化合物1中,1,4-bth配体都以三齿配体的形式与3个铜离子相连,形成双核铜簇[Cu2(1,4-bth)3]4+,每个簇单元进一步和其相邻的4个同类型单元相连形成了相互平行的层状结构[Cu2(1,4-bth)3]n4n+,层与层之间又通过[β-Mo8O26]4-阴离子相连构筑成1个三维框架结构,其拓扑类型为pcu alpha-Po简单立方格子;热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具有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3-甲氨基丙胺为结构导向剂,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具有三维开放骨架结构的微孔磷酸铝化合物[C4N2H14][H2Al3P3O14](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结构,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热重(TG)、元素分析(ICP及CH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59839(11)nm,b=0.99402(6)nm,c=1.82261(11)nm,V=2.8958(3)nm3.化合物1的无机骨架由铝氧多面体(AlO5/AlO6)和磷氧四面体(PO4)严格交替连接构筑而成,形成了在[010]方向上具有一维十元环孔道的三维阴离子开放骨架.每个P原子通过桥氧原子与相邻的4个Al原子相连,而Al原子除了通过桥氧原子与相邻的4个P原子相连之外,还通过羟基的桥氧原子与1个或2个Al原子相连,分别形成五配位和六配位的Al.化合物1在550℃空气或氧气气氛下灼烧5 h后转变为具有ATV分子筛结构的微孔磷酸铝分子筛AlPO4-25,且一直稳定到800℃.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2种新的2,2′-联苯并咪唑超分子配合物[M(C14H10N4)2·HPO4]·0.25H2O(配合物1:M=Cd,配合物2:M=Mn)。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两晶体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均由1个M髤离子、2个2,2′-联苯并咪唑分子、1个磷酸氢根阴离子及0.25个结晶水组成。其中2,2′-联苯并咪唑分子中的碱性氮原子和磷酸氢根阴离子中的氧原子与M髤离子配位,形成6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分子之间通过氢键N-H…O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构成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1在491.0nm(λmax)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5.
牛红雨  刘迎红  沈月  王敬平 《应用化学》2007,24(12):1396-1400
以NH4VO3、Na2WO4.2H2O、CoCl2.2H2O、C12H8N2.H2O(邻菲啰啉,phen)为原料,用水热合成法制得了分子式为[Co(phen)3]4[VW12O40](OH)5的有机-无机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结构测定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墿空间群,晶胞参数:a=1.638 9(3)nm,b=1.774 4(4)nm,c=18.275(4)nm,α=61.04(3)°,β=78.49(3)°,γ=64.64(3)°,V=4.201 8(15)nm3,Z=1,R1=0.083 6,wR2=0.222 8。标题化合物分子是由4个手性的[Co(phen)3]2 配阳离子,1个[VW12O40]3-阴离子及5个游离的OH-组成。4个[Co(phen)3]2 配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呈平行四边形分布在[VW12O40]3-阴离子的周围,[VW12O40]3-阴离子位于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化合物分子间通过π-π堆积等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4个一维磁链化合物[R-BzPy][Pd(mnt)2](R-BzPy+=对位取代苄基吡啶阳离子;R=Cl(化合物1),Br(化合物2),I(化合物3)和NO2(化合物4))具有相似的晶体堆积结构,即,[Pd(mnt)2]-和R-BzPy+分别形成完全分列的柱状堆积。这一结构特征与其类似化合物[R-BzPy][Ni(mnt)2]相似。但是,[Pd(mnt)2]-和[Ni(mnt)2]-2个系列化合物结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1)室温下,[R-BzPy][Ni(mnt)2]晶体中[Ni(mnt)2]-和R-BzPy+堆积柱是均匀的;而[R-BzPy][Pd(mnt)2]晶体中[Pd(mnt)2]-和R-BzPy+堆积柱是不均匀的。(2)在两个系列化合物阴离子堆积柱内,相邻[Pd(mnt)2]-分子平面之间距离比相邻[Ni(mnt)2]-分子平面之间距离短。在[Pd(mnt)2]-堆积柱内,[Pd(mnt)2]-离子之间反铁磁交换作用非常强,导致了化合物几乎呈抗磁性。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利用对称性破损方法,我们计算了[Pd(mnt)2]-离子之间磁交换常数。在svwn/lanl2dz和bpw91/lanl2dz水平上的计算结果与磁化率拟合结果一致。理论分析揭示,在[Pd(mnt)2]-堆积柱内,[Pd(mnt)2]-离子之间强反铁磁交换与其π-型前线轨道有效重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bpca)Fe(CN)3]-(bpca=二(2-吡啶羰基)酰胺阴离子)为构筑基元,设计合成了2个新颖的3d-4f异金属配合物,{[(bpca)Fe(CN)3Pr(H2O)5]Cl2}n(1)和{[(bpca)2Fe2(CN)6Pr(H2O)6]Cl·4H2O}n(2),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而化合物2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这2个化合物中,[(bpca)Fe(CN)3]-和[Pr(H2O)x]3 (1,x=5;2,x=6)交替排列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通过π-π堆积作用、氢键作用及分子间短距离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两个2-苯并咪唑苯基膦酸(2-bppH3)的过渡金属配合物,[Mn(2-bppH2)2(H2O)]n(1)和[Cu(2-bppH2)2].xCH3OH(2)。化合物1中Mn原子通过O-P-O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而化合物2则为单核结构,单核单元之间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结构。在化合物1中,O-P-O桥联的2个锰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两种新的B-Anderson型多钼氧酸盐[4 ,4′-bpyH2][4 ,4′-bpy H][Cr( OH)6( Mo6O18)](1)和[4 ,4′-bpyH]3[Al(OH)6( Mo6O18)].2 H2O(2) ,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和2都是分离结构.化合物1分子由2个晶体学独立1/2 B-Anderson类型[Cr(OH)6( Mo6O18)]3 -多阴离子,1个双质子化的[4 ,4′-bpyH2]2 +阳离子和1个单质子化的[4 ,4′-bpyH]+阳离子组成,化合物2则是由1个晶体学独立完整的B-Anderson型[ Al( OH)6( Mo6O18)]3 -多阴离子, 3个单质子化的[4 ,4′-bpyH]+阳离子和2个晶格水分子组成.借助4 ,4′-bpy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化合物1和2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0.
王娟  吕鑫  何福兰  苏进雄 《应用化学》2011,28(2):168-176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含铀的超分子化合物[UO2Cl4][phenH]2(phen=1,10-邻菲罗啉),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 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由2个[phenH]+阳离子和1个阴离子[UO2Cl4]2-组成。 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标题化合物的三维框架是由N-H…Cl、C-H…Cl和C-H…O弱氢键相互作用所构建。 中心U原子是六配位,有4个Cl原子和2个O原子。 此外,没参与配位的phen利用氢键和π…π堆积与[UO2Cl4]2-相互作用。 含U原子的阴离子是一种扭曲八面体结构。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化合物的PVA薄膜。 标题化合物和薄膜均有较强的荧光性。CCDC:7131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