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结构化学》2016,(12)
The interac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phenobarbital(PHN) and acrylamide(AM) was studied using the M062X/6-31G(d,p) method. The PHN and AM were used as the template and functional monomer,respectively. The molecular electrostatic potential(MEP) was simulated for predicting the reactive sites. The atoms in molecules theory helped to reveal the imprinting mechanism and optimize the molar ratios for PHN and AM. The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MIPs) containing PHN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The diameter range of the obtained MIPs was from 150 to 390 nm. According to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MIPs with the molar ratio of PHN and AM equal to 1:6 showed high selective adsorption for PHN. The apparent maximum adsorption quantity(Q_(max)) of MIPs toward PHN was 7.9 mg/g,and the Qmax of nonimprinted polymer microspheres(NIPs) was 3.2 mg/g. Herein,the studie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ferences for the controllable fabrication of MIPs. 相似文献
3.
以氢化阿魏酸为假模板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阿魏酸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氧化阿魏酸为假模板分子(dummy template),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通过自组装技术在乙腈中制备了对阿魏酸具有良好识别能力的印迹聚合物。采用平衡吸附法表征了聚合物在不同吸附条件下对阿魏酸的吸附特性及分子识别性能,并用紫外光谱滴定法和Scachard结合模型研究了聚合物的印迹机理和识别机理。研究表明,该聚合物对阿魏酸的识别能力甚至高于氧化阿魏酸,而且在50%的水溶液仍能有效识别阿魏酸。进一步将该聚合物用于川芎水提液中阿魏酸的提取分离,获得较好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具有直接作为传统中药中阿魏酸分离提取材料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以氢化阿魏酸为假模板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阿魏酸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化阿魏酸为假模板分子(dummy template),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通过自组装技术在乙腈中制备了对阿魏酸具有良好识别能力的印迹聚合物.采用平衡吸附法表征了聚合物在不同吸附条件下对阿魏酸的吸附特性及分子识别性能,并用紫外光谱滴定法和Scachard结合模型研究了聚合物的印迹机理和识别机理.研究表明,该聚合物对阿魏酸的识别能力甚至高于氢化阿魏酸,而且在50%的水溶液仍能有效识别阿魏酸.进一步将该聚合物用于川芎水提液中阿魏酸的提取分离,获得较好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具有直接作为传统中药中阿魏酸分离提取材料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三唑酮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的分子模拟与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唑酮为模板分子, 以丙烯酰胺(AM)、 丙烯酸(AA)、 甲基丙烯酸(MAA)和三氟甲基丙烯酸(TFMAA)为功能单体预组装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体系, 采用半经验法和从头算法, 利用Hyperchem软件模拟了三唑酮与4种功能单体所组成的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的构型、 能量、 反应配比及复合反应的结合能, 选择复合物结合能最高的功能单体用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模板与单体在不同致孔剂中的溶剂化能. 结果表明, 三唑酮与三氟甲基丙烯酸所形成复合物的作用力最强, 在非极性溶剂中溶剂化能最弱. 由预组装体系的差示紫外光谱法研究发现, 一分子三唑酮可与两分子三氟甲基丙烯酸在氯仿中形成氢键复合物, 与分子模拟的结果一致. 在最佳模拟条件下, 合成了三唑酮的印迹聚合物, 利用吸附等温线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行为及识别机理. 上述方法对于分子印迹体系的筛选及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的预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分子模拟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对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等的筛选往往依靠经验,常通过反复实验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存在实验周期长、耗材量大等问题。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可预见性指导作用,可以实现精准识别位点的裁制、识别驱动力的设计,通过结合能等物化特征参数计算优化识别体系的稳定性,从而合理选择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优化聚合条件,以提高聚合物识别特异性和亲和力,缩短实验周期,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本文简单介绍了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重点对其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8.
