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2-[(5′-羧基-2′-砷酸基苯)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5-CarAsA-1)与硼的荧光性能。硼与试剂形成1:2的强荧光配合物,其λ_(ex)/λ_(em)=240nm/381nm,B(Ⅲ)量在0~0.16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2μg·L~(-1)。建立了测定缴量硼的新方法。方法应用于土壤中微量硼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杨曦  马儒政  夏敏 《合成化学》2011,19(4):437-440
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新型的有机二氟化硼配合物:5-甲氧基.2-(2-喹啉基)苯酚二氟化硼(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IR表征.UV和FL研究结果表明:5不仅具有良好的溶液荧光,也呈现明亮的固体荧光.  相似文献   

3.
以1,10-邻菲啰啉和2,7-二羟基萘-3,6-二磺酸钠为配体,合成了铕-2,7-二羟基萘-3,6-二磺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Eu(HL)(phen)(H2O)](H2O)3}∞;利用配合物中未参与配位的-OH作为活性基团,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与具有活性基团-NCO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铕三元配合物-聚氨酯丙烯酸酯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热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测定了配合物及发光材料的组成、结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496 nm波长激发下,配合物及发光材料在610 nm处能发出较强的特征荧光,且随着配合物含量的增加,荧光性能增强,同时在测试范围内没有发生荧光淬灭现象,是一种极具潜在应用的新型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4,4′-二甲基-2,2′-二联吡啶为原料,经酸化、酰氯化,酯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的4,4′-双取代-2,2′-二吡啶衍生物—4,4′双(4,5-二苯基嗯唑-2-基)-2,2′-二吡啶(6a)和4,4′-双(4,5-二对甲氧基苯嗯唑-2-基)-2,2′-二毗啶(6b),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用UV-Vis和荧光激发光谱测定了6a和6b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6a和6b的λmax分别为229 nm和238 nm;最大发射波长均为432 nm.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8-羟基喹啉是一个良好的发光性材料,在8-羟基喹啉环上引入不同的功能团可以调控其相应锌配合物的发光颜色。本文在2位上引入硝基苯基团,设计合成了2-(4-硝基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1)和2-(3-硝基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2)及其各自的锌配合物(3)、(4)四个新化合物;利用UV、荧光等分析其结构及研究其反应;紫外光谱显示化合物3和4的λmax分别是340nm和305nm。  相似文献   

6.
以香豆素-3-甲酰氯和4-氨基安替比林为原料,采用传统加热或无溶剂室温研磨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安替比林基香豆素-酰胺类化合物——N-(安替比林-4-基)-香豆素-3-甲酰胺(3),其结构经1H NMR和FT-IR表征。用UV-Vis和荧光光谱研究了3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3的λmax位于290 nm,334 nm;在THF中,3的λem位于319 nm(λex=283 nm);固体荧光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471 nm(λex=295 nm)。  相似文献   

7.
以三(4-溴苯)胺、4-氨基苯硼酸频哪醇酯、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为原料,经过Suzuki偶联反应、缩合反应和配位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三枝结构的三苯胺有机硼配合物(TPAB),使用1H和13C NMR对TPAB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详细研究了TPAB溶液和固体态的光物理性能以及不同的外部条件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发现TPAB溶液和固体态都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吸收峰位于417 nm,发射峰位于548 nm,荧光量子产率为40.49%,荧光寿命为1.72 ns; TPAB固体的荧光发射峰位于582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1.43%,荧光寿命为0.72ns,表明TPAB具有优良的双态发光性能。此外,TPAB具有良好的发光稳定性,不受pH、金属离子、氨基酸和压力的影响。基于化合物优异的发光性能,将其应用于荧光细胞成像,在肝癌细胞(HepG2)中表现出良好的单光子和双光子荧光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8.
彭喆  季迎春  王智  佟斌  石建兵  董宇平 《化学学报》2016,74(11):942-948
本工作合成了具有A-D-A结构的并吡咯衍生物4',4"-(2,5-二苯基吡咯并[3,2-b]吡咯-1,4-二基)双([1,1'-联苯]-4-腈)(DPPDC),该化合物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在四氢呋喃/水体系中,当水含量为99%(体积含量)时,DPPDC的荧光强度比在纯四氢呋喃体系中增强了11倍.通过不良溶剂缓慢扩散到溶液体系的方法,培养得到四种DPPDC单晶,体现出DPPDC具有良好的多晶性.四种晶体发光颜色各不相同,分别为蓝色、天蓝色、青绿色和绿色,波长变化范围为29 nm.此外由于并吡咯结构富含电子特性,它能与三氟乙酸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荧光发射,发光颜色从黄色变为橙红色,故该化合物可作为酸响应的荧光检测试剂.  相似文献   