绿原酸分子印迹体系的计算模拟及复合膜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绿原酸为模板分子,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4-乙烯基吡啶(4-VP)、2-乙烯基吡啶(2-VP)四种物质分别作为功能单体,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和PM3半经验法, 运用Gaussian 03软件模拟模板分子与不同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能量及复合反应的结合能(ΔE), 以讨论不同功能单体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影响, 结果丙烯酰胺的印迹效应最好. 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 绿原酸为模板分子, AM, AA, 4-VP, 2-VP四种物质分别作为功能单体, 用紫外光引发表面修饰聚合制备了绿原酸分子印迹复合膜, 测量底物绿原酸在几种印迹膜上吸附量的大小, 得出的实验结论和理论计算的结果相一致. Scatchard 分析表明, 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分子印迹复合膜中存在两类不同性能的吸附位点, 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1和Kd2分别为0.151和0.480 mmol/L. 底物(绿原酸)的结合和渗透选择性实验表明, 分子印迹复合膜对绿原酸有较好的结合性能, 结合量分别是14.934和28.123 μmol/g. 相似文献
9.
10.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 A1-MSU-S has been prepared from the precursor of zeolite Y using ionic liquids1-hexadecane-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CMIMB)as a template in basic medium,which exhibited larger porediameter,pore volume and surface area than that synthesized using 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template. 相似文献
11.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 Al-MSU-S has been prepared from the precursor of zeolite Y using ionic liquids 1-hexadecane-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 (CMIMB) as a template in basic medium, which exhibited larger pore diameter, pore volume and surface area than that synthesized using 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template. 相似文献
12.
13.
香豆素分子模板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豆素为模板分子, 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MA)、2-乙烯基吡啶(2-VP)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 利用分子模板技术分别在甲苯、甲醇、氯仿和乙腈溶剂中合成了一系列香豆素分子模板聚合物(MTP), 研究了聚合体系组成对模板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所合成的模板聚合物中, 以MAA为功能单体, 乙腈为致孔溶剂, 以1∶4∶30的摩尔比加入模板分子、MAA及EGDMA时制备的模板聚合物吸附容量高、印迹效果和选择性好. 此模板聚合物有作为白芷样品中香豆素吸附分离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氨基酚为单体,微囊藻毒素(MC-LR)为模板,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金电极的表面电聚合成膜分子印迹材料,制备了传感器。采用安培法对MC-LR进行检测。在制备影响条件最佳值(pH=4.5;单体/模板=1.4×108∶1;洗脱时间10 min)的基础上,对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使用寿命、选择性等进行了研究,并与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MC-LR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线性范围为0.05~0.35 mg/L;加标回收率为80%~105%;检出限为7.3μg/L。与液相色谱方法对比,当置信度为99%时,无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5.
16.
Lu Zhang Jin Qiu Xin Yao Peiyuan Zhou Mengqi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2014,19(6):510-521
A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was prepared using diethylphosphonoacetic acid (DPA) as a dummy template for use as an artificial receptor for organophosphrous pesticides (OPP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as employ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polymer.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and 1H NMR analysis reveal that DPA and the monomer integrate by hydrogen bonding with a molar ratio of 1:2. A static adsorption experiment, Scatchard analysis, and dynamic adsorption and selective binding tes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btained polymer can effectively bind a group of OPPs containing dimethoxyl or diethyoxyl. 相似文献
17.
18.
模板结构与分子印迹效果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一些分子量和体积都较小的简单化合物作为模板分子,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 。通过总结43种化合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色谱数据,来研究模板分子的分子量、 作用位点数目、分子刚性等因素与印迹效果的关系。根据免疫学中免疫原性的定义 ,我们提出“印迹原性”的概念,即,化合物能够产生印迹效应的性质称为印迹原 性;具有印迹原必的化合物称为印迹原;并讨论了具有较强选择性的印迹原的化学 基础。所得到的结论将有助于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机理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对 于根据模板分子性质预测MIP分子识别能力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