9.
以三(4-溴苯)胺、4-氨基苯硼酸频哪醇酯、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为原料,经过Suzuki偶联反应、缩合反应和配位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三枝结构的三苯胺有机硼配合物(TPAB),使用 1H和 13C NMR对 TPAB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详细研究了TPAB溶液和固体态的光物理性能以及不同的外部条件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发现 TPAB溶液和固体态都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吸收峰位于 417 nm,发射峰位于 548 nm,荧光量子产率为 40.49%,荧光寿命为 1.72 ns;TPAB 固体的荧光发射峰位于 582 nm,荧光量子产率为 11.43%,荧光寿命为 0.72ns,表明TPAB具有优良的双光发光性能。此外,TPAB具有良好的发光稳定性,不受pH、金属离子、氨基酸和压力的影响。基于化合物优异的发光性能,将其应用于荧光细胞成像,在肝癌细胞(HepG2)中表现出良好的单光子和双光子荧光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光学纯的S-2,2′-螺二氢茚-1,1′-二酮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螺环氧膦配体(1R,2S,1′S)-1,1′-双(二苯基膦氧)-2,2′-螺二氢茚烷(S-cis,trans-Sp iroB IP),考查了催化剂[Rh(COD)(R-cis,cis-Sp iroB IP)]BF4,[Rh(COD)(S-cis,trans-Sp iroB IP)]BF4和Ir(R-cis,cis-Sp iroB IP)(COD)C l在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3种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硝基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a),(E)-2-[2-(3-硝基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b),(E)-2-[2-(4-硝基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c)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5a~5c,产物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紫外滴定模拟了金属锌与配体的配位过程,分别测定了它们固态和溶液状态下的荧光性质:光谱显示化合物5a~5c固体荧光光谱的λmax分别是596,625,592 nm,在DMF溶液中的λmax分别是562,536,618 nm.荧光光谱显示硝基位置的改变可以调控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12.
合成以2-(4-溴苯基)苯并咪唑为环金属配体、乙酰丙酮为辅助配体的铱配合物客体单元,并通过Suzuki缩聚方法将客体引入聚芴(PFO)主体中,合成了主链型共聚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 H-NMR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对铱配合物、共聚物的光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铱配合物最大发射峰位于505nm和535nm,为绿光发射;共聚物同时呈现蓝光主体PFO和绿光客体铱配合物的发射,且随铱配合物含量提高,绿光强度明显增强,显示了主客体能量的部分转移,通过调节共聚物中铱配合物单元的含量,使共聚物的发光颜色从蓝光向绿光转移;当铱配合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时,蓝色荧光强度大于绿色磷光,共聚物色坐标刚好处于蓝绿交界处,当铱配合物物质的量分数大于2%时,共聚物呈现绿色发光;与铱配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2.7%)相比,共聚物的荧光量子效率均有显著增加;共聚物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苯胺与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经缩合反应制得配体——(E)-[2-甲氧基-6-(苯基亚氨基)甲基](HL);HL与醋酸锌经配位反应合成了新型的Schiff碱配合物Zn L2,其结构和光学性能经1H NMR,FT-IR,UV-Vis和FL表征。结果表明:HL和Zn L2的UV-Vis和FL谱图基本一致,说明发射来自HL内部n-π*跃迁或π-π*电子跃迁。HL和Zn L2的λem分别位于463 nm(λex=375 nm)和552 nm(λex=411 nm);Zn L2的发光能力强于HL。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2种新型的含不同氟原子数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a)和(E)-2-[2-(五氟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b)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5a和5b,利用1H NMR、IR、MS、元素分析确认了产物结构。通过紫外滴定模拟了金属锌与配体4a和4b的配位过程,测定了其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荧光光谱显示:配体4a和4b在DMF溶液中的λmax分别为505 nm(蓝绿色)和517 nm(绿色),配合物5a和5b的λmax分别为559 nm(青绿色)和599 nm(黄色),配位后体系共轭程度增大,荧光光谱发生明显的红移。而且随着取代氟原子的增加,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也发生明显的红移。荧光光谱显示氟原子取代数量的改变可以调控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2种含三氟甲基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3-三氟甲基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3a)、(E)-2-[2-(4-三氟甲基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3b)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4a)、(4b),并由1H NMR、IR、MS、元素分析确认了其结构。通过紫外滴定观察了金属锌与配体的配合过程,测定了它们在DMF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荧光光谱显示化合物3a、3b在DMF溶液中的λmax分别是491nm和513nm,4a、4b的λmax分别是585nm和599nm,而且改变三氟甲基的位置可以调节配合物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6.
苯并咪唑金属铼(I)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渡金属铼为中心金属离子,合成了2-(2-吡啶)苯并咪唑(HL1)和2,6-二(苯并咪唑)吡啶(HL2)配合物.该配合物荧光量子产率高、化学性质稳定,在固体状态下,最大发射峰分别是543 nm、577 nm,处在绿光和黄光区.其发光基理是基态金属离子电荷向激发态配体跃迁(MLCT),属于金属离子与配体间的dπ→π~*(L)的跃迁发光.  相似文献   

17.
手性高分子P–1由(R)-5,5′-二溴-6,6′-二(4-三氟甲基苯基)-2,2′-二正辛氧基-1,1′-联萘(R–M–1)和5,5′-二乙烯基-2,2′-联吡啶(M–2)通过Pd催化的Heck偶合反应合成得到,高分子配合物P-2和P-3由高分子P-1与Eu(TTA)3·2H2O和Gd(TTA)3·2H2O (TTA– = 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反应生成。手性高分子P-1能发射强的蓝色荧光,这是由于手性重复单元(R)-6,6′-二(4-三氟甲基苯基)-2,2′-二正辛氧基-1,1′-联萘和单元2,2′-联吡啶通过亚乙烯基桥连形成共轭高分子结构造成的。在不同的激发波长激发下,含Eu(III)的高分子配合物P–2不仅显示高分子荧光,还可显示Eu(III) (5D0→7F2)特征荧光。含Gd(III)的高分子配合物P–3仅发射高分子荧光。基于高分子及含RE(III)的高分子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发现,共轭高分子并没有把能量转移到Eu(III)或Gd(III) 配合物部分,只发射它自身的荧光,含Eu(III)的高分子配合物P–2发射Eu(III) (5D0→7F2)特征荧光能量主要来源于配阴离子TTA–。  相似文献   

18.
杨悦  黄诗雯  佟玥  陈泽达  马本华  窦传冬 《应用化学》2023,(5):743-749+143-156
圆偏振发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CPL)有机分子是一类重要的手性光学材料,在有机光学和有机电子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引入手性联萘基团和构建推拉电子结构的设计理念同时实施到双硼氮桥联联吡啶单元,发展出了一系列具有推拉电子结构的手性四配位硼分子。结果表明,改变给电子单元可以调节分子的发光现象,含有二苯胺(2a)和咔唑(2b)单元的分子展现出典型的聚集诱导荧光淬灭现象,而含有9,9-二甲基-9,10-二氢吖啶(2c)单元的分子具有特征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手性联萘基团的引入使3个分子具有手性光学性质,展现出圆二色信号和圆偏振发光特性,它们的不对称因子均超过了1×10-3,另外,改变给电子单元有效调节了手性分子的发光颜色。  相似文献   

19.
以[Cu(CH_3CN)_4]ClO_4、6-甲氧羰基-2,2′-联吡啶(mbpy)、6-甲氧羰基-4,4′-二甲基-2,2′-联吡啶(mmbpy)和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dppf)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了2个新的铜(Ⅰ)铁(Ⅱ)异金属双核配合物:[Cu(mbpy)(dppf)]ClO_4·CH_2Cl_2(1)和[Cu(mmbpy)(dppf)]ClO_4(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铜(Ⅰ)铁(Ⅱ)异金属双核配合物,并且均表现为四配位变形四面体构型。配合物1和2在330~520 nm波长范围有一个弱的低能量宽吸收峰,其主要来源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由于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的引入,配合物1和2常温下在溶液和固态时均未检测到任何发光。  相似文献   

20.
以(-)-2,2′-(2,5-噻吩二甲酰氨基)二丙氨酸(C12H14N2O6S)及4,4′-联吡啶(4,4′-bipy)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铕配位聚合物{[Eu2(C12H12N2O6S)3(4,4′-bipy)(H2O)2].(H2O)6}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结构,结果表明:晶体为正交晶系,晶胞参数a=1.113 992(18)nm,b=1.804 972(19)nm,c=2.933 80(3)nm,Z=4;2个Eu原子分别为九和八配位。测定发现配合物固体具有Eu3+的典型光致发光光谱,配合物中配体能有效提高稀土离子的发光效果。并通过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